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公版经典 > 天下大道

第七章 达到绝对的漠不关心

书名:天下大道 作者:(印)奥修 本章字数:14043

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0日 14:41


第七章 达到绝对的漠不关心

  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第一个问题:

  最近你说过很多关于空和宁静的话.在做了 2年您的门徒之后,在很多情况下,尤其是在社区做静心之后,我的头脑似乎比任何时候都不受控制,就像一台发了疯的计算机在工作.我努力成为整个荒谬的观照者,但是那个怪物(指头脑)一直在继续!

  让那个怪物一直继续好了,你不要担心.问题是你的担心,而不是怪物.整个世界都在续继着:河水继续流淌,白云继续幻化飘浮,小岛继续在树林里喧闹.为什么你就这么反对头脑呢?让它也继续下去好了.你保持漠不关心.

  观照(witnessing)不是一种努力.当你漠不关心的时候,观照才出现了.对头脑要漠不关心;在漠不关心的氛围里面,观照出现了.你必须停止的想法是错误的,你必须平静的想法是错误的,你必须对这个不断的发展进程做点什么的想法是错误的.不要求你做任何作为.无论你做什么都没有帮助……它会帮助那个麻烦,而不是你.所以在你静心的时候,你会感到头脑更加疯狂;当你不静心的时候,它还没有这么疯狂.当你在静心的时候,你过度关心头脑

  了,你竭尽全力想要使它平静.你算什么?为什么你应该去关心头脑?它有什么不对?允许这些念头,让它们像云一样浮动.

  当你漠不关心的时候,突然间,你在观照了.没有什么事情留下来可做,你会做什么呢?你只能看着,你只能观照—

  而观照里面,头脑停止了.并非你能够停止它.从来没有人能够停止头脑,因为停止者也是头脑的一部分.静心的想法也是头脑的一部分—

  认为如果你变得宁静,你就会达到那个终极的,这个想法也是头脑的.所以,不要那么愚蠢!头脑无法平静头脑.谁在问这个问题,你还是头脑?

  你根本不觉知自己;那是头脑在耍花样.唯一可以做的事情、唯一可能做的事情就是:漠不关心,让头脑自然运作.当你漠不关心的时候,突然,你和头脑之间出现一段距离.你依然听它的话,因为它在不停地敲你的门,但是现在你是漠不关心的.现在,在里面,你不关心它是继续还是停止,你不选择.你对头脑说;你就继续;你可以停止.这跟我没有

  "如果你想继续,如果你想停止,关系."这种不顾虑是需要的.在这种不顾虑和不关心的氛围里,观照就会出现.突然间你明白,头脑从来不属于你,它是一台计算机,它是一部机器.你跟它是完全分离的.

  放下所有平静它的努力,仅仅保持被动,看着发生的一切.不要指挥头脑;不要说:"要像这样."不要做头脑的向导,不要做一个控制者.整个存在都在继续,没有什么打扰你—

  为什么只有这个头脑,一台小小的计算机,一部小小的机器会打扰你呢?如果你能享受它的话,就享受它.如果你不能,那么就漠不关心.然后突然有一天,你发现某种在你里面沉睡的东西正在苏醒;一股新的能量正在你里面产生—

  跟头脑的一段距离.然后渐渐地,头脑继续—

  远离,远离,远离.然后它仍然喋喋不休,但是你知道它是在远处的什么地方,在一颗星里附近喋喋不休,你甚至弄不懂它的意思,弄不懂它在说什么.这个距离越来越大、越来越大,然后突然有一天,你再也找不到你的头脑了,它不知道跑到什么地方去了.

  这种宁静跟你所能练习的宁静在品质上是不同的.真正的宁静是自然来临的,它不是被练习的事情.如果你练习,你就可能创造一种虚假的宁静.头

  脑是非常狡猾的,它可以给你虚假的宁静的概念—

  那个概念也是属于头脑的.所以不要去努力平静它.更确切地说,是站在它的旁边,站在路的旁边,让车辆经过.只要看着它,只要用不顾虑的、不关心的眼晴看着它,然后,你一直欲望的事情就会发生—

  但不是通过欲望发生.因为欲望不会允许你漠不关心.佛陀使用了一个词—

  平等.这个词的意思是:绝对的漠不关心.他说,除非你达到平等,达到漠不关心,否则你永远无法变成静心的.那正是静心的土壤.只有在这片土壤里,静心的种子才会发芽—

  没有别的方法.

  第二个问题:

  几千年以来,成道大师一直都在帮助他们的门徒少使用语言、多一些宁静.老子说得最少,但是你好像比世界上任何人说得都多!为什么会这样呢?

  他们试过了,但是他们对你没有作用.所以我想:让我试试别的直言不讳的方法.

  第三个问题:

  据说,天地的所有知识都包含在《易经》的六十四卦里面.是这样的吗?如果是这样,那么怎么使用它呢?

  天地所有的知识包含在每一样东西里面,不仅包含在《易经》的六十四卦里面.即使路上的一颗小石头也包含天地的所有知识;一片小草叶也包含天地的所有知识;每一样东西都包含天地的所有知识—

  因为存在的每一部分都包含着整体.甚至一滴海水就是整个海洋—

  海洋的全部知识、海洋的整个存在都包含在那一滴海水里面.它就是海洋.它也许不是平常人说的海洋,但它是海洋.

  你也包含了整体.所以不需要去找《易经》和六十四卦;更确切地说,是要

  向内走,因为到最后,《易经》不可能对你说什么,到最后你将成为《易经》的解释者.如果你看算命的纸牌、《易经》或者用其它方法,谁来解释呢?你将成为解释者.所以到最后,每一件事情都取决于你.

  除非你觉醒,否则没有什么《易经》是管用的.如果你觉醒了,每一样东西都是卦,每一样东西都是《易经》.所以不要把你的时间浪费在其它事情上:要觉醒.当你觉醒的时候,你将看到整个宇宙被写在每一个地方.在每一片草叶里,你都会发现神的签名.如果你理解一片草叶,你就已经理解了一切,理解了根和一切.

  所以,不要欺骗自己.人们千方百计地欺骗自己.他们把时间浪费在千百万种方法上,希望他们能够通过某种方法从某个后门溜进神的寺庙.没有后门.神的寺庙没有后门,只有前门.

  你会找到很多后门,但是它们不会把你领到内在的神殿.你将被冒充内行的人或者别的什么人骗过去.

  存在里面没有后门,因为存在不相信隐藏.看!每一样东西都是这么敞开,秘密是这么敞开.没有什么是隐藏的,每一样东西都是敞开的,你只需要眼睛来看它,你只需要觉知来读它,你只需要能力来享受它.每一个地方每一样东西都是一个敞开的秘密,从一开始就没有什么是隐藏的.存在是敞开的,只有你才是封闭的.一个封闭的头脑在研究《易经》—

  你能通过它达到什么呢?你自己的反映,你将在它里面看到你自己,你自己的无意识将反映在它里面.

  这些方法只是镜子.它们反映你自己的无意识—

  没有更多的东西.它们从来不给你任何新的东西,它们只是反映你,但是你不知道你自己,所以你认为你从它们那里得到了一些新的东西、新的知识.

  我听说:俄国的赫鲁晓夫来到巴黎,他去参观一个现代画展.他是一个没有艺术素养的人,没有任何美感.实际上,他很粗俗,但是他被邀请了,他必须去.

  画展上展出很多名画.他看着一幅画,然后说:"我不理解.这幅画看起来很丑."

  那个带他参观的人,一个大艺术评论家,"这是毕加索的画,

  说: 这幅画是本世纪里最美丽的东西之一,但是它需要领悟力.它并不那么普通,以至于任何人都能理解它.你必须提高你的美感,你的美的敏感性;只有这样,你才能看出来它是什么."

  他们继续往前走.赫鲁晓夫的心里觉得不太舒服.他从来没有想到……实际上,在俄国,这种事情永远不会发生.没有哪个评论家,没有哪个艺术家敢说他没有领悟力.

  然后,在下一幅画的前面,他站了几分钟,看得很仔细,然后说:"我想这也是毕加索的画."

  评论家说:"对不起,先生,这只是一面镜子.你在看你自己."

  他是一个很丑的人—

  也许对他来说,镜子里的他看上去很像毕加索的画—

  是一个变形.

  在《易经》里面,你会发现一面镜子.如果一个佛来读《易经》,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因为镜子所照出来的是佛.如果老子来读《易经》,它就会显示老子.如果你来读,当然你就会看见你自己.你只能看见你的脸.

  所以,不要为这些事情费心.变成一个佛,那么照镜子就会很值得,但是没有哪个佛有心思去照镜子.这就是谜.没有佛有心思去照镜子,因为他在深处非常清楚、非常强烈地知道自己的存在,不需要以一面镜子来知道.你需要一面镜子—

  但是镜子所照出来的只是你.而你继续愚弄自己.你想谈到什么,你就会读到什么,然后你把责任推在《易经》身上.

  有一次,木拉纳斯鲁丁没有去上班.晚上,他过来看我,他非常高兴,因为他在床上睡了一天—

  一点也不关心世事.

  我问:

  "纳斯鲁丁,你今天为什么休假呢?"

  他说:"我实在忍不住了.早晨我扔了一枚硬币,看看是否要去上班—

  如果它是正面掉下来,我就必须去,如果它是反面掉下来,我就可以享受一天假."

  我问:所以你享受了一天假,是吗?"

  "它是反面掉下来,

  他说: 但是我不得不扔了 10次,然后它才出现反面."

  "是的,

  事情就是这样在发生.《易经》算命的纸牌,或者诸如此类的东西—

  事情就是这样在发生.你想做什么,你就做什么,但是为什么要把责任推给可怜的《易经》呢?担起责任去做就是了!

  这些都是诡计.

  是的,我说每一样东西都包含在每一样东西里面.甚至《易经》也包含整个宇宙.没有其它可能.存在就是这样存在的.每一个部分都包含全部、包含整体.不管你移到哪里,你都是移进整体,但是你会怎么读它将取决于你的悟性.

  所以我不关心《易经》,我关心你和你的悟性.你要试着长成它.不要把时间浪费在任何别的事情上面.生命真的很短暂,有很多事情要做.不要混日子.

  第四个问题:

  在道里面,成长和灵性有意义吗?

  不管什么都没有意义—

  因为道就是当下的情况.道就是现在.成长引进了未来.成长的观念引进了未来,然后每样东西都被歪曲了.并非你不在道里面成长,事实上,你只在道里面成长,但是对于道的世界来说,成长的观念完全是外来的.它们不谈论成长;它们只谈论怎么存在,而不是怎么成长.

  如果你知道怎么存在,那是唯一的成长方式.如果你知道怎么存在于此刻,你就在成长的路上了.你不需要考虑它,它自己会自动地来临,就像一条小河,它用不着查阅任何旅行指南,用不着向任何路上的人打听大海在哪里,就可以流进大海.它不断地前进,一刻接着一刻地过它的生活;最后它来到大海.这一刻过得好、过得全然,下一刻将从这一刻产生出来—

  它能从别的什么地方来呢?它会自动地从它产生出来,你不需要担心它.你全然地活过这一刻,下一刻会从这一刻产生出来.如果你全然地生活了,那么对于下一刻来说,这种可能性就会跟着它一起产生出来——

  —它也可以被全然地生活.

  如果你知道怎么活得全然,你在下一刻也会活得全然.每一刻你都会变

  得越来越全然,而成长将自动地发生,但是如果你过于关心成长的话,你就错

  过了此刻,而那是一个人唯一可以成长的时间.

  所以老子不谈论成长,因为他知道,那个成长的谈论将变成延迟.然后一

  个人就会想:"我明天再成长.今天对我来说不是时候.还有很多别的事情要

  做,成长可以等一等.不着急."然后你继续延迟,你继续以一种片断的、片面

  的方式活过此刻.而下一刻将从它产生出来,你将随着每一刻变得越来越片

  面、片断、分离、分裂.那么,谁还会成长,一个人还怎么成长呢?

  一个人必须成为他已经成为的.一个人必须达到他与生俱来的.你必须

  成为你的存在,成为存在的基础—

  所以当下就是你的工作.这个正在经过

  的片刻必须被非常强烈地使用,被非常强烈地吸收……然后它就变成成长.

  成长不是道的理想,它是一个副产品.

  关于灵性,道根本不关心它自己—

  如果你问老子,他就会笑.如果你谈

  论灵性,他就可能打你的耳光,他可能把你扔出去,对你说:"到别的地方去.

  不要把这么愚蠢的事情带到我这里来.为什么呢?"因为你一说精神的,你就

  已经把生命分成物质的和精神的—

  而他赞成全部的、整体的.你一说精神

  的,你就已经谴责了某些物质的、肉体的、尘世的东西."精神的"这个词里面

  带有一种谴责、一种分裂.

  你可以看看那些自以为很精神的人;你可以在他们的眼睛里面看到谴

  责.不要太靠近他们,他们是有毒的;他们的呼吸里面就有危险和传染.赶快

  逃离他们!只要你看见一个精神的人向你走过来,你就能跑多快就跑多快,因

  为他有病.他有很深的精神病,他是一个精神分裂的人,因为他把生命分成两

  部分,而生命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不可能被分割.

  生命不是灵魂,生命不是肉体,生命是两者.你不是肉体和灵魂(bodyandsoul),你是肉体灵魂(bodysoul).那个"和"(and)是危险的,扔掉它.

  我见过一些人,他们已经扔掉了"和",但是,当他们想到肉体灵魂的时候,他

  们还是不能把它变成一个词,他们在两者之间放了一个小小的连字号,来代

  替"和".即使那个连字号也是危险的,把它也扔掉.把肉体灵魂变成一个词.

  它是一个词.把物质精神变成一个词,把这个世界和那个世界变成一个词.让你的上帝在这里,下降到物质里,让你的物质上升,进入你的上帝.这样一来,你怎么可能再谈论灵性呢?

  在印度,这种灵性的病是非常古老的.那些精神的人到我这里来.他们没有正确地了解我,有时候,他们因为误会了才来找我.他们谈论他们的灵性,他们以同样的口气谈论别人的物质主义.在印度有一种陈腐的思想,认为西方是物质主义的,而东方是精神的.这是无稽之谈.这正是一种非常偏执的、精神分裂的思想.它的出现是由于肉体和精神的分裂—

  然后每一样东西都是分裂的,然后你的整个生活永远都带着一种分裂.甚至肉体也被分成了两个部分:较高的肉体是较高的东西,肚脐以下的肉体是较低的—

  在评价上是较低的.肉体和精神被分裂了,然后肉体也被分裂了;较低的部分是肮脏的,较高的部分是神圣的、圣洁的.事实上,你的肉体里面哪里有一个分裂泥?你能划出一条线,说从那里开始肉体变成较低的吗?血液全身循环,相同的血液.整个肉体是一个网络,你怎么可能分裂它呢?对于那些分裂的人,告诉他们:"把你较低的肉体割下来,用较高的活.然后我们再来看看."他们立刻就会死掉.

  那就是精神的人所发生的,他们是死的人.我的观察是这样的;甚至物质主义者也比你的精神的人更有活力,因为物质主义者在内心深处感到,他们将来有一天也要试着变成精神主义者,他们不谴责.相反地,他们的心里面有一种自我谴责,有一种罪恶感;他们不到寺庙里去,而去找妓女;他们不去祈祷,而去唱歌、跳舞.他们知道自己在做错误的事情,他们感到丢脸.所以对于他们来说,还有一种可能性,因为自我感到伤害了,但是精神的人是自我主义的人.实际上,上帝的概念就是世界上最大的自我主义者所创造的——

  —用来谴责别人和赞美自己.上帝是全部的,但是那些所谓精神的人的上帝不是全部的.他们的上帝只是一种抽象、一种思想、一种纯粹的思想,它的里面没有生命.在那个意义上,老子不是精神的,他不会允许任何灵性靠近他.他完全支持整体;他完全支持不分裂.我也支持不分裂.当我把你点化成桑雅生的时

  候,我不是把你点化成灵性,我是把你点化成一个整体的生命—

  我在试着使你神圣,而不是精神.记住,当我说神圣的时候,我总是意味着整体,在整体里面,你将过一种完全的生活—

  一种肉体、灵魂、世俗、上帝、市场和静心的有机的完全的生活,一种没有分裂的生活,一种流动的能量,而不是分隔的.我不希望你的存在里面有任何密不透风的隔间.你的存在应该是流动的.你应该勇敢,勇敢到在你的里面即使罪人也可以和圣人并肩存在,圣人不感到害怕,罪人也不感到受谴责.当你的罪人和圣人靠得越来越近,终于变成一个人的时候,你就变得神圣了.你没有拒绝过任何东西,你不是一个说"不"的人,你已经对整个生命的本然说"是"了,没有附加的条件.你已经对整个生命说"是"了—— 这就是一个虔诚的人.

  —对我来说,

  对老子来说也是一样.他不管成长,成长会自然地发展你只要经验当下.他不管灵性—

  你只要全然地生活,而灵性会自己照顾自己.它必然会来—

  它是一次开花,而不是一次训练.

  当一个人是全然的,生命就开花了——

  —那种开花就是灵性.灵性不是态度,它不是训练.它是全然地、快乐地、喜悦地生活的结果;它是没有抱怨的生活的结果;它是勇敢地、强烈地生活的结果.然后这种开花就发生了.

  第五个问题:

  对立面的融合—— 没有时间的点.那么它怎么可能被我这个属于时间的人了解呢?

  你谈论平衡、相会点、—但它似乎是一个看不见的、

  你既是时间,又是无时间,否则你无法达到平衡,但是你只知道你存在的一个部分——

  —那个部分就是时间.如果你知道你的整个存在,那么你同时也知道没有时间的部分.对于整体来说,没有时间.时间一个相对的概念,只对不整体的人来说是存在的.这一点必须理解—

  它是一个微妙的点,而且非常复杂.时间是最深奥的难题之一.

  圣奥古斯丁说:"在没有人问我的时候,我知道时间是什么,但是当有人

  问我的时候,我就不知道了."如果没有人问起,每一个人都知道时间是什么;如果有人坚持要你定义,要你解释时间是什么,那么你就傻眼了.你一直在使

用它,你每时每刻都在谈论它,你对它有一种微妙的感觉,但是当你想要把它表达清楚的时候,你就傻眼了.

  时间是最深奥的难题之一,你要设法理解它.时间是相对的——

  —这是首先需要理解的事情—

  它不是绝对的.对整个宇宙来说,没有时间,因为它不能从一点移到另一点;两点都在它的里面.它包含一切—

  过去、现在、未来.如果它不是早就包含未来的话,未来怎么可能存在呢?整体不能在时间里移动,因为它也包含时间.时间是它的存在的一部分.所以我们说整体活在永恒里;永恒意味着没有时间,它的里面没有时间.过去、未来、现在——

  —一切都隐含在它的里面.

  时间对我们来说是存在的,因为我们作为部分生活.空间对我们来说是存在的,因为我们作为部分生活.它们是相对的现象.对整体来说,空间并不存在,因为它包含在整体里面.它无法到任何其它地方去,因为没有其它地方.整个空间都在整体里面.它能到什么地方去呢?它存在于此时此地,它永远存在于此时此地,从来没有别的情况.

  你是两者.如果你过一种分裂的生活,如果你过一种片面的生活,如果你半睡半醒地生活,或者几乎要睡着了,那么你就活在时间里.如果你过一种完全觉醒的生活,突然间,你就活在永恒里,活在没有时间里了.你已经变成整体了;现在对你来说,就没有时间存在.

  有一个德国的神秘家,名叫爱克哈特,他快要死了.有一个门徒—

  一个好奇的、多问的人,一个哲学系的学生—

  问他:"师父,我知道您快要过世了,但是在您离开肉体以前,我还想问一个问题,要不然它会缠我一辈子的."

  爱克哈特睁开眼睛说:

  "什么问题?"

  那个人说:

  "当您过世以后,你将到什么地方去呢?"爱克哈特说:"不需要到任何地方去."然后他闭上眼睛死了. "不需要到任何地方去."他说.我认为那个人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满足,但是爱克哈特提供了一个美丽的答案.它需要很深的悟性.爱克哈特说,

  "不需

  要到任何地方去."这意味着:我现在在每一个地方.还需要到什么地方去呢?

  佛陀一次又一次地碰到同样的问题—

  当一个佛死了,他到什么地方去呢?佛陀总是笑着,保持沉默.

  最后,这个问题又被提出来了,"拿一根小蜡烛来."

  佛陀说:

  蜡烛拿来了,佛陀说:

  "把蜡烛点亮."

  蜡烛点亮了,然后佛陀说:"拿过来靠近我."

  蜡烛越来越靠近佛陀,然后他突然把它吹灭,说:

  "我问你们,这根蜡烛的光到什么地方去了!它的火焰到什么地方去了?"门徒们都答不上来.

  在梵文里面,火焰的熄灭叫做涅盘.所以佛陀说;"就像这样,当佛陀死了,他就消失了.他跟整体在一起.所以他到什么地方去没有关系,因为整体能到什么地方去呢?这朵火焰到什么地方去了呢?它跟整体在一起.现在它不再作为一个个体的火焰而存在,个性消失了."

  以后涅盘这个词变成最重要的佛教术语.它意味着火焰的熄灭,火焰的完全熄灭.它依然存在,因为任何存在的东西都存在,但是你找不到它.你怎么可能找到一朵不在的火焰呢?个性消失了,形式消失了.你会在哪里找到它呢?但是你能说它不在了吗?它在,因为一个曾经存在的东西怎么可能不在了呢?它消失了,当然,它跟无形的在一起,当然,它跟整体在一起,当然—

  但是它有.现在,它作为整体而存在.

  你有两种可能性.你可以活在时间里,那么就是以头脑生活.头脑就是时间,因为头脑把生命分成过去、现在、未来.头脑在分裂的因素.它是一名伟大的分析家、伟大的解剖员.它解剖每一样东西.你可以用头脑过活,那么你就活在时间里,但是你可以直接地生活,你可以立刻地生活,不需要头脑.你可以把头脑放在一边,那么你就会活得没有时间,活得永恒.那么就没有过去,那么就没有未来,那么就只有现在和现在和现在.它永远在那里.

  过去是你看不见的那个现在,未来是你还无法看见的那个现在.过去是已经超过你、超过你的感知的那个现在;未来是还没有进入你的感知范围的那个现在.

  只要想一个小小的例子.你站在一棵大树下面等人.你看得见那条路,但

  是有一个限度.你可以往一头看 200米远,往另一头看 200米远,然后路就消失了.另一个人坐在树上,坐在树顶上.他能看得更远.他可以朝一个方向看 1英里远,朝另一个方向看 1英里远.

  你在等一个朋友.朋友出现了—— 而是对坐在树顶上的

  —不是对你来说,人来说.只要朋友在路上出现,对树顶上的人来说,他就已经变成现在了,但是对你来说,他仍然是未来—

  他还没有出现在路上.除非他进入你的感知范围,否则他不会成为现在.他是未来.过去、未来和现在是相对的,它取决于你的高度和你的位置.

  所以耆那教教徒坚持说马哈维亚知道所有时间的 3个时态—

  因为他的高度.他可以从一头看到另一头,对他来说,没有什么是隐藏的.所以,无论你认为什么是过去,对他来说仍然是现有,无论你认为什么是未来,对他来说也是现在.

  然后朋友出现了—

  你跟他交谈,然后他继续走.在 200米之后,对你来说,他已经消失了,他已经变成过去了,但是对于树顶上的人来说,他仍然是现在的一部分.这取决于你的理解范围有多宽.如果你的范围是全部的,那么就没有时间.那么你就能从一头看到另一头.那么每一件过去的事情也都是现在的、当下的.那么每一件将在未来发生的事情也都是现在的—

  当下的.那么就没有过去、没有未来,—这一刻

  只有现在存在.只有现在这一刻存在—— 就是永恒.

  你有两种可能性.你可以用头脑来生活,那么你就是受限制的.这就好比你从一扇窗看蓝天—

  那么窗的框架就变成蓝天的框架.头脑的框架变成你的世界的框架.然后你从窗口跳出去,来到整个蓝天下面.现在没有框架了.

  法国的绘画正在兴起一种新的时尚—

  无框绘画的时尚.那是一个美丽的现象,因为所有的框架都是虚假的.在生命里,每一样东西都没有框架,但是,当你画画的时候,你给它安了一个框架.那个框架是最虚假的东西.而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有时候人们购买装饰精美的框架,甚至里面的画还没有框架昂贵.框架比画更值钱、更珍贵—

  而框架是虚假的.生命没有框架.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生命有一个框架吗?但是当你拍照片的时候,马上就有一个

  框架了.那个框架是虚假的.所有的框架都来自于头脑,头脑给每一样东西都加上框架,而那些东西是无框的、无形的.

  你可以成为两者,这取决于你.在深入的静心当中,头脑不再被牵扯进来.刚开始的时候,头脑继续运作,但是渐渐地,当你不听它的时候,它就停止唠叨了.看见没有人管它,看见没有人注意,它就停止了.

  头脑就像一个小孩.你看见过小孩做这种事情吗?如果他摔交了,他首先去找妈妈,看看她是否在附近.如果她在,那么他就哭.如果她不在,哭有什么用呢?那么他就自己爬起来,重新开始玩,因为哭是没有用的—

  没有人注意.没有人会理你,除非妈妈在.有时候,在半小时以后,妈妈来了,他才开始哭.这很荒唐,但是也有一定的逻辑.因为当妈妈不在的时候,哭有什么用呢?即使你受伤了也没有用.当妈妈来的时候,受伤已经过去了,但为了过去的受伤哭泣也是有意义的,因为他期待妈妈注意!

  头脑就像一个小孩.如果你注意,它就哭.如果你注意,它就产生问题.如果你注意,它就继续再继续,没完没了.如果你不注意,突然间,小孩明白妈妈不在了,小孩渐渐地明白妈妈已经走了,然后他就会停止.当头脑停止的时候,你是立刻的,你直接面对真实.这样就没有媒介在中间,没有人给它染色.这样感知就是清晰的、纯净的—

  你就在永恒里.

  第六个问题:

  自我能够自杀吗?

  不能.因为它并不存在.要自杀,它必须存在.让我用另一种方式来说明:一个影子能够自杀吗?影子无法自杀,因为影子并不存在.如果你自杀,割掉你的头,那么影子就会没有头,它只是跟着你.自我只是一个影子,它无法自杀.如果你割掉你的头,自我就自杀了—

  并不是它自杀了,而是它发生了.

  试着理解,自我不是实在的,自我只是一个影子.身体移动,就产生一个影子,一个身体的影子;头脑移动,就产生一个头脑的影子.那个头脑的影子

  就是自我.当头脑停止的时候,就没有自我了,当头脑不运作的时候,就没有自我了.当头脑在运作的时候,自我就在那里;如果头脑运作得太多,自我就太多.所以你会看到:过分用头脑工作的人比任何人都更加自我主义.婆罗门、学者、教授、专家,和所谓的知识阶层—

  他们有最微妙的自我.脑力劳动者、作家、诗人、哲学家—

  他们有最微妙的自我.他们不是别的,就是自我——

  —太多的头脑.

  那些用手工作的人,那些技术工人,他们是谦卑的人.去拜访一个由工人、农民,由手工劳动者组成的小村庄.他们是谦卑的人.

  有一个关于孔子的故事.这个故事跟老子一样古老.

  孔子在旅行,经过一个村庄,他看到一个老人,一个很老的老人,他从井里面打水来浇地.那是非常辛苦的工作,太阳又那么烈.孔子以为这个人可能没有听说过现在有机械装置可以打水—

  你可以用牛或者马代替人打水,这样比较容易—

  所以孔子就过去对老人说: 用它们

  "你听说过现在有机器吗?从井里打水可以非常容易,而且你做 12个小时的工作,它们可以在半小时之内就完成.可以让马来做这件事情.你何必费这么大的力气呢?你是一个老人啊."他肯定有 90岁了.

  那个老人说:"用手工作总是好的,因为每当狡猾的机器被使用的时候,就会出现狡猾的头脑.事实上,只有狡猾的头脑才会使用狡猾的机器.你这不是来腐化我吗!我是一个老人,让我死得跟生出来的时候一样单纯.用手工作是好的.一个人会保持谦卑."

  孔子回到他的门徒那里.门徒们问:"您跟那个老人谈什么呢?"

  孔子说:

  "他看起来似乎是老子的门徒.他狠狠地敲了我的头,而且他的论点好像是正确的."

  当你用手工作的时候,不会出现头脑的影子,一个人就会保持谦卑、单纯、自然.当你使用狡猾的机器时,头脑就介入了.那些用头脑工作的人被称为头头:职员的头头、老师的头头—

  他们被称为头头.不要做头头.即使做一个职员也已经很不好了,何况做职员头头……不必了.做一个老师已经够

  "手""手"

  糟糕的了,何况做老师头头……要设法成为 , 是被批判的,因为它们

  不狡猾,不够具有竞争性,它们似乎是原始的.试着多用手来工作,你会发现

  那个影子出现得越来越少了.

  自我不可能自杀,因为它并不存在.如果你自杀,那就是我所说的三摩

  地,那就是我所说的最后的静心.如果你自杀—

  那意味着如果你消失了,你

  就变成一个"无人"—

  不会再有影子.

  古时候传说:每当一个人成佛了,他的身体不会有影子.那并不是说当佛

  走在路上的时候没有影子—

  有影子,但是内在没有影子.他活动,他工作,

  他做事情,但是"做者"还是会有.所以影子也不会出现.即使需要他思考,但

  是思考者也不出现,所以影子也不会出现.他生活,但是他不是一个操纵者、

  控制者.他流动,他的生活是自发的.他甚至不游泳,他只是随着河水漂流.他

  不把河水推开,他只是让自己处于一种放开的状态.他"让有存在",他漂流.

  他让漂流做每一件事情,那么影子就没有了;自我就消失了.

  不要直接跟自我斗争.如果你这么做,你肯定要失败,因为没有人能够直

  接跟影子斗争.如果你必须对影子做点什么,你就必须对你的存在做点什么. "做点什么"是错误的,它是一个错误的观念.你的内在是"无"—

  越来越了解内在的空.有一天,你将突然发现自我已经离开你了.事实上,你将发现它从来没有存在过,你的想法是错误的,你在幻觉里面.它是一个海市蜃楼.它

  并不在那里,它只是显得好像在那里;它不是真实,它是一个梦—

  实际上,

  是一个恶梦.

  第七个问题:

  一个经验慈悲状态的人是否也能经验爱和恨的状态?

  可以.当一个人是全然的,他就是全然的——

  —无条件地.但是他的恨有一种不同的品质,他的恨甚至比你的爱更爱,他的愤怒甚至比你的慈悲更慈悲.因为他活得很完全,所以每一样东西都具有新的品质.无论他做什么,品质都不一样.你不能从你这一边来评判他,因为你不知道全然意味着什么.

  你知道恨,你知道爱—

  有时候你爱过,你瞥见它一眼,有时候你恨过,你瞥见它一眼—

  但是你从来不是全然的.如果你是全然的,你的爱就不一样了,你的爱有恨的强度.你是否曾经观察到这样一个事实:你的爱从来没有恨的强度?当你恨一个人的时候,你真的在恨.当你爱的时候,你爱得平平.当你爱的时候,你从来没有把自己完全放进去,但是当你恨的时候,你真的在强烈地恨—

  你是否观察到这个事实:你的慈悲是无力的.可能只是一个假像一个面具而已,但是你的愤怒是真的?

  所有错误的似乎都是真的,所有美丽的似乎都是假的.当一个人是全然的时候,他的爱和他的恨一样地强烈.而且当一个全然的人恨的时候,他的恨里面也带着全然的爱—

  只因为他爱,所以他能够恨,只因为他有慈悲,所以他能够愤怒.

  不,那是很困难的.它将在你里面造成深深的混乱,因为你现在还不能理解它,对它来说,你的悟性还没有成熟.你只能尝试它.

  放弃温吞吞的方式,它需要勇气.过一种全然的生活需要最伟大的勇气,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人永远不知道将要发生什么.而你总是害怕.你爱一个人,你害怕对她或者他生气,因为你并不真正知道你是否爱,你并不真正知道爱是否经得起愤怒.爱有可能在愤怒中逃生吗?所以你不得不压制愤怒,因为你害怕.你并不真正确信你的爱在那里,你有一种感觉—

  也许它在,也许它不在—

  一种模糊的感觉.你活在雾里面,一直被烟雾包围着;没有什么是清晰的,你的感知总是被云遮住.所以你害怕,这么多的愤怒可能会报销整个关系,可能会破坏整个关系.不!要压制愤怒!然后你就压制愤怒,愤怒变成了你的一部分—— 愤怒也进入你的爱.

  —然后当你爱的时候,

  观察两个爱人做爱,你将看到那里有暴力.那种爱的行为不是优美的.你看一个正在做爱的男人的脸—

  看上去他好像要谋杀那个女人似的.或许那就是为什么当你跟女人做爱的时候,她们总是闭着眼晴的原因:最好不要看见这个男人将要怎么样或者将要怎么做.整个事情似乎都是肮脏的.脸变得扭曲,本来脸应该变得优美,但是脸却变得扭曲.平时看起来很美的脸变得很丑,仿佛一个人正在经历某种极度的痛苦,仿佛它不是一种狂喜,而是一种极

  度的痛苦.你看那女人的脸:那张脸变得扭曲,所有的妆都掉了.那张脸不再显得美丽.她似乎处于某种痛苦之中—

  她在压制着它.

  即使在做爱的时候,人们也害怕,如果他们真的完全行动的话,就有一个危险的点.他们的整个头脑不停地亮着红灯:停!不要再前进了!因为他们所压制的一切随时都可能爆发,它在那里敲他们的门:让我们进来!所以,他们也无法在爱里面放松,因为放松只能是无条件的,不存在有条件的放松.

  如果你放松了,你就对爱放松了,你就对愤怒放松了,你就对恨放松了.这就好比,当你打开门的时候,你对敌人打开了,你也对朋友打开了,打开的程度是一样的.在晚上,如果你让门开着,就有各种各样的可能性,朋友可能来,敌人也可能来.所以你就把门关起来,但是关着的门对两者来说都是关着的,对朋友和敌人.

  你从来不能真正地、真实地生气.你也不能真实地爱.当你是全然的时候,你真实地做每一件事情,无论结果是什么,你从来不想结果.

  这就是我对生活的数学—

  如果你全然地生活,不管结果怎么样,它总是好的.不管怎么样!它总是好的.而如果你过一种片断的生活,不管结果怎么样,它总是坏的.

  你们可以从你们的生活中看到,你们一直在过一种非常绅士的生活,那是一种温温吞吞的现象,既不冷也不热.这是怎么了!什么都没有,几乎什么都没有.你们一直在浪费自己.不要再浪费了.要真实,在真实里面有危险的危险,否则每一个人都会变得很真实.真实有危险,否则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人这么不真实呢?—

  胆怯,害怕,试图以某种方式来操纵.

  稍微舒适一点的生活……如果你想舒适地生活,那么最好做一个胆小鬼,但是舒适的生活不是别的,就是舒适的死亡.真实的生活从两头燃烧.它是一团火焰—

  永远被危险包围着,永远被死亡包围着.当死亡包围着你,危险包围着你的时候,只有在这种环境中,生命才会达到它的顶峰.

  最后一个问题:

  前几天,有一只小鸟飞过来,死在你的脚边.当我们的时候到了,我们是否也能死在你的脚边?

  不需要来,我会在那里的.如果你真的爱我、信任我,我会在那里的,但是不要等待死亡.如果我在生命里和你在一起,只有这样,我才能够在死亡里和你在一起.

  生命是标准,死亡是顶峰.任何在生命里的东西都在死亡里达到顶峰,达到高潮.如果你在你的生命里,在靠近你的心的地方感觉我,那么你将发现我完全在你的死亡里.你不需要来,我会来的.

  但是不要等待死亡,它首先应该发生在生命里,所有你希望发生在死亡里的,你都应该让它们发生在生命里,因为生命是死亡的准备.死亡从来不反对生命,它只是生命的完成.所有在生命里的都在死亡里达到顶峰.

  

下载APP看小说 不要钱!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快捷键→)

类似 《天下大道》 的 公版经典 类小说:

游戏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下载畅读书城

下载APP 天天领福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