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穿越重生 > 祥睿之说

玉楼守星瀚 第58章 梦断毓庆长恨歌一

书名:祥睿之说 作者:诺明暮雪 本章字数:2448

更新时间:2011年05月22日 09:16


“翠儿,爷渴了。”胤祥吩咐道,拉着我坐在阳台上。

“你听,哭声小多了。”胤祥望了望楼上说。

“她且得哭一阵子呢,就让她闹去吧。今天非给他改改这个毛病不可。”我有点烦躁的说。

“她要是把嗓子给哭哑了怎么办?”胤祥心疼的说。

“有太医啊,好好调理不就结了。”

“看来她今儿是碰到点儿上了。”胤祥笑着说。

“爷,主子,请用茶。”翠儿把两杯茶轻轻放在一旁的矮桌上说。

“哇——!”和盈的哭声又高了一度。

“她这哭的我心烦意乱,我得上去哄哄。”胤祥放下茶杯说。

“你怎么不拦我?”胤祥又坐回我身边儿说。

“想去就去吧。”我瞄着胤祥说,探手端起茶杯品着茶。

“还是算了,我就不添乱了。”他笑嘻嘻的说,“咱说好了的,你管孩子的时候我不能插手,我记得的。”

“您的记性可真好!”我堆着笑容说,“翠儿,师父和师兄到了吗?”

“刚到府门口呢。主子,要摆膳吗?”翠儿说。

“摆吧。”我起身说。

“是,主子。”

胤祥和我到逸仁斋门口迎候师父和师兄,四个人说笑着走进了偏厅,分宾主落座。

“阿绮,这是和盈在哭吗?”师父望了望二楼问。

“正是。”我笑着说,给师父和师兄分别斟满一杯雄黄酒。

“和盈的脾气倔强,不太好管教吧。”师父笑着说。

“可不呢,今天闹得她都生气了。”胤祥看着我说。

“和盈好热闹,这么冷着她倒是个好办法。”师父笑着说。

“只怕,这女儿一哭,十三爷该心疼了吧。”师兄打趣道。

“让曾先生见笑了。”胤祥呵呵的笑着说,“只要她一哭,我就脑仁儿疼。”

师父和师兄听闻此言都哈哈大笑。

“不说他了,今天多端午节,咱们满饮此杯。”胤祥举杯说。

“好,来!”我们纷纷举杯一饮而尽。

席间觥筹交错,吟诗作赋,好不热闹,完全将和盈在头顶的哭声盖了过去。

直到我们饮宴完毕,和盈才止住了哭声。胤祥想上去看看,却被师兄笑着拦住了。

饭后,茶过三巡,师父和师兄起身告辞,胤祥亲自送他俩出门。

师父和师兄刚刚走出逸仁斋,只见和盈红着眼圈,撅着嘴,扶着栏杆一步一步走下楼梯,耷拉着脑袋走到我身后,拽拽我的衣襟,我没有理睬。

“额娘——!”她撒着娇说,“额娘,和盈知道错了。”

“错哪儿了?”我扭脸问她。

“我不听额娘的话。”她低着头嘟囔着说。

“听不到,大点儿声儿。”我背对着她说。

“我不该管阿玛的事儿,我不听额娘的话。”她仰起头说。

“还有呢?”我回过身问道。

“我不该一直哭,不该耍赖。”她抿着小嘴说。

“还有呢?”

“我不该给阿玛甩脸子。”她继续说。

“就这些?”

“嗯!”她使劲儿的点点头说。

“小郡主您以后打算怎么着啊!”

“和盈以后听话,听额娘的话,听阿玛的话,不耍赖,不无理取闹。”她耷拉着脑袋说。

“你都想清楚了?”我又问。

“嗯!”

“若有下次呢?”我又问。

“额娘就打和盈的小屁屁吧。”她抱着我嬉皮笑脸的说。

“这可是你自己说的,如若再犯,挨打了可不许哭鼻子。”我点了点她的额头说。

“和盈记住了。”她点点头说。

“梁嬷嬷,给她洗洗脸,再带她吃午饭吧。”我吩咐道。

“是,福晋。”梁嬷嬷牵着和盈的手说,“小郡主,福晋给你留了你最爱吃的,咱走吧。”

“走吧。”我笑着说。

“和盈!”胤祥在门口碰到了和盈,欢喜的唤着她。

“哼!”和盈鼻子一哼,把脸一偏不去理睬胤祥。

“你这孩子,真是!”胤祥龇牙恨恨的说,和盈理也不理他,拽着奶妈走了。

“你还笑得出来。”胤祥愤愤的走进来看着呵呵笑着的我说。

“我是笑,她生气的样子跟你真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我掩面继续笑着说。

“我这阿玛当的呦!”他笑着摇摇头说。

康熙四十八年七月,康熙宣召胤祥伴驾行围于木兰围场。

康熙四十八年十二月,拜谒皇陵,率皇太子、胤祺、胤祐、胤禩、胤祥、胤禑、胤禄同行。

康熙四十九年正月,皇太后七旬大寿。谕礼部:“玛克式舞,乃满洲筵宴大礼,典至隆重。今岁皇太后七旬大庆,朕亦五十有七,欲亲舞称觞。”

此次太后寿典之隆重超过了康熙在位时期历届的万寿宴会,也正是此次寿宴正式确立了满汉全席的首席国宴地位,满汉全席的菜谱及菜色序列得以敲定。

康熙四十九年二月,这是康熙皇帝人生中最后一次登上五台山,随行的皇子有皇太子、胤祉、胤禩、胤礻我、胤祥、胤禵。

康熙皇帝还朝之后,即下旨:着胤祉领礼部,胤禛领户部,胤祺领工部,胤禩领内务府,胤禟及胤礻我领吏部,胤祥领刑部。这道圣旨正式确立了太子党和八爷党势均力敌的政治地位。

太子党,虽然占有四部,即户部、礼部、工部、刑部,但是户部无银可拨;礼部是个清水衙门;工部即建设部,凡事倚仗户部和内务府的银两支撑;刑部司天下刑狱。整个太子党倚仗的无非是这个江河日下的太子爷。

八爷党则不同,吏部掌管天下官吏的升迁任命,做官的既然想升官发财,就必须巴结胤禩;内务府掌管着整个皇族的吃穿用度,财资丰厚自不必细数。当权者最怕无兵可调,无钱可拨;为政者最怕兵权与财势联合。

时至康熙晚年,朝政已经显现败象,如果说夺嫡之战使国家伤筋,那么康熙大帝的过于仁慈导致吏治颓败、贪官横行、买官卖官盛行则使国家动骨。纵然康熙大帝半生戎马,励精图治,文治武功无人敢出其左,但是他的治家方略着实不敢恭维。直至康熙大帝去世,国之根本动摇,急需一个力挽狂澜之人将国家扶正。

下载APP看小说 不要钱!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快捷键→)
游戏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下载畅读书城

下载APP 天天领福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