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4年07月16日 03:02
而
有害,权其害而功多则为之。无难之法,无害之功,天下无有也。是以拔千丈之
都,败十万之众,死伤者军之乘,甲兵折挫,士卒死伤,而贺战胜得地者,出其
小害计其大利也。夫沐者有弃发,除者伤血肉,为人见其难,因释其业,是无术
之事也。先圣有言曰:“规有摩,而水有波,我欲更之,无奈之何!”此通权之
言也。是以说有必立而旷於实者,言有辞拙而急於用者,故圣人不求无害之言,
而务无易之事。人之不事衡石者,非贞廉而远利也,石不能为人多少,衡不能为
人轻重,求索不能得,故人不事也。明主之国,官不敢枉法,吏不敢为私,货赂
不行,是境内之事尽如衡石也。此其臣有奸者必知,知者必诛。是以有道之主,
不求清洁之吏,而务必知之术也。
慈母之於弱子也,爱不可为前。然而弱子有僻行,使之随师;有恶病,使之
事医。不随师则陷於刑,不事医则疑於死。慈母虽爱,无益於振刑救死。则存子
者非爱也,子母之性,爱也。臣主之权,筴也。母不能以爱存家,君安能以爱持
国?明主者,通於富强则可以得欲矣。故谨於听治,富强之法也。明其法禁,察
其谋计。法明则内无变乱之患,计得则外无死虏之祸。故存国者,非仁义也。仁
者,慈惠而轻财者也;暴者,心毅而易诛者也。慈惠则不忍,轻财则好与。心毅
则憎心见於下,易诛则妄杀加於人。不忍则罚多宥赦,好与则赏多无功。憎心见
则下怨其上,妄诛则民将背叛。故仁人在位,下肆而轻犯禁法,偷幸而望於上;
暴人在位,则法令妄而臣主乖,民怨而乱心生。故曰:仁暴者,皆亡国者也。
不能具美食而劝饿人饭,不为能活饿者也;不能辟草生粟而劝贷施赏赐,不
能为富民者也。今学者之言也,不务本作而好末事,知道虚圣以说民,此劝饭之
说。劝饭之说,明主不受也。
书约而弟子辩,法省而民讼简。是以圣人之书必著论,明主之法必详事。尽
思虑,揣得失,智者之所难也;无思无虑,挈前言而责后功,愚者之所易也。明
主虑愚者之所易,以责智者之所难,故智虑力劳不用而国治也。
使人不衣不食而不饥不寒,又不恶死,则无事上之意。意欲不宰於君,则不
可使也。
今生杀之柄在大臣,而主令得行者,未尝有也。虎豹必不用其爪牙而与鼷鼠
同威,万金之家,必不用其富厚而与监门同资。有土之君,说人不能利,恶人不
能害,索人欲畏重己,不可得也。
明主之国,有贵臣无重臣。贵臣者,爵尊而官大也;重臣者,言听而力多者
也。明主之国,迁官袭级,官爵受功,故有贵臣。言不度行,而有伪必诛,故无
重臣也。
--(本章结束)-多多电子书--
更多好看的电子书请访问www.duoduom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