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妙趣奇文 > 唐诗三百首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

书名:唐诗三百首 作者:吴调侯 本章字数:791

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1日 23:22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①

  

  常苦沙崩损药栏,也从江槛落风湍②。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③。生理只凭黄阁老,衰颜欲付紫金丹④。三年奔走空皮骨,信有人间行路难⑤。

  ①严郑公:即严武。唐代宗广德元年(763),严武被封为郑国公,所以称为严郑公。

  ②苦:患,虑。损:坏。从:随。江槛:即草堂水亭木栏。湍(tuān):急流。这两句说,常常焦虑泥沙崩塌损坏药栏,现在一年多没有回去,恐怕药栏也随同水亭一道落进急流中去了。

  ③“新松”两句是杜甫预想之词,准备回到草堂后重新修整四周林木。

  ④生理:生计。凭:依靠。黄阁老:指严武。唐代中书省和门下省的官员以阁老相称,严武以黄门侍郎(属门下省)为成都尹,所以杜甫称他为黄阁老。衰颜:意思是衰老。付:托。紫金丹:道家烧炼的一种丹药,传说人服后可以益寿延年。这两句说,自己的生计只有依靠严武照顾,衰老的身体只有托付给益寿延

年的丹药了。

  ⑤三年:唐代宗宝应元年(762)七月,杜甫和严武分别后,避兵乱于梓州、阆州,到这时前后三年。空皮骨:兵祸连年,漂泊无定,身体只剩下皮包骨头,形容极为瘦弱。行路难:古乐府曲名,这里语义双关,也指时局混乱,世路艰险。

  代宗广德二年(764)正月,杜甫携家由梓州赴阆州,准备出峡北归。二月听到严武又被任为成都尹兼剑南节度使的消息,决定重回成都。在由阆州还成都的途中,写了五首诗寄给严武,这是第四首。诗中表现了诗人对重返草堂的欢欣心情,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他遥想自己辛苦经营的草堂和水槛,在离开以后恐怕已被江水冲坏;对亲手栽种的青松,长得如何不得而知,但恨其不高千尺而挺拔参天;对那些杂乱丛生的恶竹则需砍伐净尽,使草堂更为清新宜人。体现了诗人爱好美好事物和嫉恶如仇的思想感情。当然诗中也慨叹自己遭遇坎坷,漂泊无定,但对重返成都,定居草堂重新开始新的生活还是充满信心的。

  

下载APP看小说 不要钱!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快捷键→)

类似 《唐诗三百首》 的 妙趣奇文 类小说:

游戏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下载畅读书城

下载APP 天天领福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