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公版经典 > 传世兵法

第四卷

书名:传世兵法 作者:孙武 本章字数:10910

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0日 23:47


第四卷

  

  处于粗野和未开化状态的原始时代的人的生活,以及他们的交往,城市成为了划分无语言的野生动物和人的首要界限。作为城市,它的共同利益的概念反映在“国家”一词中,即共和国等同于共同的事业。因此,最强大的民族和他们神圣的统治者常常以自己的名字命名新建造的都市,或者扩大别人建立的城市使他们的名字扬名四海,这被他们看作是最高的荣誉。在这个宏伟的事业中,桂冠肯定属于您,至仁至圣的皇帝陛下。

  古代的统治者建造的都市寥寥无几,有的同志这一生只建造了一座城市;而真诚的皇帝陛下,您所坚持不懈地建造了无数座城市。似乎不是人们用双手在建造这鞋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都市,而是有神灵在一夜之间建造的。

  您洪福万里、谦虚谨慎、生活廉洁、儒雅绅士、崇尚科学,远远超过了历代君王。我们亲眼目睹着您治理国家的硕果和您果敢的风范;我们已经拥有了先辈们曾梦寐以求的、所共同期待的,并祈求千秋万代和无穷的未来。我们可以大声向全世界称道,祝贺我们的国家拥有了这样的福祉,这是唯独人类的智慧才能够获得的,只有上苍的仁慈才能恩赐的福祉。

  建造城池是一项艰辛无比的艺术。因为有了您的眷顾,罗马城才有了这个艰辛艺术的见证。遥想当年,这座城市因为有了卡皮托利尼堡垒,它护卫和拯救了公民,所以才有了以后能以更大的光荣和声誉统治起整个的世界的我们。

  为了能够圆满完成我遵奉陛下的旨意而撰写的着作,现在我将许多大作家的着述中搜集到的箴言教诲按一定的规程列举出来。它们告知我们扞卫自己的都市,和摧毁敌人的城池的办法。如果我确能以此为众人带来裨益,我将为我所付出的这点微薄之力感到无比欣慰。

  一

  如果有天然的、人工创建的、或两者皆有的屏障卫护都市和城堡,那这座都城将坚不可破。

  如果城市位于高地,悬崖峭壁,或被大海、沼泽地、河流所包围,这就是天然的屏障在保护它;人工屏障则指壕沟和城垣。有天然的屏障是优越的自然条件,只需明智地选择地形就能保障城池的安全;如果选址在平坦开阔的大地上,那就必须依靠建筑者的才能和技艺了。

  许多建立在广阔原野上的古老的城市中的建筑,虽然地理位置不尽理想,但凭借着创建者的努力和才能,这些建筑也成为了不可征服的堡垒。

  二

  古人认为,外墙为了避免遭到攻城槌猛烈的撞击,决不能整个建成一条直线。古人常常以凸出的边缘和敌台掩护城墙来奠定垣基,而在各城角上又竖起若干塔楼。如果有人移动梯子或机械想要接近这样的墙体,守城的人不但可以从正面,还可以从多个侧面击溃他们,甚至可以从后部打击他们,就入囊中取物一般。

  三

  为了避免城垣遭毁坏,要采取必要的方式修建。城墙之内要筑起间相隔为20英尺两道墙;两道墙之间堆放掘壕挖出的泥土,并将其夯实。最靠外的堡垒的那道墙要稍矮一些,第二道墙要比第一道还要矮许多;台地从城墙开始依照阶梯的样式逐步升高,就像顺着平坦的斜面可以登上最前面的堡垒。

  按照这样的方法,因为有大地牢牢地支撑着,任何方法都不能将城垣毁坏;一旦有一种方法攻破了城垣,石块之间夯实了的泥土就充当了一堵墙壁的作用,死死地堵住了进攻者的通道。

  四

  在城门上裹上潮湿的兽皮和铁片,以防止敌人放火烧毁城门。后来古人修葺了一道工事,加筑在城门上方并向前伸出。当有人进入城门时可以放下一道用铁环和绳索吊着的闸门,他的功用在于,如果敌人一旦钻进城门就无法在出去。

  城门上方的墙要留有孔洞,这是为了在起火之时可以从上面可以朝这些孔洞里倒水,将火扑灭。

  五

  又宽又深的壕沟必须加在城市前方,敌人不能轻易将它填满;如果为了防止敌人挖地道,可以将壕沟灌上水,这样的壕沟可以从两个方面阻止敌人从坑道实施偷袭城池的举动:一是壕沟的深度;二是用往坑道里灌满水,将之淹没。

  六

  应该采取一切措施防止敌人登上城头,即使是在敌人众多弓箭手的攒射下守城者因受惊而从工事上逃走,敌人的攻城梯已经靠上了城头的情况下。为了达到此目的,让城里的居民储备尽可能多的铠甲和盾是完全有必要的。再沿着城墙边缘拉起用双层草席或者奇里乞亚的山羊皮制成的屏障,以此来阻挡住飞来的箭镞或标枪,即使不能完全阻挡住,也能减少箭镞或标枪飞来的力道,使其就算是穿透了,亦不能伤人。

  人民的创造力是无限的,他们还创造了另外一种守城的方法:用藤条等各式材料编织一种叫做“梅塔拉”的筐子,在筐子里填满石块,平时就把它们堆放在两个城垛之间。等到敌人来攻击的时候,计算好时间,只要他们抬脚开始往上爬时,就把这些“梅塔拉”朝他们劈头盖脸砸下去。

  七

  守城跟围城一样方法繁多,我不想在这儿赘言,在适当的地方我会介绍给大家的。我现在要指出的是两种实施围城的方法:一种是敌方占有地理位置之便,能够时不时地以突然袭击的形式骚扰被围困者;另一种是被围困者或是水源完全被敌人切断了,或是粮食补给线遭到敌人的破坏,等待他们的只有投降。这样虽然实施起来会有点麻烦,但一旦达成就能省了很多事儿,敌人自身可以什么事情都不做就把对方弄得精疲力竭。为了防止此种情况出现守城之人必须竭尽全力将一切能见之粮食全部运往城里,以使自己拥有尽可能充裕的食物储备,而使敌人不能以战养战--从城外搜刮到粮食,从而在消耗战中使其因缺粮而不得不撤兵。不但是猪,一切不能圈养的牲畜都要杀掉,把肉腌制起来;这样不但可以保证营养的摄入,而且还可以把粮食的消耗减小到最少。在城里还可以养一些鸡之类的家禽,这样做并不需要太大的投入,但这对伤员来说是尤为必要的。有一点要特别注意,那就是马匹的饲料,能运进城的一定的要运进城,不能的宁愿烧掉也不能留给敌人。酒、醋以及各种水果,如苹果也要储备一些,最好是把这些东西集中储备起来。但凡有一点用处的东西都不能留给敌人,就算是宅边的菜园子也要平掉,不给敌人留下任何有用的东西是一件既有利又愉快的事。

  假如今天的收成很好,但是却因为没有合理的使用这些粮食,从而导致不能满足人们正常所需,这将是一件非常有害的事。只有在丰衣足食的条件下都能坚持勤俭持家,才能免受饥寒之虞。

  守城者在围城之前一般会把普通老百姓从城里赶出去,因为这些人在体质上或是在性别上都存在不足,在战时很难成为军人,如果不那样做的话就很难保证那些保卫城市的武装人员不会有被饥饿拖垮的可能。

  八

  应该准备充足的沥青、硫磺、树脂以及被人们称作燃料的液态油(石油),以便在敌人攻城时烧毁敌人的机械。锻造兵器所需的煤和铁以及制作矛和箭的木料也需要提前储备,以备不时之需。除了这些之外,还需要储备石头,应该到江河里去搜集大块的石头,因为这些石块重量大,投掷出去更有杀伤力;所有的城头和塔楼都要储备一定量的各种各样的大小石块。小块的石头可以用投石带、棒投器一类的机械抛射出去,也可以直接用手投掷。稍微大一点的石块就只能用弩炮发射出去了。更大块的石头可以将它们堆在胸墙边,一旦敌人来进攻,就把它们从城头推下去,这样不仅能杀伤敌人还能砸坏他们的攻城机械,一举两得。

  要准备好制作大轮子的木料,或者直接就把木材锯成一段一段的圆柱形的滚木。为使它们更好的滚动,轮子和滚木一定要做得特别光滑,这样,当它们突然顺着斜坡飞快地滚下去时,敌人通常都会大吃一惊(他们的战马也会因此而受到惊吓)。

  手头应该常备充足的木头、木板和各种尺寸的铁钉。要知道,对付机械最好的办法就是用比别人更好的机械,因此我们必须要随时准备好另外的机械,尤其是当我们被逼无奈要在很短的时间里去增筑城垣和加大城垛的高度时,这些机械的作用就更加凸出了。只有灵活地运用这些机械,敌人的活动碉楼才能无法靠上城头,更无法由此而攻破城防。

  九

  应该竭尽全力地储备尽可能多的绳索,如果没有绳索,各种弩炮以及其他的投射器具将没有用武之地。如果绳索的储备不是太充足,那么马鬃和马尾毛也是可以发挥一定作用的,还有女人的头发,这一点是以前罗马处于困难境地的经历证明了的。当年卡皮托利尼被敌人团团围住,弩炮、投射器之类的武器因为频繁地使用而使绳索损坏了,但是绳索的储备已经耗尽了。于是乎,城里的主妇们纷纷把自己的长发剪掉,送给正在前线浴血奋战的丈夫,弩炮、投射器修复了,敌人的进攻最终被打退了,灰溜溜地脱离了战斗,城市得救了。这些矜持端庄的女人宁愿剃光头,和自己的丈夫自由而快乐地生活,也不愿意保留一头秀发却被敌人奴役。还应该储备一些兽角和生兽皮,这些东西可以用来制造铠甲和各种机械设备,在战时,万一这些机械损坏了,只要有这些材料,也可以很快修复。

  十

  稳定的水源对于一个城市的防守意义非凡,如果一个城市能在其城垣之内找到取之不竭的水源话,那么它便拥有了巨大的优势。如果没有这样好的运气--在城里找到取之不竭的水源,那就必须要在城里掘井了,甭管掘多深都得掘,这是必需的,然后用绳子和木桶汲水。

  城市所在的环境并不是我们所能左右的,如果城市位于干燥的地区,四周又有山冈和悬崖环绕,这个时候,驻扎在山冈上的军团就必须要到城市之外或是到山下去寻找水源了。这就需要必要的掩护,需要从城楼和塔楼上用弓箭掩护取水的人,以保证他们能够不受制约地向相城里送水。如果水源地位于弓箭的射程之外话,只要它还在城市所在的这个山坡上,就需要在送水的路上适当的地方设置小型工事,人们通常叫它“堡垒”,在堡垒里面要配备一定量的弩炮和弓箭手,以保卫水路,防止敌人来抢水破坏水路。

  除此之外,所有的公共建筑都要像大多数私人房舍一样建造蓄水池,以便在雨天时收集、储备雨水。处于围困中的人们的要求是不高的,只要很少的一点水,他们也就很满足了。

  十一

  假如城市位于滨海地区,而城市内又缺乏食盐的话,就需要把海水灌满盘子和其他器皿。这样经过太阳一晒,当海水消失以后留下的就是食盐了。如果因为敌人的阻拦而不能接近海边,在战时这是很寻常的事。如果这样的话,也不是没有办法可想,还可以用淡水冲洗那些因暴风雨而由海上推到岸边来的沙子,等水在阳光下蒸发以后,留下的也是盐块。

  十二

  假如决定要攻击城市或向工事发起攻击,这种略带点悲壮的战斗对于双方来说其危险性是没有差别的,单从流血的程度这一点来看攻的一方付出的会更多些。

  进攻一方首先要把准备突入城内的部队排好阵势,把各种各样的能够使守军感到恐怖害怕的机械设施都在阵前一一排列开来,以求毕其功于一役。这必定会使战场的气氛更加惊心动魄,真所谓鼓声、号声、呼喊声声震天。这时真的被吓倒的仅只是一些初次上战场对这气氛不适应的人,假如在阵地上有很多这样的新手,他们摄于敌人的威势不敢进行斗争,哪怕就是有那么一瞬间的被吓倒,敌人就完全有可能趁势把云梯架上城楼,并借此突入城内。而第一次的攻击如果被斗志旺盛且作战经验丰富的守城人挫败,那这无疑是对守城人的一种鼓舞,他们必定会勇气倍增。如果这样的话,制造恐怖的气氛也就不会有太大的作用了,这时一切就需要靠实力、各种技艺和指挥艺术来硬碰硬地决定胜负了。

  十三

  这个时候,各种各样的攻城器械涌向城边,比方说什么龟背车啊、攻城槌啊、镰钩篙啊、带顶通道车啊、栅栏车啊、舟魳车啊、碉楼车啊等等应有尽有。

  接下来我将要对这些攻城器械做个详细的介绍,包括它们的构造、用途以及缺陷。

  十四

  制作龟背车的主要材料是长方木和木板。当然因为木料易于着火,所以为了避免着火,在器械的外部需要蒙上用生兽皮、山羊毛织的奇里乞亚地毯,或者是一块一块缝制而成的盖布。在车顶盖的下面安放着镰钩篙,因在篙的一端扎有一个弯弯的像镰刀一样的铁钩而得名。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在攻城时把城墙里面的石头钩出来。如果在篙头上安装一个铁制成的头,这篙头就成了攻城槌,之所以称其为攻城槌而不是别的,大概是因为它有一个“铁头”吧,用这“铁头”可以去摧毁城墙;在使用时,首先要像大公羊决斗时那样,先朝后退走几步,然后使劲地向前冲撞过去。

  龟背车之所以得到这个名字,不单是因为其外形像乌龟,它不时把脑袋伸进伸出的,活脱脱的就是一个乌龟头。它先向后退几步,然后又载着攻城槌迅速地向城墙撞击。

  十五

  “攻城车”古已有之,人们现在称其为“卡乌齐”.这种机械和龟背车一样也是由木料制成的,只是它所用的是轻木料,它的长宽高分别为16英尺、8英尺和7英尺。在它的顶部,不但要用木板加固,还要在木板外面辅以双层的树枝,两侧也要和顶部一样。这样可以在遭到敌人攻击时,不易于被石块和长矛穿透。在最外层还要包一层潮湿的、刚刚剥下来的兽皮,抑或是用碎布片做成的覆盖物,这样就能有效的抵御敌人的火攻。当我们能够集中大量的“攻城车”攻城时,就需要拍成一定的阵势,在这些阵势的掩护下,攻城者可以从容地靠近城墙、拆毁城墙。

  “活动挡箭牌”是一种外形像拱门一样的设备,主要也是用树枝编织而成,在树枝之上再覆盖一层奇里乞亚山羊皮毯或者兽皮;“活动挡箭牌”是靠三个不大的轮子--两个在前,一个在后--滚动前进的。有了这三个轮子,它就可以别的车一样自由行驶了。攻城者站在它的后面,在它的掩护下接近城墙,然后把守城者赶下去,以争取有的时机顺着攻城梯爬上城楼。箭和矛一帮都是从城垣上或投、或射过来的;靠着城垣用泥土和木头建筑土堤,层层垒高接近城楼。

  十六

  所谓“舟魳车”,是一种体积相对较小的设备。在其掩护下,步兵可以很安全地去摧毁位于城市防御体系最外层的尖柱防御工事。除了这一点之外,舟魳车还可以作为交通工具,用来

运送石块、木头和泥土什么以填平壕沟,并能将其夯实,这样活动碉楼便能不受阻挡地接近城墙。

  舟魳车的名称来源于一种海鱼--魳。尽管这种鱼和鲸鱼比起来要小得多,但是它们却经常尽心尽力地帮助鲸鱼;同样的道理,这种体形较小的车往往布置在在大碉楼车前,边前进边把路压平,为大碉楼车开道。

  十七

  制作(活动)碉楼车的主要原料是树条和木板。它体形庞大,单从外形上来看,它就是座“大房子”.为了防御敌人的火攻,它也和其他机械一样在最外面蒙上了一层由生皮和布片缀成的覆盖物。因为这种车体形高大,所以为了它能稳稳当当地立于地面,就把它做得很宽。宽度一般达到30英尺,大的甚至达到40至50英尺。为了更容易接近城楼,它的高度不但要超过城墙,甚至要比城墙的塔楼还高。根据力学原理,如此巨大的车体,如果没有大量的轮子是很难前进的。你可以想象,假如有这样一座碉楼车向着城墙开过来,那对城市来说的确是一种现实的威胁。

  在每座碉楼车的内部还要配备许多的梯子,当碉楼车靠近城墙时,这些梯子就能从车中伸出去一直伸进城里去。碉楼车分上中下三层,其下部安放着攻城槌,它是用来捣毁城垣的。在其中部放的就是跨桥,靠近城墙时,跨桥伸出直达城墙,士兵们从桥上杀进城去。在碉楼的上部配有数量可观的弓箭手和掷矛手,一旦靠近城墙,他们便居高临下用长矛、标枪和石块压制守城者。守城者一旦为这样的攻击所压制,城市的沦陷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当守城者把自己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这高高的城墙上时,忽然在他们的眼前出现一座比他们的城墙更高的碉楼车,你说他们脆弱的心灵会怎么样呢?他们还有什么方法能守住自己的城市呢?

  十八

  不过,在如此险恶的局面下守住城池也并非是不可能的。

  首先,需要一支勇气十足可以信赖的部队,在如此险恶的情况下,如果让他们对敌人发起突袭,凭借勇气和实力还是可以将敌人打退的;在进攻中,士兵们可以把覆盖在敌人碉楼车上的兽皮和布头剥下,然后点燃这个庞然大物。如果城市里的居民们没有勇气出城反击,他们也可以用远程武器,比方说大型弩炮什么的发射燃火箭或火矛(前端带火的箭和矛)支援军队的反击,让长矛和火箭洞穿攻城器械的覆盖物,使其内起火。

  燃火箭是一种能够穿透车体并能把车内点燃的箭镞,因为在发射之前箭镞的前端就已经着了火。火矛的造型很像矛,在火矛的头部牢固地装着一个铁帽管,在铁帽管和矛杆之间裹着一些易燃的硫磺、沥青、树脂以及涂了油的麻絮,这种油也是可以燃烧的。当火矛从弩炮里发射出去后能够很容易的穿破攻城器械的保护层,使器械的内部着火。

  有时候,当夜深人静敌人沉沉入睡时,人们可以带上火种用绳索吊下城墙偷袭敌人,把他们的攻城器械点着,再重新吊回城头。

  十九

  还有一个很笨的方法,那就是把敌人企图靠近的城墙加高。加高城墙即可以用混合土和石块,也可以用黏土和砖头,即使是用木板也能收到效果。总而言之,只要能够使敌人丧失居高临下的优势就行,如果敌人碉楼车的高度比城墙低的话,那它也就失去意义了。

  当然攻城部队也不是傻瓜,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他们也常常想出一些方法来防止发生这种情形。比如说,在一个略低于城墙的碉楼车里再安置一座可以升降的小碉楼。当碉楼车靠上城墙时,他们突然把隐藏的小碉楼升起来。这时小碉楼里的全副武装的攻城部队一跃而出,由于小碉楼要高于城墙的缘故,他们很容易就能登上城头,进而占领整个城市。

  二十

  守城部队也不是完全没有应付的招,为了对付这一类经过改良的活动碉楼车,他们也适时地推出了一种包有铁皮的长长的方木,当敌人的碉楼车靠近城墙时,就用它来推顶对方的碉楼车防止它靠近城墙。

  有一次,敌人把罗得人的一座城市包围了,为了赶在罗得人的援军赶来之前攻陷城市,敌人动用了一辆大型碉楼车,那座巨大的碉楼车不但比城墙高,还高过了城头上的所有塔楼。在这危急时刻,有一位机械师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在夜色的掩护下,守城者神不知鬼不觉地在城墙下挖出了一条地道,这条地道一直通到碉楼第二天将要靠近城墙的地方。接着他们又把那块地方下面掏空,只留下薄薄的一层。第二天,当这个庞然大物前进到这块地方时,只听见轰隆一声,大碉楼车一下子陷了下去。这样,它再也无法前进一步,就更别说贴近城墙了。就这样城市得救了,敌人只好弃车逃走。

  二十一

  当碉楼车向城墙逼近时,守城者要运用一切可用之手段阻止其靠近,投石手用石块,掷枪手用标枪,其他的人使用各种弓弩发射箭镞,长矛兵往敌军投掷铅球或标枪。通过梯子爬上城楼是一件很危险的事,这就好像第一个把梯子用于攻城的卡帕涅伊一样,他是在登城时被菲旺人击毙的,当时的这一击非常有力,以至于有这样一种说法,说他是遭天谴,被闪电击毙的。

  攻城方攻城所凭借的工具主要是云梯、斜桥和杠杆。

  云梯与竖琴在外形上很有点相像。竖琴上有琴弦,碉楼车两旁的横木上也有绳索,绳索和滑轮共同发挥作用就可以将梯子收起、伸出。在战时,只等这梯子一搭上对方的城头,士兵们便马上从碉楼车里如洪水般顺着梯子朝城头席卷而去,席卷整个城市。

  斜桥这个名字大家可能有点陌生,可是要说跨桥大家就很明白了,其实斜桥只是跨桥的另一个名字而已。斜桥是因形而得名,因为它是在碉楼车靠近城墙后,突然从碉楼车的中部斜着伸向城墙的。

  杠杆是一种器具:在地里竖起一根高高的柱子,柱子的一端埋在土里,尽量要埋深一点以防止柱子倾倒,然后在柱子的上端横向里固定一根更长一些的木头,这个固定点一点要在这根木头的中央,以求保持两端的平衡。这样,当把一头压下去时,另一头就会往上翘起来。在横着的木头的一端挂上一个用竹子或木板制成的可以装下一定数量士兵的大筐,当把另一端压下去时,坐在大筐里的士兵就能升起来接近城头。

  二十二

  面对这样的进攻,守城者一般运用各式各样的弩炮、蝎子弩、弩弓、棒投器(弓箭手备用的)和投石带来针锋相对。

  说到弩炮,有一种威力特别大的弩炮就不得不说一下,给它提供弹力的不是平常的绳索,而是用动物的筋制作的弦,这样的弦绷得很紧,它两端绷的距离越长,换句话说就是说炮身越长,它的射程就越远。只要弩炮是按照力学原理来制作的,射手又有着丰富的操作经验,那么指哪儿打那儿那是再正常不过了。

  还有一种弩炮是用石头来作弹药的,石头越重所使用的绳索就越粗越长;绳索越粗越长,发射出去的石头才能越大,力道也才能大,这样石头飞出去的速度也才能快,就像闪电一样。

  这是最有力道的两种投射武器,也是威力最大的两种投射武器。

  蝎子弩是一种轻弩,也就是现在的手弩,之所以给它以蝎子弩的名字,是因为它发射出去的箭尽管又小又细,却能够轻易置人于死地。

  关于棒投器、弩弓和投石带,我不想多说,现在大家都还在用它,随便着个人都能说清楚。

  我要补充一点的是,弩炮发射出去的大石头不但能够杀伤人和马,对于各种器械的杀伤也是十分巨大的。

  二十三

  应付攻城槌和镰钩篙的方法有很多。可以在攻城槌将要撞击的地方吊上一块覆盖物或褥垫等软绵绵的东西,让它不能直接撞上城墙,而是先碰上这些软绵绵的东西,等它撞上城墙时已经没什么劲儿了。

  还有一个更直接的办法,那就是设法从城上用圈套套住攻城槌,然后集合一大批人使劲地拉,直到把攻城槌拉翻失去战斗力为止。

  更有甚者不是用圈套去套住攻城槌,而是在绳索系上铁钳子或带锋利牙齿的夹钳,也就是他们通常所说的“狼嘴”,用这样的夹钳去夹住攻城槌,使其调转方向或者头下脚上地调个个儿,总而言之使它失去战斗力。

  有时,守城部队直接把大块的石头推下城去,把攻城槌砸毁。

  但是,攻城槌的威力是很强大的,平平常常就能把城墙撞出一个洞来,甚至还能把城墙撞塌。即使是城墙被撞塌了,也不是一切都完了,还可以做一些事来补救,比方说:把城里最靠近城墙的房子拆掉,用这些建筑废物再垒出一堵城墙,这样,即使敌人从城墙塌陷出冲进了城,也还要面对另一堵城墙,内外夹攻之下很难不送命于两堵墙垣之间了。

  二十四

  另一个有效的攻城方法就是钻洞法,又名“兔子钻洞”.兔子是一种喜欢打洞的动物,它们就生活在自己打的洞里。

  假如敌方围城的部队远超过守城的部队,那么攻城者便会投入大量的人力挖掘地道,这就好像采矿工人们挖掘矿洞一样,他们挖的一条守城者的不归路。

  攻城者挖掘完地道后有两种选择:一是在夜色的掩护下从地道潜入城内,向毫无防备的城市发起攻击,攻占城门,放大部队进城,在对手还没有搞清楚怎么回事时就把对对手消灭了。一是挖空城墙的地基用一些易燃的木料支撑着,使其不至于坍塌,等到进攻时点燃木料,当木料燃尽时,城墙就会塌陷,这样进城的大道也就打开了。

  二十五

  无数的事实证明,孤军突入城市是一件很危险的事,容易被守城者消灭,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守城者还控制着城墙、塔楼等城内的制高点。当城内军民感觉到自己陷入绝境时,他们会不顾一切地采用一切手段反抗,此时他们的战斗力是很恐怖的,说以一当十一点儿都不为过。为了减少伤亡,就必须避免出现此种情况,不要把守城者逼上绝路,因而攻城者一般都会在围城时故意在某一个方向上兵力薄弱一点,以给守城者生的希望。绝望是一种无可匹敌的兴奋剂,它会铸成一种坚不可摧的勇气。如果守城者真的绝望了,这对攻守双方来说都是不幸的,城内军民唯有死战一途,与敌人周旋到底。

  二十六

  有时,围城者会使一些阴谋诡计,比方说胡乱攻一阵子城以后就佯装不敌撤走。一旦城内军民松懈下来,不再设岗警戒时,他们就会在夜色的掩护下悄悄地摸进城去。所以,敌人的撤退并不意味着战争的结束,不但不能放松反而要加倍小心,无论刮风下雨都不能停止上岗警戒,这就需要在城墙上搭一些小亭,以便警戒人员躲避风霜雨雪和日晒。

  现实还让人们养成了一种习惯:在城墙上的塔楼里养几条狗或者鹅,它们能凭借自己敏锐的听觉发现敌人的靠近,然后用自己的叫声向人们预警。动物拯救城市的战例古已有之,卡皮托利尼城堡就曾经经历过这样的事情,一次高卢人偷偷地来进攻卡皮托利尼城堡,他们都已经爬上城头了,但是就在这时却被动物发现了,一大群马和鹅突然大叫起来,高卢人大惊失色仓皇逃走。要不是这些动物的话,也许罗马人的名字将会从历史上消失。出于惊人的听觉抑或是某种机缘巧合,一群动物竟然拯救了罗马人,从而改变了世界历史。

  二十七

  不但在围城时,在其他任何的战争中,于战前就把对手了解个透是尤为必要的。首要的就是知道敌人的作息习惯,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休息,什么时候是他们防御最松弛的时候,是晚上、中午、早上还是吃饭的时候?了解来了这些你便能选择最佳时机伏击敌人或者是反击。当城里出现松弛时,敌人便会故意撤退使对方更加放松,当这种放松达到一定成都时,他们便会突然回来攻城,于是乎城市沦陷了。因而,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城头在任何时候都要储备足够的石头、木料等投掷材料,一旦发现敌人来突袭,军民马上上城把石头、木料等一股脑儿地朝敌人砸下去。

  二十八

  机会对大家都是均等,如果在围城部队中也出现了懈怠的现象,他们也同样可能会遭到突然袭击。当他们吃饭时、睡觉时或是分散活动时,都有可能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遭到城内军民的突然打击。各种攻城器械被烧毁,各种进攻设施被摧毁。为了预防此类事件的发生,围城部队一般会把战壕挖在城内弓箭和弩炮的射程之外,在城墙和军营之间还要修一些围绕城市的围墙,在围墙上分布着小塔楼,每隔塔楼都配以弓箭手,万一守城者来突袭,也能借此抵挡一阵。这种设施就叫洛里卡(小胸墙)。历史学家在记叙某个城市被围时一般会这样说:某某地方被一连串的洛里卡包围了。

  二十九

  占据制高点在战争中意义非凡。各种投掷武器,无论是铅球、矛、标枪、长矛,还是投石带、棒投器抑或是弓箭,只要占据制高点,从高处朝低处投去,就分外有力。它们的射程都和投掷点的高度有很大关系:投射点的高度越高,投出去的就越有力,它的落点也就越远。

  士兵的素质也是很重要的,各种武器只有由经验丰富的战士来操作才能发挥出它的最大功用。就拿弩炮来说吧,如果由经验丰富的士兵来操作,那其威力是巨大的,不论是勇敢,还是其他什么防御工事都使士兵们免受它的打击。它发射出去的弹丸就像闪电一样撕裂天空呼啸而去,杀伤力惊人,各种设施和器械只要被打中,就很难逃脱被击毁或是被穿透的命运。

  三十

  攻城梯和攻城机械对于城市攻坚战的作用是巨大的,但要其发挥这个巨大的作用是有先决条件的,那就是它们的高度一定要超过城墙上防御工事的高度。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测量出这个高度:一是悄悄地潜至城墙下,然后取一支尾部带着一根可以任意延长的亚麻绳的箭,将这支箭射上城头,那样只要测量一下绳子的长度就能知道城墙高度了;二是当太阳下山时测量城垣和城墙的长度,然后再在地上插上一根10英尺高的杆子测量其影子的长度,这样几个数据一对比计算很容易就能知道城墙的高度了。众所周知,物体影子的长度是与物体本身的长度息息相关的。

  我以为,我之所以要在这里不厌其烦地讲述一些兵家们关于围城和守城的看法以及一些已经为经验所证实了的必要的事情,都是为了保卫公众的利益,使其不受到敌人的侵犯。我要特别提醒大家的是,要注意事务和水的储备,如果发生事务和水的短缺,那么这是任何兵法都无法补救的。众所周知,敌人围城的时间一方面取决于敌人围城的决心和耐心,以方面取决于守城者准备得是否充分和守城的决心。

  

下载APP看小说 不要钱!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快捷键→)

类似 《传世兵法》 的 公版经典 类小说:

游戏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下载畅读书城

下载APP 天天领福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