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4年07月31日 11:54
其义则始乎为士,终
乎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
舍也。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
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
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
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一
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
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
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口赞>。傲,非也;<口赞>,非也;
君子如向矣。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
不切,《春秋》约而不速。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於世矣。故曰
学莫便乎近其人。
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礼,安特将学杂
识志,顺《诗》、《书》而已耳,则末世穷年,不免为陋儒而已。将原先王,本
仁义,则礼正其经纬蹊径也。若挈裘领,诎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不道
礼宪,以《诗》、《书》为之,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锥餐壶也,
不可以得之矣。故隆礼,虽未明,法士也;不隆礼,虽察辩,散儒也。
问楛者勿告也,告楛者勿问也,说楛者勿听也,有争气者勿与辩也。
故必由其道至,然后接之,非其道则避之。故礼恭而后可与言道之方,辞顺而后
可与言道之理,色从而后可与言道之致。故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可与言而不言
谓之隐,不观气色而言谓之瞽。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谨顺其身。诗曰:
“匪交匪舒,天子所予。”此之谓也。
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蹞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
一,不足谓善学。学也者,固学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其善者
少,不善者多,桀、纣、盗跖也;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
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耳非是无欲闻也,使口非是无
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声,口好
之五味,心利之有天下。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生
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
夫是之谓成人。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
--(本章结束)-多多电子书--
更多好看的电子书请访问www.duoduom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