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公版经典 > 基督山伯爵

译者后记

书名:基督山伯爵 作者:(法)大仲马 本章字数:2859

更新时间:2014年07月15日 02:33


译者后记

  大仲马是十九世纪著名的法国作家,一八○二年诞生于埃纳省的维莱科特雷村。他的祖父是一个侯爵。他的父亲仲马将军是一个坚定的共和主义者。大仲马小时候在一个教士那里接受初级教育,一八一六年十四岁时,进了当地的一家律师事务所当小职员。后来,他经友人介绍,到巴黎奥尔良公爵府当一名档案保管员。

  大仲马是以写剧本开始他的写作生涯的。还在当律师事务所小职员的时候,他就同好友勒房合作,编写了很多从未得到上演机会的歌舞剧。一八二五年,他们合作的一个歌舞剧才第一次同观众见面。一八二九年二月十一日,大仲马写的剧本《亨利三世和他的宫廷》开始公演,这个戏一上演,就在巴黎引起了轰动,它和两年后上演的大仲马的另一个剧本《安东尼》,对法国浪漫主义戏剧的兴起,起了推动作用。由于《亨利三世和他的宫廷》的上演,他获得了雨果的友谊。他的东家奥尔良公爵也提拔他当上了皇家图书馆管理员。

  大仲马从一八三九年开始,同马奎合作写历史小说。一八四四年,在马奎的协助下,大仲马出版了他的第一本“外套与宝剑”型的传奇小说《三个火枪手》。同年,在费奥朗狄诺和马奎的协助下,大仲马完成了另一部巨著《基度山伯爵》。这两部小说,是大仲马的小说中流行最广也最受大仲马本人重视的作品。大仲马后来办的报纸、周刊和盖的大厦,都曾以“火枪手”、“基度山”命名。与这两部小说几乎同样著名的,是他在一八四六年到一八四八年期间陆续发表的那一套以亨利四世为主角的三部曲。

  大仲马是一个多产作家。他独自创作和与人合写了许多剧本、小说和其他著作。他自称毕生著书一千二百卷。一八六○——一八八四年间,密契尔·勒维曾为大仲马出全集,共出版了二百七十七册。

  在政治上,大仲马象他的父亲一样,是一个坚定的共和主义者。他曾怀着喜悦迎接法国一八三○年和一八四八年的革命,并在革命失败后两次流亡外国。在私生活上,大仲马一生有很多桃色事件。他的儿子小仲马,便是他同一个女裁缝的私生子。大仲马成名后,有了巨额的收入。他慷慨好客,在他那座豪华富丽的文艺复兴式的“基度山大厦”里,经常挤满男女食客,以致尽管他收入很多,却常常弄得身无分文,甚至债台高筑。一八七○年十二月五日,这位著名作家在弟厄普附近他儿子的家里去世。

  《基度山伯爵》是大仲马最受人欢迎的作品之一,它曾被译成多种文字,在法国和美国多次被拍成电影。尽管这部书问世到现在已有一百多年,但仍拥有相当数量的读者。

  对于一部小说,各种各样的人,可以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喜欢它或不喜欢它。一部不好的书,不会因为有一个好人喜欢它就变成一部好书。一部好书,也不会因为有一个坏人喜欢它就变成一部坏书。《基度山伯爵》这本书究竟应该怎样全面评价?它为什么能受到世界各国读者的欢迎?这个问题留给文艺讨论家去回答。这里我只想谈谈我个人对这本书的粗浅的看法。

  大仲马的戏剧和小说,大多情节曲折,场面惊险。而大仲马又有叙述故事的卓越技巧。不论情节多么离奇,在大仲马的笔下,人物和故事都栩栩如生。《基度山伯爵》便是大仲马的代表作之一。特别是,由于大仲马既是小说家又是戏剧家,他在写小说时,充分运用了他写戏剧的技巧,所以人物之间的对话极其生动。如这部书第九十五章《父与女》中邓格拉司和欧琴妮的那一番对话,绘影绘声,完全是舞台化的,读来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基度山伯爵》的故事情节,从第一章到最后一章,故事情节的发展,各个角色的命运安排,都不是按照某、种公式化、概念化的模子倾倒出来,而是奇特

新颖、引人入胜,处处使人感到异峰突起,天外飞来。如邓蒂斯发现宝藏后对他那几个仇人的报复方式,事先怎么猜测都是难以想象得到的。邓格拉司、马瑟夫和维尔福这三个仇人,最后都是家破人亡,但他们破灭的具体方式,又全然不同。故事情节的发展出乎读者的意料,但每一步发展,读了又感到确实是在情理之中的。和那些公式化、概念化的作品相比,和那些一看开头、便知结局的小说、电影、戏剧相比,《基度山伯爵》确实是具有极大的魅力的。我认为,《基度山伯爵》之所以被读者喜爱,主要原因就在于此。

  但是,《基度山伯爵》虽然是一部长时期来受读者欢迎的小说,它和它的作者大仲马在世界文学史中的地位却并不很高。这主要是因为《基度山伯爵》尽管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中展开故事情节的,尽管在某些细节上也反映出社会的进程,但没有能反映这个时代的主要矛盾,也未能通过典型的人物和典型的事件来概括社会生活的本质。《基度山伯爵》的故事背景跨越了波旁复辟王朝和七月王朝两个时代,这是法国历史上阶级矛盾极为错综复杂、社会经济结构和政权结构发生巨大变革的时期,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正在进行最后的较量,工人阶级也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大仲马作为一个共和主义者,本可以在作品中把七月革命前后法国的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表现出来,但作者却无意于深入解剖当时的社会生活,一百万字的巨著主要靠曲折的情节支撑。因而尽管故事叙述得有声有色,写作技巧有不少可取之处,整部作品的认识价值却不算高。与大仲马同时代而且同属浪漫主义流派的雨果所写的《悲惨世界》,却能以感人的艺术笔触,通过主人公的悲惨遭遇,描写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人民的苦难生活,展示了广阔的社会图景,甚至正面描写了一八三○年巴黎人民的起义斗争。因而在文学史上,《悲惨世界》高于《基度山伯爵》,雨果的地位显然也比大仲马重要得多。

  我翻译此书的动机和经过是这样的:四十多年前,我看了美国好莱坞出品的影片《基度山恩仇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九三九年,我在四川大学图书馆里,找到了英译本的《基度山伯爵》。我为这本书曲折情节所吸引,废寝忘食地把它读了一遍。以后,每隔一个时期,常常抽几章来读,不知不觉中把全书又看了一遍。当时,我就有念头想把它翻译出来,介绍给我国的读者,但象这样一部百万字的巨著,没有出版的保证和较安定的环境,是不会有勇气动手的。一九四五年九月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获得从重庆到上海的交通工具,我整整等候了一年,《基度山伯爵》的翻译工作就是在这一年进行的。回上海后,我又继续用大半年的时间来译完全书,于一九四六年到一九四七年间由文摘出版社陆续分册出版,当时的书名就用了电影的名称《基度山恩仇记》。从一九四六年到一九四八年,这部书一共印了四版。但四版加起来,总共不过三千部左右。这个数字,现在的读者听来几乎是不可相信的。仅此一端,也就可以看出,旧中国的文化事业到底是个什么状况了。

  我不懂法文,这次重新出版前,人民文学出版社外国文学编辑室的同志根据法文版原著对书中的人名、地名、货币名称以及译文中的一些地方的译法作了订正,在两处地方补上了英译本中删去的几句话,也纠正了我原来的若干误译和翻译得不够准确的地方,谨此致谢。

  蒋学模

  一九七八年十月十五日

----------------------

塞班论坛 http://bbs.dospy.com/★☆

★☆电子书区 忘塵居士整理制作☆★

----------------------

下载APP看小说 不要钱!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快捷键→)

类似 《基督山伯爵》 的 公版经典 类小说:

游戏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下载畅读书城

下载APP 天天领福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