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公版经典 > 老子的智慧 大道无所不在

第三十七章

书名:老子的智慧 大道无所不在 作者:老聃 本章字数:1266

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1日 01:08


第三十七章

  

  【原文】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1].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2].

  化而欲[3]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4].

  镇之以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5].

  【注释】

  [1]"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无为,指顺其自然,不加干涉.无不为,没有一件事能脱离它的规律.

  [2]自化:自己按照规律去运行、发展.

  [3]欲:欲望,贪念.

  [4]无名之朴:无名,指道.朴,道质朴的本性.

  [5]自正:通行的王弼本作"自定".第五十七章中有"我好静,而民自正".

  【译文】

  "道"总是顺其自然,不采取干涉的行为,但它发挥的作用又无处不在.

  诸侯君王如果能坚守它的原则,那万民就会自己按照规律去运化,遵从生老病死的过程.

  自生自灭的过程中,如果产生贪欲,我将用道的质朴的本性去镇服、安抚他们,也会消除他们的欲望.

  没有欲望,内心就会平静、淡泊,不用劳神去管理,天下自动就安定了.

  【阐述】

  "无为"是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

  老子主张因循事物自然的本性,而不以主观意志去干涉事物的发展.后世有不少统治者以此为治国之纲,老百姓也有意识、无意识地按此标准行事,逐渐累积而成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成为中华民族心理的一部分.不同的人对"无为"有不同的理解.老子的"无为"并不是让我们消极地无所作为,也不是说当有人来侵犯时,我们就一味地逃避退让,任由他人欺负.世人皆欲为大为强为雄

,不愿为小为弱为雌,而我却要为小为弱为雌,这也是所谓的"无为".

  老子的"无为"可以这样来理解:首先指没有目的、没有意志的思想和行为,这主要就是自己而言的;其次就是不勉强而为,不勉强自己,也不勉强他人."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要大有所为,只不过要过滤掉一己之"私"的部分:"私意不得入公道,嗜欲不得枉正术,循理而举事,因资而立功."

  本章中的"朴",是宇宙无形无象、恍惚杳冥的状态,是一种得"道"的境界.因为一切都能顺其自然,于是就会像天地一样没有生死,没有烦恼,不受物欲牵引,不被浮名诱惑.这就是大智慧.达到这种状态,就能没有东西能牵绊你的心.因为心不受牵绊了,意志就自由了,从而没有什么使你恐惧,没有什么妨碍你前进,从而使生命得以永恒.在发展的过程中如果有邪念、贪欲侵入,就可以用这种淳朴之道,让自己清醒.

  在治国方面,如果王侯放弃个人的意志,不再妄加干涉,人民自然会按照需要,发展生产,安居乐业,从而就达到了"无为而无不为"的状态.

  一心想着有为,结果总是达不到目的.只有用无为之心对待事情,才能无不为.这就是王夫之《老子衍》所揭示的,"以为无用,而有用居然矣;以为有用,而无用居然矣".所谓的无不为,就是任万物自为,自然循道就可"无不为"了.

  "无为而无不为",这是大道发挥作用的方式.天道如此运行,如果推衍至社会政治领域,王侯等当遵守这一原则,让百姓自然化育.由此,老子强调人应当"静"而非"动",人心应当"不欲"而非贪念.

  

下载APP看小说 不要钱!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快捷键→)

类似 《老子的智慧 大道无所不在》 的 公版经典 类小说:

游戏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下载畅读书城

下载APP 天天领福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