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1日 01:08
"聪作谋,睿作圣."《孟子?尽心下》:"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所谓的圣人,指品德最高尚、智慧最高超的人.
其次,圣指人的聪明睿智.
"圣"字在《老子》一书中,根据陈鼓应先生的总结主要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圣人的"圣",指最高的修养境界;一是自作聪明、智巧之意.绝圣弃智的"圣"的意涵,是自作聪明.
圣人为人世创制立法,理应得到歌颂赞扬老子为何如此咄咄逼人,对此加以摒弃呢?聪明智慧有何不好?在老子看来,聪明智慧之人最爱鼓捣的就是让人生厌的舞巧弄诈.即便你是创制立法宪章文武的圣人,所制造出来的文化体制也都是奴役百姓的精神枷锁,种种虚伪不实的道德概念充斥在人的思想世界中,必欲除之而后快.否则,人的天性受到遮蔽残损,本心受到抑制迫害.老子对人世间的政治文化是极为警惕的,他排斥拒绝这一文化文明.
由所谓的"圣"、"智"、"仁"、"义"、"巧"、"利"搭建起来的政治文明,在老子的思想世界没有其位置,都应得到清理,回收和删除."智慧出,有大伪",抛弃聪明智巧,放弃敲诈治国的方略,不再有种种扰民的政举,百姓可以从中得到种种好处.
正是因为有四处滋生的时弊,有令人痛心的病象,才有了老子的另一个应对策略——"绝学无忧".这一应对策略是收敛的,回归的,精神的.严复曾经这样批评老子的"绝学无忧":"绝学固无忧,顾其忧非真无也.处忧不知,则其心等于无耳.非洲鸵鸟之被逐而无复之也,则埋其头目于沙沙,以不见害己者为害.老氏绝学之道,岂异此乎?"严复的批评并非没有道理.其实,老子的思想是反向切入社会的问题病症,并非教人如此这般,这般如此,他只是在思想的层面提醒我们关注到这些隐匿在深处的痼疾.
所以,"绝学"之"绝"并非就是绝断之绝,而是绝河之绝,即横渡、越过之意;"绝学"之"学",可以做觉悟之觉字来理解."学如江河,绝而过之,不忱没于学也,觉也",这是明末清初的傅山的解读,颇有新意,像是在给老子打圆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