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1年12月03日 12:04
明白,不知道祭足何苦这么委婉!长点记性记住以后不去宋国访问就行了,保险点,哪个国家也不去,还有什么顾虑的?
如果,我说如果,祭足真是采用迂回战术的话,那只有一个解释:这个人是自私的。他在宋国留下痕迹发过誓,转过身反悔,他怕天下人说他不讲信用!可是他现在的做法,个人的信用是讲了,乱臣贼子的罪名挑上了。失大义抓小节,这笔账不知道祭足大人用没用计算器算算,气死我了!
忽看完联名信,看完密信,知道眼前是孤立无援了。保命要紧,就去卫国了。什么原因不知道,老婆都不带着,只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把老婆留在郑国,自己奔卫国。想不通。
一切搞定,和平演变。
祭足主持继位大典,突终于登上梦寐以求的宝座。史称这位新君叫历公。这小子真讲信用,把治理国家的大权,交给祭足。他当董事长,祭足做总经理。
祭足的女儿嫁给雍纠。这是条件之一,祭足从家里把雍纠翻出来,成亲吧。成亲之后,度完蜜月,祭足和突说了一嘴,就把女婿安排在重要的一个部门当了一把手。
雍纠和突是亲戚,雍纠不是突的舅舅就是突的表哥或表弟,反正有血缘关系。突在宋国时,他们就在一起玩,花天酒地。现在一起回到郑国,突还是国君,雍纠就更受宠。在郑国,雍纠的地位仅次于祭足。这下好,岳父和女婿把持了郑国的大权,郑国变成祭足家的了。
因为突上台撵走忽,是和平演变,没有血腥,所以老百姓也没多大的意见。新政府没祸祸百姓,一切风平浪静,郑国上下对新君突的支持率也在往上上。
前车后辙,百姓安服,不代表野心家也安服。郑庄公寤生儿子生得太多,不是熊包的好几个。公子亹(音伟)和公子仪就是和突一样不安分的人。这两个有心没机会没实力,只好先跑。不跑害怕突找茬干掉他俩。一个去了蔡国,是公子亹;公子仪,投靠陈国。
这哥俩一跑,突很高兴。真识趣,省的我费脑筋想辄了。
宋国得到消息,一起按照计划实施,而且实施得出乎意料地顺利,很是高兴。部队解散,南宫长万也不用辛苦了。写好一份国书,派使者快点去郑国。宋国君叮嘱使者能坐飞机别做火车,就是一个快!快点到郑国,次要的是表示祝贺,主要的是要东西。
宋国国君担心的事情没担心错。他担心突翻悔,不认旧账。趁热打铁,还有希望。
突热情地接待了宋国使者。宾主就两国关系的发展亲切交谈。宋国使者代表宋国国君和宋国人民向突表示祝贺,同时掏出宋国君亲笔签字上有宋国印章的信交给突。
祝贺的话使者说了,信上写的很直白,就是要郑国进贡的清单目录:城池、白璧、黄金和粮食。
突说:今天的会谈就到这吧,这封信我会马上答复的。会谈结束。
突找来祭足,把清单递给祭足看,生气地说:我当初是急于上台,才什么条件都答应他。我现在刚刚坐上这个位置,他就来讨债。按照清单上说的,我就一点家底都没有了。这个黄世仁,真把我当做杨白劳了。还有,我继位没几天,就把三座边城割出去,国内怎么交代,国际舆论怎么看我,我不想这么做。你给我想个办法!
祭足道:一点不给不好,容易造成新的摩擦。变通一下,打个折。就说刚刚执政,人心未定,唐突割地,恐怕政局不稳。缓一缓,缓几年再说。这期间,三座边城的财政收入给宋国,作为补偿;白璧和黄金,先给他三分之一,就说打开国库后,发现没那么多;粮食从明年开始再运往宋国,今年我们自己还不够吃。
突照着祭足的话写了回信。
宋国按照照单全收的计划派出几百辆车随使者到郑国,本以为满载而归。使者回来后,把信交给国君,国君看完信,冲出大堂,到外面一看,心凉半截。
回到屋内,冲着郑国的方向大骂,把突的信撕过来撕过去:这个忘恩负义的小人!他有今天是我给他的,没有我,怎么死的他都不知道!我要的那点报酬,和他的富贵相比算得了什么?!那些东西是忽攒下的,和他有什么关系?这么吝啬,吝啬得要死!死拉死拉地!
不行,不能这么拉倒,一定要争回这口气。第二天又派人,去,再去一趟郑国。把剩下那些欠账都付清,三座城马上办手续,我不要赋税,要地盘。
这位使者挤进飞机,没有座位站着也行,站着就到了郑国。就是一个意思:越快越好。
突和祭足商量半天,认为还是采用挤牙膏的办法。不能让使者白来,准备两万吨粮食,使者回去了。
宋国君气疯了,踩着梯子上了房顶,在房顶上骂突。你这个丧良的,你这个挨千刀的,我不会饶了你的。
第三个使者连夜出发,又去了郑国。
说到这,我很伤心。现在的宋国国君是当年流亡在郑国的公子冯。华督政变杀了与夷(宋殇公),从郑国接回来冯做国君。当年冯跪在庄公面前,像三孙子似地说是爱着郑国。这才几年的功夫,说过的话就忘了。养虎为患,这是一个例子。
这次这个使者带来了宋国的最后通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