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玄幻奇幻 > 笑藏刀

正文 【附录】鸿鹄之志

书名:笑藏刀 作者:苏雪涛 本章字数:3270

更新时间:2011年05月03日 20:05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宁晨悠然漫步于翔飞中学内,想着这一句从小背到大,烂熟于心的诗句,心里暖洋洋的。理想终于实现,十年寒窗苦读有了回报。

从小,自己就被那三尺讲台吸引,渴望成为一名教师,桃李满天下,那是多么伟大的职业呀。在传播知识的同时,自己的思想亦被许多人熟知,那一刻,内心是多么的满足!当自己银发苍苍的时候,有那么一段美好时光可回忆而感到幸福。对自己,就无愧于心了,自己的人生也就成功了。

漫步着的宁晨,听着耳边沙沙的竹叶声,想起了那一段求学的时光。

宁晨,在山里长大,与山水结下了不解之缘。她不是智者,也非仁者,但她喜欢故乡的山山水水,痴迷那山那水,把它们永久的放在心间,陪伴着自己。山是那样伟岸,水是那样灵秀,虽没有山水画那样唯美,却是养育了她的一方水土。

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庄稼人,一生被困于田地的“孤岛”上。但她的父母极力支持她念书,让她好好的读书,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不用再回来这一块穷山寡水的地方。父母被栓了一辈子,他们不希望女儿像他们一样,脸朝黄土背朝天地劳苦一辈子,最后却只是活了一生而已。

宁晨,自小就沉默寡言的文静女孩儿,不苟言笑的她,冷静得如一汪湖水,只会偶尔荡起一波儿漪澜。

中小学时,她只静静地看书。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之后,就不在看课本,而是去找自己喜欢的书来看。其实,在农村,那时是没有什么书的,几本破旧的小人书,几本泛黄的作文书,不知被看了多少遍,一遍又一遍的看,看了一遍又一遍。所以,她养成了爱书的习惯。她的书,干净,整洁,除了笔记,决不会在书上多画一笔;书角没有卷曲,整本书没有任何的破损、折皱,用过十几遍的书,只微微泛黄,整本书平整得如一块木匠手里修正过的木板。

在学校,她寂寂无名,没几个人会在意她。她很平凡,平凡得没人会记起她。成绩在班里也只是中上水平,从小学到初中,一直如此。班里只要有她没看过的书,便借来看。她有时发呆,胡七八糟的想些事情,有些时候,她自己都不知道在想些什么。有时,她也会幻想自己成为作家,偷偷做着一些不符合实际的梦想。

她把一切看得太开,什么都满不在乎;她又什么都放不下。在这自相矛盾的心理下,她刻意压制自己的心绪,喜怒哀乐从不说出口,也不表现出来。她越来越沉默,“沉默是金”,她一直认为有理。她认为,做事要先动脑再动手,不能只动手不动脑,更不能只动脑不动手。没人知道,她心里埋藏了什么,有时她自己也理不清楚。不知为何,有时莫名的烦躁。

宁晨奉行,一切要顺其自然,不可强求的宗旨。是自己的,总会得到,不是自己的,就让它随风而逝。

中考后,她进入市里一家不错的高中就读。

进入高中后远离了农村,身在市区适应一切新事物。但她不畏怕,只会让自己更坚强。她习惯了一个人的生活,九年的寄宿生活,培养了她独立生活的能力。“若你有心思畏惧困难,不如想想应该怎么去解决困难。”这是她常对自己说的一句话。

嗜书的她,因多年未有机会使自己博览群书。所以,周末的时候,她会在书店里渡过,去寻找一些自己喜欢、感兴趣的书籍来读。她并不是不注重课本,注重考试。她知道既然无法躲避,在做得最好与做得最坏之间,一定要选择做得更好。“只有掌握了课本上的知识,也许你才可以走得更远。”她常这样想。周一至周五,一心一意攻读课本,迎接考试,周末给自己分配点自由时间,去读自己喜欢的书。

也许是紧张的学习过得充实,使身入其中的她,浑然忘了时间。晃眼间,高考已到。

晨光微现,百鸟竞鸣。雾如薄纱挂在天边,掩住朝阳,半透明的红纱,似真似幻。顽皮的露珠,久久不肯离开木叶,在阳光下闪现银光。青青小草,展开双臂,接饮阳光雨露。

宁晨早早起床,走在去高考考试场地的路上,清风扶脸,带着既欣喜又担忧的感觉走向学校。不知怎么地,这一段平常觉得

很短的路,今天却怎么也挨不到。“也许是今天将要高考的缘故吧!"宁晨这样想着。三年的勤学苦练,真正检验却只在这两天,成也此,败亦此。台下十年功,台上一分钟,真的残酷。没经历过高考的人,很难有这份感受。宁晨当然没经历过高考,自然美这感受,这是前辈的经验。但即将经历高考的她,心情一点也不轻松。喜忧参半的心情有很多,但这么难受,大喜与大悲之间没有分界线的,宁晨还是头一次。

两天过去,宁晨才真正感觉到,高考是多么残酷,还没等反应过来,就已结束。她虽然还像平常一样洒脱,笑容满面,满不在乎,但嘴角浅浅的愁意,越来越重。少年心事容易扯起,也容易散去,但她内心的忧愁,越积越多。

高考分数,想不到比自己预想的还要残忍。原来,现实与理想是有差距的,而且,差的还不是一点半点。内心莫名的伤感渐渐浮起,脆弱的心再度流泪。阳光冰凉了,天空灰暗了,大地颤动了,时间停滞了,大脑空白了。

事实如此,无法更改,志愿书三分钟就填写好了。既然成绩已经决定了,学校还不就是那么几所,没有什么好斟酌的。

宁晨至此明白,不是什么努力都会有收获的,努力与天赋,是永远分不开的。“天生我才必有用”,但用在何处,却要靠自己探索。

在大学里,宁晨更加刻苦,争取成绩不落败,更加如饥似渴地阅读各种书目。别人花前月下,她刻苦,再刻苦,不求名列前茅,但求于心无愧。她自认没那个资本,也没那份心力。她不想毕业之后,有悔意,还有悔心。

她想成为一名教师。她认为,为人师者,各方面要更加的完美。她没达到自身对为人师者的要求,所以,她要抓紧时间修炼,打造自己。

一阵风吹过,竹叶沙沙作响。

宁晨把思绪收了回来,淡淡地笑了笑,向办公室走去,准备她的第一堂课。她教授语文,可以说,这是个既好教又难教的课程。好教,是因为,如果懒一点,随便对对答案,多介绍些知识,多认识几个字词便已足够;难教,是因为,它的答案不唯一,时时要启发学生思路,向更深、更远处思考,批改作业也很头疼。

宁晨用她自己的方法,使学生不再打瞌睡,静心倾听。

一个学期过去了,她不知被年级组长骂了多少次。因为她不按规定进程方法进行教学。放弃了他们所谓的经典教学方法,而用自己别具一格的方法,触犯了元老级人物的权威。触犯了元老级人物的权威,始终要挨骂的。开学研讨会时,她又挨骂了,因为她教那个班的语文平均分是最差的,虽然全年级一、二、三名在那个班。他们说,高考,只要齐头并进。她触犯了他们的权威,有机会整她时,他们当然不会错过,他们要让她“改邪归正”。

半个学期不到,她又被骂了三次,自然是为她那新颖的教学方法。她强忍泪水泪水留在心里,眼睛是干涩的,有光而无神。她又用她那教学方法,教了半年——坚守己见,但她也在不断改进。被骂了很多次,她已不在乎。她与学生关系不错,可在那里得到慰藉。

期末到了,她已在收拾行囊。

发呆地望着窗外,“若让我教他们三年,管保他们出众。”她这样想着,“语言性的东西是要积累、循序渐进的。”她自己出身农村,她知道学生所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成绩,一个分数。但现实,让她没勇气和意志把握这个,成为优秀教师的机会。

开学研讨会,得知她教那个班语文总评倒数第二,只比倒数第一高一分,年级一、二、三名依旧在她班。她始终保持微笑,还是如往常一样快乐着,但谁知道她内心的凄苦。

她递交了辞职申请书,没等答复就走了。她一定要走的,这只是个仪式。她的青春激情,在这一年内,已消磨殆尽。

结束了教学生涯的宁晨,开始了创作,写属于自己的东西。

十年内,她写了很多东西,有成功的,亦有失败的。最成功的作品有三集,散文集《碎言》、小说集《情思》、诗集《星月》。

十年后,宁晨觉得自己的生命已无存在的意义,用她自己的方式结束了生命。遗言只有一句:别说出自己的理想,行动便会有答案。

下载APP看小说 不要钱!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快捷键→)
游戏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下载畅读书城

下载APP 天天领福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