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公版经典 > 老子的智慧 大道无所不在

第五十章

书名:老子的智慧 大道无所不在 作者:老聃 本章字数:1506

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1日 01:09


第五十章

  

  【原文】

  出生入死[1].

  生之徒[2],十有三;

  死之徒[3],十有三;

  人之生,动之于死地[4],亦十有三.

  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5].

  盖闻善摄生者[6],陆行不遇兕虎[7],入军不被甲兵[8].

  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容其刃.

  夫何故?以其无死地[9].

  【注释】

  [1]出生入死:以出生开始,以死亡结束.

  [2]生之徒:生,指长久地活着,即长寿.徒,属、类.

  [3]死之徒:死,指过早地死亡.

  [4]动之于死地:走向死亡,指意外早死.

  [5]生生之厚:对身体奉养的过于优厚,享受过度了.

  [6]摄生:养生.

  [7]兕(sì):犀牛.

  [8]被兵甲:被兵器伤害到.被,遭受,受到.

  [9]无死地:避开有生命危险的状况.

  【译文】

  从出生到死亡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过程.

  长寿的人有十分之三,

  英年早逝的有十分之三,

  本来可以长命又使自己过早死亡的有十分之三.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那些人太过看重生命,为了长生过于享受,奉养太丰厚了.

  我听说真正懂得养生的人,走在路上不会遇到猛虎野牛,他懂得避开有野兽的地方;在军队中不会被兵器所伤,应为他知道利用有利条件,敌人的兵器施展不了.

  野牛的角伤不到他,老虎的爪抓不到他,兵器没有机会向他下手.

  为什么?因为他不会轻易让自己面临死地.

  【阐述】

  本章讲述的老子的养生哲学是——趋利避害,以柔弱、退避求生存.老虎厉害谁都知道,假使你没有武松的本领就绕过景阳冈,就不会有被老虎吃掉的危险.哪里有利于生存就去哪里,不利于生存的地方就远远地躲开,对于养生是很好的办法.

  《荀子?大略》曰:"先患虑患谓之豫,豫则

祸不生."这是一种"善摄生"的处世态度.人生在世,难免会有痛苦、失意、紧张、疾病等不利于身体健康的事情.要想保持健康,就要懂得让自己从那些恼人的事情中解放出来,寻找休息和快乐的缝隙,使自己的身心可以尽情驰骋在这缝隙之中.人的精气神是虚无缥缈,无形无厚的东西,精气神充沛,自然可以延年益寿.

  但老子总结说"生之徒,十之有三",能够走完人生全程,长寿的人只有十分之三,其余的大部分人为什么会走向死地呢?"以其生生之厚".因为他们过于追求延长生命,找错了方法.有的人因富贵便荒淫、骄纵,不知节制;有的人只满足口腹之欲,痛快了嘴,伤了身.

  庄子在内七篇当中的《人间世》的结尾处,用深沉哀婉的笔法写出了一幅乱世哀象——"方今之世,仅得免刑耳".孔子来到楚国,楚国的隐士狂接舆路过孔子的门前,唱道:"凤啊,凤啊,为何怀大德而到衰乱之国!未来不可等待,过去无法追回.天下有道,圣人可以成就事业;天下无道,圣人只能保全生命.现在这个时代,仅仅可以避免刑戮.幸福比羽毛还轻,却不知去摘取;祸患比大地还重,却不知回避.算了吧,算了吧!不要再以德教育人了!危险啊,危险啊!自己在地上画出路来自己走!迷阳啊,迷阳啊!不要伤到我的脚胫!郤曲啊!郤曲啊!不要伤及我的脚啊!"待在这样的一个人世间,可以想见处世有多艰难.

  "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明哲保身的最直接易行的方式就是躲避.

  从心理角度来说,一方面看待生命要非常审慎,对于有害于生命的一切可能都要谨慎地关注.另一方面要修身养性,以使内心清明,对待万事万物都非常真诚、善良,这样就会使内心无悔无愧,平静如水.美味杂陈使人的腑脏备受煎熬,美酒佳酿烧坏人的肠胃,奇香异味侵蚀了人的骨髓,人不节制饮食就会百病丛生,纵身于声色场内会让人筋疲力尽.

  

下载APP看小说 不要钱!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快捷键→)

类似 《老子的智慧 大道无所不在》 的 公版经典 类小说:

游戏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下载畅读书城

下载APP 天天领福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