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公版经典 > 白话史记(上)

史记卷三

书名:白话史记(上) 作者:司马迁 本章字数:7494

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1日 22:35


史记卷三

  

  殷本纪第三吴玙译

  商朝的先祖姓子,名字叫契,因为契最初封于商,因此就以商为他的国号。

  契的母亲叫简狄,是有娀氏的女儿,帝喾的第二个妃子。有一天,她和其他两个女子三人同到水边洗澡,忽然看到一只黑色的鸟生下一个蛋,简狄见到后,就捡起来把它吃了。结果就因此而怀孕,生下了孩子,取名叫契。

  契长大以后,帮助夏禹治水,很有功劳,舜帝看到后很是高兴,就对契说:"百官们都不相亲睦,人伦五品之间也不驯顺,命你去主管教育,恭谨地布行五教,要以宽大为主,循循善诱之。"把他封在商地,赐他姓子。契兴起在尧舜大禹时代。在百官中间,功业最为显著,百官因受他的影响而都能和平相处。

  契死了后,他的儿子叫昭明的继立;昭明死了后,相土又继承;相土死了后,相土契,选自《中国历代帝王名臣像真迹》。

  的儿子名叫昌若的继承了王位;昌若死后,他的儿子曹圉继立;曹圉死后,他的儿子名叫冥的继立;冥死后,他的儿子名叫振的继立(不过这个叫振的人,应该叫亥,就是甲骨文里的王亥,作振是错误的。所以《索隐》将振字写作核,《汉书·古今人表》则又将振字写作垓;《史记》作振,应当是核、垓的伪错字;而垓、核的初文是亥,因此作亥是正确的。详细情形可参考王国维的《观堂集林》);振死后,儿子微立(这个微又叫上甲微,就是甲骨文中的上甲);微死了后,儿子报丁继立;报丁死了后,他的儿子报乙继立;报乙死后,儿子报丙又继立(以上所说的报丁、报乙、报丙三代,根据甲骨文,他的世次应该是报乙、报丙、报丁。详情可参考王国维《观堂集林》);报丙死后,儿子主壬继立;主壬死后,儿子主癸继立;主癸死后(主壬、主癸,就是甲骨文的示壬、示癸),儿子天乙(就是甲骨文中的大乙)立;他就是代夏朝而有天下的成汤。

  成汤自他的先祖契到他,曾经八次迁都,到汤武王才在亳这地方建都;因为他的先祖契的父亲叫帝喾的,曾建都在亳,汤为了追思先王,所以就从商邱迁到亳来。于是作了一篇《帝诰》,告诉先王,说明已迁居来亳这地方。

  汤武王开始征伐诸侯;首先是葛伯,他不来祭祀,于是就先攻打他。

  汤对伊尹说"我告诉你,一个人站在水旁,可以看到自己的样子,同样的,做领导的人,看到人民就知道如何去治理,你说对吗?"伊尹说:"太好了,你的话清楚明白。能听别人的话,治国的道理也才会有人说。国君能爱民如子,那有能有德的人一定都在政府里。要勉励啊!要勉励啊!"汤又说:"告诉你,你如果不听我的命令,恭敬地做事,那我就会重重地惩罚你,绝对没有赦免的。"于是写了一篇《汤征》。

  伊尹的名字叫阿衡,他跟汤武王不认识,因此阿衡想求见汤武王却苦无缘由,于是他耍个怪招,当有莘氏的女儿嫁给汤武王为妃子的时候,跟着陪嫁过去,替他们烧饭。借这个机会,他由如何烹调而谈到如何治国,使汤武王推行王道。也有人说伊尹是个隐士,汤武王派人以礼去迎接他,请了五次,才答应出来。跟汤讲有关成汤,选自《中国历代帝王名臣像真迹》。

  伊尹,选自《中国历代帝王名臣像真迹》。

  太素上皇以及三皇五帝和夏禹的事。于是汤武王任命他为宰相,管理朝政。

  伊尹离开商汤到夏去,结果他瞧不起夏,又回到商汤都城亳这地方。他是从城北门进去的,在路上遇到了汤武王的两个贤臣叫女鸠、女房的,于是就写了《女鸠》、《女房》二篇文字,说明所以不满意夏的原因。

  有一天,商汤外出,看到野外有人张网四面而祷告说:"天下四方都入我网。"汤听了以后说:"噫,太过分了,那不是想一网打尽吗?"于是要他撤去三面,祷告说:"要左的就向左跑,想右的就向右走,不听命令又无主张的,就到我网里来好了。"诸侯们听到了这事以后说:"汤的德性太伟大了,连禽兽他都顾及到。"

  这个时候,夏桀行为苛虐,荒淫无道,而诸侯之一的昆吾氏又作乱,汤于是起兵,统领诸侯去攻打他。伊尹随从着商汤,商汤自己拿着兵器斧头去攻打昆吾。汤说:"告诉你们大家,都来呀!仔细听我说:不是我这小子敢举兵作乱,只因夏朝罪恶多端;我听你们大家也都说夏朝有罪,我惧怕上帝的威严,不能不去攻打他。如今夏朝罪恶多端,老天命令我来灭绝他。现在你们在场的大众都会说:‘我们君王不怜悯我们大众,废弃了我们的农事,却要去打夏朝。’你们又都说‘他有罪,你知道他的罪究竟如何?’(告诉你们吧)夏桀恣意地用尽众人的劳力,恣意地伤害夏朝的国力,所有大众也都恣意地懈怠,不跟他同力合作。而且说:‘这个太阳什么时候丧亡呢?我们都愿意与你同归于尽。’夏桀的德行是如此之坏,现在我一定得去征伐他。你们庶几乎辅助我,奉行上天的讨伐,我会大大地赏赐你们。你们不要不相信,我是不会说假话的。你们如若不听从我约束你们的誓言的话,那我就会杀了你,并把你的家人没入官家为奴婢来羞辱你,绝不会有所宽赦的。"告诫完这番话,命令管文书的官员记下,这就是《汤誓》。于是汤说:"我非常勇武,就叫我武王好了!"

  桀在有娀故都失败后,逃往鸣条,夏军澈底溃败。汤于是攻打三■,取其地的宝玉,义伯、仲伯两位大臣为此作了一篇《典宝》,说这是国之常宝。

  汤既然已经胜了夏朝,想要变置社稷,而后世无及句龙者,不可而止,于是作《夏社》说明不可变迁的道理。这时候伊尹执政,诸侯都归服商汤,汤于是即位登上皇帝宝座,平定海内。汤又从三吴回到泰卷陶。汤左相奚仲之后的中■作《仲虺之诰》。

  既已灭了夏朝,回到亳地,作《汤诰》:"这年三月,王亲自来到都城东边,告诉诸侯们说‘要有功于民,勤勉努力于自己的岗位,否则,我会大大惩罚你们,不要怨恨我。’告诉你们说:‘古代的夏禹、皋陶,常年辛劳在外,因他们有功于民,人民因此才能安居。因他把东边的江,北边的济水,西边的黄河,南边的淮水四条水修治疏通,所有人民才有安定的住所。后来后稷降世,教导人民播种百谷,他们三人都有功于人民,因此他们都有事功建立于后代。过去蚩尤和他的大夫们扰乱百姓,上天就不保佑他,让黄帝把他灭掉。先王的话你们要记得,有功赏,有罪罚,你们不可不勉励啊!’告诉你们:‘无道是不能主政的,你们不要怨恨我。’伊尹作《咸有一德》,言君臣都有一德不要失。汤的司空咎单也作了篇书叫《明居》,说明居民的法则。

  汤于是改以十二月建丑为正月,同时也变更衣服的颜色,崇尚白色,早上朝会。

  汤死后,太子太丁未立而卒(此说不可靠。因太丁在甲骨文中都处于正统的被祭地位),于是就立太丁的弟弟外丙,是为帝外丙。帝外丙即位二年就死了,外丙的弟弟中壬继立,鸣条之战示意图这就是帝中壬。帝中壬即位四年死,伊尹就立太丁之子太甲为帝,太甲是汤武王的嫡长孙,也就是历史上的帝太甲。太甲帝元年,伊尹作《伊训》一篇,又作陈述政教所当为的《肆命》,又作谈汤之法度的《徂后》。

  太甲为帝三年,昏暗不明,暴虐百姓,不遵循汤的法度,而且乱德败行,伊尹于是把他放逐到桐宫去。他自行代理国政,接待各方诸侯。

  太甲帝在桐宫住了三年,改悔过去的错误,深深责备自己,努力向善;伊尹于是就把他迎接回来,把政权归还给他。太甲帝修德励行,诸侯都归服殷朝,百姓因此也都安宁,伊尹为了嘉勉他,就作《太甲训》三篇来褒扬太甲帝,称他为太宗。

  太宗死后,他的儿子沃丁继立,在沃丁的时候,伊尹死了,就把他葬在亳。咎单于是顺从伊尹的行事作《沃丁》一篇来称颂伊尹。

  沃丁死后,弟弟太庚继立,就是帝太庚。太庚死后,他的儿子小甲继立为帝。小甲死后,他弟弟雍己立为帝。这时候,殷朝势力衰微,有的诸侯都不来朝。

  雍己帝死后,他的弟弟太戊继立为帝,太戊即位,任用伊陟为宰相。在亳地有棵怪桑,二木合生,一天就长有拱手那么大。太戊帝见了非常害怕,就问宰相伊陟,伊陟说:"我听说过,妖魔鬼怪是胜不过有德的,难道说你的行政有什么缺失吗?你可以好好修养你的德性。"太戊接受了他的建议,怪桑果然枯死。伊陟把这事告诉了巫咸,巫咸在政府中很有表现,因此作了篇《咸艾》,言治国之道。又作了篇《太戊》。太戊帝很感佩伊陟,告祭祖庙时不敢把他当臣子,伊陟谦让,作了篇《原命》。殷朝由此复兴,诸侯也都来朝,因此称太戊为中宗(考之于甲骨文,中宗应该是祖乙,而不是太戊,史公此处记载有误)。

  中宗死后,儿子仲丁继立为帝,他把都城迁到隞去。河亶甲又搬到相,祖乙又把它迁到邢。仲丁帝死后,弟弟外壬继立为帝,但有关仲丁的事,书传缺记。外壬帝死后,弟弟河亶甲继立为帝。河亶甲的时候,殷朝国势再度衰微。

  河亶甲死,其子祖乙继立为帝。祖乙为帝后,殷朝复兴(案甲骨文中以中宗为祖乙,今证之史实,河亶甲时殷朝衰微,到了祖乙而复兴,号曰中宗,理亦甚宜。)因为任用巫贤的关系。

  祖乙死后,其子祖辛继立。祖辛死后,弟弟沃甲继立为帝。沃甲死后,他哥哥(即前任皇帝)祖辛帝的儿子祖丁继立为帝。祖丁死后,又立沃甲的儿子南庚为帝。南庚死后,祖丁的儿子阳甲继立,就是叫阳甲帝(即甲骨文中的羌甲)。殷朝国势,传到阳甲再度衰微。

  从中丁以来,常废嫡子而传于弟或侄;弟、侄常相争夺,近九代是一片混乱。所以诸侯都不来朝。

  阳甲死后,他弟弟盘庚继立为帝。在盘庚为帝之前,殷朝建都在河北,盘庚即位后,马上渡河南迁,再迁到当年成汤的故居,殷朝因为找不到安定的处所到现在已经是五次迁都了。大

家都怨恨迁徙不定,不肯再搬迁。盘庚于是告诉诸侯大臣等人说:"过去先祖成汤跟你们的先祖,共同平定天下,一切法则都弄得很好,他们上下一心,要如何便如何。现在你们舍弃这好的基础不勉励去做,怎样能形成好道德呢?"于是说服了大家,共同渡河南迁到亳地,推行汤武王的政治精神,百姓由是安宁,殷朝国势也由此而复兴。离心离德的诸侯又都来朝觐,都因为盘庚能奉行成汤精神的缘故。

  盘庚死后,他弟弟小辛继立,就是小辛帝。

  小辛即帝位后,殷朝国势再度衰弱。百姓等思念盘庚的德行,于是作《盘庚》三篇。小辛帝死后,他弟弟小乙继立。小乙帝死后,他儿子武丁继立为帝。武丁即位后,一心想要恢复殷朝当年的盛况,但是一时找不出一个好帮手。因此三年没有发表过任何言论,一切政事都由六卿之首的冢宰决定推行,他自己则到处观察留意找寻人才。有一夜武丁做了个梦,梦见到一个圣人名字叫"说"的。他把梦中所梦到情形,来跟所有官员相核对,结果都不是。于是他就叫百官各方寻找。最后终于在山西省平陆县东面有个名叫傅险,也叫傅岩的地方,找到了"说"。傅岩那地方因为涧水冲坏了道路,当时"说"正在用版筑作为联系两边的工作。他们就将"说"推举给武丁,武丁一见,果然就是他。再跟他一交谈,真的是圣人,马上任命他为宰相,殷朝因此再度复兴。于是就把他当年隐居的地方傅险赐给他为姓,就叫他做"傅说"。

  武丁帝祭成汤的明日(由甲骨文考证结果,应该是祖庚祭武丁,不是武丁祭成汤),忽然有一只山雉站在鼎耳上叫,这怪异的事情发生后,武丁很害怕(应该是祖庚或是其弟祖己),祖庚帝的弟弟祖己说:"王呀!别怕,赶快先把政事弄好。"(案:实系祖己对祖庚说的)于是告诉王说:"上天监视在下人民,以人民的表现为主;赐给人民的寿命有长有短,不是老天爷要人民早死,那是人民自寻死路。因为有些人不向好的地方去做,也有些人不能引咎自责。上天付给人民性命的长短,那是跟他的德行相符合的。乃至于能说:‘天还能把我怎么样?’唉!王啊!你继承王位,要以敬勉的态度从事啊!见于常典的祭祀要傅说,选自《中国历代帝王名臣像真迹》。

  统统一样,不能对于近代祖先的祭品就特别丰厚些。"(案:此一段即《尚书·高宗肜日》)武丁修明政治,行德化于民,天下欢欣,殷朝再度复兴。

  武丁死,儿子祖庚帝继位。祖庚弟弟祖己为了嘉美他父王武丁能够以山雉的突然出现,作为警诫而修明政治,于是为武丁立庙,尊称为高宗;并且作了《高宗肜日》和《高宗之训》两篇文字。(案:《高宗肜日》一文,史公于此认系祖己所作,然《尚书序》则谓高宗祭成汤,祖己作此以训于王。考:卜辞中有关肜祭之记载甚多,肜日之上,多系被祭之先祖,而非主祭之人。是《高宗肜日》乃彼人之祭武丁也。复考:甲骨文中祖己、祖庚并见一辞,是此篇当系祖己之后之作品,述祖庚行肜祭时,祖己戒王之事。篇中有"祖己曰"句,分明是后人述古之作。)帝祖庚死后,其弟祖甲继立为帝;祖甲为人荒淫败德,殷朝国势再度衰弱。

  祖甲死后,其子廪辛继立为帝。廪辛死后,传给他弟弟庚丁;庚丁死后又传子,就是武乙帝。武乙称帝后,再度由亳迁徙到河北去。

  武乙败德胡为,竟然用土木做些泥巴人、木头人,说是天神,跟他下棋玩乐,还要别人也跟他一样做。天神如果下输了,就想法去加以污辱,用皮袋子装满血高高挂起,作箭靶子来射,说是叫射天。有一天,武乙帝到黄河、渭水一带去打猎,突然遭遇雷殛,武乙帝被雷震死。武乙死后,儿子太丁继立为帝(纪年作文丁);太丁死后,又传给儿子帝乙。帝乙即位后,殷朝国势越发一天比一天衰弱。

  帝乙的大儿子生在微(也可能封在微),封为子爵,名字叫启;启的生母是身份低贱的婢妾,因此启虽是长子也不能继立为帝。小儿子叫辛,辛的生母是正宫皇后,所以就让辛做继承人。帝乙一死,儿子辛就即位,叫帝辛,天下人却叫他"纣"。

  帝纣这个人,聪敏过人,反应灵敏,而且见多识广,不论聪明、勇力,都超过一般人他的勇力能赤手空拳跟猛兽搏斗,他的聪明能够排拒他人的劝谏(即人家要说什么他早就知道,所以你一开口,他就可以加以驳斥)。他的口才能够说得天花乱坠,把自己的错掩饰得天衣无缝。他常拿他的能力向大臣们自我夸耀,也常认为他的声望高于天下;他以为天下所有的一切都在他之下。他的为人,喜欢喝酒,而且过分地贪图享乐,宠幸女人,尤其喜爱妲己,妲己说什么他听什么。于是要乐师名叫涓的创作新的流行调,还有北里的舞,以及淫乱的乐曲。为了增加朝歌城里鹿台中的钱财,不惜苛捐杂税,为了充实巨桥仓库中的存粮,更是横征暴敛。同时多方搜求走狗、跑马、珍奇、好玩,充实宫廷的摆饰。扩大沙丘的花园,刻意地修缮园中的亭台楼阁。更养了许多野兽飞鸟。殷朝人本来是最崇尚鬼神的,他却大加侮慢。整日在沙丘园中游戏玩乐,池子盛满了酒,到处悬挂着肉,好像一处树林,让男男女女脱光衣服在其中追逐嬉戏,通宵达旦地吃酒玩乐。

  人民怨声载道,愤恨不已,有的诸侯更背叛了他。于是纣王就加重刑罚,还发明一种炮烙的残酷刑法,来吓阻人民。同时任命姬昌、九侯、鄂侯三人为三公。九侯有个漂亮的女人,他把她送给纣王,可是这个美女不喜纣王那套荒淫胡来的事,纣王一气就把她杀了,而且把九侯也剁成肉酱。鄂侯跟他争论,又因言词过于激动,不但杀了鄂侯,还把他的肉做成脯干。西伯姬昌听到了,不敢再说,只有暗自叹息。谁知却被崇侯虎听到了,他就密告纣王,纣王就把西伯囚禁在羑里。

  西伯的臣子闳夭他们,知道纣王的喜好,就到处寻求美女,以及一些珍奇好玩的东西献给纣王。纣王于是赦免了西伯,西伯出狱后,就把洛西一块地方献给纣王,请求他废除炮烙的刑法。纣王答应了他,还赐给他作战用的弓矢,以及刑罚用的斧钺,表示他有权去征伐那些不听令的叛国者,而且封他为西方诸侯的首领。同时他任用费仲主持政务,谁知费仲这人喜好拍马屁,贪小利,殷人都不喜欢他。纣王于是又改用蜚廉的儿子恶来主政,恶来也是小人,他的专长是搬弄是非说小话,他的嗜好是毁谤别人,纣王受他的影响,因此越发疏远诸侯。

  西伯回到西方后,暗地里修养自己的品德,到处做好事。许多诸侯都背叛了纣王投奔到西伯旗下,西伯势力天天扩大,纣王的权力也就相对地一天天丧失。王子比干劝纣王,纣王不听;商容是人人尊敬的贤者,百姓都喜欢他,纣王却废掉他不用,民心大失。等到西伯灭了饥国(饥,《尚书大传》作耆,亦即《史记·周本纪》的耆国,也就是《尚书·西伯戡黎》之黎。案:《西伯戡黎》,据孙星衍云:"戡,说文作■,云:杀也。盖黎侯无道,杀之而不取其国,故云■不云灭也。"孙说为近)。纣王的臣子祖伊听到这事后,认为西伯做得太过分,要是这样发展下去,那太可怕了。于是跑去报告纣王曰:"天子啊!老天爷好像是已经终止了我们的国运,你看那会告诉人吉凶的大乌龟版,现在都不灵验了。这不是先王们不帮助我们的后代子孙,而是王你过分地戏嬉玩乐,因此断绝了国运。所以老天爷也抛弃了我们,使我们没有多余的粮食,遭受饿荒;使我们不能乐享天年,横遭疫疠;朝廷做事也不按常法。如今人民没有不希望王早点死的。他们说:‘老天为什么不给他惩罚呢?天命为何不早日到来?王呀!如今你听了这些话作何感想呢?"纣王说:"唉!我生下来岂不就有命在上天吗?人民还能咒短得了我?"祖伊回去后,对人说:"纣王是没办法再劝了。"

  西伯死后,周武王率军东征,来到盟津,大小诸侯背叛殷朝而来跟周会盟的有八百个之多。诸侯都说:"纣王可以讨伐的了!"武王却说:"你们不知道天命还没有完全属于我们。"于是统军回去。

  纣王经过这次教训,不但不知悔改,反而更胡为乱来。微子三番两次劝他不听,于是就跟太师、少师计议,决定暂时逃走。比干说:"为人臣子的人不能像王子微子一样,说走就走,就是杀头挖心,也非得据理力争不可。"于是强劝纣王。纣王生气地说:"我听说圣人心眼特别多,有七个孔。"就剖开比干的肚子,观看他的心。箕子听了惧怕,于是假装疯癲。但纣王并没有因此放过他,把他囚禁起来,殷朝的太师和少师,见到这个样子,武王伐纣示意图就拿着祭祀时所用的乐器逃到周,周武王于是统领诸侯来讨伐商纣王,纣王也出兵抗拒,在牧地野外布下阵势。

  周武王十一年二月甲子日这天打败纣王。纣王逃入城内,登上鹿台,穿上他缀有珍珠宝玉的衣服,引火自焚而死。周武王于是斫下纣王的头,跟一面白旗一起悬挂起来,杀了妲己,把箕子由监狱中释放出来,把比干的墓加以修整,并且表彰了商容的家乡。同时分封纣王的儿子武庚禄父,要他们好好地继续商朝的祭祀。更要努力地向好处去做,以盘庚的中兴爱民为榜样。殷朝人民对周武王这样的处置都非常高兴。于是周武王就做了天子。其后因感德薄不及五帝,因此贬帝号,不称帝而称王。把殷的后代改封为诸侯,附属周朝。

  周武死后,武庚借机跟武王三弟管叔,五弟蔡叔串通作乱,成王就任命他四叔周公领兵去讨伐,结果杀了武庚、管叔,而改立纣王的兄弟微子于宋,以继续殷代的香火。

  太史公说:"我以《商颂》来依次排比契的事,从成汤以来,都采自《书》、《诗》。契被赐姓子,以后再行分封,于是各以封国为姓,因此有姓殷的、姓来的、姓宋的、姓空桐的、姓稚的、姓北殷的、姓目夷的。孔子曾说:’殷人乘坐的是大车,非常美好,又崇尚白色。‘

  

下载APP看小说 不要钱!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快捷键→)

类似 《白话史记(上)》 的 公版经典 类小说:

游戏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下载畅读书城

下载APP 天天领福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