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0日 16:37
服侍。太宗非常感动,当面答应要把他立为太子。岑文本、刘洎也向太宗提议,把李泰立为太子。但是,长孙无忌则提议让晋王李治做太子。
有一次,太宗对群臣说:"昨天,李泰趴在朕的怀里,对朕说,’如今,能成为父皇最亲近的儿子,儿臣非常开心,这是儿臣的重生。儿臣有一个儿子,儿臣死的时候,定会杀了他,把皇位传给晋王李治。‘世人都疼爱自己的子女,朕听到李泰的想法,觉得非常心疼。"
谏议大夫褚遂良站出来说:"臣以为陛下这样说,非常不妥。臣恳请陛下在立储的事情上,要慎重考虑,不能再出现失误了。陛下离世后,魏王继承大统,他绝不会舍得杀死自己的儿子,然后把皇位传给晋王。以前,陛下就是因为过分宠爱魏王,致使他的待遇超过了太子。这才引发了太子的谋逆之心,酿成了灾祸。陛下要引以为戒啊!如果您打算要把魏王立做太子,请先安排好晋王。否则政局不稳啊!"
太宗听罢,伤心地流下眼泪。他说:"朕没办法这么做。"说完,便起身返回宫中。
魏王担心太宗会立晋王李治为太子,就找到李治,对他说:"你以前和汉王李元昌很亲近。现在他因为参与太子谋逆,已经被赐死。你就不担心自己被怀疑吗?" 李治自从听了这番话,整日惶恐不安,满脸忧愁。太宗对此觉得很奇怪,数次追问他原因。李治就把李泰的话,告诉了太宗。太宗听后,对李泰很失望,后悔曾经许诺要立李泰为太子的话。
当初, 太宗曾就造反一事,当面质问李承乾。李承乾说:"我已身为太子,哪还有更多的要求!正是因为李泰对我图谋不轨,我才时常需要和大臣们商量自保的方法。又有一些心怀叵测的人在身边趁机唆使,我才做错事,造成今天的局面。父皇如果让李泰做太子,那刚好让他的阴谋得逞。"
一天,退朝后,太宗在两仪殿,单独召见长孙无忌、房玄龄、李世、褚遂良四人。太宗说:"朕的一个弟弟、三个儿子,做出这样让人伤心的事。让朕觉得非常苦闷,觉得活着没什么意思。"说罢就要往床头上撞去。四人见状,赶忙上前阻拦。太宗又拔出佩刀,想要自尽,褚遂良一把夺下配刀,交给了站在身边的晋王。长孙无忌等人询问太宗的想法。
太宗说:"朕打算把晋王立为太子。"
长孙无忌上前说:"臣等一定谨遵陛下的旨意。如果有人反对,臣恳请陛下将其处斩。"
太宗对晋王说:"你还不赶快拜谢你的舅舅!他已经答应支持你做太子了。" 李治赶忙向长孙无忌行礼,表示感谢。
太宗又说:"现在,你们已经同意支持朕的决定。但是,不知道宫外对此事有何反应?"
众人答道:"晋王宅心仁厚,孝敬父母,天下皆知。陛下可以就此事,询问百官。如果有人不同意这个观点,那就是臣等欺君罔上,罪该万死。"
随后,太宗召集六品以上官员到太极殿觐见。太宗问群臣:"李承乾犯上作乱,李泰为人阴险,都不是太子的合适人选。朕打算从众皇子中挑选一人,立为太子。众爱卿认为谁可以继承大统?请各位明确的说出来。"
大臣们齐声说:"晋王有仁义之心,当为太子。"太宗看到众臣的反应,非常开心。
这天,太宗召见李泰。李泰带着一百多名骑兵护卫,刚到永安门,就被拦了下来。太宗下旨,让城门守卫就地解散李泰的随行护卫,押着李泰走肃章门,幽禁于北苑。
贞观十七年,四月初七。太宗颁布诏书,册立晋王李治为太子。太宗登上承天门楼,亲自宣布大赦天下,全国宴饮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