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0日 16:38
子,也没有把郑俨、徐纥除掉.但为了不长期受制于胡太后,孝明帝秘密下诏命尔朱荣发兵至京城,以此来胁迫胡太后.
尔朱荣任命高欢为前锋,率军向京城进发.当部队行进到上党时,又接到孝明帝密诏,取消这一行动.郑俨、徐纥每天也都提心吊胆,唯恐哪天就会大祸临头,于是暗中勾结胡太后策划阴谋,打算毒死孝明帝.
二月二十五日,北魏孝明帝突然去世.二十六日,胡太后暂时立女儿为帝,并大赦天下.同时下诏宣称:"潘充华实际上生的是女儿.原临洮王元宝晖的后代元钊作为孝文帝的嫡系后代,立为皇帝.文武官员各升二级,宿卫进官三级."二十七日,元钊即位.胡太后居心叵测,为了能长久地独揽大权,才极力拥戴当时只有三岁的小元钊为皇帝!
尔朱荣听后,非常恼怒,对元天穆说:"先皇才十九岁,这么年轻就去世了,可在天下人心中仍把他看做是小皇帝.现在让一个还不会说话的孩子来统治天下,国家怎么可能长治久安?我打算立即率骑兵奔赴国都一方面哀悼皇帝;另一方面趁机铲除那些谗言小人,拥立一位年纪大一点的皇帝,不知你们意下如何?"元天穆说:"这可真是伊尹、霍光再生啊!"于是尔朱荣上书朝廷,声称:"天下人都怀疑先皇突然离开人世,是被毒酒致死.即便先皇真的得病,并未见召唤太医探视,也不见贵戚大臣服侍左右,怎能不让天下人怀疑?紧接着,太后又让皇女继承皇位,还妄自大赦罪犯,上欺天瞒地,下迷惑群臣百官.更为滑稽的是,接着选一个三岁孩子当皇帝,我看只不过是为自己破坏国家纲纪,纵容乱臣贼子把持朝政的恶劣行径做个幌子罢了!目前各地纷争突起,我朝的一举一动也都在邻国的窥探之下,现在朝廷让一个还不会说话的孩子来安定天下,真是天大的笑话!希望朝廷能允许我回京共商国事,一来能够将先皇驾崩的真实原因弄明白,同时能将徐纥、郑俨等奸佞之徒依法查办,进而消除远近各地的怨恨之情,最重要的就是重新选择一位皇族成员来承继皇位."
胡太后为了安抚尔朱荣,便派当时任直官的尔朱荣的堂弟尔朱世隆前往晋阳说服尔朱荣.尔朱荣打算留下尔朱世隆,尔朱世隆说:"朝廷怀疑兄长由来已久,所以此次才派我前来,如果您现在留下我,必定会使朝廷占得先机,提前做好充足的准备,使我们处于被动局面."尔朱荣听后便让尔朱世隆回去了.
尔朱荣觉得彭城武宣王元勰功绩卓着,他的儿子元子攸平日里声望也很高,就打算立元子攸为帝,便找来元天穆商议此事.同时还派侄子尔朱天光及亲信奚毅、仆人王相带着他的想法前往洛阳,找尔朱世隆秘密商议.尔朱天光见到元子攸,将尔朱荣的想法详细的讲了讲,元子攸便答应了.待尔朱天光等人回到晋阳,尔朱荣却显得有些犹豫不决.为了断定谁最终能成为皇帝,尔朱荣就用铜为皇室的子孙们每人铸了一座像,结果只有元子攸的铜像铸成了,尔朱荣这才起兵从晋阳出发.随后,尔朱世隆也逃出京城,与尔朱荣的军队在上党相会.事情传到了胡太后的耳朵里,她惊恐万分,立即召集王公大臣们入宫商议对策.平日对胡太后的所作所为已经咬牙切齿的皇室和大臣们,没有人发言.只有徐纥说:"区区尔朱荣胡人一个,竟如此胆大妄为冒犯朝廷,只发动我朝的文武禁军就足以将他制伏.前线将士们只需尽力把守险要地区,只等他来犯.到那时,孤军千里的尔朱荣一定是兵马疲惫,打败他也就易如反掌."胡太后听信徐纥的谗言,任命黄门侍郎李神轨为大都督,率军应战.同时派副将郑季明、郑先护率兵守卫河桥,武卫将军费穆驻屯小平津.
尔朱荣的率军到达河内后,尔朱荣又派王相秘密到洛阳迎接长乐王元子攸.
四月初九,元子攸与彭城王元劭、霸城公元子正兄弟三人从高渚偷偷渡过黄河.初十在河阳跟尔朱荣见了面,将士们看到长乐王都高呼万岁.十一日,待到尔朱荣等渡过黄河,元子攸立即登基.遂任命元劭为无上王,元子正为始平王,尔朱荣为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大将军、尚书令、领军将军、领左右,并封为太原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