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公版经典 > 社会契约论:双语版

第九章

书名:社会契约论:双语版 作者:(法)卢梭著 戴光年译 本章字数:1521

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1日 22:26


  第九章

  论人民(续)

  大自然对正常人的身高给出了一定的界限,超过这个范围的就是巨人症或侏儒症。同样,一个好的国家设置要有一定的幅员限度,它的大小也要有所限制,过大往往很难实现好的治理,过小会很难保存自己。每个政治体都有一个它不可逾越的最高国力极限,过度的扩张往往使国力达不到这个最大值。社会纽带延伸得越长就会变得越脆弱,一般说来小国往往在这种比例上要优于大国。

  有上千个理由来证明上述说法的准确性。首先,距离越远,行政管理就越难推行,这就如同杠杆越长越难举重的道理。随着国家面积的扩展,行政级别增加,政府加在人民头上的负担便会加重。具体来说吧,在镇这一级人民要支付镇级行政费用,再往上是地区一级,再往上是省,这样层层累积直到更高的行政机构,如总督府和王侯府,而且行政级别越高,花费越大,这层层级别的行政费用最后都落在了倒霉的百姓头上,最后是最高级别的中央政府,它足以压垮所有的人。如此巨大的行政费用层层叠加,使臣民们几近被榨干。在这些超负荷中,臣民们远不是被治理得更好了,实际上,如果只有一级行政权力来管理他们的话,人民远比现在生活得更好。事实上,国家将没有任何可以动用的公共财力来应对紧急事件,一旦有不测发生,国家将会在崩溃的边缘摇摇欲坠。

  这还不是全部。太过辽阔的地域不仅使政府没有足够的精力和效率来使人遵守法律、制止不满、防止权力滥用和阻止边远地区发生的叛乱,也使臣民们对于他们永远不得谋面的领袖、广阔无边的国家和大多数形同陌路的同胞们缺乏感情。各个省份因为风尚不同、气候迥异,并不能容忍同一种政府形式,同样的法律并不能同时适合所有的省份,而使用不同的法律则会在人民中间产生误解和混乱,因为这些人民处于同一个管理者的管辖中,并且处于不断地交流中,相互杂居、彼此通婚,不同的规则就会大行其道,人

们会逐渐失去对自己传统的承继。当这样一大群彼此陌生的人被聚集到同一片领土上,置于同一至高政府的领导下,才能会被湮没,品德会被漠视,恶行得不到应有的惩罚,执政者有太多的事情要做,以至于他无法做到事必躬亲,他的大权被分化到其下级官吏手中。众多边远地区的官吏们时刻想着要逃避或窃取权力控制,执政者不得不忙于维护这种公共权威,这耗去了他所有的政治精力,以至于再也没有精力去关心百姓的福祉,甚至在必要时无力保卫人民。这样,一个相对于其自身过于庞大的体制就会为其自身重量的压迫所坍塌和毁灭了。

  另一方面,如果一个国家想拥有坚实的力量,它就必须为自己打下坚固的根基,这样才能够经受得住它必须要经历的种种动荡,并能维护为了自保而做的种种努力。因为所有的民族都有一种离心力,这种离心力使他们之间不断地产生摩擦,并试图牺牲别人的利益来满足自己,就如同笛卡尔所说的旋涡。因此,弱者总是处于被吞没的危险中,除非所有民族都能达到一种平衡状态,使任何地方的人们或多或少地一起承受压力,否则任何民族都不能保全自己。

  这就向我们表明,国家扩张有道理,收缩同样有道理,事实上,如果能在扩张与收缩之间找到一种最佳的比例使国家最适合生存,是政治才华中非常重要的方面。一般情况下,领土扩张是外在的相对的,而领土收缩则是内在的绝对的,对外扩张比起对内收缩更不应具有强行性。一个强健的组织体制才应是国家施政的第一目标,因为这种仁政所产生的力量,比起大片领土所产生的物产资源更为可靠。

  有人可能会补充说,曾经存在这样政治结构的国家,征服的必要性已经成为它们体制的一部分,它们为了维护自身而被迫不停地扩张自己的领土。也许这些国家曾经为自己的这种必要性而沾沾自喜,殊不知这种必要性会在以后的事实中告诉它们,在它们鼎盛之极的时候,已经暗藏着无可避免的陨落时刻。

下载APP看小说 不要钱!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快捷键→)

类似 《社会契约论:双语版》 的 公版经典 类小说:

游戏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下载畅读书城

下载APP 天天领福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