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4年12月29日 19:19
教科读本使用,由此才形成普及全国的进化论风潮来。
历史名人与《天演论》
《天演论》在中国近代所起到的影响,可谓是惊人的。因为它影响到了改变中国命运的许多关键人物。近代一大批有识之士,由《天演论》而获得了崭新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因他们的改变从而影响了旧中国命运的改变。“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口号,不仅直接影响了康有为和梁启超等人,推进了维新变革思想与实践;也一直流传到后世,无论是资产阶级革命家,还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如陈天华、邹容、秋瑾、孙中山、鲁迅、吴玉章、朱德、董必武、毛泽东等人,都自称受到过《天演论》的影响。
当严复《天演论》译作的初稿完成之时,首先就给梁启超、桐城派的吴汝纶以及谭嗣同、吕增祥、熊季廉、瑄孙宝等好友阅览指正。诸友读后,无不拍案叫绝。先从最早的康有为说起。他向来以才高八斗而自居,目空一切,在看过《天演论》后,感慨谓“眼中未见此等人”,认为严复所译的“《天演论》为中国西学第一者也”。最早接触到严复译稿的梁启超,在该书尚未出版时就加以宣传,并据此写文章、发议论,宣传“物竞天择”的理论,并称誉严复“于西学中学,皆为我国一流人物”。谭嗣同在看过《天演论》之后,即向友人推荐说:“好极,好极。”在维新变法时代,虽然严复与康梁等人采取了不一样的救国方针。(他强调治本,以教育民众为基础,而康梁则提倡直接改国制。)但是,他们的思想出发点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救亡图存的伟大宏愿。因此,同样是变法维新。严复与康、梁等人相比较有着明显的不同。他的文章意新而语古,在当时独树一帜。由于所受教育经历不同,康、梁二人皆是以中国旧学为武器,从儒家的“托古改制”立场,来论述维新的重要性,故不时有牵强附会之处,这一点连梁启超自己也是承认的;而严复所用的则是近代西方的资产阶级政治理论学说,这些学说无异是全新的,且是更具战斗力的思想武器。
再说说文化巨匠鲁迅。在他的《琐记》中,曾有过这样的叙述,“看新书的风气便流行起来,我也知道了中国有一部书叫《天演论》。星期日跑到城南去买了来,白纸石印的一厚本,价五百文正。翻开一看,是写得很好的字,开首便道:‘赫胥黎独处一室之中,在英伦之南,背山而面野,槛外诸境,历历如在机下。乃悬想二千年前,当罗马大将恺撒未到时,此间有何景物?计惟有天造草昧……’哦,原来世界上竟还有一个赫胥黎坐在书房里那么想,而且想得那么新鲜?一口气读下去,“物竞”“天择”也出来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也出来了,斯多噶也出来了。”……当他因看《天演论》而受到长辈呵斥的时候,他“仍然自己不觉得有什么‘不对’,一有闲空,就照例地吃侉饼、花生米、辣椒,看《天演论》。”
(摘自《朝花夕拾·琐记》)可见,当《天演论》影响到鲁迅之时,他还只是一个黄毛少年。它在鲁迅心中建立起了早期的进化论思想,使他认识到现实世界充满了激烈的竞争。一个人,一个民族,要想生存,要想发展,就要有自立、自主、自强的精神。虽说鲁迅也曾不客气地批评严复的译书译来费力,看来吃力,但他评价他译得最好的《天演论》,“桐城气息十足,连字的平仄也都留心。摇头晃脑的读起来,真是音调铿锵,使人不自觉其头晕。”并评价严复“毕竟是做过《天演论》的”,“严复是一个十九世纪末年中国感觉敏锐的人”。
除鲁迅外,大文豪胡适也是一个明显受到《天演论》风潮影响的重量级人物。1905年春,胡适进入澄衷学堂。一天,国文老师杨千里先生竟然用吴汝纶删节的译本《天演论》拿来做了国文课的教材用。胡适后来回忆道:“这是我第一次读《天演论》,高兴得很。他(老师)出的作文题目也很特别,有一次的题目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试申其义”。……这种题目自然不是我们十几岁小孩子能发挥的,但读《天演论》,做“物竞天择”的文章,都可以代表那个时代的风气。”胡适原名胡洪,在受到“物竞天存,适者生存”的口号感染下,他将名字改为“适之”。在他后来考试留美官费时,正式使用了“胡适”的名字。除他之外,在《天演论》的浪潮下,许多人改了自己的名字。一时间,“竞存”、“天择”的类似名字就多了起来。胡适的名字就是《天演论》留给他的永久性纪念,是时代赋予的具有保种自强、救亡图存特色的名字。
对严复及《天演论》的评价
从1896年起,严复开始翻译《天演论》,直到1898年正式出版,历时3年。这正是民族危机空前深重、维新运动持续高涨的时代。《天演论》本只是一本科普读物,但由于渗入了译者严复的政治理想,它竟演变成为一本以“物竞天择”为代表口号的政论性书稿。在恰逢那个乱世的时候,它让中国人用一种另外的眼光和方法,重新认清了自己,引起中国近代思想界的强烈震动。无论是老一点的维新派的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以及桐城派的吴汝纶、吕增祥、熊季廉、孙宝瑄及味经书院“诸生”等等,皆读过《天演论》早期的稿本或抄本。其后,《天演论》借助出版,开始在社会上广为流传,它版本众多,约30余种,最有代表性的为1897年《国闻汇编》刊载的《天演论悬疏》。印刷版次最多的是商务版《天演论》,影响也最巨大。当时的新生代,鲁迅、胡适、孙中山等人,无一不受其影响。是以,《天演论》以其独特的内容与形式感染着那个时代的每一个读书人。在中国累次战败之后,在庚子辛丑大耻辱之后,这个“优胜劣败、适者生存”的公式确是一种当头棒喝,使无数国人觉醒。晚清学士王国维在1904年撰就的《论近年之学术界》中称:“近七八年前,侯官严氏所译之赫胥黎《天演论》出,一新世人之耳目……是以后,达尔文、斯宾塞之名腾于众人之口,‘物竞天择’之语见于通俗之文。”它成为中国第一本系统介绍进化论,并产生巨大社会影响的译著。自《天演论》问世后,进化论在中国知识界蔚然成为一股具有影响力的思潮,许多人步严复的后尘,译介有关进化论的著作,可以说《天演论》是进化论在中国传播过程中的里程碑,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重要方法论进入了中国。
晚清名士吴汝纶看《天演论》初稿之后,大叹“得吾公雄笔,合为大海东西奇绝之文,爱不释手”。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吴玉章在晚年回忆说:“《天演论》所宣扬的‘物竞天择,优胜劣败’等思想,深刻地刺激了我们当时不少的知识分子,它好似替我们敲起了警钟,使人们惊怵亡国的危险,不得不奋起图存。”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说:“五十年介绍西洋哲学的,要推侯官严复第一。”
毛泽东称严复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前向西方寻求真理的先进中国人”。
从以上历史名人的评价中,我们可以看到严复和他的《天演论》在近代中国思想史上的深远影响。自《天演论》之后,国人纷纷开始用进化及竞争的目光,为近代社会寻找出路。
《天演论》的传播,无论是从方法论,还是就思维方式来说,在国人的思想启蒙历程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直到“五四”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开始进入中国,《天演论》的影响才逐渐退出了它的历史舞台。但,它的历史功绩无疑是值得后人肯定和怀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