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1年11月08日 09:03
说了。
还要说几句不是题外的题外话。大家和我都会有个同感。春秋战国这段历史特别乱,乱在什么地方?矛盾错综复杂,参与斗争的势力太多,还有就是人物,人物更多。多点就多点,关键是那时的人名和现在不一样,有的根本就看不出是人名,真正体现了名字最初的作用,就是个符号。很多人名特别咬嘴,不好记住。这也是乱糟糟的一个原因。
我开篇说过,历史对我们最大的意义是历史自身隐藏的道理。为了方便阅读,我也不拘泥于无关紧要的那些人物的名字,以免搅乱心情,尽量用我们可以接受的习惯叙述,请大家不要为此指责。
说着说着这个问题就要出现了。我们接着上文提到的秦国继续往下聊。说说秦国是怎么一路走来的。
秦是颛顼的后代,到秦襄公这辈,不知多少茬子了。颛顼传说是上古时期的帝王,他的后裔很多,那时避孕措施没有,也不计划生育,而且人丁兴旺在古代很重要,人多力量大。只要你生得出来。在众多后人中,在尧统治期间,一位叫臯陶的,表现出色,做了官。他的儿子辅佐大禹治水,功劳很大。这个时候已经是舜掌权了,就赐给这位一个姓:嬴。臯陶的儿子伯翳从此就叫赢伯翳。这了不得,是最高的奖赏。没有赐姓之前,阿猫阿狗随便叫,赐了姓,就有了身份证。赢伯翳继续当官,为舜管理畜牧之事。在他死后,两个儿子中的老大按照规定继承了他的待遇,领地在徐(地名)。进入夏商以后,这位老大一直都是诸侯。这是老大,老二呢?
老二没有先天的富贵,要自己闯。老二的儿子叫蜚廉,特别能跑,是全国马拉松赛冠军,老二的孙子蜚廉的儿子叫恶来(听这名字就不是好人),天生有力气,是二百公斤以上级举重全国纪录保持者。这样的人物早就在国家档案上挂号,正好纣王上台,就招致身边,喜欢这对父子的本事。父子俩不仅四肢发达,而且心术不正,帮着怂恿着纣王干了不少坏事。
周武王灭了商纣王,改天换地,这二位一起被杀。罪大恶极,人民拍手称快。武王没有株连九族,就处理当事人,杀了这父子俩后,对家属教育一通,放了他们一马。这支人算是逃过一劫,继续繁衍生息。
蜚廉大儿子是恶来,中间那些就不提了。说最小那个小儿子,他叫季胜。这一脉,注意这一脉很重要,因为秦国的今天就是这一脉的嬴氏后人拼搏来的,直至那位始皇帝干出惊天动地的大事,把嬴氏家族的光荣推至巅峰。
季胜没干什么大事,但是他勤于造小人,这就够了。子嗣兴旺。曾孙这辈有个叫造父的,开车开得好。当时没有汽车拉力赛,就是牛车马车,那也需要技术。看来这个家族都有体育健将的细胞。有这驾驶技术,周穆王说,来给我当司机吧。造父眼精手快,不仅开车,啥事都干。穆王一个眼神,他就知道什么意思。周穆王喜欢,上哪去找这么好的人,有这样的司机,出行就放心了。
周穆王讲究,这么忠心耿耿的手下,不能亏待了。等到造父年纪大了,不适合开车,就给了他一片土地养老。周穆王说:这个地方叫赵,你以后就姓赵吧。别和嬴氏搅合了。
造父的儿子中有一个叫非子的,有一门好手艺,马养得好,再怎么瘦的马经过他一饲养,就有变化,过一段时间一看,这是那匹要死的马吗?毛亮体壮。马在那个时代是重要的工具,交通工具,战争工具。政府很注重马的数量和质量。某种意义上讲,马是国家强弱的标志,和今天核武的威慑力差不多。非子靠这本领,一步登天,当上了马场场长。周孝王亲自会见了他,对他寄予厚望。这个农场大得不得了,汧(音千)水和渭水之间,一眼望不到边。周孝王每年都去考察几回,乐得合不拢嘴。
非子也会来事,孝王每次来,都想尽一切办法让他高兴。从此,非子每年都是劳动模范。隔三差五全国走一回,做演讲作报告。定期还要在全国经验交流会上传授成功的经验。
在非子的努力下,全国养马技术有了普遍提高。这个时候,周孝王做了一个决定,他是这么想的:精神奖励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物质奖励。精神奖励是手电光,物质奖励是手电筒。后两句是我加的。
汧水渭水位于秦地,那就把包括但不限于马场的土地封赏给非子。换句话说,基本上就是三秦大地。出了镐京往西不远,就归非子管了。
非子当然高兴,哭也是高兴地哭。非子哭了,是真的被周孝王感动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