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1日 21:41
就是这座神树林),流传至今。
对于这种理论,自然会有人反对,认为朱庇特的配偶并非狄安娜,而是朱诺。并且如果说狄安娜真的有过配偶的话,那么,这位配偶的名字不应该是朱庇特,而应该是狄安纳斯或简纳斯,后一名字只是前者的讹误。即使这些都真实不错的话,对于这种异议也可予以驳倒,即:这两对神,一方面是朱庇特和朱诺,另一方面是狄安纳斯和狄安娜,或简纳斯和简娜,实际上只是一对配偶、两种不同称呼而已,他们的名字和职责的渊源和实质都是一样的。关于他们的名字,四种叫法,都来自同一雅利安语[即古印欧语]的词根DI,意思是“光明”。相应的希腊神宙斯和他们的神后狄娥娜的名字也是这个意思。关于他们的职责,朱诺和狄安娜都是生殖和繁育的女神,都或先或后地被说成是月亮女神。至于简纳斯的真实本质和职责,古人自己也很迷惑,他们犹豫莫解的地方,我们就不应强为定论。不过瓦罗[前16~前27,全名为玛尔喀斯·特仁第埃斯·瓦罗,罗马学者和作家。]认为简纳斯就是天神这一看法,不仅由于两者名字的语源相同而且也由于他一直忠诚于朱庇特的两位伴侣——朱诺与朱特娜——而得到证实。由简纳斯的名字前面加上朱诺妮安的称呼,就表明了这两位神的婚姻关系。有一种记载说简纳斯是水仙朱特娜的丈夫。另一种记载说朱庇特爱朱特娜。此外,像朱庇特一样,人们在祈祷和谈话中都称简纳斯为“父”。不仅博学的圣·奥古斯丁[354~430,基督教神学家,哲学家,教会活动家,拉丁教父的主要代表。]在逻辑上证实了简纳斯和朱庇特就是一个神,而且异教徒向朱庇特·狄安纳斯奉献祭品所表现的虔敬也证实了这点。他同橡树的关系,还可在台伯河右岸的简尼库兰山的橡树林里找到遗迹。据说在意大利历史最远古的时代里,简纳斯曾经作为国王统治着此地。
所以,如果我没有错的话,这同一对古代神祇,在希腊和意大利人中间分别有着不同的名称,如宙斯和狄娥娜,朱庇特和朱诺,或狄安纳斯(简纳斯)和狄安娜(简娜),所有这些神的名字,实质上都是一致的,不过他们拼写的形式在崇拜他们的各个不同部落人的方言中有所不同罢了。最初,那些民族住处相距不远,对于那些神的名字基本上没有什么差异;如果有什么不同的话,也不过纯粹是带有方言的特征而已。随着各部落聚居地区的逐渐分散,彼此隔离,他们从各自家乡带出来的原来崇拜的神祇,便容易在形式上和信仰上都产生差异。因此后来神话和宗教礼仪之间便产生了区别,从而把神祇之间的名义上的差别变成了真实的差别。相应地,随着文化的慢慢进步,当长期的野蛮与互相隔绝的状态逐渐消失、单一的强大社会的新兴政治力量开始将其软弱的邻族吸引或强行融为一个民族的时候,那些融会在一起的各族人民便得把自己的神祇,跟自己的方言一样,都融于一堂,于是就可能出现这种情况:他们祖先聚居一起时共同崇奉的那些神祇到目前已被方言与宗教的歧异积累起来的影响所掩蔽而难以辨识本来面目,只好作为各不相同的神并列在全民族的众神殿里。
这些互相重复的神是许多亲缘部落经过长期分居又复融合以后的产物,是罗马宗教中出现简纳斯与朱庇特并列,朱诺与狄安娜或简纳并列的缘故。它比近代一些学者赞同的那种认为简纳斯原来不过是门神的意见要更为可信。像简纳斯那样被罗马人民尊为众神之神、人民之父、具有如此尊严和重要地位的神,竟然出身于卑微的门神,尽管也受尊敬,毕竟很不足信,因为那崇高地位和低下出身很不相称。更可能是“门”(janua,简努亚)这个词是从简纳斯(Janus)的名字转来的,而不是简纳斯的名字来自“门”这个词。研究一下“门”这个词,可以更加强这一观点。从印度到爱尔兰,所有印欧语系的语言中,“门”这个常用词都是一样的:梵文为dur,希腊文为Thura,德文为tur,英文为door,古爱尔兰文为dorus,拉丁文为foris。然而在表示“门”这个普通名字之外,拉丁民族还有这样一个名称:简努亚(Janua)。前者拉丁民族跟他们所有的雅利安族兄弟一样都用这个词,而后者在任何印欧语系的语言里都没有相应的词。这个词还有一个从名词简纳斯(Janus)转来的形容词形式。我猜想可能一直有这样一种风俗习惯:人家住宅的主要门户上都张贴简纳斯的肖像或标志,意在使本宅入口处置于这位伟大神祇的保护之下。这样予以保卫的门户可能叫做januaforis,即“简努亚门”,后来可能又简称简努亚,名词门字没有表示出来,但可以理解。从这一点到后来用janua(简努亚)这个词来表示一般的门(无论是否有简纳斯的肖像作为保护),这种转变会是很容易而且很自然的。
假如这种揣测有一点道理的话,就可以很简单地阐明神话学家们长期思考的简纳斯之所以有两个头的来历。当人们已经习惯地使用简纳斯的肖像守卫住宅和城镇的入口处时,可能会认为有必要让这位守卫神能同时看到前面也看到后面,任何东西也逃不脱他警惕而又敏锐的眼光。如果守卫神总是面朝一个方向,那么,他背后出现什么灾害就看不到了。这样的解释,可以从南美苏里南内地布希黑人经常在村庄入口处竖立守护神双首偶像这一事实得到明证。这种偶像是木头做的,两面粗糙地雕刻了人的面型,放在带有门闩和两扇门板的大门口,旁边放着一块白布,有时还放着木棒,象征一种武器,用以驱除邪恶。另外,门闩上还挂着一根小木棍,象征用它来阻击妄图穿过门口的任何邪恶。很清楚,苏里南黑人村庄路口的双首偶像很类似简纳斯的双首肖像:一手握着木杖,一手拿着钥匙,守卫在罗马人家的门口和通道上。我们可以相信,在这两种情况下,面朝两个方向的双首都同样可以解释为守卫之神机警守卫的表现,它的眼睛盯着身前背后可能袭来的恶鬼精灵,准备随时予以迎头痛击。假如我们信赖奥维德的话,他说那都是狡诈的简纳斯,是他捉弄了热心的坚毅不拔的探索者,我们就无须多作冗长而又不能令人满意的解释了。
运用这些结论来考察内米的祭司,我们可以假定,作为狄安娜的配偶,他原来代表的是狄安纳斯或简纳斯,而不是朱庇特,不过这些神祇之间的差别,在古时只不过是表面的名义上的,他们作为同一天神、雷神和橡树之神的基本职能实际上完全未变。因此,作为他在内米的人身代表住在橡树林里(我们有理由确信如此),是合适的。他的森林之王的称号清楚地指出,他供奉的那位神所具有的特性与树林有关。既然只有摘下该树林中某棵树上的树枝的人才能打倒他,那么,可以说他的生命是同那棵神树紧密联结在一起的。这样,他就不仅侍奉神,而且体现了这位伟大的雅利安人的橡树之神。同时,作为橡树之神,他自然是橡树女神的配偶,不管她的名字叫埃吉利娅或狄安娜。他们的联姻,无论怎样进行的性行为,都被认为是大地丰产、人畜繁殖的必要。此外,由于橡树神同时也是天神、雷神、雨神,所以他的人身代表,跟许多其他具有神性的国王一样,就得在适当的时刻行云、司雷、降雨,使庄稼丰收,果实累累,牧草茂盛。这样名望极高具有神力的人一定是非常重要的人物。在圣所发现的建筑物和祭品的遗迹,加上古典作家的叙述,表明在稍后一些时代里这儿是意大利最大最著名的圣地之一。即使在古代,当组成拉丁同盟的各小部落仍旧分片地据有周围平原地区时,这座神树林就一直是他们共同崇敬和关注的对象。正如柬埔寨国王惯常给热带森林深处神秘的火王水王送去献礼那样,我们很可以相信:从广阔雅利安平原各处来的意大利朝圣者都把眼光和脚步转向神秘的内米祭司即森林之王的圣所。虽然伟大的政治、文化革命早已将拉丁的宗教首府从森林迁入城市,从内米迁入罗马,而这里,那崛起的阿尔巴山、面对亚平宁山脉的浅淡线条,衬着远处碧海蓝天、浓绿森林、座座山丘、宁静湖滨,梦境般幽美的圣所,直到今天依然以它古代的由祭司主持的仪式,延续着古代雅利安人对于橡树和雷雨之神的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