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1日 22:35
慎重。皆以三等田地来订定中国的赋税,并将土地和人民,赏赐给各诸侯。"我先敬业修德,使其感怀,这样,天下的人民,就不会违背我的行政措施了。"
令王城(天子之国)以外各五百里的地区,叫做甸服:靠近王城一百里的地区,赋税是令人民缴纳带禾秸的谷物,距离王城二百里的地区,缴纳禾穗;距离三百里的地区,缴纳去掉秸芒的禾穗距离四百里的地区,缴纳带壳的谷子;距离五百里的地区,缴纳纯米。甸服外各五百里的地区,叫做侯服靠近甸服一百里以内的地区,是天子封卿大夫的采邑;二百里的地区,是封男爵的范围;另外三百里的地域,是封诸侯的领域。侯服外各五百里的地域,叫做绥服:从距离侯服一百至三百里的地区,揆度当地人民的生活情形,来施行教化,另外二百里的地区,兴武力以保卫天子。绥服以外各五百里的地域,叫做要服靠近绥服三百里的地区为夷人所居住的地方,另外二百里是流放罪人的地方。要服以外各五百里的地区,叫做荒服:靠近要服三百里的地区,是蛮荒地带,另外二百里,为流放罪人的地方。(据蔡沈《书集传》译。)
此时中国的疆域,东边伸入海中,西边到达沙漠,北方和南方,也都为政令、教化所及,到达了四海。于是帝舜就以玄(青黑色)圭赏赐禹,以酬庸他的大功,并且昭告天下,禹治理洪水,已大告成功了。天下于是太平大治。
任命皋陶作大理卿(官名)来治理人民。当舜在位的时候,禹、伯夷、皋陶,在帝前相互讨论治理国家的政策政略,皋陶陈述他的谋略说:"诚信是由道德所产生的,能如是,就可以使谋略成功而弼辅和谐了。"禹说:"是的,但应该怎样去做呢?"皋陶说:"噢!要谨慎地修身,往长远的地方想,要厚待九族的亲人,这样众贤明就乐于辅助了,由近处可以推到远处,道理就完全在这里。"禹拜谢他的善言说:"噢!是的。"皋陶说:"喔!最重要的还在于知人,在于安民。"禹说:"吁!能做到这种地步,就是帝尧也认为是一件难事,知人要靠明智,能明智,才能任官得人;能安民,皋陶,选自《中国历代帝王名臣像真迹》。
才能算是仁爱,这样人民才会怀德。能知人能仁爱,还愁什么謹兜?还放逐什么有苗?还畏惧什么巧言善色谄佞的人呢?"于是皋陶接着说:"是的,啊!大要说来,人的行为有九种道德,现在就要言不繁地将这九德说一说。"他说:"要说某人有德,那就必须要列举他所做的事情来作为验证,宽大而能敬谨,柔顺而能自立,忠诚而能供职,有治理的才能而又能敬慎,驯顺而能果毅,正直而能温和,简易而能辨别,刚健而能笃实,强勇而能好义,能够彰显这九德常则,那就非常完善了。能够每天宣明三德(简而直、刚而实、强而义)早晚敬谨勉励,就可为卿大夫而保有采邑。每天敬谨地实行六德(自治而敬以下六德)来辅相天子的政事,就可以保有国家。能合乎九德而加以运用,使具有九德的人,都能任事,才德出众的人,都能有官位,所以百官都能敬慎而相善。应当以身作则,不可贪于邪恶的淫乱及佚游。假如居官位的人,不具备居官的修养,这就是坏乱上天所交付的政事,上天将讨伐有罪的人,以五刑中适当的刑法来处罚他。我的这些言论可以获致实行吗?"禹说:"你的言论实行起来,可以获致很好的功绩。"皋陶说:"我没有什么知识,只不过对君主日日加以赞助辅导罢了。"
帝舜对禹说:"请你也说些善言。"禹拱揖说:"啊!帝在上位,皋陶陈谋在下,已经非常完备了,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只想每日孳孳不懈怠地辅佐天子。"皋陶听了以后,就故意地向禹请问说:"什么叫孳孳呢?"禹说:"洪水漫天,无边无际,围绕着大山,淹没了丘陵,人民都深被水患。我治理洪水,陆行乘车,水行乘船,遇到泥泞的时候,就利用两头翘起像船形的橇行走,山行的时候,就穿着底上带齿的檋登山,行走于山中,槎木为标志,与伯益施子众民稻粮鸟兽,使他们免于饥饿。去除九州河川内的壅塞,使之流入海中,又浚深田间的水道,使之流入川中。又与后稷施予众民谷物。对于食物短少的地域,就加以调节,使有余弥补不足,并且迁徙人民到可居住的地方,于是人民才安定下来,万国也就太平了。"皋陶说:"是的,这确实是你的美行。"
禹说:"啊,帝呀,你在帝位要谨慎啊!要安于你的所止,不可轻举妄动。要用有德的人,作为你的辅佐,这样,天下的人民,才会顺应。要以清明的心意来等待上帝的命令,上天将会重复地赐给你幸福祥瑞的。"帝说:"啊,大臣啊,大臣啊!大臣当做我的大腿、膀臂、耳、目,我要辅助人民,你们要协助我完成这个工作。我欲观察古人的象服,以日、月、星辰为图案,作成文绣五彩的服色,你们要明白这个意义。我欲听六律、五声、八音,借以考察治乱的情形,并以用来宣布、采纳合于仁义礼智信的言论,你们要详审以听。我如有什么邪僻不正当的行为,你们要匡正我、辅弼我。你们不要当面恭维我,在私下里说我的坏话。要尊敬前后左右辅佐的大臣,对于那些谗媚邪嬖的大臣,只要能够举贤任用有德的人,他们自然就会远离了。"禹说:"是的,帝如果不这样做,而善恶不分,同时任用,那就收不到任何功效了。"帝说:"千万不要像丹朱那样傲慢,只是喜好游佚戏谑,在没有水的陆地行船,成群结党地淫乱于家中,我不能顺从他这样的行为,因此断绝了他的世代相袭。"禹说:"我娶了涂山氏的女儿,在辛日结婚,到甲日(前后只有四天)这天就出外治水了,(案:此处《史记》文句脱漏,今依《尚书·皋陶》汉语译,详请参阅《史记索隐》。)即使后来生了启,我也没有能亲自爱护教养他,所以才能完成治水的大功。辅佐帝王设立五服的制度,使国土达到五千里见方的领域。每州有十二个师,九州以外到达四海,每五国给他们建立一个首长,所以他们都能很顺利地完成事功。只有苗人愚顽,不显意从事工作,帝啊!您应当时刻想着这个问题啊!"帝说:"宣导我的政教,以感化人民,并且能比序其善恶,这全是你的功劳。"
皋陶听了这些对话以后,于是就敬谨禹的德行,教人民法则禹,不照着去做,就用刑法来处罚。于是舜的德教就大明于天下了。
于是掌乐的夔,就大奏音乐以助兴,历代祖先的神灵都降临了,在朝的各国诸侯也都能以品德互相谦让座位,鸟兽飞翔起舞,等到《箫韶》的乐曲,演奏了九章,连凤凰也都飞来和乐声相配合,各种兽类,也都纷纷地跳起舞来,这时百官也显现出真诚的和谐。帝舜因此作了一首歌,并先述说作歌的用意说:"我奉了上天的命令来治理人民,惟在顺时,惟在慎微。"接着就唱道:"大臣们欣喜尽忠啊!元首的治功才能振起啊!百官的事业,也才能兴盛啊!"皋陶作揖磕头大声说:"帝要时刻思念着啊!元首当为大臣的先导,才能兴起事功,尤当谨慎你的法度,要敬谨啊!"于是继续作了一首歌说:"元首明哲啊!大臣贤良啊!众事安定啊!"又唱道:(案:《史记》衍一舜字)"元首细碎无大略啊!大臣即懈弛不进取啊!如是万事即将败坏啊!"帝拜了一拜说:"唔,是啊!以后大家要谨慎啊!"于是天下的人民,皆宗主大禹所兴起的九韶的声乐,作为祭祀山川神主的乐章。
帝舜推荐禹于上天作为继承人,过了十七年而帝舜崩逝,禹服三年丧毕,就辞伯益,选自《中国历代帝王名臣像真迹》。
避了舜的儿子商均而隐居于阳城,可是天下的诸侯,都不去朝拜商均而却去朝拜大禹。禹于是就即位为天子,南面以临天下,国号称为夏后,姓姒氏。
帝禹即天子位后,就举用皋陶,并向上天推荐,又将管政事的任务授给他,可惜未及禅位,皋陶就死了。于是就把皋陶的后代封到英、六,也有人说封在许地。这时帝禹就举用伯益,使他管理政事。
又过了十年,帝禹巡视东方的诸侯,到会稽就崩逝了,把天下授给伯益。三年的丧服完毕以后,伯益就将天下让给帝禹的儿子启,自己避居到箕山的南面。帝禹的儿子启有贤德,天下的人民,都希望他能继禹而即天子位。等到禹临崩逝夏启,选自《三才图会》。
的时候,虽然将天下授给伯益,然因伯益辅佐帝禹的时间太短,天下的人民,尚未蒙受他的德泽,所以诸侯都不去朝拜伯益而去朝拜启,并且说:"启是我君帝禹的儿子啊!"于是启就即了天子位,他就是夏君帝启。
夏君帝启,是禹的儿子,他的母亲,就是涂山氏的女儿。
有扈氏以为启不应即天子位,不服从命令,帝启出兵讨伐,大战于甘,将要作战的时候,作《甘誓》,于是召集六军的将帅申明大义。启说"唉!六军的将帅们,我发誓告诉你们有扈氏暴逆不行五常,厌弃天地人的正道,因此上天断绝了他的国运,现在我只是奉天命来讨伐他。居车左的人,如不尽车左人的责,居车右的人,如不尽车右人的责,就是不用命。御车使马的人,如进退不合于兵法,善尽其责,也就是不用命。服从命令的人,就在社主的前面赏赐他,不服从命令的人,就在社主的前面将他杀死,我并且还要辱及你们的子孙。"终于灭掉了有扈氏,天下的诸侯,都来朝拜。
夏君帝启崩逝,子帝太康继立在位,后因帝太康放情纵欲,不恤悯民事,终致失去了国家。兄弟五人,逃到洛汭去避乱,作了一首《五子之歌》。
太康死了以后,弟中康继立,就是帝中康。帝中康时,羲氏、和氏沉湎于酒色,废弃天时,夏代区域图,选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紊乱甲乙,胤国的国君率兵前往征伐,《胤征》,就是这个时候作的。
中康崩逝,子帝相继立,帝相死,子帝少康继立。帝少康崩逝,子帝子继立。帝子死,子帝槐继立。帝槐崩逝,子帝芒继立。帝芒死,子帝泄继立。帝泄崩逝,子帝不降继立。帝不降崩逝,弟帝扃即天子位。帝扃崩逝,子帝厪继立。帝厪死,立帝不降的儿子孔甲为天子,就是帝孔甲。帝孔甲即位后,喜欢比方鬼神,以淫乱为事,夏后氏的德教既已衰颓如此,这就难怪诸侯背叛他了。这时上天降下二龙,一雌一雄,孔甲不知如何喂养,因为尚未找到懂得豢养龙的人。后来找到了刘累。原来自陶唐衰败以后,有一个名叫刘累的人,在豢龙氏(案:古官名。参《左氏·昭二十九年》传文魏献子与蔡墨问答语)那里学习驯龙的方法,才得以侍奉孔甲。孔甲就赐他一个"御龙氏"的姓,以代豕韦的后世。后来一条雌龙死了,刘累就把它做成肉酱,送给夏后(孔甲)吃,因龙肉酱味美,夏后吃了以后,还想再吃,所以就派人向刘果索取,刘果无法供应,又恐怕被罚,所以也就怀着恐惧的心情,迁徙到鲁国去了。
孔甲死后,子帝皋继立,帝皋死后,子帝发继立,帝发死后,子帝履继立,他就是夏桀。当帝桀在位的时候,从孔甲以来,诸侯多半已背叛了夏朝,桀又不知从事修德,而只知以夏桀,汉画像石,山东嘉祥武氏祠。
武力伤害百官族姓,百官族姓不能忍受,于是就呼告汤将他囚禁在夏台,不久就把他释放了。因汤能修德勤政,诸侯都归顺于汤,汤终于率兵讨伐夏桀。桀逃到鸣条,终被流放而死。当桀临死时对人说:"我真后悔当时没有就便把汤杀死在夏台,才使我落到这种地步。"汤乃登上了天子位,代夏而君临天下。汤并封了夏朝的后世,到了周代,又改封到杞地。
太史公说:"禹本来姓姒,其后分封,以国作为姓氏,所以有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寻氏、彤城氏、褒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氏、戈氏。孔子得观夏代四时的书,以为最优,所以主张采用夏正,后世的学者,也因了这个缘故,所以多能传述夏小正的说法。从虞、夏时起,贡赋的制度就已经很完备了。有人说禹会合诸侯于江南登苗山,以会计诸侯的功德而崩逝,因而就葬在那里,并命更名为会稽山。会稽嘛,就是会计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