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1年10月10日 08:29
晃来晃去:“走啦,走啦。”四个人沿着林间的小路穿行,一路撒下轻快的笑语,在春日的暖阳里,拥有着最美好纯真的回忆。
想起那年暮春,四个人去放风筝,自己的风筝掉在后院海棠树上,红棉不许众人帮忙,自己爬上树去却怎么也不敢跳下来,只有十岁的陆锦之站在树下,张开怀抱让她闭上眼睛,放心往下跳。彼时阳光灿烂,穿透层层繁花嫩叶,晶亮的光线在陆锦之脸上明快地跳动,红棉从树上看到那些跳跃的亮点闪来闪去,忽然就安了心,往陆锦之怀中轻轻一跃,陆锦之稳稳接住了她,红棉长长的发丝缠上陆锦之的纽扣,她窘迫地去解,却越缠越紧。
陆锦之第一次随父出征,只有十二岁。那天,银盔银甲的陆锦之站在她面前跟她告别,红棉惊讶地发现,多日不见,面前的陆锦之剑眉星目,神明爽俊,已然身如玉树。两人四目相对,久久凝眸,他的嘴角轻扬,如一湾春水,给了红棉一个温暖的笑容。陆锦之握着她的手说:“红棉你等着,我要给你带个礼物回来,你一定要等我。”红棉不敢对上陆锦之的眼睛,甩开手跑去,却又回头轻笑。后来陆锦之回来,真给她送来一对雪白的兔子,温柔可爱,可惜没养了多久就不知所踪,红棉找了好久也没找到,现在想起来,心里还有隐隐的难过。
自那一次,红棉心里就有了隐隐的期待如雨后的花朵悄然绽开,希望看到那银色的身影,又常常躲得很远。那个上远佳节的夜里,两个人撇开宁王跟绿萝溜到揽月亭去看烟花满天,火树银花、姹紫嫣红,陆锦之忽然握住红棉的手,认真地说璀璨的烟花再绚烂也不及红棉的倾城笑颜。
烟花渐渐散去,宁王跟绿萝找来,四个人坐在亭中看那一轮满月,繁星无数,陆锦之沉静优雅地端坐在那里,长长的睫毛微闭,给了红棉一个如雕刻般俊美的侧影。那夜红棉梦中,总有一个少年丰姿奇秀,高贵清华,微笑着向她伸出手来。
忍不住伸出手去,眼前恍惚是那年少俊美的容颜,红棉一惊,却发现怀中的绿萝已然在马车轻轻的晃动中沉沉睡去。茯苓取了靠枕,将绿萝安放在卧榻上,抛起帘子往外看了看,路程还早,一时半会儿也到不了,就劝红棉也歇一歇。
红棉半卧在榻上,却怎么也睡不着。梅花香的气味愈浓,红棉微微皱了眉头,茯苓忙取了锦被盖在绿萝身上,然后打开一侧的窗扇问道:“公主不舒服么?要不要叫他们停车休息一下再走?”
红棉摆摆手,吩咐茯苓倒杯茶来,茯苓看时,青黛于食盒内备下一壶莲心茶,遂斟给红棉尝,入口微微苦涩,细品又有清甜入喉,正解了红棉心中烦闷,一气饮了两杯,吹了许久窗外的新鲜空气,才觉稍稍平复。
正闷坐间,忽然车马又停。跟车的小太监在外头回话:“皇后娘娘说,此地风景极佳,闲杂人等已经回避,问公主可愿下车走走?”
绿萝睡着未醒,红棉也不唤她,只让阿绮好生侍候,自己带了茯苓欲下车来。山上风大,茯苓随手取了一件秋香色夹衣为红棉披上,这才扶她走下车来。
隆福寺依山而建,地势高拔,两旁景致十分清悠,红棉以前来过几次,却从未在此停留。此刻微微望去,只见满山郁郁葱葱,两旁茂林修竹,遮天蔽日,三步一泉、五步一水,青山苍苍绿水潺潺,只觉心旷神怡,胸内浊气,荡然无存。
往前走了两步,却见陆皇后面有不虞,身旁侍立的太子侧妃低着头不敢发一语。陆皇后望见红棉,瞥了太子侧妃一眼,袍袖一挥,太子侧妃诺诺地退了下去,却转眼对红棉感激一笑。红棉只做不见,走到陆皇后跟前,只说七妹睡着了未醒,就没有叫她下来。陆皇后亲热地拉起她的手问道:“累了吧?也快到了,觉得这个地方好,让你们姐妹下来走走,省得在车上颠得骨头疼。”
早有随行的宫女在一旁石头上铺下锦褥,陆皇后拉红棉坐下,馨妃娘娘也过来说了两句闲话,德妃推说乏了,也没下车。宁王跟定王上来请了安,定王说道:“刚才在路上未及细禀,父皇让儿臣请母后娘娘示下,今日宫中设宴,为定国将军接风,请娘娘斟酌着,早去早归。”皇后含笑点头,说道:“既如此,略坐一坐,这就起程。众人吹着山风,都觉神清气爽,休息片刻,皇后才命起程。
及到了车上,茯苓悄悄说与红棉,原来太子侧妃偷偷带了庶子前来,小孩子在车内烦闷,哭嚷不止,不知怎么惊动了皇后娘娘,这才命停车小憩,方才正是在教训侧妃,红棉过来,刚好解围,由不得侧妃心怀感激。
车辆辘辘,这次不觉已至寺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