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1日 20:15
为一名上司,如果你能效法圣人,爱护自己的”兵“,处处以”兵“的利益为先,以己的利益为后,那么你就会像圣人一样被他们尊敬,你会因此获得更多人缘、得到更多利益。
爱因斯坦说:”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这句话里,蕴含着最朴素、最高尚的人生观。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这是一种责任感。一个人,尤其是一位领导、一位上司,若是缺少了这种责任感,就不仅会失掉人性和良心,更会失掉下属的支持、失掉自己的事业。
■ 商海逍遥游 ■
我为人人,人人才会为我
老子说: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意思是:圣人不存占有之心,尽量帮助别人,自己反而更充实;尽量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更丰裕。简单点说,就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下面我们来看看”子贡赎人“的故事。
鲁国法律规定,在国外沦为奴隶的鲁人,有人把他们赎出来,可以向国库领取赎金。子贡在其他诸侯国赎了一个鲁国人,回国后拒绝收领国家偿金。孔子说:”赐呀,你做得不对。从今以后,鲁国人就不肯再替本国同胞赎身了。你收领赎金,并不损害你行为的价值;你不肯收领赎金,别人就不肯再赎人了。“子路救起一名落水者,那人感谢他送了一头牛,子路收下了。孔子说:”鲁国人从此一定会勇于救落水者了。“
智者不会为自己而积累财富,而是尽力帮助照顾别人,反过来别人也会帮助照顾他,他自己也会更为充足了;他会尽力给予别人,反过来别人也会尽力给予他,自己反而更富有了。胡雪岩就是一个这样的商界”智者“。
在胡雪岩管理赈抚局事务期间,他设立粥厂、善堂、义塾,修复名寺古刹,收殓了数十万具暴骸;恢复了因战乱而一度终止的牛车,方便了百姓;向官绅大户”劝捐“,以解决战后财政危机等事务。另外,胡雪岩还建起一座胡庆余堂,童叟无欺,瘟疫流行时还向百姓施药施粥。胡雪岩因此名声大振,被称为胡大善人,信誉度大大提高,财源自然也滚滚而来。
在功成名就之后,胡雪岩并未忘记自己的发迹之地——杭州。他为杭州百姓做了许多义举。他开设钱塘江义渡,方便了”上八府“与”下三府“的联系。
胡雪岩乐善好施,极其热心于慈善事业,多次向直隶、陕西、河南、山西等涝旱地区捐款赈灾。到1878年,胡雪岩除了捐给西征军的药材外,还向各地捐赠白银几十万两用于赈灾。
更鲜为人知的是,在当时轰动朝野的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中,他利用自己的声誉活动京官、赞助钱财,为此案最终昭雪立下了汗马功劳。此外,他还两度赴日本,高价购回流失在日本的中国文物。从这一切举动中可见他行侠仗义的仁厚之心和一颗拳拳爱国之心。
胡雪岩以仁、义经商,善于随机应变,而决不投机取巧,使其生意蒸蒸日上。他富而不忘本,深谙钱财的真正价值,大行义举,在赢得美名的同时,也得到了心灵的满足。胡雪岩这位了不起的商人身上,有许多值得今人学习的东西。
子贡赎人和胡雪岩赈灾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我为人人“和”人人为我“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我为人人“的胸怀,”人人为我“也只是空中楼阁;只强调”人人为我“,最终的结果必然是树倒猢狲散;只知道”我为人人“而拒绝”人人为我“的所谓高境界,最终也会成为不食人间烟火的清高之徒而远离人群。
■ 管理般若功 ■
重用老实做人勤恳做事者
老子说:”善者不辩,辩者不善。“即善良的人不巧辩,巧辩的人不善良。孔子也说:”巧言令色,鲜矣仁!“即花言巧语的人很少是心存善良的。这就提醒我们的管理者,要善于察人、用人,多用勤恳、踏实、善良的老实人,少用花言巧语、溜须拍马、投机钻营之辈。
巧言令色的小人,都有一套嘴上工夫,擅长吹捧领导功绩,投合领导心意。其实,他们不过是想博领导欢心,满足个人私欲。可是,很多管理者就是喜欢被奉承、被吹捧,而一旦他们提拔、重用了那些巧言令色的小人,就会被欺骗、被蒙蔽。
赵高是历史上有名的奸臣,他巧言令色、阴险毒辣,且善于揣摩领导的心意。后来,他耍弄政治阴谋,立胡亥为秦二世。他自己也得到高官厚禄,并成为秦二世的亲信大臣。
有一次,秦二世与赵高谈话,流露出及时行乐的意思。赵高马上曲意逢迎说,及时行乐只有贤主才能做得到,而昏君是做不到的。这显然是一派胡言,可是秦二世还真就信了。
秦二世的皇位来得不正当,常担心地位不稳固。赵高深知这一点,便借机鼓动他实行”严刑酷法“,借以消灭反对势力,而这正合了秦二世的心意。在赵高的助纣为虐下,残暴的秦二世杀戮了许多大臣和多个兄弟姐妹,受刑的百姓更是不可胜数。人民奋起反抗,强大的秦帝国很快破碎得七零八落。子婴即位后,杀了赵高并夷其三族,却再也换不回一个强秦。
所以,在选人用人上,应重视那些讲老实话、做老实事、不图虚名、踏实干事的老实人,并着力改进考核任用体制,以保障老实人、正派人、不巴结领导的人能得到重用。
汉文帝是一代明君,也是一位善于用人的皇帝。有一次,他到上林苑打猎,只见奇珍异兽应有尽有,心里很高兴。上林苑的主管官员前来拜见,文帝就向他询问上林苑的动物种类。
谁知那个主管官员竟然支支吾吾,答不上来,文帝很生气。旁边的一个普通管理人员对各种禽兽的情况非常熟悉,自告奋勇地跑上前,口齿伶俐、夸夸其谈地回答了文帝的问题。文帝非常高兴,就打算撤掉原先的那个主管官员,改用这个人。
他刚想下令,却被大臣张释之拦住了。张释之问道,陛下觉得绛侯周勃这个人怎么样啊?文帝说,那还用问,堪称长者。张释之又问,那东阳侯张相如呢?文帝说,也是长者。这两个人都是汉初重臣,但是都有些木讷,不怎么会说话。
所以,张释之接着说道,既然这样,那绛侯周勃、东阳侯张相如都曾经有些事情说不清楚,哪里像这个人这么伶牙俐齿啊!他接着说,秦朝的时候,就是注重耍嘴皮子的功夫,结果朝廷官员以耍嘴皮子为能事,文过饰非,导致亡国。
汉文帝一下子就明白过来,提拔了这个伶牙俐齿的人,确实有可能获得一个好的上林苑主管官员,但其他大臣会认为这是耍嘴皮子的结果,若闻风而动,人人以耍嘴皮子为能事,定会造成巨大的社会危害。
权衡利弊之后,文帝决定不提拔那个伶牙俐齿的人,只是撤了那个玩忽职守的主管官员。由此,官场之风得以净化,汉文帝的统治也得以巩固,并因此成就了史上有名的”文景之治“。
老实人,不盲从,不奉迎,不张扬,不爱主动表功,不好拉拉扯扯,一般难以引起领导的关注。所以,管理者要想把他们挖出来,并加以重用,还真得下点工夫才行。
参考文献
1.《左手老子,右手孙子》,夏兰、姚荣编著,航空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
2.《老子的帮助》,王蒙著,华夏出版社,2009年版。
3.《道德经大全集》,陈才俊主编,海潮出版社,2006年版。
4.《老子方圆智慧》,水成冰编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年版。
5.《解读老子》,傅佩荣著,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版。
6.《老子他说》,南怀瑾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7.《老子》,钟雷主编,哈尔滨出版社,2004年版。
8.《读老子悟人生》,何跃青主编,华侨出版社,2007年版。
9.《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侯清恒编著,线装书局,2009年版。
10.《这些心态是必须的》,刘登阁编著,新世界出版社,2008年版。
11.《老子与现代管理》,潘乃樾著,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年版。
12.《驰骋职场的竞争力法则:玩转职场》,徐俊婷,新世界出版社,2009年版。
13.《读史巧经商》,康贻祥编著,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年版。
14.《创出你的财富人生》,赵智谋编著,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5.《做正确的事与正确地做事》,孙宗虎编著,华艺出版社,2005年版。
16.《聆听华尔街的经商智慧》,李燕波编写,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年版。
17.《读老子通人情懂世故》,巴蛮子著,企业管理出版社,2006年版。
18.《道德经活学活用》,东方老道著,中国电影出版社,2004年版。
19.《职场灰姑娘蜕变记》,李艳静编著,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年版。
20.《为什么你没有优势》,王宇编著,中国物资出版社,2009年版。
21.《善谋势者必成大事》,肖胜平编著,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年版。
22.《中华姓氏谱?钱姓卷》,罗仲辉、袁立泽著,现代出版社,2002年版。
23.《低调做人精明处世》,彭伟歆编著,蓝天出版社,2008年版。
24.《胡雪岩的经商之道》,何君编著,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