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妙趣奇文 > 唐诗三百首

寒地百姓吟

书名:唐诗三百首 作者:吴调侯 本章字数:783

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1日 23:24


寒地百姓吟

  

  无火炙地眠②,半夜皆立号③。冷箭何处来④?棘针风骚骚⑤。霜吹破四壁⑥,苦痛不可逃。高堂捶钟饮⑦,到晓闻烹炮⑧。寒者愿为蛾⑨,烧死彼华膏⑩。华膏隔仙罗,虚绕千万遭。到头落地死,踏地为游遨。游遨者是谁?君子为郁陶。

  ①水陆转运判官:管理财政的官名,水陆转运使的僚属。唐代有时盐铁使兼任水陆转运使。

  ②无火:没有取暖的燃料,所以说无火。炙地眠:生火将地烘热,席地而睡。

  ③这句说由于寒冷,不能睡觉,半夜冻得站起来嚎哭。

  ④冷箭:措似箭的寒风。

  ⑤棘(jí吉):有刺的草木。棘针,形容冷风尖利入肌刺骨。骚骚:风声。

  ⑥霜吹:指霜风吹来。

  ⑦高堂:指富贵人家。捶钟饮:击钟宴饮,形容其豪华的排场。

  ⑧到晓:意谓通宵。闻烹炮:听到或嗅到烹炮嘉肴的声音气味。

  ⑨蛾:扑灯蛾。

  ⑩华膏:指华美的灯火。膏,这里指灯油。

  仙罗:指富贵人家

室内张挂的纱罗幔帐。

  踏地:指跳舞。游遨:嬉戏。这句说,飞蛾落地而死的同时,富贵者却在地上跳舞嬉戏。

  君子:泛指正直的人们。郁陶;忧思郁积的样子。这句是说,正直的人们听了以后,一定会忧心忡忡。

  这首诗是元和元年(806)或二年(807)作者定居洛阳,任河南水陆转运判官时所作。诗中用对比的手法,描绘了寒地之夜,富贵者和贫苦人民天地悬殊的两幅生活图景:当富贵者在华堂中通宵达旦宴饮嬉戏的时候,在寒风中受冻的人民却宁愿化作飞蛾烧死在华灯下而不可得,从而鲜明地揭示出封建社会中尖锐的阶级对立。对此,作者站在同情人民的立场,满怀义愤地发出了不平之鸣。〔附录〕

  古典诗歌形式简介

  我国古典诗歌的形式,是由多种艺术因素组成的,常能起到充分表达内容的作用,使之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对形式有所了解,才能更好地阅读和欣赏古典诗歌。所以在此对古典诗歌的形式作些简略的介绍。

  

下载APP看小说 不要钱!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快捷键→)

类似 《唐诗三百首》 的 妙趣奇文 类小说:

游戏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下载畅读书城

下载APP 天天领福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