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1年05月03日 20:05
很短的路,今天却怎么也挨不到。“也许是今天将要高考的缘故吧!"宁晨这样想着。三年的勤学苦练,真正检验却只在这两天,成也此,败亦此。台下十年功,台上一分钟,真的残酷。没经历过高考的人,很难有这份感受。宁晨当然没经历过高考,自然美这感受,这是前辈的经验。但即将经历高考的她,心情一点也不轻松。喜忧参半的心情有很多,但这么难受,大喜与大悲之间没有分界线的,宁晨还是头一次。
两天过去,宁晨才真正感觉到,高考是多么残酷,还没等反应过来,就已结束。她虽然还像平常一样洒脱,笑容满面,满不在乎,但嘴角浅浅的愁意,越来越重。少年心事容易扯起,也容易散去,但她内心的忧愁,越积越多。
高考分数,想不到比自己预想的还要残忍。原来,现实与理想是有差距的,而且,差的还不是一点半点。内心莫名的伤感渐渐浮起,脆弱的心再度流泪。阳光冰凉了,天空灰暗了,大地颤动了,时间停滞了,大脑空白了。
事实如此,无法更改,志愿书三分钟就填写好了。既然成绩已经决定了,学校还不就是那么几所,没有什么好斟酌的。
宁晨至此明白,不是什么努力都会有收获的,努力与天赋,是永远分不开的。“天生我才必有用”,但用在何处,却要靠自己探索。
三
在大学里,宁晨更加刻苦,争取成绩不落败,更加如饥似渴地阅读各种书目。别人花前月下,她刻苦,再刻苦,不求名列前茅,但求于心无愧。她自认没那个资本,也没那份心力。她不想毕业之后,有悔意,还有悔心。
她想成为一名教师。她认为,为人师者,各方面要更加的完美。她没达到自身对为人师者的要求,所以,她要抓紧时间修炼,打造自己。
一阵风吹过,竹叶沙沙作响。
宁晨把思绪收了回来,淡淡地笑了笑,向办公室走去,准备她的第一堂课。她教授语文,可以说,这是个既好教又难教的课程。好教,是因为,如果懒一点,随便对对答案,多介绍些知识,多认识几个字词便已足够;难教,是因为,它的答案不唯一,时时要启发学生思路,向更深、更远处思考,批改作业也很头疼。
宁晨用她自己的方法,使学生不再打瞌睡,静心倾听。
一个学期过去了,她不知被年级组长骂了多少次。因为她不按规定进程方法进行教学。放弃了他们所谓的经典教学方法,而用自己别具一格的方法,触犯了元老级人物的权威。触犯了元老级人物的权威,始终要挨骂的。开学研讨会时,她又挨骂了,因为她教那个班的语文平均分是最差的,虽然全年级一、二、三名在那个班。他们说,高考,只要齐头并进。她触犯了他们的权威,有机会整她时,他们当然不会错过,他们要让她“改邪归正”。
半个学期不到,她又被骂了三次,自然是为她那新颖的教学方法。她强忍泪水泪水留在心里,眼睛是干涩的,有光而无神。她又用她那教学方法,教了半年——坚守己见,但她也在不断改进。被骂了很多次,她已不在乎。她与学生关系不错,可在那里得到慰藉。
期末到了,她已在收拾行囊。
发呆地望着窗外,“若让我教他们三年,管保他们出众。”她这样想着,“语言性的东西是要积累、循序渐进的。”她自己出身农村,她知道学生所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成绩,一个分数。但现实,让她没勇气和意志把握这个,成为优秀教师的机会。
开学研讨会,得知她教那个班语文总评倒数第二,只比倒数第一高一分,年级一、二、三名依旧在她班。她始终保持微笑,还是如往常一样快乐着,但谁知道她内心的凄苦。
她递交了辞职申请书,没等答复就走了。她一定要走的,这只是个仪式。她的青春激情,在这一年内,已消磨殆尽。
结束了教学生涯的宁晨,开始了创作,写属于自己的东西。
十年内,她写了很多东西,有成功的,亦有失败的。最成功的作品有三集,散文集《碎言》、小说集《情思》、诗集《星月》。
十年后,宁晨觉得自己的生命已无存在的意义,用她自己的方式结束了生命。遗言只有一句:别说出自己的理想,行动便会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