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公版经典 > 左手挺经右手冰鉴

第一节 谨言慎行,立身之道

书名:左手挺经右手冰鉴 作者:曾国藩 本章字数:2248

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0日 20:21


第一节 谨言慎行,立身之道

  

  曾国藩说自己近乎“拙愚”,实际上城府很深,颇有心机。他无论是位高权重还是在不得志的困辱之时,都不与朝中亲贵相交往。他不愿卷入高层的政治斗争中,做无畏的牺牲。但这不等于他与高层尤其是那些在很大程度上掌握生杀大权的人有密切的联系。事实上,曾国藩在道光朝因倚重穆彰阿、咸丰朝倚重肃顺、同治朝倚重恭王等等,而且形迹显然。但值得注意的是,穆彰阿、肃顺都不得善终,奕訢也几经挫折,而曾国藩官照升,荫照封。宦海浮沉似乎与他无缘。尤为叹奇的是,掌政的后继者与前任即使有不共戴天之仇,肃顺与穆彰阿是这样,恭亲王与肃顺又是这样,都是“仇人接班”,曾与穆、肃关系都不一般。这是因为曾国藩在与这些人交往期间非常慎重,清楚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例如曾国藩与肃顺关系:

  肃顺与湘军集团确有着微妙的联系。在其招纳的众多人员中,不少人与湘军集团有密切关系,甚至就是湘军集团中的一员。如尹耕耘不仅为曾国藩任礼部侍郎时之属员,且“极器重之”,同时,尹也为肃顺之属吏,且对之“敬礼有加”。李鸿裔(眉生),正如他儿子所说:“在京师出文正(曾国藩)门下,深悉先君品学”。后来肃顺又“素与先君善”。其他如郭嵩焘、王 运、李寿榕等人均与曾、胡同为长沙府人,且有交往,郭更与曾为“金石至交”。而肃顺与他们也关系密切。郭不仅为肃赏识,且与肃党陈孚恩交往甚密,陈向咸丰帝推荐郭“堪充谋士之选”,被“即日召见,在南书房行走”。龙为肃顺之家庭教师。肃对王更“激赏之”,要与王结为“异姓兄弟”。这样破格相待,使王终生感激不已。数十年后,王至北京还去看望肃的儿子,并加资助。李与肃关系后来虽破裂,但李为户部下吏时,却 “见赏于本部尚书肃顺,部事辄咨之”。此外,还有一些人,虽与曾、胡等人无多交往,但却与王、郭等关系密切,又为肃顺所赏识,如高心夔等人。

  这就是说肃顺与湘军集团,可以通过郭、王等人进行间接甚至直接交往。

  江南大营溃败,何桂清临阵逃脱,皇上打算在东南几省中选一可靠的人代替何桂清,肃顺极力推荐曾国藩,并得到皇上点头应允。在圣谕未下之际,肃顺将此事秘密经过胡林翼之手转告了曾国藩。曾国藩得知后,心里充满了对肃顺无限的感激,他想给肃顺写一封感激信! 磨墨琢磨之际,心中又产生了疑问:为什么肃顺要将这种绝密的事告诉胡和自己呢?按理,他不应该泄露出来。肃顺要讨好自己,曾国藩开始冷静了。对于这个圣眷甚隆的协揆,曾国藩是清楚的。肃顺精明干练,魄力宏大,敢于重用汉人,瞧不起满蒙亲贵中的昏聩者。为人骄横跋扈,独断专行,原来与恭王关系较好,后来仗着皇上的宏幸,连恭王也不放在眼里了。今日的肃顺不正是历史上的权臣吗?恭王以及他身后的满蒙亲贵在朝廷中势力

很大,与他们相比,肃顺势力孤单,皇上万一有不测,其岂是恭王的对手。如此拉拢自己,是不是心怀叵测?凡事预则立,还是谨慎为好!于是决定不给肃顺写感谢信,即使以后上谕真的下来了,也只给皇上上谢恩折,不能与肃顺有私下联系!结果,后来慈禧同恭王发动了政变,处决了肃顺等八大臣,独揽了大权,连带处决了大批跟肃顺关系密切者,而曾国藩因未在肃顺家留下只字片语而受到了慈禧的隆重嘉奖!

  曾国藩涉世很深,观人极广,谨慎异常。他曾经这样说:做官的人,比一般人办事方便得多,做大官的人,往往他想都没有想到,就已有人帮他把事办好了。不仅他自己是这样,就是他的家人往往也是一言九鼎,颐指气使,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无限风光尽被占。这就叫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所以位高权重的人,就不能不对自己的行为特别小心,包括对自己家人的言语也当格外谨慎。

  由于他的处境,他的身份,他的地位,他的为人,自然很多同乡会去找他商量,一旦找他,也都是一些危急的事情,事情一危急,自然会有几分棘手。曾国藩遵守的是祖父的做法;“银钱则量力相助,办事则竭力经营。”这是一种很智慧、很圆融、也不失体面的做法。他希望家人都这么做,但有一条是不得违背的,那就是家人莫干预公事。

  早在道光年间,他就嘱咐家人,千万不能到衙门里说公事。如果闯人衙门,一方面有失乡绅的气度,一方面也使曾国藩蒙受羞侮;一方面会使地方长官难堪,一方面也会被地方长官所鄙薄。所以即使自家有事,情愿吃亏,千万不可与他人寻衅争讼,以免被地方长官怀疑为仗势欺人。

  曾国藩深知历史上许多高官败在身边人手上,所以当他的叔父打着他父亲和他的旗号去干预地方公事后,他立即写信予以制止。并讲了一番此乃败家误国的道理。最初,他的叔父不以为然,甚至有些气愤,这时还是曾国藩的父亲搬出“祖训”来,曾国藩的叔父才收敛起来。

  到曾国藩任两江总督时,权势更大了,曾国藩也更加谨慎。他在给曾国荃的一封信中写道:“捐务公事,我的意思是老弟绝不多说一句话为妙。大凡人官运极盛的时候,他们的子弟经手去办公务也是格外顺手,一唱百和,一和百应。然而闲言碎语也由此而起,怨恨诽谤也由此而生。所以我们兄弟应在极盛之时预先设想到衰落之时,在盛时百事平顺之际预先考虑到衰时百事拂逆之际。弟弟你以后到长沙、去衡州、回湘乡应把不干预公务作为第一重要的原则。这是为兄我阅历极深之言,望弟千万铭记在心。”

  曾国藩是一个畏天但不怕天,畏死但不怕死,他怕的就是他人的嫌疑、闲言和怨谤,他和曾国荃同领一个军队,这是一种很特殊的关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曾国藩尤其谨慎。他对弟弟说,我出任地方官,如果仅带一个亲弟弟在身边,那么好事未必是九弟之功,坏事必专指九弟之过;不可不慎。

  

下载APP看小说 不要钱!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快捷键→)

类似 《左手挺经右手冰鉴》 的 公版经典 类小说:

游戏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下载畅读书城

下载APP 天天领福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