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白话史记(上)
作者:司马迁
本章字数:1231
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1日 22:36
削,制定出义法,因而王道赅备,人事周全。孔子七十弟子那班人仅从孔子口中接受了孔子撰著《春秋》的旨意,这是因为其中有许多刺讥、褒讳和贬抑的意思,不方便用文字把它写出来。鲁国的君子左丘明恐怕孔子的弟子们人人的说法不同,各以为是,失去了孔子原来的本意,因此根据孔子的史记,详细地叙述各条史事发生的经过,撰成《左氏春秋》一书。铎椒是楚威王的老师,因为楚王不能把整部《春秋》看完,就采取其中跟成败有关的部分,编成四十章,是为《铎氏微》。赵孝成王时,他的相国虞卿一方面采取《春秋》的记载,同时参考近代的时势,也著成了八篇,是为《虞氏春秋》。吕不韦是秦庄襄王的相,也观察上古的事迹,删取《春秋》里的记录,集聚六国时的事实,著成八览、六论和十二纪,是为《吕氏春秋》。其他如荀卿、孟子、公孙固、韩非等一班人,也往往各自采取《春秋》的文辞而著书,这种情形很多,无法一一叙述。汉朝的相张苍著《终始五德传》,上大夫董仲舒推论《春秋》的旨意,著《春秋繁露》,对《春秋》旨意各有所发明。
太史公说:儒家断取义理,辩者只顾驰骋文辞,不管事实的本末因果;历人只采取年代和月日,阴阳术数家特别注重神意的运转,谱谍仅记载世系和谥号,文辞很简略。想要从一家的书看到各项要点,很是困难。因此我记录十二诸侯的重要事迹,上起共和,下迄孔子时代,用列表方式说明对《春秋》和《国语》有专门研究的学者所谈论的盛衰大旨,将它明著在篇内。让研究古文学的学者从中去删烦取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