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唐诗三百首
作者:吴调侯
本章字数:1118
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1日 23:22
安和洛阳相继收复,但安庆绪还占据相州,拥有重兵。郭子仪等九节度使率六十万大军包围相州,久攻未下,三月三日被叛将史思明的援军打败,唐军六十万几乎全部溃散。以唐肃宗为首的统治集团,为了迅速补充兵力,强行征兵。杜甫这时由洛阳返回华州,将沿途所见所闻,概括提炼写成著名的现实主义诗篇《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石壕吏》就是“三吏”中写得较深刻的一篇小型叙事诗。
在诗中通过官府差役在石壕村夜捉老妇应役的描写,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强迫人民服役的罪恶行径,反映了广大人民在战乱年代的悲惨遭遇。腐朽的唐王朝,无力平定安史叛乱,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采用极为残酷的手段,深夜捉人,连老妇也不能幸免。诗中没有一句直接对那黑暗现实谴责的话,而是以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现诗人的批判精神。
这首诗在艺术上有独特之处。从结构上看,诗人以时间为序展开描写,由暮投宿到官吏夜捉人,又由夜深听到悲泣之声,再到天明独与老翁告别,层层深入,脉络清晰,完整紧凑。从艺术手法上看,诗人把复杂曲折的事件,集中在一夕一朝,通过故事的发展和典型人物——老妇的言行来抨击官吏的蛮横,揭示人民的苦难,有着较强的艺术感染力,表现了诗人概括生活、表现生活的艺术能力。就诗歌语言而论,通俗流畅,明白如话,毫无雕琢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