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1日 22:36
掌管用风吹送万物向西,到达轸宿。"轸"是说万物长得更大而轸轸繁盛。向西到达翼宿,"翼"是说万物都有羽翼。这时是四月,在律吕中应着中吕,"中吕"是说万物全部旅行向西前进。在十二子为巳,"巳"就是"已",是说阳气已经完尽了。向西到达七星,"七星"是因为阳数完成于七,所以称为"七星"。向西到达张宿,"张"是说万物都开张了。向西到达注宿,"注"是说万物开始衰微,阳气下注,所以称为"注"。这时是五月,在律吕中应着蕤宾,"蕤宾",是因为阴气细而小,所以称为"蕤";阳气痿弱不能主事,所以称为"宾"。
"景风"位于南方,"景"是说阳气运行已经竟尽,所以叫"景风"。在十二子为午,"午"是因为阴阳相交迕,所以称为"午"。在十母为丙丁,"丙"是说阳气显著而炳炳明亮,所以称为"丙";"丁"是说万物丁壮(丁意即壮),所以称为"丁"。向西到达弧宿,"弧"是说万物吴落(凋落)将要死去。向西到达狼宿,"狼"是说万物可以度量,因为量断万物,所以称为"狼"。
"凉风"位居西南隅,掌管地。地,可以沉陷并夺去万物的生气。这时是六月,在律吕中应着林钟,"林钟"是说万物将死,被夺去的气林林众多。在十二子为未,"未"是说万物都成熟了而有滋味。向北到达罚宿,"罚"的意思是说万物生气被夺,可以伐取。向北到达参宿,"参"是说万物可以参混,所以称做"参"。这时是七月,在律吕中应着夷则,"夷则"是说阴气戕贼万物。在十二子为申,"申"是说阴气主事,对万物申致贼害,所以称为"申"。向北到达浊宿,"浊"的意思相当于"触",是说万物都触到死地,所以称为"浊"。再向北到达留宿,"留"是说阳气在此停留,所以称为"留"。这时是八月,在律吕中应着南吕,"南吕"是说阳气旅行到隐藏的地方。在十二子为酉,"酉"是说万物老了,所以称为"酉"。
"阊阖风"位在西方,"阊"就是倡,"阖"就是藏的意思,是说阳气导着万物,藏到黄泉中。在十母为庚辛,"庚"是说阴气更变万物,所以称为"庚";"辛"是说万物的新生,所以称为"辛"。向北到达胃宿,"胃"的意思是说阳气隐藏起来,像胃一样地被围着。向北到达娄宿,"娄"是说招呼万物并且像篓子一样地装进去。向北到达奎宿,"奎"掌管用毒螫杀万物,然后像奎府(奎是天的府库)收藏东西一样地藏起来。这时是九月,在律吕中应着无射,"无射"是因为阴气旺盛主事,阳气无余,所以称为"无射"。在十二子为戌,"戌"是说万物全部死灭,所以叫做"戌"。(戌是灭的意思。)风伯吹屋,汉画像石,山东嘉祥五老洼。
律数:九乘以九等于八十一,作为宫数;八十一的三分之二是五十四,作为徵数;五十五的三分之四倍是七十二,作为商数;七十二的三分之二是四十八,作为羽数;四十八的三分之四倍是六十四,作为角数。(这是三分损益法。)黄钟长八又十分之一寸。(案即八寸一分,原文句末有"宫"字,应为衍文后文太簇、姑洗、仲吕、林钟、夷则、南吕、应钟句末的角、羽、徵、角、商、徵、羽同。)大吕长七寸五又三分之一分。(案:应为七寸五又二十七分之二十三分,或七寸五又三分之二分强。)太蔟长七又七分之二寸。(案:应为七又十分之二寸,即七寸二分。)夹钟长六寸一又三分之一分。(案:应为六寸七又二百四十三分之一百零三分,或六寸七又三分之一分强。)姑洗长六又七分之四寸。(案:应为六又十分之四寸,即六寸四分。)仲吕长五寸九又三分之二分。(案:应为五寸九又二千一百八十七分之二千零三十九分,或五寸九又三分之二分强。)蕤宾长五寸六又三分之一分。(案:应为五寸六又九分之八分,或五寸六又三分之二分强。)林钟长五又七分之四寸。(案:应为五又十分之四寸,即五寸四分。)夷则长五寸四又三分之二分。(案:应为五寸八十一分之四十六分,或五寸又三分之二分弱。)南吕长四又七分之八寸。(案:应为四又十分之八寸,即四寸八分。)无射长四寸四又三分之二分。(案:应为四寸四又七百二十九分之六百九十二分,或四寸四又三分之二分强。)应钟长四寸二又三分之二分。
生钟分(生钟律的方法,以分数为单位,求各律的比例):假设基本音为子,长一分,第二音丑则由子的分数三分减去一分(即前数的三分之二),得三分之二;第三音寅由丑数三分再加一分(即丑的三分之四),得到九分之八;第四音卯为寅的三分之二,即二十七分之十六;第五音辰为卯的三分之四,得八十一分之六十四;以此类推:巳为二百四十三分之一百二十八,午为七百二十九分之五百一十二,未为二千一百八十七分之一千零二十四,申为六千五百六十一分之四千零九十六,酉为一万九千六百八十三分之八千一百九十二,戌为五万九千零四十九分之三万二千七百六十八,亥为十七万七千一百四十七分之六万五千五百三十六。各律依照这个比例产生假设黄钟为子,则大吕为未,太簇为寅,夹钟为酉,姑洗为辰,仲吕为亥,蕤宾为午,林钟为丑,夷则为申,南昌为卯,无射为戌,应钟为巳。
生钟律的原则是这样的:向下生的(阳生阴,如黄钟生林钟、太簇生南吕)实数(被除数)乘以二倍,法数(除数)乘以三倍,即乘以三分之二;向上生的(阴生阳,如南吕生姑洗、林钟生太簇)实数乘以四倍,法数乘以三倍,即乘以三分之四。在"旋宫法"中,以六十干支配六十律,戊癸为宫声,甲己为徵声,乙庚为商声,丙辛为羽声,丁壬为角声,而甲己之数九、乙庚八、丙辛七、丁壬六、戊癸五,所以五声的数也以九为最高,即商数八、羽数七、角数六、宫数五,而徵数为九。以"一"为元数,连乘九次三,得一万九千六百八十三,作为法数(除数),连乘十一次三得十七万七千一百四十七为实数(被除数)(这句依《汉书·律历志》补入),倘使实数等于法数,得数就是一寸,以上述实数除以法数,知道实数中共有九个法数,也就是九寸,给它一个名字,叫做"黄钟之宫"——就是黄钟调的宫声。因此说五音以宫声为基础,上下相生到角声为止;数从一开始,以十为终,而完成于三;阳气从冬至点开始,循环到冬至点又重新开始。
"神"原本在太虚之中,"形"则成于有了天地之后,有了形然后有数,有了形然后才有五声,因此说神支配气,气附着于形。形体神理如同各类事物,都有可以归类的,有的因为还没有成形,所以无可归类,有的同形所以归在同类,因为有类的差异,所以可以分别,因为有类的相似,所以可以辨识。圣人能察知天地万物的分别,所以从有形以后的推度到未成形时,因此得知一些细密微妙的事物,细密的例如阴阳气,微妙的例如五声。这些事物是那么地细微,但圣人借着"神"去掌握它们,因此虽然微妙,却能揭见,而且归纳出一些原则(如三分损益法),都能符合那些事物的实况,物理就这么地彰明了。如果不是有圣人的灵慧加上聪明,那么有谁能掌握天地由神而成形的奥妙呢?
战国编钟,湖北随县出土。
"神"是万物都承受着的,但却无法知晓它如何来去,因此圣人担心它被忽略了,所以想掌握它、保存它。正因为常想掌握保存,所以"神"也就这么地留着了。因此如果想保有它,那么没有比珍惜它更好的方法了。
太史公论道:"《尚书》说:’考察北斗七星,以度量日月五星。‘度量日月五星的运行,也就是考察它们轨道所在的二十八宿。十母(天干)、十二子(地支)和钟律的算度从上古就有了,所以建立律吕、推算历法、制造各种度量衡,才有所依据而推度。所谓与天地的运行相配合、与天地的大道大德相会通,不过是指依循天地的法度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