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0日 17:38
.你的话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他们就趣味地听着;你的话严重或悲哀,他们因为礼貌的缘故,也能暂时跟着你严重或悲哀.在后一种情形里,满足的是你;他们所真感到的怕倒是矜持的气氛.他们知道"应该"怎样做;这其实是一种牺牲,"应该"也"值得"感谢的.但是即使在知己的朋友面前,你的话也还不应该说得太多;同样的故事,情感,和警句,隽语,也不宜重复的说.《祝福》就是一个好榜样.你应该相当的节制自己,不可妄想你的话占领朋友们整个的心——你自己的心,也不会让别人完全占领呀.你更应该知道怎样藏匿你自己.只有不可知,不可得的,才有人去追求;你若将所有的尽给了别人,你对于别人,对于世界,将没有丝毫意义,正和医学生实习解剖时用过的尸体一样.那时是不可思议的孤独,你将不能支持自己,而倾仆到无底的黑暗里去.一个情人常喜欢说:"我愿意将所有的都献给你!"谁真知道他或她所有的是些什么呢?第一个说这句话的人,只是表示自己的慷慨,至多也只是表示一种理想;以后跟着说的,更只是"口头禅"而已.所以朋友间,甚至恋人间,沉默还是不可少的.你的话应该象黑夜的星星,不应该象除夕的爆竹——谁稀罕那彻宵的爆竹呢?而沉默有时更有诗意.譬如在下午,在黄昏,在深夜,在大而静的屋子里,短时的沉默,也许远胜于连续不断的倦怠了的谈话.有人称这种境界为"无言之美",你瞧,多漂亮的名字!——至于所谓"拈花微笑",那更了不起了!
可是沉默也有不行的时候.人多时你容易沉默下去,一主一客时,就不准行.你的过分沉默,也许把你的生客惹恼了,赶跑了!倘使你愿意赶他,当然很好;倘使你不愿意呢,你就得不时的让他喝茶,抽烟,看画片,读报,听话匣子,偶然也和他谈谈天气,时局——只是复述报纸的记载,加上几个不能解决的疑问——,总以引他说话为度.于是你点点头,哼哼鼻子,时而叹叹气,听着.他说完了,你再给起个头,照样的听着.但是我的朋友遇见过一个生客,他是一位准大人物,因某种礼貌关系去看我的朋友.他坐下时,将两手笼起,搁在桌上.说了几句话,就止住了,两眼炯炯地直看着我的朋友.我的朋友窘极,好容易陆陆续续地找出一句半句话来敷衍.这自然也是沉默的一种用法,是上司对属僚保持威严用的.用在一般交际里,未免太露骨了;而在上述的情形中,不为主人留一些余地,更属无礼.大人物以及准大人物之可怕,正在此等处.至于应付的方法,其实倒也有,那还是沉默;只消照样笼了手,和他对看起来,他大约也就无可奈何了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