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公版经典 > 白话史记(上)

史记卷十二

书名:白话史记(上) 作者:司马迁 本章字数:10951

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1日 22:36


史记卷十二

  

  孝武本纪第十二

  李威熊译

  孝武皇帝是孝景帝的儿子,排行中间,母亲王太后。孝景四年,武帝以皇子的身份受封为胶东王。孝景七年,废栗太子为临江王,立胶东王为太子。孝景在位十六年崩逝,太子继位是为孝武皇帝,当他即位初年,对鬼神的祭祀尤其敬慎。

  孝武元年,正值汉兴六十余年,天下治平,朝廷大臣都希望天子封禅祭祀并改革制度。而天子也喜欢儒学,便招纳贤良之士,赵绾、王臧等人就是以长于文学而做到公卿的高位,他们建议在长安城南门外立明堂,作为诸侯朝见天子的地方。但所草拟巡狩封禅改革历律服色的计划没成功,是因当时武帝的祖母窦太后以黄老清静无为的思想来治理政事,从任何方面说,她都是讨厌儒学的,因此派人伺察得赵绾等人的所作所为,召赵绾王臧未成,最后赵绾王臧都自杀身亡,他们建议的立明堂、辟雍等事都被废除。

  从这以后六年,窦太后崩逝。第二年,武帝征召文学之士公孙弘等人。

  又第二年,武帝初次行幸雍县,看见祭五帝的祭坛。以后上雍的行幸,每三年实行一次。当时武帝又求神君祀奉在上林的蹄氏观。神君是长陵女子,因悲伤儿子之死而死,死后显现灵魂于妯娌宛若身上。宛若在家中祭祀她,很多人因此去请福,说家人小事百验。平原君也祭祀她,到后世子孙多尊贵。至武帝即位,厚礼延至宫中祭祀,只听到声音,而不见人。

  当时李少君以致福求长生不老之术谒见武帝,武帝非常尊敬他。少君是深泽侯推荐给武帝以主持方药的。常隐瞒年龄和生长的地方,只说年纪七十,能驱使精灵,使人长生不老。以方术而各处游历结交诸侯,无妻子。人家听说他能驱使精灵及使人长生不汉武帝,阎立本绘老,争相赠送物品给他,因此他常常有多余的金钱衣服食物。人人只知他不治理产业而富有,却不知他到底是什么人,也就更加信仰他,争相侍奉他。少君凭借着方术,常说话都能言中事物。他曾被邀往武安侯田蚡住处参加宴会,在座中有一年九十多的老人,少君指着他说自己和老人祖父是朋友,并说出当时二人一块儿射箭的地方,老人在孩童时跟从祖父,也认得那个地方,满座宾客都很惊讶。有一次,少君见武帝,武帝拿了个古铜器给少君看。少君一看,说:"这是齐桓公十年放在柏寝台的东西。"后来看铜器上所刻的字,果然是齐桓公时代的东西。全宫中的人都非常吃惊,从此,皆以少君为数百岁而得神道的神人。

  少君又进言武帝:"祀灶神就能驱使精灵,能驱使精灵就能使丹砂变成黄金,用黄金制造食器,可以增长寿命,寿命增长就可看见东海上蓬莱山仙人。如果再作封禅的最高祭祀,就能长生不死,黄帝是最好的佐证。我曾在海上看见仙人安期生,他还拿一个像瓜大小的枣子给我吃。安期生仙人来往蓬莱山中,只要他认为合就见凡人,不合就隐居起来。"于是武帝亲自祭祀灶神,派遣道士到东海访求蓬莱安期生之类的仙人,并开始从事化丹砂等药剂为黄金的事。

  过了不久,少君病死,武帝认为他是升天不是死去,便叫黄锤、史宽舒等传授少君的道术,继续寻访蓬莱山安期生仙人,但没结果,而海上燕齐神怪的道士们却争相效仿谈论神仙的事。

  亳人薄诱忌上奏祭祀太一神,说:"天神中最尊贵的是太一神,太一的配祭是五帝。古时天子在春秋二季祭太一神于东南郊野,用牛羊猪三牲品祭祀达七日之久,并建祭坛开八通的鬼道祭祀。"于是,武帝命祝官立太一神祠于长安东南郊,依照薄诱忌的方法祭祀。以后有人上书说"古时天子三年一次用牛羊猪牲品祭天一、地一、太一等三一之神。"武帝准奏,命祝官率领祀于太一神坛上,一切依照所上书的方法。以后又有人上书:"古时天子常在春秋二季祭祀,方法是用一枭及一破镜祭黄帝;用羊祭冥羊神;用一青牡马祭祀马行神;用牛祭太一、皋山山君及地长神;用干鱼祭武夷君;用一牛祭阴阳使者。"

  武帝也命祝官领祭祀,照所奏的方法,而立祠于忌太一坛旁边。

  以后,又将天子苑囿的白鹿皮制皮币,以发祥瑞之应而铸造白金三品。

  第二年,武帝又行幸雍县,得一长得很像麃的有角兽。祝官因进言说"陛下虔敬祭祀,上帝感动,赐您一角兽,其实那是象征吉祥的麟啊!"于是用它来祭祀五帝,又另加一牛祭祀。又赐给诸侯白金,告诉他们这种种符应,是合于天地。

  济北王以为武帝将封禅祭祀,就上书献泰山及旁边的郡邑作为封禅用地。天子接受了,但用其他县邑来抵偿他。当时常山王有罪,当贬官,武帝封他弟弟于真定,以延续祖先的祭祀,而以常山为郡。此后,五岳都列在天子郡邑之内。

  又第二年,齐人少翁以精通鬼神之道进见武帝。武帝最宠爱的王夫人死了,少翁用道术设帷帐于夜间招致王夫人灵魂,武帝从帷帐中隐约看见王夫人。于是拜少翁为文成将军,赏赐很多,用宾客礼节礼遇他。文成将军说:"皇上若想与神交通,被服宫室都要造得和神一样,否则,神是不会显现的。"于是画有云气之车,各于胜日驾车驱除恶鬼。又营建甘泉宫,中为台室,其上画着天、地、太一等神,摆置祭器招致天神。过一年多,道术渐渐不灵,无法招使神仙下降。少翁心慌,将写有文字的绢帛让牛吞下肚,假装不知有这么一同事,套说这头牛肚中有怪异,杀牛取出一书,上面写有奇奇怪怪的文字,武帝怀疑,又认出那是少翁的字,一问之下,果是少翁伪造的,于是将少翁秘密地诛杀。

  以后又营建柏梁台,铜柱及承露仙人掌等。

  文成死后第二年,武帝在鼎湖病得厉害,巫医无法治愈他的病。游水发根上奏说"上郡有一巫师,能驱除病魔使病好。"武帝召迎于甘泉。病时,使人问病巫之神。神君说"皇上不用忧虑,您的病很快就好了,只要您到甘泉来祭我。"病稍好后,武帝亲至甘泉祭祀,病也因此而痊愈,大赦天下,置神君于寿宫。神君中最尊贵的是太一,其配祭大禁、司命等神也随着进入寿宫。人不能看见它,只听声音,由巫师来传达意思。有时去有时来,来时肃肃然有风。神君居在帐帷中,有时白天传言,但大部分在晚上。天子必须先斋戒,然后才可进入室中。以巫师为主人,让他关照神君的饮食。神所欲言,则天子必须出室。又建寿宫、北宫,张挂羽旗,摆设祭器祭祀神君。神君所说的一切,武帝命人记录下来,命名为"画法"。其实,神君所说的事情,一般世俗人都明晓,根本没什么特殊,而武帝却非常喜欢。这种事看起来很神秘,社会上的人并不知其中道理。

  以后的三年,祝官建议应该用上天所降的符应来命开国年号,不应用一年二年的称呼。开国第一年是为建元,第二元以长星于符应,定年号为元光,第三元以得有角兽为符应,定年号为元狩。

  第二年冬,武帝又到雍县,说:"我亲祭上帝,而没有祭后土,在礼上无法配合。"朝廷官吏与太史公、祝官史宽舒等建议:"祭天地应该用角仍为茧栗色的小牛。现在皇帝您亲祭后土,后土应在大泽中的圆丘上建五个坛,其中一个坛要用黄牛太牢礼祭祀,祭完后,一切牲品都要埋掉,那些陪祭的人都必须穿上黄色的衣服。"于是武帝驾车回东,立后土祠于汾阴丘上,依照史宽舒等人的建议。武帝亲自柴望祭祀,用祭上帝的礼。祭祀完后,便从荥阳东回长安。途经洛阳时,颁诏书:"三代亡后已经很久远了,应以三十里地封给周公后代周子南君,让他延续周先王的祭祀。"这年,武帝开始巡幸各郡县,慢慢地要往泰山去。

  春,乐成侯上书推荐乐大。乐大是胶东的宫人,曾经和文成将军同师,后来做了胶东王的主方侍从。乐成侯姐姐是康王后,无子。康王死后,其他姬妾的儿子立为王。康王后生活本来就不检点,和康王不相得,二人时常想尽办法互相危害对方。这时康王后听说文成将军死,便想讨好武帝,而派乐大借着乐成侯的身份求见武帝谈方术。武帝自从杀了文成后,也后悔文成的早死而没人可继续他的方术,等看见乐大时,心中很是高兴。乐大人长得好,说话又多能有方策,又敢说大话,毫不犹豫。他说:"我曾往来于东海中,看见安期生及羡门等仙人。皇帝您千万别认为我低贱而不信任我。也不要认为我只是康王的诸侯,就认为我不知方术。我屡次进言于康王,但康王都不用我求神仙。我的师傅会说’黄金可提炼而成,河堤溃决了可堵塞,不死的药物可得到,仙人也可招致。‘我只是怕如果我像文成那样也遭杀身之祸,那么一些道士都会三缄其口,谁还敢说求神仙的方术呢!"武帝说:"文成是吃了马肝而死的,并不是我杀死他。你如能修求神仙的方术,我一定重用你!"乐大又说:"我师傅并不是有求于人,而是人去求他。皇帝您如果想要和神交通,就必须尊贵求仙使者,连亲属都要用宾客礼对待,不行卑视,并使他们各佩戴印信,这样才能和神人打交道。想使神人肯和你通言,只须尊贵求仙使者就可以了。"于是武帝叫他先实验实验,用磁石斗旗,果然旗子自己互相地碰击。

  当时,武帝忧虑河水决堤,黄金未炼成,就拜乐大为五利将军。只短短一个多月,五利就得了四个金印:佩天士将军、地壤将军、大通将军、天道将军印。武帝文告御史:"从前夏禹疏通九江,除四渎壅塞。现在河水泛滥,从水边淹到陆面上,为了修堤,人民徭役繁多。我统治天下二十八年,上天赐我通天意的乐大五利将军。《易经·乾》卦言’飞龙在天‘、’鸿展大翅‘,这意旨正和我得到五利一样。我将二千户之地给五利将军并封他为乐通侯。"赐给他各侯甲等封号,僮仆千人,所乘车马,帷帐器具以充实他家。又将女儿卫长公主嫁他,送黄金万斤,改封为当利公主。武帝亲自到五利家去,并络绎不绝地派人问他的所需。从武帝姑将相以下的人,都置酒于五利家,大献殷勤。武帝又刻"天道将军"的玉印,派使者穿鸟羽衣,夜晚站在白茅上,五利将军也穿鸟羽衣,站白茅上接受"天道将军"的玉印,表示他不是一般臣子,而是佩戴天道,专为皇帝说神仙的人。

  于是五利常在家中夜晚祭祀,以等候神仙光临。结果,都是一派胡言,不但神仙未到,却使百鬼聚集。而他还能够驱降那些聚集的百鬼。以后他就整治行装到东海求师了。乐大自见武帝以来,不过几个月而已,就佩戴六印,一时尊贵威震天下,使得海上燕齐之间的道士振奋,都说自己有秘方能通神仙。

  夏六月中间,汾阴有个叫锦的巫师,在魏睢后土州旁为人民立祠,看见地上隆起有如钩,抱看而得一个鼎。这个鼎和一般鼎不同,它上面花纹没有文字,因此觉得奇怪而问官吏。官吏告诉河东太守胜,胜奏于武帝。武帝使人验问所得的鼎,巫师锦认为没有疑问,就用祭礼迎鼎至甘泉荐祭天神。走到中山时,天羽衣神,汉画像石,山东临沂白庄。

  气清朗,上有黄云覆盖。有麃经过,武帝亲自射它来祭鼎。回到长安时,公卿大夫都提议尊贵宝鼎。武帝因说:"现在河水泛滥,已有好几年谷物不熟,所以我巡幸各地祭祀后土,为百姓祈求丰收。今年我尚未将丰收的事祭告天地,怎么出现一个鼎呢?"有司官说:"听说从前太昊伏羲氏造一神鼎,一表示一统,也就是用来维系宇宙万事万物的终始。黄帝也造三个宝鼎,象征天地人。夏禹收九州的金铸成九个鼎,这些鼎都会经烹牲牢而祭祀上帝鬼神。鼎逢圣世出现,由于朝代兴衰,迁于夏后迁于商又迁于周,周德衰迁于宋,宋社稷亡后,鼎就沦没隐伏而不见了。周颂所谓’自堂到基,自羊到牛,自鼐鼎到鼒,我不忧虑不骄傲,何人比我更有福呢。‘现在鼎出现我朝,又已迎至甘泉,真是给我们国家光耀吉祥,一代代永无休止地传下去。这和中山所见的云气相合,云若兽为符应,大弓四矢齐在坛下得到,这是上天报答您的祭享。皇帝您受命统治天下应知道该现鼎于庙以合圣德,藏鼎于帝廷,以符合种种瑞应。"皇帝说"可"。

  入海求仙的人都说蓬莱山不远,而有些人无法到达,是因没看见云气。武帝又派人用觇候之术望云气。

  秋,武帝巡幸雍县,并行郊祭。有人说"五帝乃是太一神的配祭,应该立太一神由皇帝亲自祭祀"。武帝迟疑不决。齐人公孙卿又说:"今年得宝鼎是在冬月元日值辛巳日,而且元日的破晓时间又值冬至,这和黄帝得宝鼎的时间相同。"公孙卿又有书载:"黄帝得宝鼎于宛朐,问其事于鬼臾区。区答:’黄帝得宝鼎神策,是己酉年朔旦冬至,得到天纪,周而复始连绵不绝。‘于是黄帝依神策以日月朔望推算未来,向后推算二十年得朔旦冬至,共推二十次,第三百八十年,黄帝升天而去。"公孙卿想借所忠进言武帝,但所忠看那书不是正经之书,怀疑那是伪造的,因此拒绝他,说:"关于宝鼎的事,皇帝都已经决定了,拿这书去也没用。"公孙卿又托皇帝的宠幸将书献给武帝。武帝心中喜悦,召问公孙卿。公孙卿回答:"传此书的是申功,他已经死了。"武帝问:"申功是什么人?"对说"申功是齐人,和安期生仙人有往来,记载黄帝的话,没有其他书,只有这本鼎书。书上说

  ’汉兴应当和黄帝时一样。汉之圣世是在高祖之孙至曾孙时。宝鼎出土时就能通于神人,应该封禅,封禅有七十二君,只有黄帝能上泰山封禅。‘申功说:’汉皇帝也应上泰山封禅,封禅就能升天。黄帝时诸侯上万,而说仙道得封的有七千国。天下名山有八座,而三座在蛮夷之地,五座在中国。这五座是华山、首山、太室、泰山和东莱山,都是黄帝时常出游和神仙相会的地方。黄帝时一面有战事一面学仙道。恐怕百姓诽谤神道,所以斩杀不信鬼神论者。百年后,得与神相通。黄帝当时到雍县祭上帝,住了三个月。鬼臾区号大鸿,死葬于雍县,所称鸿冢就是他的墓。以后黄帝在明廷迎接众神。明廷就是现在的甘泉。黄帝仙逝的寒门,就是现在的谷口。黄帝采首山的铜,在荆山下铸造鼎,鼎制成后,有龙从天上来迎。黄帝和他的群臣后妃们七十多人骑龙,留在后头的小臣们不能上,就抓着龙须不放,龙须掉下来,黄帝的弓也掉下来,百姓们看着黄帝升天而去,就抱着龙须和弓号啕大哭,所以后人称那个地方为鼎湖,称那掉下的弓为乌号。‘武帝叹息说:"如果我能像黄帝那样升天而去,我看离开妻子像抛拖鞋一样。"于是拜公孙卿为郎,叫他于太室等候神仙。

  武帝又巡幸雍县祭天文到陇西,

西登上空桐山而到甘泉。命祝官吏宽舒等备太一祠坛,仿照薄忌太一坛,分别三重。五帝坛在下方,各依他们所属方位,黄帝坛西南,开八方鬼道,祭太一所用的东西,和雍地的祭祀相同,再加些酒醴枣子肉干,杀一只釐牛用俎豆装作牲品,而五帝只有俎豆酒醴而无釐牛,其他四方就和众神的配祭及北斗连续而祭。祭完后,一切牲品祭品都烧掉。祭祀所用牛,色是白的,祭时,将鹿纳入牛中,将彘纳入鹿中,用玄酒参以肉汁,祭太阳用牛祭,月用羊彘中的一种,祭太一则祝官必须穿紫色及有彩绣的衣服。祭五帝时各依他们的代表色,祭日穿赤色衣,祭月穿白衣。

  十一月辛巳朔旦冬至,天将明时武帝开始郊祭拜太一神,早晨朝日,傍晚夕日,行揖礼

  而现太一如雍祀之礼。祭飨的赞文是这样的:"上天开始将宝鼎神策赐给皇帝,使他朝代改朔又改朔,继续各代,永不停止,我们皇帝在此向太一神您致最虔敬的祭拜。"同时穿上黄色的衣服。祠上烈火照满坛,坛旁烹炊东西,有司说"祠上有光出现"。公卿说"皇帝开始祭太一神于云阳宫时,我们捧瑄玉、五岁牛的牲礼荐享。那天晚上有光出现,到了白天,有黄色云气升上天空"。太史公和祝官史宽舒也说道:"神灵降辐,保佑我汉朝多福并征兆吉祥,应该在这个地方光大我们的疆域,立泰畤坛作为应证。命太祝率领于秋及腊月间祭祀,天子三年亲去祭祀一次。"

  秋,为伐南越而祭告太一,用牡荆在旗上画日月北斗登龙,以象征天一三星,树立在太一神坛最高处,称为"灵旗"。为兵事而祭告时,太史捧旗指所伐之国。五利将军不敢入海,而往泰山祠,武帝派人伺察,也没见什么。五利妄说见其师,其实他的道术已尽而不灵验了,武帝于是杀了五利。

  冬,公孙卿在河南等候神,在缑氏城上看见仙人脚印,有一种像雉的动物,在城上飞来飞去。武帝亲自到缑氏城看脚印。告诉公孙卿:"你不要像文成、五利一样欺骗我!"公孙卿答称:"仙人不是要求人主,而是人主要求他。而求仙之道在于宽假些时日,如果不宽假些时日,仙人是不会出现的。谈到神仙这种事,看起来好像很怪异荒谬,其实一点都不,只要一年的时间就可看到了。"于是各郡国都扫除街道,广治宫观、山川神祠,祈望神仙的到来。

  一年后,南越已灭,武帝宠臣李延年以擅长音律而见皇上。皇上喜欢他,与下公卿讨论说"民间祭祀都有鼓舞音乐,现在我祭天地却没有鼓乐,哪能相配呢?"公卿说"古时祭祀天地都有鼓乐,如此,神祇就可合礼了。"有人又说"泰帝伏羲氏使素女弹五十弦瑟,声音很凄凉,泰帝禁不住,所以改五十弦为二十五弦。"于是从塞祭南越,祭告太一后土时开始用鼓乐,又增歌谣,作二十五弦的瑟及箜篌,从此时开始启用。

  第二年冬,武帝议说:"古人检阅军队,然后封禅。"于是到北方巡幸朔方,统领着十余万兵去,回来时在桥山黄帝墓前祭黄帝,在须如检阅军队。武帝问群臣:"我听你们说黄帝没死,为什么有坟墓?"有人回答:"黄帝升天后,他的臣子们把他的衣服帽子葬在这地方,所以有墓。"到了甘泉将祭祀泰山,先祭祀太一神。

  自得了宝鼎后,武帝就和公卿们讨论封禅的事。而封禅的各种礼仪已经很稀少,又旷废断绝了,没人知道到底用什么礼仪。儒者就采取《尚书》、《周礼》、《王制》上所记载的柴望山川射牛的方法作为封禅礼仪。齐人丁公年已九十多,对武帝说:"封,其实就是不死的意思。秦皇帝不得而上封,皇帝您必须再上一些,再上一些就没有风雨,就可以上封了。"武帝于是命儒者学习射牛,草拟封禅的礼仪,几年后就要开始封禅。武帝既

  已听了公孙卿和道士的话,黄帝封禅都能驱除精灵和神仙相通,所以想仿照黄帝接见神仙人蓬莱士,盛世德比于九皇,又采儒术来加以掩饰。儒者既不能明辩封禅之事,又拘制于《诗》、《书》古文的记载而不敢分辩。武帝又将封禅用的器具拿给群儒看,群儒看了却说"这根本和古代的不同。"徐偃又说"如果叫太常诸生行礼,倒不如叫鲁人来得好。"周霸会合诸儒打算计划封禅事仪,武帝此时生气了,将徐偃、周霸及群儒都罢黜不用。

  三月,武帝东至缑氏,登嵩山太室,随从的官吏在山下听到好像有人喊"万岁"的声音。问皇上,不答;问群下,也不答。武帝乃封三百户给太室奉祠,命为崇高邑。东上泰山,山上花草树木不生,乃叫人立石碑于泰山顶上。

  武帝又东巡海上,行礼祭祀八神。齐人上疏说有奇方致神仙的数以万计,然而都是一派胡言,毫无验证。于是武帝又发动更多船,叫谈说神仙的数千人到海中访求蓬莱仙人。公孙卿拿符节常先走到名上等候,到东莱,说在夜间看见一长数丈的人,当接近他时又不见了,只看到他的脚印好大,像禽兽的脚印一样。群臣也说看见一老人牵狗,并说"我要见当今皇上",一会儿就不见了。武帝听说看见大脚印,起初不十分相信,等到臣又说老人时,又认为必定是仙人,因此,他留住在海上,给道士们传车并派几千求仙使者到海上访寻仙人。

  四月,从海上回奉高,想着儒者和道土对于封禅的事各有各的说法,古书上又没有记载,实在很难施行。到梁父,礼祭地主神。乙卯,命侍中儒者戴皮弁冠的官吏,举行射牛仪式封禅。封泰山下东方,依照祭祀太一神的礼。封宽有丈二尺,高九尺,下方有玉牒书、书秘。祭毕,武帝只带了侍中奉车霍子侯上泰山亲自祭告,这些事后皆禁而不传。第二天,下隧道。丙辰,祭泰山下东北角的肃然山,依祭后土的礼。这些武帝都亲自祭告,穿上黄色衣服而大用鼓乐。江淮一带用一茅三脊(灵茅)祭祀。五方五色土掺杂一起祭祀。广用远方奇兽飞禽及白雉等祭祀,祭品尽量求丰,而不用野牛旄牛犀象等动物。到泰山然后离去。封禅祭祀完毕,在其封禅的附近,晚上有亮光辉耀,昼间白云飘摇。

  武帝从泰山封禅回来,坐在明堂上,群臣更换轮流上寿。于是制诏告御史说:"我以一个小小身躯继承天下最尊贵的皇帝位,时常兢兢业业恐怕自己不能担当大任,我想念我自己德性菲薄,对礼乐不修明。祭祀太一,好像有吉祥的光影,又听得有喊’万岁‘的声音,我依依然受震于怪物,想停止又不敢,所以才上封泰山禅梁父祭祀肃然山。我自觉欣慰,嘉勉与士大夫共同有个好的开始,赐给百姓一百户人家牛一头酒十石,共同享乐,再加给八十岁的老人和孤寡的人布帛各二匹。免除博、奉高、蛇丘、历城四地方的赋税,使今年不用交税。大赦天下,和乙卯年的大赦一样。凡我行幸所经过的地方,不要再增加百姓的麻烦。如有犯罪在二年以前的,都不要再追究。"又下诏书说:"古时天子五年一次巡狩,祭祀泰山,诸侯有朝见和住宿之地,应叫诸侯在泰山下广建官邸。"

  武帝既然已经封禅泰山,毫无风雨灾害,道士们又说蓬莱各神山可去寻得,武帝很高兴,希望真能去,于是又东走至东海上柴望,希望能遇到蓬莱仙人。这时奉车子侯突然病死。武帝乃离去,又东巡海上,北到碣石,巡幸自辽西经过北边到九原。五月,回到甘泉。有司建议以宝鼎出现那年年号为元鼎,今年封泰山,年号为元封。

  秋,有彗星出现在秦分野的东井。后十多日,又有彗星出现在三能星附近。望气者王朔说:"我等候这么久,只看到德星,并未看到彗星,但一瞬间又消失了。"有司进书:"皇帝您建立汉家封禅制度,上天报答您,所以出现吉祥的德星。"

  这一年冬,武帝幸雍县祭五帝,回途并拜祭太一。祭飨赞文如下:"德星昭明绵延,降福我汉室。寿星出现,光辉照耀汉室。信星出现,我皇帝虔敬地祭拜泰祝之神。"

  春,公孙卿说在东莱山看到仙人,好像说:"我要见天子。"武帝于是到缑氏城,拜公孙卿为中大夫。到东莱,住了好几天,什么也没看见,也没有大人脚印。又派上千道士访求神仙采取芝药。这年干旱,武帝出毋名,祭万里沙,路过祭泰山。回到瓠子堤,亲塞河决,留住了二天,沉白马祭河决而去。派二卿率兵士塞住河决,河分为二叉,回复大禹治河的旧迹。

  灭南越后,越人名叫勇之的向皇上进言:"越人风俗相信鬼神,祭祀都能见鬼神,且每次都有效。从前东瓯王尊敬鬼神,活到一百六十岁,后世子孙怠慢鬼神,所以渐衰微。"武帝命越巫师立越祝祠,只有台而无祭坛,一样地祭祀天神上帝百鬼,用焚鸡骨占卜占术,武帝很相信,在越祠用鸡骨占卜,由此开始。

  公孙卿又说:"仙人是可见的,只是皇帝您每次都匆忙突然地去,所以看不见仙人。陛下您可建一个道观在往缑氏城的路上,里面摆一些肉脯枣子,仙人就会来。而且仙人喜欢住高楼。"于是武帝在长安建蜚廉桂观,在甘泉建益延寿观,派公孙卿持符节摆设肉脯枣子等候仙人。又建通天台,放许多肉脯枣子,希望也招来其他的小仙人。又在甘泉宫建前殿,自此开始广建宫室。夏,有芝草生于殿防暗湿处。武帝塞祭河,兴建通天台,隐约地看见有亮光,乃颁诏书:"甘泉殿防生芝草九茎,其叶相连,大赦天下,不再征兵扰民。"

  第二年,伐朝鲜。夏干旱。公孙卿说:"黄帝时封祀则天干旱,暴所封之土干三年。"武帝下诏:"天干旱,意旨就是要干封,天下百姓们应祭龙星。"

  第三年,武帝行幸雍县郊祭,通过回中道巡视。春,到鸣泽,从西河还东。

  第四年冬,武帝巡幸南郡,到江陵而还东,祭祀潜县天柱山,号为南岳。顺江而行,从寻阳出枞阳,经过彭蠡,祭名山大川。北到琅邪,并到海上,四月中旬,到奉高封禅祭祀。

  最初,武帝封泰山时,泰山东北古时有明堂,地势艰险不宽敞。武帝想建明堂在奉高旁,却不知建明堂的制度,济南人公玉带上给武帝有关黄帝时的明堂图。明堂中间有一殿,四面没有墙壁,用茅草覆盖,通水,环绕宫殿有双道,上有楼,从西南角进入,称为昆

  仑道,天子从这里进入到殿中祭拜上帝。于是武帝命在奉高建明堂于汶上,依照公玉带的图。四年后封禅,祭太一、五帝于明堂上位,高皇帝祠在太一、五帝祠对面,祭后土于下房,用二十牛祭祀。天子从昆仑道进入,祭拜明堂以祭天之礼。祭毕,烧火于堂下。武帝又登泰山,泰山顶上有秘祠。泰山下祭五帝,各依所属方位排定,只有祭黄帝与赤帝时,由有司陪祭。泰山上举火,泰山下呼应。

  二年后,正是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推算历律者以为是本统。武帝亲自到泰山,于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日在明堂祭祀上帝,都有封禅。祭飨赞文如下:"上天又增加给皇帝泰元神策,继续不断,我皇帝虔敬祭拜太一神您。"东往东海,查考入海求仙的人和道士们,没有得到结果,但武帝还是继续派遣使者到海上求仙,希望能遇得神仙。

  十一月乙酉,柏梁台被大火焚毁。十二月甲午朔,武帝亲祭高里山,祭后土。到渤海,将要柴望祭祀蓬莱仙山,希望能入仙人异域。

  回来后,因为柏梁台被焚毁,所以在甘泉受郡国计簿。公孙卿上言:"黄帝建成青灵台后,十二天就被烧,黄帝就治理明庭。明庭就是甘泉。"道士们都说古帝王有建都甘泉的。以后武帝又在甘泉接见诸侯,在甘泉广造诸侯官邸。勇之又说:"越人习俗,火灾后再建的屋子必须广大,用以压胜过原来的。"于是武帝又营建建章宫,上有千门万户。和未央宫相对,且俯视着未央宫。东是凤阙,高二十多丈。西是堂庭,数十里处是虎圈。北有大水池,水池中有渐台高二十多丈,这个池名为泰液池,池中又有仿造的蓬莱山、方丈山、瀛洲山、壶梁山及象征海中的神山龟鱼之类。南有玉堂、璧门和大鸟。建神明台、井幹楼,高五十多丈,车道相衔接。

  夏,汉改革历法,以正月为一年的开始,颜色尚黄,官名印章更改为五个字,时为太初元年。这年,西伐大宛。蝗祸大起为害。丁夫人及洛阳虞初等用方术诅咒匈奴及大宛。

  第二年,有司说雍县五畤祭坛没有煮熟牲品的器具,祭祀时没有芬芳香味。武帝命祝官进献牲品牛,五帝各用次于一级的颜色牛,用木禺马代替驹。只在祭五帝用驹,天子亲祭天用驹。其他名山大川的祭祀都以木禺马代驹。天子经过时才用驹,至于其他礼节则依然如故。

  第三年,武帝又东至东海,查考神仙的事,没有着落。道士因说:"黄帝时建有昆仑玄圃五城十二楼,在执期地方等候仙人,称为迎年。"武帝允许依照所奏建五城十二楼,等候神仙,称为明年。武帝亲去祭上帝,穿上黄色衣服。

  公玉带上言:"黄帝时虽已封了泰山,而风后、封巨、歧伯等人又要黄帝封东泰山,禅凡山以合瑞应,然后才能不死。"武帝命他设置祭器,亲到东泰山,看见东泰山这么小,不能与自己声望相配,就命祝官祭告,而不封禅。以后公玉带在那里祭祀等候神仙。夏,武帝东回泰山,修五年一次的祭祀,一如往昔,而加祭石闾。石闾在泰山下小渚南边,道士说这是仙人住的地方,所以武帝亲往祭祀。

  泰山图,选自《三才图会》。

  以后五年,又到泰山封禅,回途路过并祭常山。

  今上所兴修的神祠,太一、后土是三年天子亲祭一次,建立汉室封禅制度,五年施行一次。薄忌太一及三一、冥羊、马行、赤星五神由祝官史宽舒率领祭祀,于每年施行。这五神和正太一后土祠,皆由太祝统领祭祀。其他如八神及后来的明年、凡山等神祠,则经过时祭祀,离开时也就算了。道士们所兴修的神祠,由他们各自负责祭祀,直到人死为止,没有一定的祝官。其他神祠则依照旧制。今上封禅,共历时十二年,所封之地遍及于五岳四渎。而道士立祠等候神人及入海求神仙,终究没有结果。公孙卿等一些方士部下等候神仙,还用见到大人脚印作为托词,最后还是无效。这时武帝更加讨厌道士们的荒谬语言,虽然如此,在武帝心中还是有点受影响,希望有一天真能遇仙人。自此以后,道士谈说神仙的更加多了,最后的结果成效,我们是可知的。

  太史公说:"我跟从武帝巡游祭祀天地诸神及名山大川而至于封泰山禅梁父。进入寿宫侍候皇帝听神语,我考究那些方士祝官所说的话,于是我退而编次自古以来对于鬼神的祭祀而成封禅书,看封禅书就可明白祭祀的一切,后世君子,可以参考参考,至于说到关于俎豆、珪币等详细情形,以及献神酬神的礼节,那是由祝官所记载了。"

  

下载APP看小说 不要钱!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快捷键→)

类似 《白话史记(上)》 的 公版经典 类小说:

游戏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下载畅读书城

下载APP 天天领福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