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唐诗三百首
作者:吴调侯
本章字数:896
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1日 23:24
农家没有一粒米装在自己的仓箱里。
⑨不避赃(zāng臧):即公开贪赃枉法。
⑩作私债:放私债。农毕:收割完毕。这两句说,狡吏贪官趁农民在需要钱用的春耕播种之时,拿官粮放私债,秋收后逼农民还债,归还官粮,他们坐收利息。
诳(kuàng狂):哄骗。这两句说,农民被榨取干净,只能以橡实充饥。
田成子:又名田常,春秋时齐国的国相,曾用大斗出,小斗进的办法和贵族争夺民心,得到齐国人的拥护,杀掉了齐简公。但因孔丘仇视他,在历史上被说成最坏的人。作者在这里对他的看法,是受了传统说法的影响。诈仁:假仁假义。自王:数代后,田成子的子孙们终于夺取了齐国,自立为王。作者在这里借古喻今,意思是说唐末统治者对人民剥削残酷,连田成子那样的假仁假义也没有了。
吁嗟(jiē街):感叹词。
这首诗是《正乐府十篇》中的第三篇。诗中通过对一个拾橡实的贫苦老妇人的描写,反映了当时广大农民在种种残酷压迫剥削下,无以为生的悲惨景况,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贪婪,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苦难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