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妙趣奇文 > 唐诗三百首

近体诗的声律

书名:唐诗三百首 作者:吴调侯 本章字数:2450

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1日 23:24


近体诗的声律

  

  定句、定字、定韵、对仗、声律,都是构成近体诗的基本因素,其中声律尤其重要。如上所述,诗的声调只分平仄两类,就是要把平仄两类的字间换使用,表现出声调错综回旋之美。关于平仄声律,这里着重谈谈七律的格式;明白了七律的格式,其它五律以及五、七言绝句的声律格式便可以迎刃而解了。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首联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颔联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颈联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尾联

  以上是七言律诗的一种平仄声律的格式,从这个格式中可以总结出三条基本规律:

  (一)一句之中平仄相间。一句七字一般可分为四个音步,即一二、三四、五六、七(或五、六七)各为一个音步。第七字极易确定,押韵为平(偶数句),无韵为仄(奇数句),首句第七字押韵则平、无韵则仄。前面三个音步中,每个音步的关键在第二字的声调,所谓”二四六分明“即指此。各句”二、四、六“字平仄必须相间,即”平、仄、平“或”仄、平、仄“(标重点者)。

  (二)一联之中平仄相对。每两句一联,每联的上句(出句)和下句(对句)的平仄必须相对。但并非要求每个字的平仄都要成对,主要看”二、四、六“的平仄,如首联上句”平、仄、平“对下句”仄、平、仄“;颔联上句”仄、平、仄“对下句”平、仄、平“。其余两联也都各自成对。

  (三)两联之间平仄相粘。上联的下句和下联的上句乎仄一致,叫做粘。律诗的各联之间必须相粘,如首联下句”二、四、六“为”仄、平、仄“,则颔联上句也应为”仄、平、仄“;颔联下旬为”平、仄、平“,则颈联上句也应为”平、仄、平“。可依此类推。也就是说上联为”仄起“(上句第二字为”仄“),则下联应改为”平起“(上句第二字为”平“),这样才能相粘。如不合这一原则,叫做失粘。

  旧时流传掌握近体诗声律的两句口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上面所述三点,主要是”二、四、六“的平仄规律:句中音节是一平一仄,联中句子是一平一仄,篇中对联也是一平一仄,平仄如此相间和转换,便构成了律诗的声律,可以按此规律灵活掌握,不须死背硬记。至于”一三五“,有的不能不论,全然不注意”一三五“就有可能犯孤平(如”○○○○仄平仄“)、孤,灭(如”○○○○平仄平“),三连平(如”○○○○平平平“)、三连仄(如”○○○○仄仄仄“)。所谓”一三五“可平可仄是以不犯以上诗病为前提的,因此有的可以不论,但却不可一概不论。

  律诗可分为不同的”式“,按首句第二字的平仄,可分为”平起式“和”仄起式“;按首句用韵情况,可分为”入韵式“和”不入韵式“。前面所列格式即”平起入韵式“,如杜牧《早雁》:

  金河秋半虏弦开,平平平仄仄平平

  云外惊飞四散哀。平仄平平仄仄平

  仙掌月明孤影过,平仄仄平平仄仄

  长门灯影数声来。平平平仄仄平平

  须知胡骑纷纷在,平平平仄平平仄

  岂逐春风一一回。仄仄平平仄仄平

  莫厌潇湘少人处,仄仄平平仄平仄

  

水多菰米岸莓苔。仄平平仄仄平平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则是”仄起不入韵式“:

  剑外忽传收蓟北,仄仄仄平平仄仄

  初闻涕泪满衣裳。平平平仄仄平平

  却看妻子愁何在,仄平平仄平平仄

  漫卷诗书喜欲狂。仄仄平平仄仄平

  白日放歌须纵酒,仄仄仄平平仄仄

  青春作伴好还乡。平平仄仄仄平平

  即从巴峡穿巫峡,仄平平仄平平仄

  便下襄阳向洛阳。仄仄平平仄仄平

  另外律诗中还有拗格和拗体。在一首律诗中,有的地方声律不顺,不合格式,称为拗格。如上所举杜牧《早雁》中的”莫厌潇湘少人处“,平仄格式原应是”仄仄平平平仄仄“,这里却作”仄仄平平仄平仄“,是一种拗格,有的称之为”特定格式“,这仍算作律诗句法,因为在句中以”少“(仄)去救”人“(平),即应当平的作仄,应当仄的作平,互为补救。拗句有当句救,如上例;也有从对句救回来的,杜甫《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上句”自“字当平而作”仄“,以下句”空“字当从而作”平“救回来。关于拗救的情况很多,不必细述。也有在一首律诗中,不仅有的句子的声律有反拗处,而且在一联里或联与联之间的声律也是反拗的,这就是所谓拗体,也有的称之为”吴体“。如杜甫《自帝城最高楼》:

  城尖径仄旌旆愁,平平仄仄平仄平

  独立缥缈之飞楼。仄仄平仄平平平

  峡坼云霾龙虎卧,仄仄平平平仄仄

  江清日抱鼋鼍游。平平仄仄平平平

  扶桑西枝对断石,平平平平仄仄仄

  弱水东影随长流。仄仄平仄平平平

  杖藜叹世者谁子,仄平仄仄仄平仄

  泣血进空回白头。仄仄仄平平仄平

  这首诗除了第二联较合律外,其余各联在一句中、句与句间,联与联间,都存在拗的现象。

  五言律诗的声律,可以按照七言律减去每句的前面两个字,即减去一个音步,其他一切类推就是了。前所举”平起入韵式“的七律,各句减去前两字,则成为”仄起入韵式“的五律,如下式: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律绝有的称为”截句“,这当然不确切,但除了不要求对仗(可对可不对)外,从平仄声律看,却是类似截了律诗的前四句或后四句或中四句或首尾二联四句。截取前所举”平起入韵式“七律首尾二联,则如下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截取前所举”仄起入韵式“五律的首尾二联,则如下式: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在五、七言律以外,还有排律,或称长律,即句数在八句以上,除首尾二联不求对仗外,不管多长,中间各联都要求对仗。

  总而言之,五律、七绝、五绝,乃至五、七言长律,其共同的平仄声律均如七律:句中平仄相问,联中平仄相对,联间平仄相粘;也同样忌孤平、三连平等诗病;也有拗救和拗格。

  以上简介,很不全面,要进一步了解,可参阅有关诗歌格律的专著。

下载APP看小说 不要钱!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快捷键→)

类似 《唐诗三百首》 的 妙趣奇文 类小说:

游戏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下载畅读书城

下载APP 天天领福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