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公版经典 > 李叔同说佛讲经大全集

第一辑红尘内外

书名:李叔同说佛讲经大全集 作者:李叔同 本章字数:14636

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1日 01:07


第一辑红尘内外

  

  断食日志

  --杭州大慈山虎跑寺试验断食时所记

  丙辰嘉平一日始。断食后,易名欣,字叔同,黄昏老人,李息。

  十一月二十二日,决定断食。祷诸大神之前,神诏断食,故决定之。

  择录村井氏说:妻之经验,最初四日,预备半断食。六月五、六日,粥、梅干。七、八日,重汤、梅干。九日始本断食,安静。饮用水一日五合,一回一合,分五六回服用。第二日,饥饿胸烧,舌生白苔。第三、四日,肩腕痛。第四日,腹部全部凝固,体倦就床,晨轻晚重。第五日,同,稍轻减,坐起一度散步。第六日,轻减,气分爽快,白苔消失,胸烧愈。第七日,最平稳,断食期至此至。

  后一日,摄重汤,轻二碗三回,梅干无味。后二日,同。后三日,粥、梅干、胡瓜,实入吸物。后四日,粥,吸物,少量刺身①。后五日,粥、野菜、轻鱼。后六日,普通食,起床。此两三日,手足浮肿。

  断食期间,或体痛不能眠,或下痢,或嚏。便时以不下床为宜。预备断食或一周间,粥三日,重汤四日。断食后或须一周间,重汤三日,粥四日,个半月体量恢复。半断食时服僝僠僱②。

  到虎跑携带品:被褥帐枕、米、梅干、杨子、齿磨③、手巾、手帕、便器、衣、漉水布、僝僠僱、日记纸笔书、番茶、镜。

  预备期间,一日下午赴虎跑。上午闻玉去预备。中食饭,晚食粥、梅干。二、三、四日,粥、梅干。五、六、七日,重汤、梅干。八日至十七日断食。十八、十九、二十日,重汤、梅干。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日,粥、梅干、轻菜食。二十五日返校,常食。二十八日返沪。

  三十日晨,命闻玉携蚊帐、米、纸、糊、用具到虎跑。室宜清闲,无人迹,无人声,面南,日光遮北,以楼为宜。是晚食饭,拂拭大小便器、桌椅。

  午后四时半入山,晚餐素菜六簋(盛食物的圆形器具),极鲜美。食饭二盂,尚未餍,因明日始即预备断食,强止之。榻于客堂楼下,室面南,设榻于西隅,可以迎朝阳。闻玉设榻于后一小室,仅隔一板壁,故呼应便捷。晚燃菜油灯,作楷八十四字。自数日前病感冒,伤风微嗽,今日仍未愈。口干鼻塞,喉紧声哑,但精神如常。八时眠,夜间因楼上僧人足声时作,未能安眠。

  十二月一日,晴,微风,五十度。断食前期第一日。疾稍愈,七时半起床。是日午十一时食粥二盂,紫苏叶二片,豆腐三小方。晚五时食粥二盂,紫苏叶二片,梅干一枚。饮冷水三杯,有时混杏仁露,食小橘五枚。午后到寺外运动。

  余平日之常课,为晨起冷水擦身,日光浴,眠前热水洗足。自今日起冷水擦身暂停,日光浴时间减短,洗足之热水改为温水,因欲使精神聚定,力避冷热极端之刺激也。对于后人断食者,应注意如下:

  (一)未断食时练习多食冷开水。断食初期改食冷生水,渐次加多。因断食时日饮五杯冷水殊不易,且恐腹泻也。

  (二)断食初期时之粥或米汤,于微温时食之,不可太热,因与冷水混合,恐致腹痛。

  余每晨起后,必通大便一次。今晨如常,但十时后屡放屁不止。二时后又打嗝儿甚多,此为平日所无。是日书楷字百六十八,篆字百零八。夜观焰口,至九时始眠。夜微嗽,多恶梦,未能入眠。

  二日,晴和,五十度。断食前期第二日。七时半起床,晨起无大便。是日午前十一时食粥一盂,梅一枚,紫苏叶二片。午后五时同。饮冷水三杯,食橘子三枚,因运动归来体倦故。是日舌苔白,口内粘滞,上牙里皮脱。精神如常,但过则疲□□。运动微觉疲倦,头目眩晕。自明日始即不运动。

  晚侍和尚念佛,静坐一小时。写字百三十二,是日鼻塞。摹"大同造像"一幅,原拓本自和尚假来,尚有三幅,明后续□□。八时半眠,夜梦为升高跳越运动。其处为器具拍卖场,陈设箱柜几椅并玩具装饰品等。余跳越于上,或腾空飞行于其间,足不履地,灵捷异常,获优胜之名誉。旁观有德国工程师二人,皆能操北京语。一人谓有如此之技能,可以任远东大运动会之某种运动,必获优胜。余逊谢之。一人谓练习身体,断食最有效,吾二人已二日不食。余即告余现在虎跑断食,亦已预备二日矣。其旁又有一中国人,持一表,旁写题目,中并列长短之直红线数十条,如计算增减高低之表式,是记余跳越高低之顺序者。是人持以示余,谓某处由低而高而低之处,最不易跳越,赞余有超人之绝技。后余出门下土坡,屡遇西洋妇人,皆与余为礼,贺余运动之成功,余笑谢之。梦至此遂醒。余生平未尝为一次运动,亦未尝梦中运动,头脑中久无此思想,忽得此梦,至为可异,殆因胃内虚空,有以致之欤?

  三日,晴和,五十二度。断食前第三日。七时半起床。是晨觉微饿,胸中搅乱,苦闷异常,口干,饮冷水。勉坐起披衣,头昏心乱,发虚汗作呕,力不能支,仍和衣卧少时。饮梅茶二杯,乃起床,精神疲惫,四肢无力。九时后精神稍复元,食橘子二枚。是晨无大便,饮药油一剂,十时半软便一次,甚畅快。十一时水泻一次,精神颇佳,与平常无大异。十一时二十分食粥半盂,梅一个,紫苏一枚。摹"普泰造像""天监造像"二页。饮水、食物,喉痛,或因泉水性太烈,使喉内脱皮之故。午后四时,饮水后打嗝,食小梨一个,五时食粥半盂。是日感冒伤风已愈,但有时微嗽。是日午后及晚,侍和尚念佛,静坐一小时。八时半眠。入山预断以来,即不能为长时之安眠,旋睡旋醒,辗转反侧。

  四日,晴和,五十三度。断食前第四日。七时半起床。是晨气闷,心跳,口渴,但较昨晨则轻减多矣,饮冷水稍愈。起床后头微晕,四肢乏力。食小橘一枚,香蕉半个。八时半精神如常,上楼访弘声上人,借佛经三部。午后散步至山门,归来已觉微疲。是日打嗝儿甚多,口时作渴,共饮冷水四大杯。摹"大明造像"一页。写楷字八十四,篆字五十四。无大便。四时后头昏,精神稍减,食小橘二枚。是日十一时饮米汤二盂,食米粒二十余。八时就床,就床前食香蕉半个。自预备断食,每夜三时后腿痛,手足麻木。(余前每逢严冬有此旧疾,但不甚剧。)

  五日,晴和,五十三度。断食前第五日。七时半起床。是夜前半颇觉身体舒泰,后半夜仍腿痛,手足麻木。三时醒,口干,心微跳,较昨减轻。食香蕉半个,饮冷水稍眠。六时醒,气体甚好。起床后不似前二日之头晕乏力,精神如常,心胸愉快。到菜园采花供铁瓶。食梨半个,吐渣。自昨日起,多写字,觉左腰痛。是日腹中屡屡作响,时流鼻涕,喉中肿烂尚未愈。午后侍和尚念经,静坐一小时,微觉腰痛,不如前日之稳静。三时食梨半个,吐渣。食香蕉半个。午、晚饮米汤一盂。写字百六十二。傍晚精神稍佳,恶寒口渴。本定于后日起断食,改自明日起断食,奉神诏也。

  断食期内,每日饮梨汁一个之分量,饮橘汁三小个之分量,饮毕漱口。又因信仰上每晨餐神供生白米一粒,将眠,食香蕉半个。是日无大便,七时起床。是夜神经过敏甚剧,加以鼠声入鼾声,终夜未安眠。口甚干,后半夜腿痛稍轻,微觉肩痛。

  六日,暖晴,晚半阴,五十六度。断食正期第一日。八时起床。三时醒,心跳胸闷,饮冷水橘汁及梅茶一杯。八时起床,手足乏力。头微晕,执笔作字殊乏力,精神不如昨日。八时半饮梅茶一杯。脑力渐衰,眼手不灵,写日记时有误字,多遗忘。九时半后精神稍可。十时后精神甚佳,口渴已愈。数日来喉中肿烂亦愈。今日到大殿去二次,计上下二十四级石阶四次,已觉足乏力,为以前所无。是日共饮梨汁一个,橘汁二个。傍晚精神不衰,较胜昨日,但足乏力耳。仍时流鼻涕,晚间精神尤佳。是日不觉如何饥饿。晚有便意,仅放屁数个,仍无便。是夜能安眠,前半夜尤稳安舒泰。眠前以棉花塞耳,并诵神人合一之旨。夜间腿痛已愈,但左肩微痛。七时就床,梦变为丰颜之少年,自谓系断食之效。

  七日,阴复晴,夜大风,五十四度。断食正期第二日。六时半起床。四时醒,心跳微作即愈,较前二日减轻。饮冷水甚多。六时半即起床,因是日头晕已减轻,精神较昨日为佳,且天气甚暖故早起床也。起床后饮橘汁一枚。晨览《释迦如来应化事迹图》。八时后精神不振,打哈欠,微寒,流鼻涕,但起立行动如常。午后身体寒益甚,拥被稍息。想出食物数种,他日试为之。炒饼、饼汤、虾仁豆腐、虾子面片、什锦丝、咸胡瓜。三时起床,冷已愈,足力比昨日稍健。是日无大便,饮冷水较多。前半夜肩稍痛,须左右屡屡互易,后半夜已愈。

  八日,阴,大风,寒,午后时露日光,五十度。断食正期第三日。十时起床。五时醒,气体至佳,如前数日之心跳头晕等皆无。因天寒大风,故起床较迟。起床后精神甚佳,手足有力,到院内散步。四时半就床,午后益寒,因早就床。是日食欲稍动,有时觉饥饿,并默想各种食物之种类及其滋味。是夜安眠,足关节稍痛。

  九日,晴,寒、风,午后阴,四十八度。断食正期第四日。八时半起床。四时醒,气体极佳,与常日无异。起床后精神如常,手足有力。朝日照入,心目豁爽。小便后尿管微痛,因饮水太多之故。自今日始不饮梨橘汁,改饮盐梅茶二杯。午后因饮水过多,胸中苦闷。是日午前精神最佳,写字八十四,到菜圃散步。午后寒,一时拥被稍息。三时起床,室内运动。是日不感饥饿。因天寒,五时半就床。

  十日,阴,寒,四十七度。断食正期第五日。十时半起床。四时半醒,气体精神与昨同。起床后精神至佳。是日因寒故起床较迟。今日加饮盐汤一小杯。十一时杨、刘二君来谈至欢。因寒四时就床。是日写字半页。近日精神过敏已稍愈,故夜间较能安眠。但因昨日饮水过多伤胃,胃时苦闷,今日饮水较少。

  十一日,阴寒,夕晴,四十七度。断食正期第六日。九时半起床。四时半醒,气体与昨同。夜间右足微痛,又胃部终不舒畅。是日口干,因寒起床稍迟。饮盐汤半杯,饮梨汁。夕晴,心目豁爽。写字百三十八。坐檐下曝日,四时就床,因寒早就床。是晚感谢神恩,誓必皈依。致福基书。

  十二日,晨阴,大雾,寒,午后晴,四十八度。断食正期第七日。十一时起床。四时半醒,气体与昨同,足痛已愈,胃部已舒畅。口干,因寒不敢起床。十一时福基遣人送棉衣来,乃披衣起。饮梨汁及盐汤、橘汁。午后精神甚佳,耳目聪明,头脑爽快,胜于前数日。到菜圃散步。写字五十四。自昨日始,腹部有变动,微有便意,又有时稍感饥饿。是日饮水甚少。晚晴甚佳,四时半就床。

  十三日,晨半晴半阴,后晴和,多风,五十四度。断食后期第一日。八时半起床。气体与昨同。晨饮淡米汤二盂,不知其味,屡有便意,口干后愈,饮梨汁橘汁。十一时饮浓米汤一盂,食梅干一个,不知其味。十时服泻油少许,十一时半大便一次甚多。便色红,便时腹微痛,便后渐觉身体疲弱,手足无力。午后勉强到菜圃一次。是日不饮冷水。午前写字五十四。是日身体疲倦甚剧,断食正期未尝如是。胃口未开,不感饥饿,尤不愿饮米汤,是夕勉饮一盂,不能再多饮。

  十四日,晴,午前风,五十度。断食后期第二日。七时半起床。气体与昨同,夜间较能安眠。五时饮米汤一盂,口干,起床后精神较昨佳。大便轻泻一次,又饮米汤一盂,饮橘汁,食苹果半枚。是日因米汤、梅干与胃口不合,于十时饮薄藕粉一盂,炒米糕二片,极觉美味,精神亦骤加。精神复元,是日极愉快满足。一时饮薄藕粉一盂,米糕一片。写字三百八十四。腰腕稍痛,暗记诵《御神乐歌序章》。四时食稀粥一盂,咸蛋半个,梅干一个,是日不感十分饥饿,如是已甚满足。五时半就床。

  十五日,晴,四十九度。断食后期第三日。七时起床。夜间渐能眠,气体无异平时。拥衾饮茶一杯,食米糕三片。早食藕粉米糕,午前到佛堂菜圃散步,写字八十四。午食粥二盂,青菜咸蛋少许。夕食芋四个,极鲜美。食梨一个,橘二个。敬抄《御神乐歌》二页,暗记诵一、二、三下目。晚饮粥二盂,青菜咸蛋,少许梅干。晚食粥后,又食米糕饮茶,未能调和,胃不合,终夜屡打嗝儿,腹鸣。是日无大便。七时就床。

  十六日,晴,四十九度。断食后期第四日。七时半起床。晨饮红茶一杯,食藕粉、芋。午食薄粥三盂,青菜、芋大半碗,极美。有生以来不知菜等之味如是也。食橘,苹果,晚食与午同。是日午后出山门散步,诵《御神乐歌》,甚愉快。入山以来,此为愉快之第一日矣。敬抄《御神乐歌》七页,暗记诵四、五下目。晚食后食烟一服。七时半就床,夜眠较迟,胃甚安,是日无大便。

  

  十七日,晴暖,五十二度。断食后期第五日。七时起床。夜间仍不能多眠,晨饮泻油极少量。晨餐浓粥一盂,芋五个,仍不足,再食米糕三片,藕粉一盂。九时半,大便一次,极畅快。到菜圃诵《御神乐歌》。中膳,米饭一盂,粥二盂,油炸豆腐一碗。本寺例初一、十五始食豆腐。今日特因僧人某死,葬资有余,故以之购食豆腐。午前后到山门外散步二次。拟定出山门后剃须。闻玉采萝卜来,食之至甘。晚膳粥三盂,豆腐青菜一盂,极美。今日抄《御神乐歌》五页,暗记诵六下目。作书寄普慈。是日大便后愉快,晚膳后尤愉快,坐檐下久。拟定今后更名欣,字叔同。七时半就床。

  十八日,阴,微雨,四十九度。断食后期最后一日。五时半起床。夜间酣眠八小时,甚畅快,入山以来未之有也。是晨早起,因欲食寺中早粥。起床后大便一次,甚畅。六时半食浓粥三盂,豆腐青菜一盂,胃甚涨。坐菜圃小屋诵《御神乐歌》,今日暗记诵七下目,敬抄《御神乐歌》八页。午,食饭二盂,豆腐青菜一盂,胃涨大,食烟一服。午后到山中散步,足力极健。采干花草数枝,松子数个。晚食浓粥二盂,青菜半盂,仅食此不敢再多,恐胃涨也。餐后胸中极感愉快。灯下写字五十四,辑订断食中字课。七时半就床。

  十九日,阴,微雨,四时半起床。午后一时出山归校。嘱托闻玉事件:晚饭菜、橘子、做衣服附袖头。二十二要:轿子油布、轿夫选择、新蚊帐、夜壶。自己事件:写真、付饭钱、致普慈信。

  

  ①重汤:即稀粥、米汤;梅干:即腌过的梅子;胡瓜:即黄瓜;吸物:即清汤;刺身:即生鱼片。

  ②僝僠僱:为西药名。

  ③杨子:即牙刷。齿磨:即牙膏、牙粉。

  

  此文为弘一大师于出家前两年在杭州大慈山虎跑寺试验断食时所记之经过。自入山至出山,首尾共二十天。对于起居身心,详载靡遗。据大师年谱所载,时为民国五年,大师三十七岁。原稿曾由大师交堵申甫居士保存。文多断续,字迹模糊(原文不详字体皆用□替代)。其封面盖有李息翁章,并有日文数字。兹特向堵居士借缮,并与其详加校对,冀为刊播流通,藉供众览。想亦为景仰大师者所喜闻,且得为后来预备断食者之参考也。后学陈鹤卿谨识。

  我在西湖出家的经过

  --春述于厦门南普陀寺,由高胜进记录

  杭州这个地方实堪称为佛地,因为那边寺庙之多,约有两千余所,可想见杭州佛法之盛了。

  最近越风社要出关于西湖的《增刊》,由黄居士来函,要我作一篇《西湖与佛教之因缘》。我觉得这个题目的范围太广泛了,而且又无参考书在手,短期间内是不能做成的。所以,现在就将我从前在西湖居住时那些值得追味的几件零碎的事情来说一说,也算是纪念我出家的经过。

  我第一次到杭州是光绪二十八年七月(本篇所记年月皆依旧历),在杭州住了约莫一个月光景,但是并没有到寺院里去过。只记得有一次到涌金门外去吃过一回茶,同时也就把西湖的风景稍微看了一下。

  第二次到杭州时,那是民国元年的七月里。这回到杭州倒住得很久,一直住了近十年,可以说是很久的了。

  我的住处在钱塘门内,离西湖很近,只两里路光景。在钱塘门外,靠西湖边有一所小茶馆,名"景春园".我常常一个人出门,独自到景春园的楼上去吃茶。

  民国初年,西湖的情形完全与现在两样。那时候还有城墙及很多柳树,都是很好看的。除了春秋两季的香会之外,西湖边的人总是很少,而钱塘门外更是冷静了。

  在景春园的楼下,茶客以那些摇船抬轿的劳动者居多。而在楼上吃茶的就只有我一个人了。所以我常常一个人在上面吃茶,同时还凭栏看看西湖的风景。

  在茶馆的附近,就是那有名的大寺院--昭庆寺了。我吃茶之后,也常常顺便到那里去看一看。

  民国二年夏天,我曾在西湖的广化寺里面住了好几天,但是住的地方却不是出家人的范围之内,是在该寺的旁边,有一所叫做"痘神祠"的楼上。痘神祠是广化寺专门为那些在家修行的客人住的。我住在里面的时候,有时也曾到出家人所住的地方去看看,心里却感觉得很有意思呢!

  记得那时我亦常常坐船到湖心亭去吃茶。

  曾有一次,学校里有一位名人来演讲。那时,我和夏丏尊居士两人却出门躲避,到湖心亭上去吃茶了。当时夏丏尊曾对我说:"像我们这种人,出家做和尚倒是很好的。"我听到这句话就觉得很有意思。这可以说是我后来出家的一个远因了。

  到了民国五年的夏天,我因为看到日本杂志中有说及关于断食方法的,谓断食可以治疗各种疾病。当时我就起了一种好奇心,想来断食一下。因为我那个时候患有神经衰弱症,若实行断食后,或者可以痊愈亦未可知。要行断食时,须于寒冷的季候方宜,所以我便预定十一月来作断食的时间。

  至于断食的地点总须先想一想,考虑一下,似觉总要有个很幽静的地方才好。当时我就和西泠印社①的叶品三君来商量,结果他说在西湖附近的地方有一所虎跑寺,可作为断食的地点。我就问他,既要到虎跑寺去,总要有人来介绍才对,究竟要请谁呢?他说有一位丁辅之,是虎跑寺的大护法,可以请他去说一说。于是,他便写信请丁辅之代为介绍了。因为那个时候的虎跑寺,不是像现在这样热闹的,而是游客很少,是个十分冷静的地方。若用来作为我断食的地点,可以说是最相宜的了。

  到了十一月的时候,我还不曾亲自到过,于是我便托人到虎跑寺那边去走一趟,看看在哪一间房里住好。看的人回来说,在方丈楼下的地方倒很幽静,因为那边的房子很多,且平常的时候都是关起来,游客是不能走进去的。而在方丈楼上,则只有一位出家人住着,此外并没有什么人居住。等到十一月底,我到了虎跑寺,就住在方丈楼下的那间屋子里了。

  我住进去以后,常常看见一位出家人在我的窗前经过(即住在楼上的那一位)。我看到他却十分欢喜呢!因此就时常和他来谈话,同时他也拿佛经来给我看。

  我虽然从五岁时即时常和出家人见面,时常看见出家人到我的家里念经及拜忏②。而于十二三岁时也曾学了放焰口③,可是并没有和有道德的出家人住在一起,同时也不知道寺院中的内容是怎样,以及出家人的生活又是如何的。这回到虎跑寺去住,看到他们那种生活,却很欢喜而且羡慕起来了。

  我虽然在那边只住了半个多月,但心里头却十分愉快,而且对于他们所吃的菜蔬更是欢喜吃

。及回到了学校以后,我就请用人依照他们那样把菜煮来吃。

  这一次,我到虎跑寺去断食,可以说是我出家的近因了。及到民国六年的下半年,我就发心吃素了。

  在冬天的时候,我即请了许多经,如《普贤行愿品》《楞严经》《大乘起信论》等很多的佛经。而于自己的房里也供起佛像来,如地藏菩萨、观世音菩萨等等的像,于是亦天天烧香了。

  

  到了这一年放年假的时候,我并没有回家去,而是到虎跑寺里面去过年了。我仍旧住在方丈楼下,那个时候,则更感觉得有兴味了。于是就发心出家,同时就想拜那位住在方丈楼上的出家人做师父。他的名字是弘详师,可是他不肯我去拜他,而介绍我拜他的师父。

  他的师父是在松木场护国寺里面居住的。于是他就请他的师父回到虎跑寺来,而我也就于民国七年正月十五日受三皈依了。

  我打算于此年的暑假来入山。而预先在寺里面住了一年后,然后再实行出家的。当这个时候,我就做了一件海青,及学习两堂功课。

  二月初五日那天,是我的母亲的忌日,于是我就先于两天以前到虎跑寺去,在那边诵了三天的《地藏经》,为我的母亲回向。到了五月底的时候,我就提前考试,而于考试之后,即到虎跑寺入山了。到了寺中一日以后,即穿出家人的衣裳,而预备转年再剃度。

  

  及至七月初,夏丏尊居士来,他看到我穿出家人的衣裳但还未出家,就对我说:"既住在寺里面,并且穿了出家人的衣裳,而不出家,那是没有什么意思的,所以还是赶紧剃度好。"

  我本来是想转年再出家的,但是承他的劝,于是就赶紧出家了。七月十三日那一天,相传是大势至菩萨的圣诞,所以就在那天落发。

  落发以后仍须受戒的。于是由林同庄君介绍,到灵隐寺去受戒了。

  灵隐寺是杭州规模最大的寺院,我一向对它是很欢喜的。我出家以后,曾到各处的大寺院去看过,但是总没有像灵隐寺那么好。八月底,我就到灵隐寺去。寺中的方丈和尚却很客气,叫我住在客堂后面芸香阁的楼上。

  当时是由慧明法师做大师父的。有一天,我在客堂里遇到了这位法师,他看到我时就说:"既是来受戒的,为什么不进戒堂呢?虽然你在家的时候是读书人,但是读书人就能这样地随便吗?就是在家时是一个皇帝,我也是一样看待的。"那时方丈和尚仍是要我住在客堂楼上,而于戒堂里面有了紧要的佛事时,方命我去参加一两回。

  那时候我虽然不能和慧明法师时常见面,但是看到他忠厚笃实的容色,却是令我佩服不已的。

  受戒以后,我仍回到虎跑寺居住。到了十二月底,即搬到玉泉寺去住。此后即常常到别处去,没有久住在西湖了。

  民国十二年的夏天,我曾到杭州去过一回。那时正是慧明法师在灵隐寺讲《楞严经》的时候。开讲的那一天,我去听他说法。因为好几年没有看到他,觉得他已苍老了不少,头发且已斑白,牙齿也大半脱落。我当时大为感动,于拜他的时候不由泪落不止。听说以后没有经过几年工夫,慧明法师就圆寂了。

  关于慧明法师一生的事迹,出家人中晓得的很多,现在我且举几样事情来说一说。

  慧明法师是福建汀州人。他穿的衣服毫不考究,看起来很不像大寺院法师的样子,但他待人是很平等的。无论你是大好佬或是苦恼子,他都是一样地看待。所以,凡是出家、在家的上中下各色各样的人物,对于慧明法师是没有一个不佩服的。

  他老人家一生所做的事固然很多,但是最奇特的就是能教化"马溜子"(出家流氓的称呼)了。寺院里是不准这班"马溜子"居住的。他们总是住在凉亭里的时候为多,听到各处的寺院有人打斋的时候,他们就会集了赶斋去(吃白饭)。在杭州这一带地方,"马溜子"是特别来得多。一般人总不把他们当人看待,而他们亦自暴自弃,无所不为。但是慧明法师却能够教化"马溜子"呢!

  那些"马溜子"常到灵隐寺去看慧明法师,而他老人家却待他们很客气,并且布施他们种种好饭食、好衣服等。他们要什么就给什么。而慧明法师有时也对他们说几句佛法,以资感化。

  慧明法师的腿是有毛病的,出来入去的时候总是坐轿子居多。有一次,他从外面坐轿回灵隐寺时,下了轿后,旁人看到慧明法师是没有穿裤子的。他们都觉得很奇怪,于是就问他:"法师为什么不穿裤子呢?"他说他在外面碰到了"马溜子",因为向他要裤子,所以把裤子脱给他了。

  关于慧明法师教化"马溜子"的事,外边的传说很多,我不过略举了这几样。不单那些"马溜子"对于慧明法师有很深的钦佩和信仰,其他出家人亦无不佩服。

  因为多年没有到杭州去了。西湖边上的马路、洋房也渐渐修筑得很多,而汽车也一天比一天地增加。回想到我以前在西湖边上居住时那种闲静幽雅的生活,真是如同隔世,现在只能托之于梦想了。

  

  ①西泠印社:位于杭州西湖孤山西南侧。该印社于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由浙派金石篆刻家叶舟、丁友仁等发起建立,是中国研究金石篆刻艺术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大的着名学术团体。

  ②拜忏:即忏悔,指忏除过去所有的业障,使未来不再造诸多的业障。

  ③放焰口:佛教仪式,为一种根据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而举行的施食饿鬼之法事。该法会以饿鬼道众生为主要施食对象;施放焰口,则饿鬼皆得超度,亦为对死者追荐的佛事之一。

  

  本文系一九三六年春述于厦门南普陀寺,由高胜进记录。

  余弘律之因缘

  --出家后则以持戒弘律为己任

  初出家时,即读《梵网合注》。续读《灵峰宗论》,乃发起学律之愿。

  受戒时,随时参读《传戒正范》及《毗尼事义集要》。

  庚申之春,自日本请得古版、南山、灵芝三大部,计八十余册。

  辛酉之春,始编《戒相表记》。六月,第一次草稿乃讫。以后屡经修改,手抄数次。

  是年阅藏,得见义净三藏所译《有部律》及《南海寄归内法传》①,深为赞叹,谓较旧律为善。故《四分律戒相表记》第一、二次草稿中,屡引义净之说,以纠正南山。其后自悟轻谤古德,有所未可,遂涂抹之。经多次删改,乃成最后之定本。

  以后虽未敢谤毁南山,但于南山三大部仍未用心穷研。故即专习《有部律》。二年之中,编《有部犯相摘记》一卷、《自行钞》一卷。

  其时,徐霨如居士创刻经处于天津,专刻南山宗律书,费资数万金,历时十余年,乃渐次完成。

  

  徐居士始闻余宗有部而轻南山,尝规劝之。以为吾国千余年来秉承南山一宗,今欲弘律,宜仍其旧贯,未可更张。余因是乃有兼学南山之意。尔后此意渐次增进。至辛未二月十五日,乃于佛前发愿,弃舍有部,专学南山。并随力弘扬,以赎昔年轻谤之罪。

  昔佛灭后九百年,北天竺有无着、天亲等兄弟三人。天亲先学小乘而谤大乘,后闻长兄无着示诲,忏悔执小之非,欲断舌谢其罪。无着云:"汝既以舌诽谤大乘,更以此舌赞大乘可也。"于是天亲遂造五百部大乘论。余今亦尔,愿尽力专学南山律宗,弘扬赞叹,以赎往失。此余由新律家而变为旧律家之因缘,亦即余发愿弘南山宗之因缘也。

  

  ①《南海寄归内法传》:佛教史传,唐义净撰,共4 卷。此书系义净由印度归国途中在南海师利佛逝(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停留时,依据《说一切有部》所传撰成。

  

  弘一法师出家后则以持戒弘律为己任,"以戒为师"可以说是法师在其僧侣生涯中始终奉行的准则。弘一法师的弘律虽是世人共瞩,然而其间的因缘曲直亦是耐人寻味。

  南闽十年之梦影

  --在南普陀寺佛教养正院所作的讲演

  我一到南普陀寺,就想来养正院和诸位法师讲谈讲谈,原定的题目是"余之忏悔",说来话长,非十几小时不能讲完;近来因为讲律,须得把讲稿写好,总抽不出一个时间来,心里又怕负了自己的初愿,只好抽出很短的时间来和诸位谈谈,谈我在南闽十年中的几件事情。

  我第一回到南闽,在一九二八年的十一月,是从上海来的。起初还是在温州,我在温州住得很久,差不多有十年光景。

  由温州到上海,是为着编辑护生画集①的事,和朋友商量一切;到十一月底,才把护生画集编好。

  那时我听人说尤惜阴居士也在上海。他是我旧时很要好的朋友,我就想去看一看他。一天下午,我去看尤居士,居士说要到暹罗国去,第二天一早就要动身的。我听了觉得很喜欢,于是也想和他一道去。

  我就在十几小时中急急地预备着。第二天早晨,天还没大亮,就赶到轮船码头,和尤居士一起动身到暹罗国去了。从上海到暹罗国,是要经过厦门的,料不到这就成了我来厦门的因缘。十二月初,到了厦门,承陈敬贤居士的招待,也在他们的楼上吃过午饭,后来陈居士就介绍我到南普陀寺来。那时的南普陀和现在不同,马路还没有建筑,我是坐着轿子到寺里来的。

  到了南普陀寺,就在方丈楼上住了几天。时常来谈天的,有性愿老法师、芝峰法师等。芝峰法师和我同在温州,虽不曾见过面,却是很相契的。现在突然在南普陀寺晤见了,真是说不出的高兴。

  我本来是要到暹罗国去的,因着诸位法师的挽留,就留滞在厦门,不想到暹罗国去了。

  在厦门住了几天,又到小云峰那边去过年。一直到正月半以后才回到厦门,住在闽南佛学院的小楼上,约莫住了三个月工夫。看到院里面的学僧虽然只有二十几位,他们的态度都很文雅,而且很有礼貌,和教职员的感情也很不差,我当时很赞美他们。

  这时芝峰法师就谈起佛学院里的课程来。他说:"门类分得很多,时间的分配却很少,这样下去,怕没有什么成绩吧?"

  因此,我表示了一点意见,大约是说:"把英文和算术等删掉,佛学却不可减少,而且还得增加,就把腾出来的时间教佛学吧!"

  他们都很赞成。听说从此以后,学生们的成绩确比以前好得多了!

  我在佛学院的小楼上一直住到四月间,怕将来的天气更会热起来,于是又回到温州去。

  第二回到南闽,是在一九二九年十月。起初在南普陀寺住了几天,以后因为寺里要做水陆,又搬到太平岩去住。等到水陆圆满,又回到寺里,在前面的老功德楼住着。

  当时闽南佛学院的学生忽然增加了两倍多,约有六十多位,管理方面不免感到困难。虽然竭力的整顿,终不能恢复以前的样子。不久,我又到小雪峰去过年,正月半才到承天寺来。

  那时性愿老法师也在承天寺,在起草章程,说是想办什么研究社。

  不久,研究社成立了,景象很好,真所谓"人才济济",很有一种难以形容的盛况。现在妙释寺的善契师、南山寺的传证师,以及已故南普陀寺的广究师……都是那时候的学僧哩!

  研究社初办的几个月间,常住的经忏很少,每天有工夫上课,所以成绩卓着,为别处所少有。当时我也在那边教了两回写字的方法,遇有闲空,又拿寺里那些古版的藏经来整理整理,后来还编成目录,至今留在那边。这样在寺里约莫住了三个月,到四月,怕天气要热起来,又回到温州去。

  一九三一年九月,广洽法师写信来,说很盼望我到厦门去。当时我就从温州动身到上海,预备再到厦门;但许多朋友都说时局不大安定,远行颇不相宜,于是我只好仍回温州。直到转年(即一九三二年)十月,到了厦门,计算起来,已是第三回了!

  到厦门之后,由性愿老法师介绍,到山边岩去住;但其间妙释寺也去住了几天。那时我虽然没有到南普陀来住,但佛学院的学僧和教职员,却是常常来妙释寺谈天的。

  一九三三年正月廿一日,我开始在妙释寺讲律。

  这年五月,又移到开元寺去。

  当时许多学律的僧众都能勇猛精进,一天到晚的用功,从没有空过的工夫;就是秩序方面也很好,大家都啧啧地称赞。

  有一天,已是黄昏时候了,我在学僧们宿舍前面的大树下立着,各房灯火发出很亮的光;诵经之声又复朗朗入耳,一时心中觉得有无限的欢慰!可是这种良好的景象不能长久地继续下去,恍如昙花一现,不久就消失了。但是当时的景象却很深的印在我的脑中,现在回想起来,还如在大树底下目睹一般。这是永远不会消灭永远不会忘记的啊!

  十一月,我搬到草庵来过年。

  一九三四年二月,又回到南普陀。

  当时旧友大半散了,佛学院中的教职员和学僧也没有一位认识的。

  我这一回到南普陀寺来,是准了常惺法师的约,来整顿僧教育的。后来我观察情形,觉得因缘还没有成熟,要想整顿,一时也无从着手,所以就作罢了。此后并没有到闽南佛学院去。

  讲到这里,我顺便将我个人对于僧教育的意见说明一下。

  我平时对于佛教是不愿意去分别哪一宗、哪一派的,因为我觉得各宗各派都各有各的长处。

  但是有一点,我以为无论哪一宗哪一派的学僧,却非深信不可,那就是佛教的基本原则,就是深信善恶因果报应的道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同时还须深信佛菩萨的灵感!这不仅初级的学僧应该这样,就是升到佛教大学也要这样!

  善恶因果报应②和佛菩萨的灵感道理,虽然很容易懂;可是能彻底相信的却不多。这所谓信,不是口头说说的信,是要内心切切实实去信的呀!

  咳!这很容易明白的道理,若要切切实实地去信,却不容易啊!

  我以为无论如何,必须深信善恶因果报应和诸佛菩萨灵感的道理,才有做佛教徒的资格!

  须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种因果报应是丝毫不爽的!又须知我们一个人所有的行为,一举一动,以至起心动念,诸佛菩萨都看得清清楚楚!

  一个人若能这样十分决定地信着,他的品行道德自然会一天比一天地高起来!

  要晓得我们出家人,就所谓"僧宝",在俗家人之上,地位是很高的。所以品行道德,也要在俗家人之上才行!

  倘品行道德仅能和俗家人相等,那已经难为情了!何况不如?又何况十分的不如呢?……咳!……这样他们看出家人就要十分的轻慢,十分的鄙视,种种讥笑的话也接连地来了……

  记得我将要出家的时候,有一位在北京的老朋友写信来劝告我,你知道他劝告的是什么,他说:"听到你要不做人,要做僧去……"

  咳!……我们听到了这话,该是怎样的痛心啊!他以为做僧的都不是人,简直把僧不当人看了!你想,这句话多么厉害呀!

  出家人何以不是人?为什么被人轻慢到这地步?我们都得自己反省一下!我想这原因都由于我们出家人做人太随便的缘故;种种太随便了,就闹出这样的话柄来了。

  至于为什么会随便呢?那就是由于不能深信善恶因果报应和诸佛菩萨灵感的道理的缘故。倘若我们能够真正生信,十分决定地信,我想就是把你的脑袋斫掉,也不肯随便的了!

  以上所说,并不是单单养正院的学僧应该牢记,就是佛教大学的学僧也应该牢记,相信善恶因果报应和诸佛菩萨灵感不爽的道理!

  就我个人而论,已经是将近六十的人了,出家已有二十年,但我依旧喜欢看这类的书--记载善恶因果报应和佛菩萨灵感的书。

  我近来省察自己,觉得自己越弄越不像了!所以我要常常研究这一类的书:希望我的品行道德一天高尚一天;希望能够改过迁善,做一个好人;又因为我想做一个好人,同时我也希望诸位都做好人!

  这一段话虽然是我勉励我自己的,但我很希望诸位也能照样去实行!

  关于善恶因果报应和佛菩萨灵感的书,印光老法师在苏州所办的弘化社那边印得很多,定价也很低廉,诸位若要看的话,可托广洽法师写信去购请,或者他们会赠送也未可知。

  以上是我个人对于僧教育的一点意见。下面我再来说几样事情:

  我于一九三五年到惠安净峰寺去住。到十一月,忽然生了一场大病,所以我就搬到草庵来养病。

  这一回的大病,可以说是我一生的大纪念!

  我于一九三六年的正月,扶病到南普陀寺来。在病床上有一只钟,比其他的钟总要慢两刻,别人看到了,总是说这个钟不准,我说:"这是草庵钟。"

  别人听了"草庵钟"三字还是不懂,难道天下的钟也有许多不同的么?现在就让我详详细细的来说个明白:

  我那一回大病,在草庵住了一个多月。摆在病床上的钟,是以草庵的钟为标准的。而草庵的钟,总比一般的钟要慢半点。

  我以后虽然移到南普陀,但我的钟还是那个样子,比平常的钟慢两刻,所以"草庵钟"就成了一个名词了。这件事由别人看来也许以为是很好笑的吧!但我觉得很有意思!因为我看到这个钟,就想到我在草庵生大病的情形了,往往使我发大惭愧,惭愧我德薄业重。

  我要自己时时发大惭愧,我总是故意地把钟改慢两刻,照草庵那钟的样子,不止当时如此,到现在还是如此,而且愿尽形寿,常常如此。

  以后在南普陀住了几个月,于五月间才到鼓浪屿日光岩去。十二月仍回南普陀。

  到今年一九三七年,我在闽南居住,算起来,首尾已是十年了。

  回想我在这十年之中,在闽南所做的事情,成功的却是很少很少,残缺破碎的居其大半,所以我常常自己反省,觉得自己的德行实在十分欠缺!

  因此,近来我自己起了一个名字,叫"二一老人".什么叫"二一老人"呢?这有我自己的根据。

  记得古人有句诗:"一事无成人渐老。"

  清初吴梅村(伟业)临终的绝命词有:"一钱不值何消说。"

  这两句诗的开头都是"一"字,所以我用来做自己的名字,叫做"二一老人".

  因此我十年来在闽南所做的事,虽然不完满,而我也不怎样地去求它完满了!

  诸位要晓得:我的性情是很特别的,我只希望我的事情失败,因为事情失败、不完满,这才使我常常发大惭愧!能够晓得自己的德行欠缺,自己的修善不足,那我才可努力用功,努力改过迁善。

  一个人如果事情做完满了,那么这个人就会心满意足,洋洋得意,反而增长他贡高我慢的念头,生出种种的过失来,所以还是不去希望完满的好。

  不论什么事,总希望它失败,失败才会发大惭愧!倘若因成功而得意,那就不得了啦!

  我近来,每每想到"二一老人"这个名字,觉得很有意味!

  这"二一老人"的名字,也可以算是我在闽南居住了十年的一个最好的纪念。

  

  ①护生画集:弘一大师不仅大胆引入西方美术,而且十分重视中国传统绘画理论和技法,尤其善于将西洋画法与中国传统美术融为一体。他与弟子丰子恺合作的《护生画集》,诗画合璧,图文并茂,为世人所称道。

  ②因果报应:佛教讲因果报应。因果报应有现报与隔世报。现报,就是今世作善作恶今世就得到报应;隔世报也叫做后报,即是今生作善恶业(善恶事),要到来世才能得到报应,或者到以后几世、几十世甚至于几劫才得到报应。

  

  一九三七年早春,弘一正在养正院讲《闽南十五年的梦影》,认为十年来德业还很欠缺,应该自我反省。他取唐代白居易"一事无成百不堪"和清代吴梅村"一钱不值何消说"之意,自号"二一老人".

  

下载APP看小说 不要钱!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快捷键→)

类似 《李叔同说佛讲经大全集》 的 公版经典 类小说:

游戏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下载畅读书城

下载APP 天天领福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