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0日 16:32
来舞魏宫前。
【注释】
(一)《蜀先主庙》:这是诗人在经过蜀先主(刘备)庙时所作的吊古诗,这个庙位于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的白帝山上,诗人曾在此任夔州刺史。
(二)天下英雄:根据《蜀志?先主传》记载,曹操曾对刘备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三)凛然:肃然的样子,指容易使他人产生敬畏之心的气概。
(四)三足鼎:指刘备创立了蜀汉,与魏、吴一起形成了三分天下的局势。
(五)五铢钱:汉武帝以来一直使用的钱币,王莽篡位之后便废止不用了。这里用来指代汉室的基业。“复五铢钱”其实就是“复汉”。
(六)相:指诸葛亮。
(七)象贤:指以先人为榜样,学习先人的好样子。《仪礼?士冠礼》:“继世以立诸侯,象贤也。”东汉郑玄对此曾有注解:“象,法也,为子孙能法先祖之贤,故使之继世也。”
(八)蜀故妓:根据《三国志?蜀志?后主传》记载,公元263年,刘禅降于魏,之后东迁洛阳,被任命为安乐县公。而魏国太尉司马懿在宴会中让曾经是蜀国的女乐来表演歌舞,周围的人见了都为刘禅感到感慨万分,刘禅却一个人在那里“喜笑自若”。
【译文】
先主身上的俯瞰天下的英雄气概,就算经过了千秋万载也依然让人敬畏不已。
与曹操、孙权形成了三分天下之势,重新光复汉室基业。
得到了贤相诸葛亮的辅佐而建立了蜀国,但却因不肖的儿子使得蜀国基业再次被葬送。
可怜当年蜀地的歌妓,被迫来到魏宫前翩翩起舞。
【背景与赏析】
在刘禹锡的五律中流传较广的一首就是《蜀先主庙》。首联写得极为精妙,首先,“天下”二字就将整个宇宙囊括在内,而“千秋”二字则贯穿古今,这让整句诗显得大气磅礴,清代纪昀就曾评价这句诗:“起二句确是先主庙,妙似不用事者。”至于“尚凛然”中的“尚”字则表现出诗人对于先主的敬意,意思就是庙堂中的先主塑像已经如此气势逼人,那先主生前的英雄气概自然就更加不用说了。而颔联则细数了刘备的英雄事迹,这里的“五铢钱”暗喻了刘备想要振兴汉室的雄心。这一联写得极为对仗,可谓浑然天成。颈联则进一步为刘备的功业无法成就而感到叹息。尾联则感叹后主的不肖,有负先主重托,同时也从字里行间透露出刘后主会落得国灭身俘的后果不是偶然,表达了诗人对刘备事业消亡的嗟叹。
全诗脉络清晰,颔联承上,颈联启下,措词方面也极为凝练、形象且具有想象力,读来让人感慨万千。
竹枝词(一)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三)还有晴。
【注释】
(一)竹枝词:巴渝(今重庆市)地区的民歌。歌词主要咏唱当地风物以及男女的爱情,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二)唱歌:一作“踏歌”,唱歌的时候用脚踏地作为节拍。
(三)晴:与“情”字谐音,双关隐语。表面上是说天气,实际上是形容歌声似“无情”又“有情”。
【译文】
江边杨柳青翠江水平静,突然听到情郎在江面上唱歌的声音。
东边明明出着太阳西边却下着雨,说没有晴天却还有晴天。
【背景与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男女爱情的诗歌。讲述了一名初恋少女听到江上情郎的歌声而产生的内心活动。第一句的景物描写看似与全诗没有什么关系,其实是诗人运用了触景生情的手法,因为就是这样的景色最容易引起人的情思。第二句随着景物引出歌声,继而再引出少女的情思,也就是第三、四句。这两句用的是语意双关的手法,使用了两个巧妙的隐喻,用“东边日出”的“有晴”以及“西边雨”的“无晴”来表现歌声的“有情”还是“无情”。这样的歌声使少女心情忐忑、捉摸不透,但最后一句着重在“有”上,说明少女的情郎对其是有情的。就这样,经过诗人的巧妙安排,少女一系列的心理活动被完整地描绘了出来,比同名的民歌更细腻且含蓄,成为历来人们喜欢传诵的佳作之一。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
巴山楚水(二)凄凉地,二十三年(三)弃置(四)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五),到乡翻似(六)烂柯人(七)。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八)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九),暂凭杯酒长精神(十)。
【注释】
(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冬,刘禹锡在还京途中与白居易在扬州相遇,白居易赠给刘禹锡一首《醉赠刘二十八使君》,本作则是刘禹锡的答白之作。酬,以诗相答的意思。
(二)巴山楚水:这里泛指贬谪之地。
(三)二十三年:自唐宪宗永贞元年(805年)起刘禹锡就被贬为连州刺史而出京,一直到完成本诗的宝历二年冬,已经过了二十二年,等回到京城时,大概已进入了第二十三个年头。
(四)弃置:抛弃、放弃。
(五)闻笛赋:这里指西晋向秀为怀念友人而作的《思旧赋》。向秀与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为不满当时掌权的司马氏而不幸被杀。一次当向秀经过亡友嵇康的旧居时,听到有邻人吹笛,便不胜悲叹,写下了《思旧赋》。在这里是刘禹锡想起当年由于政治改革失败而被杀被贬的王叔文、柳宗元等朋友,抒发自己的怀念之情。
(六)翻似:反而好像。翻,副词,反而。
(七)烂柯人:指晋人王质。据《述异记》上的传说,晋人王质进山砍柴之时,看到有两个童子在山里下棋,便停下看棋,等到棋局终了,童子询问王质为何还不离去,王质才立刻惊悟过来,此时手中握着的斧柄已经朽烂。等他回到村中时,才知已经过了百年,同代之人皆已逝去,村中已经无人相识。刘禹锡在这里自比为王质,借这个故事表达自己虽被贬离京只有二十多年,但世事沧桑、岁月流逝,暮年返乡之时人事全非、恍如隔世的怅惘心情。
(八)沉舟、病树:这是诗人的自比。
(九)歌一曲:指白居易所作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这首诗。
(十)长精神:这里有抖擞精神自我奋进的意思。长,振作、增长。念zhǎng。
【译文】
我被抛弃到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二十三年。
怀念我的故友们时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回到旧地感觉已经无人相识。
沉船的旁边有上千艘帆船驶过,病树的前面却是万木欣欣向荣。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就暂时借这杯美酒来振奋精神吧。
【背景与赏析】
诗人通过这首诗抒发了自己长期被弃于蛮荒之地的愤懑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故友的怀念之情。诗的结尾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以及希望。整首诗寓意深长、内容丰富,采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突出了诗人坚强不屈的性格。尤其是诗中的“沉舟”以及“病树”两句,含义深远、颇具哲理,成为广为传诵的佳句。
柳枝词
清(一)江一曲(二)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
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
【注释】
(一)清:一作“春”,由于“清”字更能表现出水色的澄碧,因此用“清”字较好。
(二)一曲:一湾的意思。
【译文】
清澈的江畔有无数碧绿的柳条在轻拂江面,二十年前在旧板桥这里发生过一段往事。
曾经与美人在桥上依依惜别,只恨到了今日也没有丝毫的音信或消息。
【背景与赏析】
这首《柳枝词》被明代的杨慎与胡应麟誉为神品。首句描绘出了一幅有着清江碧柳的清丽景象。第二句则点明了过去的某个时间和某个地点,暗示曾在这里有过一段回忆。第三句终于说出了事实,解开了读者的疑惑。而第四句的“恨”字则意味深长,表现出了诗人望穿秋水的愁苦情思。此外,本诗还使用了倒叙的手法,加上首尾的相互呼应,更能引人入胜。全诗语言真挚含蓄,精彩动人,表现出了诗人的艺术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