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0日 16:37
时,都要跑回自己的洞穴,何况是人,我只是和先人葬在一起."国破家亡,苻坚也为他感到悲哀,便放了他,命他返回王宫,率领文武百官投降,表示要臣服前秦.慕容对孟高、艾朗的忠诚不能忘怀,对苻坚大加称颂两人,苻坚命令厚葬他们,并将他们的儿子提升为郎中.
郭庆继续追击,追到龙城,太傅慕容评已经逃到高句丽.高句丽并没有收留他,而是将他拘捕了,送到前秦.逃跑的宜都王慕容桓为了壮大自己的实力,杀掉了镇东将军勃海王慕容亮,把他的兵众据为己有,然后逃奔辽东了.此时的辽东太守韩稠已经投降了前秦,因此他并没有收留慕容桓.慕容桓发兵攻打韩稠,没有攻下来.与此同时,前秦将军朱嶷也在攻打慕容桓,慕容桓腹背受敌,不能抵抗,想要丢下兵众只身逃跑,却还是被朱嶷擒获,遭斩杀.
燕国覆灭,所属各州州牧、太守以及六夷首领全都归附了前秦.前秦因此疆域扩大,人口增多.为了奖赏杀敌的将士,苻坚将前燕的宫女、珍宝都赐给他们.大赦天下,诏令称:"朕不才,接受上天的旨意,替天行道,不能以仁爱之心招徕远方的民众,使他们安居乐业,天下臣服,以致战乱频发,百姓饱受战争之苦.现在大赦天下,朕愿与百姓从头开始."
先前,梁琛出使前秦时,侍辇苟纯是他的副手.而梁琛我行我素每逢应酬对答,都不与苟纯商量,也不事先告诉说他,因此苟纯怀恨在心.回到邺城后,他向前燕国主慕造谣说:"梁琛出使秦国时,和王猛的关系非常好,我怀疑他会联合秦国,意图反叛."再加上梁琛总是赞赏前秦王苻坚及王猛的品德才能,而且还提醒要防备前秦起兵攻打.不久,真被梁琛说中,前秦果然兴兵前来讨伐前燕,慕容便怀疑梁琛根本就事先知情.燕国节节败退,慕容迁怒梁琛,就将他逮捕下狱.前秦王苻坚进入邺城,将他释放,让他担任中书着作郎.
苻坚召见梁琛,对他说:"过去,你在上庸王慕容评、吴王慕容垂手下任职,这两人都是才能卓越的将相之才,为什么不能出谋划策,情愿让国家灭亡?"梁琛回答说:"天道兴衰,国家的命运,不是仅靠这两个人就能改变的!"苻坚说:"你没能事先掌握燕国的弊病,而采取行动,却还虚张声势,夸大燕国的强大,看似忠诚,自己却身陷囹圄,这是明智之举吗?"梁琛不以为然:"我听说,‘人们所说的先兆,是藏在纷杂变化中细微的表象,它可以显示吉凶.’我生性愚钝,实在难以明晰其中的妙处.然而作为臣子,忠诚是最重要的品德;作为儿子,孝顺是最重要的素养.自己都没有一贯的忠孝之心,如何能期待别人也如此对待自己.所以古代的勇士,面临危难,而初衷不改,身陷死地,也绝不逃跑回避,以忠孝之心殉身君主、父母.而那些洞察征兆的人,事先知道了会有危险,便会选择去留,逃避灾难,他们只能想到自己的安危,哪有时间顾及宗族国家?我即使能预知灾祸,尚不忍心抛却国家宗族,何况能力达不到呢!"
燕国平定,秦王苻坚论功行赏,各有差等.
燕国的地方长官,全都根据过去的人选加以任命.苻坚任命前燕的常山太守申绍为散骑侍郎和散骑侍郎京兆人韦儒一起作为绣衣使者,巡查关东地区.申绍等人到了当地,调查风俗民情,鼓励农业生产,救济那些生活贫困的人,还帮助收敛安葬死者,表彰节义行为.前燕那些不利百姓的政令,也全都被修改、废除了.
十二月,前秦王苻坚将前燕的四万多户鲜卑人迁入了长安.
梁琛,了解当地情况,于是王猛建议留下他任主簿,兼记室督.有一天,王猛和僚属聚宴,话题转到燕朝的使者时,王猛说:"人心不同.梁琛出使长安,只称赞自己的朝廷;乐嵩只夸大桓温的军队;郝晷暗地里说到了国家的弊端."参军冯诞说:"如今这三人全都臣服前秦,敢问以您的用人之道,会优先重用谁?"王猛说:"郝晷心思细密,能洞察细微之处,应优先重用."
前秦王苻坚从邺城返回长安,走到枋头,宴请当地父老,把枋头改名永昌,并下令永远免除该地的赋税劳役.
十四日,秦王苻坚回到长安.对前燕的王公大臣也都各有封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