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1年05月22日 09:16
立皇太子之事,康熙帝对此置之不理;事过数日,又有十二人联名上疏立储,康熙帝怀疑这些人为胤礽同党,均给予处罚。
相对于江河日下的太子党而言,八爷党另一位党首隆重登场,他就是固山贝子胤禵虽然在康熙四十七年,他当着众皇子的面前冲撞了康熙,但是在随后的册封中他依旧被晋封为固山贝子。至于原因,自然是他的母妃德妃娘娘的极力斡旋了。
皇子册封的时候,讲究子以母贵,德妃娘娘统摄六宫,地位尊贵,康熙对她极尽恩宠、信任,她的儿子一个是亲王,一个是固山贝子,就连女儿也是自小长在太后身边,而且是唯一一个没有远嫁蒙古的和硕公主。德妃地位的稳固,她在康熙心目中的分量自然不言而喻了。
只可惜,胤祥的母亲并不受宠,生前仅只是一名庶妃,如果不是胤祥深得康熙的喜爱,她身后也不会被敕封为敏妃并载入玉牒。每当此时,胤祥总会望着母妃的牌位发呆,这真是没娘的孩子像颗草。
在胤禩的夺嗣计划遭到失败以后,胤禵变得更加活跃起来,虚闲下士,广结高朋。康熙一朝,李光地、佟国维、马奇都是他倚重的朝臣,并且在在建储问题上曾多次征求他们几人的意见。胤禵便分批召见李光地及马奇的门人,并且待以高坐、呼以先生。期望通过其门人的联系,使他们在康熙面前为他进言,并以此来博得大臣和士人的好感,在朝野内外为他传播声誉。因此,十四贝子胤禵礼贤下士,虚怀若谷的名号逐渐在朝野传播开来。这也就注定了他与他一母同胞的胤禛走到了对立面。
太子胤礽被废之后,经过德妃娘娘的苦心说和,康熙和胤禵的父子关系逐渐恢复如初。他的军事才能,以及果敢的判断力被康熙看在眼里;他的纠结朋党,以及拉拢朝中重臣的举动被康熙记在了心里。然而,他继续支持这个儿子,因为他的母亲,因为他的兄长,因为他只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证明他配的上做一名君主,更因为此时的康熙需要培养一名统帅去征服新疆的叛乱。
康熙欣赏实干派,因为成就大事者必然要脚踏实地的做事;康熙容许野心,因为既然生在皇家就不可能对权势毫无兴趣;康熙允许儿子犯错,因为他知道是孩子就会犯错,只有犯错才会更好的成长;康熙默许众位皇子纠结党羽,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看清朝局,审时度势;康熙喜欢捧角,因为他需要用他的手段告诉你,天下之大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你所拥有的都是神一般的康熙大帝赐予的,所以我随时都能收的回来;康熙需要朋党势力的纠结滋长,因为他需要为心目中的继位者扫清全部障碍。
他是一位伟大的帝王,一位英明的君主,一位伟大的父亲,只可惜上天并没有给予他修正错误,扳回失误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