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7年01月26日 12:53
父亲被辽兵团团围住,活活的被刀枪刺死在雁门关下。在他死后,还得几位有良心的边民用草席裹尸将他送了回来,葬在了白云山下。”
卢长风听母亲诉说后,将那件血衣紧紧地抱在了自己的胸前,他悲痛的大声喊道:“父亲,你为国报效的大志尽遭此回报,难道苍天真的无眼吗?”
李氏看他悲痛欲绝,听他之言对报效国家失去了信心,连唤他三声无应,故走到他的身前举起手来就是一个耳光。
卢长风被母亲掌掴,故疑惑地看着她,他不明白父亲惨死雁门关,为什么母亲却不以此为痛,难道母亲忌恨父亲将她抛下吗?
卢长风本想张口询问,哪知李氏已经看出了他的心声,转身走到大木箱旁,取出一叠书信交给了他。
李氏道:“这是你父亲在十年间写的信件,每一封信中你父亲不忘对你的教诲,每一封信中你父亲不忘对我的牵挂。岁月沧桑他没有因为抱怨而气馁,这些信你要好好看来,现在我将信件交付于你。”
说完,李氏举步踏出房门,卢长风看着她的背影,心底里佩服着母亲的气节,母亲和父亲乃是天生的一对。
深夜,卢长风坐在自己的房中,他拿出那一叠父亲的书信,一封接一封的看了起来。他发现母亲上午所说都是真实的,父亲在来到雁门关后,虽有一身武艺,但却无用武之地,向母亲苦诉生不逢时,为何不将他生在太宗年月,跟随杨业将军驰骋沙场怒杀夷敌。而母亲则欠父亲,虽然生于此时,但男儿壮志心中永恒,不必为眼前苦恼所犯愁,为国也好、为民也罢,只要忠孝节义、侠之有为,你大可去做不违背良心的事。
卢长风看了一半信件后,终于明白父亲从军的意图,原来父亲从军报国是为了侠之有为,他一身武艺却难为生不逢时,他崇拜杨业将军驰骋疆场,他心中如是母亲信中所诉,便是忠孝节义。
这时,李氏叩响了房门,卢长风急忙开门将她让了进来,只见她手中拿着一把三尺长剑和一套崭新的衣服。
李氏走到圆桌前坐下,将长剑和衣服往圆桌上一放,说道:“风儿,这把剑名曰青龙宝剑,是你外祖父传给我的信物,但我自小身体虚弱不便习武,故此宝剑在我手里从来没有出过鞘。而你在信中也可能了解到,我其实是你父亲的师妹,他自小跟随你的外祖父习武,为人正直,一心侠义心肠,我自小就喜欢于他,之后我们私定终身结为了夫妻。”
李氏说着、说着,忽然咳嗽了起来,卢长风本想为她抚背,可是被她谢绝了,她自己取出手绢捂住唇口,又猛地咳了几声,却见她的白手绢红了一块。
卢长风问道:“母亲,身体是否有何病灶?”
李氏闻听,急忙将手绢塞进了怀中,只叫卢长风为她倒上一杯清水,解释说这几天受了风害,躺息几日便可好转。
转之,待李氏喝了几口清水,似乎觉得好多了,接着说道:“风儿,若是日后碰到一名自称奔雷夫人的妇人找上门来纠缠,你可千万不要为难于她,她要是问你父亲人在哪儿,你就告诉她战死在了雁门关。”
“母亲,这是何故?她又是什么人?”卢长风追问道。
李氏释道:“她是我的姐姐,也就是你父亲的师姐,那时相爱的其实是他们两个人,后来因为你外祖父不同意他们的婚事这才作罢,她恨恨之下离家出走,至今未归。”
说罢,李氏站起身来拿起桌上的青龙宝剑,严肃地说道:“风儿,今夜为母就将此剑传授于你,望你持她行侠一方除暴安良,但要谨记,剑在人在,剑断人亡。”
李氏对儿子的教诲虽然大德大志,但人心可赞、天意难违,不料在往后为卢长风埋下了宿命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