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1日 20:12
里,他偏偏要跑出时速200公里,不为别的,就是要体验风驰电掣的感觉,殊不知前面有个大弯道,来不及了,结果车毁人亡。
有的人喜欢收藏稀世珍宝,既然是稀世珍宝,就得加倍珍惜。于是捏着怕破了,放手怕飞了,放在家里又怕被人盗了,寄存在博物馆里又怕被人以假换真掉包了。一天到晚都想着它,为它失眠,为它哪里也不敢去,还为它破费,这样的生活还有意思吗?这正如老子所说:”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因此,古时候高明的圣人治国,只求吃饱穿暖,不求声色之娱,舍弃那些对身心健康有害的东西,求取那些有利于修身养性的东西,所以,老百姓心不狂、情不躁,一心向”道“,淳朴自处,心宽体胖,幸福安康,一派祥和安宁的景象。
”物自腐而后虫生“,放纵自己就是毁灭自己。因此,要常怀律己之心,需要我们自觉、经常和全面。自觉,就是把律己融入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化为自觉的行动,而不是当做外在的负担。经常,就是把律己作为经常性的要求,不断对照检查,要”吾日三省吾身“,时常进行自我总结,自我审视,自我反省,而不是当做一时的摆设和点缀。全面,就是把律己贯穿于做人做事的各个方面,不论是做人做事,还是工作和生活都要严格约束自己。
■ 管理般若功 ■
怎样激励员工才更有效
老子说,圣人为腹不为目。意思是说,圣人但求吃饱肚子而不追逐声色之娱。这提醒我们的管理者,在激励员工时,精神激励固然有一定效果,但更要给员工实实在在的物资利益。
GE前总裁韦尔奇曾说:”对一位表现出色的员工进行奖励,是管理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奖赏对员工而言,不应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只给员工发奖章的老板是愚蠢,金钱奖励和精神奖励应双管齐下。“
有一位广告设计师,在某事业单位工作。在那个单位里,不论工作好坏、勤奋与否,都是拿一样多的工资和奖金,评职称是论资排辈的,升职是要靠关系的。
前几年,他刚调到该单位时,干劲十足,表现出色,深得领导器重,经常受到表扬。领导一表扬,他的干劲更足,事也做得更多。他一个人做的事,相当于两个人的工作量。而且他能力强,许多事别人做不了,也都落到了他身上。
他就这样认真干了几年,心里渐渐有了怨愤:自己一年年地辛苦和努力,只得到几句漂亮话,其他实质性的好处一点也没得到!奖金一分没有多拿过,升职也看不到希望。
为此,他也曾经私下找过领导谈过,希望在奖金分配上能够多劳多得。可惜大部分事业单位都和他们一样,他的领导也没有改革的魄力。所以,后来他的工作热情也就消退了……
可见,薪酬激励在推动员工提高工作效率、创造社会财富方面作用很大。但是,过度依赖薪酬激励,会使一些人产生以薪酬衡量责任的倾向,从而与激励的目的产生一定的偏差。这不,A公司的黄总就正为公司实行高工资,却没带来高效率而困惑着呢!
A公司是一家生产电信产品的公司。创业之初,大家志同道合,不怕苦不怕累,从早到晚拼命干。公司发展迅速,几年后,员工由原来的十几人发展到几百人,业务收入也发展到每月上千万。企业大了,人也多了,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越来越低,也越来越计较。
老板黄总想,公司发展了,确实应该考虑提高员工的待遇,一方面是对老员工为公司辛勤工作的回报,另一方面是吸引高素质人才加盟公司的需要。为此,A公司重新制定了报酬制度,大幅度提高了员工的工资,并对办公环境进行了重新装修。
高薪的效果立竿见影,公司很快就聚集了一大批有才华有能力的人。所有的员工都很满意,大家的热情高涨,工作十分卖力,公司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但这种好势头不到两个月,大家又慢慢回复到懒洋洋、慢吞吞的状态。这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A公司对如何激励员工认识肤浅,手段简单且不配套。须知,花高价钱不一定能打动人才的心。要想使员工保持长久的积极性,光靠高薪水、高福利、好的工作条件是不够的,还要注意量才录用,从精神上给予表扬和认可,并给予其成长和晋升的机会。
对A公司来说,只有坚持”以薪酬激励为主,精神激励为辅“的原则,建立完善的激励系统,综合运用发展激励、文化激励、感情激励等手段,全面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才能使企业由高工资带来高效率和高效益。
解决一个公司某个阶段存在的激励问题是容易的,难的是我们的激励机制怎样随着企业的发展而不断完善,更加科学,更加有效。以下几点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首先,激励方式要有针对性。企业选用激励方式,必须根据不同对象、不同阶段、不同情况而定。盲目运用激励手段,有时甚至会起到负面效果。
其次,没有长期有效的灵丹妙药。企业要不断更新激励机制,不断增、删激励项目与激励内容。另外,激励不能仅在员工成功时锦上添花,还应能在员工受挫时雪中送炭。
再次,建立双赢的观念。只有同时满足企业和个人双重发展需要的激励机制,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只有做到高工资与高效益的良性循环,才能使公司能长久、持续、高速发展。
人世间,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皆不可少,而且每个人在各个时期的主要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如果一个人每天都为柴米油盐发愁,那么他对于物质方面的追求就会强些;而对一个很有钱的人来说,他工作的动力可能更多地在于精神方面。
所以,管理者要激励一个人的工作干劲,就需要了解这个人目前最需要的是什么;是精神方面的还是物质方面的,还是在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有不同程度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