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1年08月29日 13:03
之事查清后,两份奏折,一份呈于唐王万岁,一份报于翼国公秦琼。奏折上清清楚列出十二位官员与私商邹华之间的出份抽头的事实,包括所有细节和数额。秦琼没有敢自做决断,要先等唐王圣旨。要说童嘉查办此事,虽是秘密进行,背着当事人的。可一是他们作贼的心虚,心里总惦记着,难免疑神疑鬼;二是刺史门前的差官也并不是石头逢里磞出来的,也不是童嘉的旧部。他们与六曹,上佐,判司和其他大人们本就有着些扯不清的关系,也可以说他们也是邹华編织的利益关系网中的一个结。所以童嘉与秦琼一开始动静,他们便与相关人通风报信了。
得了消息的这几位大人们先前是有些个慌乱,纷纷来找录事参军李凤鸣与司功大人李善保。在一处计议之时,便定下共同承担,绝不认罪,以迫使翼国公与刺史改弦更张,允许他们官商一体合法化。他们满有信心的是只要他们团结起来,以强国富民,降本增收,方能一统山河为纲,来反对现如今的不追求经济效益的州策,便可将不但无罪,反而成为改制的先锋。
当他们得知此事已秘奏万岁时,倒觉更加得意。万岁乃是明君,一直奉行利国利民之国策。自干戈平靖这些年来,皇上最为头痛的事便是国库空虚。其他地方上交的库银都是一年比一年多,几乎是成倍的增长。唯有这并州之地,交得比较少,长得也比较慢。皇上正是因为此事的缘故,才将两位李姓的族人调换至此,便是那司功参军李善保与那录事参军李凤鸣。所以在等万岁批奏的这几日空档中,几位当局的大人们只是一道商议如何与翼国公和秦琼周旋,倒并未想过其它。
一日,李凤鸣接到唐王万岁的一道秘旨,命他与相关人尽速脱清与此事的干系,并与翼国公架前请罪,从此再不许生是非。其余人如何处置,听凭秦琼和童嘉。并要他少说而多做,少讲而多听,微言而慎行。李凤鸣看罢先是一惊,后来慢慢一玩味这秘旨的意思,愰然大悟。自己不过是万岁的一颗眼珠子,我要作的事除了本职,更重要的是替皇上看着事情,随时奏报。只有作好了这些,并且只作这些,便是办好了差事,其余的就属多事。万岁若念你的好,便像现在这般点点你,若万岁不念你的好,不管你。你便成了个屈死的鬼。至于国策州策当如何,根本不是自己该管的事儿。
想到此,李凤鸣不禁一身冷汗。才发觉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已走得太远,有些出格了。若落个没下场,也是咎由自取。李凤鸣当然是个知趣儿的人,心中也感念皇恩,使他迷途知返。他本欲速与李善保通了消息,可是转念一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圣旨中只提到相关人,可这相关人并没还有具体提到。我心中虽知是李善保,但我假装不知,也没有毛病可挑啊。想那李善保素日仗着与万岁远到三竿子打不着的亲戚,把旁的人不放在眼里也就罢了,对我这个正经的李家人也吆五喝六的。早就对善保心怀不满而却不露声色的李凤鸣现在突然想到了一个一箭双雕的主意。何不让李善保作那愣头青,这样被童嘉办了,恼了万岁,岂不是两个多余的人都挪了位置。想到此,他便将秘旨收好。自己去见那翼国公秦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