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公版经典 > 左手挺经右手冰鉴

第二章 待人以“诚”字取胜

书名:左手挺经右手冰鉴 作者:曾国藩 本章字数:1473

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0日 20:21


第二章 待人以“诚”字取胜

  

  曾国藩一生为官为将帅,待部下唯以一个“诚”字取胜,且强调“诚”必须出自内心。曾国藩强调:“精诚所至,金石亦开,鬼神亦避。”他简直把“诚”作为自己建功立业的根本与基石。 他对待每位幕僚都十分真诚。

  容闳是中国近代最早的留美学生。回国后, 前往南京见过太平军干王洪仁玕等重要人物提出振兴祖国的建议,然并未被采纳。离开南京后便投身于商贸活动。一天,忽然收到一封署名张士贵的来信,信中称,他是承两江总督曾国藩之命,邀容闳前往安庆。两个月后,容闳收到了张土贵的第二封信,信中并附有容闳的老朋友李善兰的一封信。容闳看过李善兰的信后,才知道李善兰已在曾国藩幕府。李善兰信中写道:在曾国藩面前,曾极口称赞容闳的学问,并称容闳曾受美国教育,抱负不凡,常欲效力政府,使中国得致富强。时过不久.容闳第三次收到张士贵的来信及李善兰的第二次来信。两封来信都陈述了曾国藩的意思;曾国藩希望容闳弃商从政,居其属下任事。到了安庆后曾国藩待容闳为上宾,虚心向其请教。容闳为之感动,也为曾国藩创办近代企业竭尽全力。

  曾国藩不仅要求自己“须有一诚字,以之立本立志”,也处处以“血诚”要求与约束自己的下属。他常常告诫自己:“知己之过失,毫无吝惜之心,此最难之事。豪杰之所以为豪杰,圣贤之所以为圣贤,便是此等处磊落过人。能透过此一关,寸心便异常安乐,省得多少纠葛,省得多少遮掩装饰丑态。盗虚名者,有不测之祸;负隐匿者,有不测之祸;怀忮心者,有不测之祸。天下唯忘机可以消众机,唯懵懵可以衤发不祥。破天下之至巧者以拙(诚),驭天下之至纷者以静。”

  曾国藩生活极有规律,每天很早就起床查营,然后在黎明时分与幕僚共进早餐,或谈一天工作安排或随意谈天说地。初到曾国藩幕时,

比较懒散的李鸿章很不适应这种规律、刻板的生活,深以为苦。一天早晨,他以头痛为名想多睡一会儿,但曾国藩知道他是装病多睡,所以几次派人请李鸿章起来一起吃饭,最后告李必须所有幕僚全都到齐才开饭,李鸿章匆忙披衣“踉跄前往”。曾国藩吃饭时一言不发,饭后严肃地教训他说:“少荃,既入我幕,我有言相告,此处所尚,唯一"诚"字而已。”说罢生气地拂袖而去,李鸿章“为之悚然”。曾国藩正是以诚取信于兵将,因而他最终取得大成功。

  总之,“血诚”是曾国藩为人处世统军治政的一条重要原则,也是一种至关重要的精神力量,曾国藩以此领军,上下精诚团结协力同心,所以能取得最后胜利。而且,正因为有此精神作支柱,所以他的部将多忠心耿耿,宁死不投降,没有一人背叛过他。反之,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没有血诚精神,以致相互勾心斗角自相残杀,军心离散溃乱,其后期连上将韦俊等多人也相继投敌,后更有八王叛杀谭绍光之举,使好端端一座杭州城,不费一刀一枪便拱手让与宿敌,实令亲者痛仇者快而遗恨千古。

  后来,蔡锷编辑《曾胡治兵语录》时加上了一条足以警醒国人的按语:

  “吾国之心,断送于‘伪’之一字。吾国人心之伪,足以断送国家及其种族而有余。上以伪驱下,下以伪奉上,同辈以伪交,驯致习惯于伪,只知伪之利,不知伪之害矣。……由伪生疑,由疑生嫉。嫉心既起,则无数恶德从之俱生,举所谓伦常道德皆可蹴去不顾。呜呼!伪之为害烈矣。军队之为用,全恃万众一心,同袍无间,无容有丝毫芥蒂,此尤在有一诚字为之贯串,为之维系。否则,如一盘散沙,必将不战自焚。社会以伪相尚,其祸伏而缓;军队以伪相尚,其祸彰而速且烈。吾辈既充军人,则将伪之一字排斥之不遗余力,将此种性根拔除净尽,不使稍留萌蘖,乃可以言治兵,乃可以为将,乃可以当兵。”

  

下载APP看小说 不要钱!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快捷键→)

类似 《左手挺经右手冰鉴》 的 公版经典 类小说:

游戏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下载畅读书城

下载APP 天天领福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