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1日 23:22
指唐玄宗。唐代称皇帝为圣人。筐篚(fěi匪):两种盛物的竹器。筐为方形,篚为圆形。古代礼仪,皇帝在宴会上用筐篚盛金银锦帛赏赐大臣,希望臣子为其效力。邦国活:使国家强盛。
忽:忽视。至理:为国效力的道理,也就是上面所说的“实欲邦国活”。岂:岂能。此物:指金帛等物品。连上两句说,皇帝赏赐大臣金帛等物,是希望人臣为国效力,大臣如果忽视这个道理,皇帝岂能把这些财物白白抛弃呢?
多士:指众多的朝廷大臣。盈:满。仁者:指关心国家安危、主张轻徭薄赋的大臣。战栗:恐惧而发抖。这两句说,在朝廷众多的大臣中,那些关心国家安危的人,应该对这种现象感到可畏。这里杜甫在美化李隆基,认为皇帝是好的,只是臣子不好。
内:大内,京城府库。金盘:泛指珠宝等珍贵物品。卫霍:汉武帝时的外戚卫青、霍去病。这里借指杨贵妃一家。
神仙:指杨贵妃姐妹。烟雾:柔软轻薄的罗纱,远望如烟雾。玉质:洁白的肌肤。
暖:这里作动词用。貂鼠裘:用貂皮做的皮袄。管:管乐器。悲管:指管乐吹奏的音乐激昂悲壮。瑟:古乐器,长八尺余,古为五十弦,后改二十五弦,每弦各有柱,可以上下移动。清瑟:指瑟弹奏的音乐清雅悦耳。逐:伴奏,指管弦乐伴奏。
驼蹄羹:用骆驼蹄做的羹汤,是当时的名贵食品。霜橙:经霜的橙子,味极甜。压:堆积,形容丰盛。橙和橘都产于南方,运到长安,极为珍贵。以上几句都是揭露杨氏家族的穷奢极欲。
朱门:朱红色的大门,这里指权贵豪门。
荣:指朱门的荣华。枯:指冻饿而死的老百姓。咫:八寸。咫尺:极近的距离。惆怅:失意难过。这两句说,权贵豪门荒淫奢侈,贫苦人民冻饿而死,相隔咫尺,竟有霄壤之别,实在令人难过,难以再说什么。
辕:车辕,这里指车,作动词用。北辕:就是车向北行。泾、渭:两条河流的名称,即泾河和渭河,两河在今陕西省临潼县合流。官渡:地方政府设立的渡口。改辙:改道。
崒兀(cù wù促误):危峻的样子。这里形容水势迅猛。这两句说,极目望去,从陇西奔腾而来的大水,波浪如山,迅猛异常。
崆峒:山名,在今甘肃省岷县。泾、渭二水都从陇西流下,所以疑是来自崆峒山。天柱:神话传说,天有巨柱支撑。《淮南子·天文训》;“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这里形容波涛汹涌的水势,可以冲折天拄。
河梁:架在河上的桥梁。拆:毁。枝撑:支撑河桥的支柱。窸窣(xī sù西速):象声词,指桥动摇发出的声音。
行旅:指行路的旅客。相攀援:互相牵扶而过。川:河。
寄:客居。异县:指奉先县。
“谁能”两句说,自己不能抛开妻小不看顾,深切希望和家人团聚,共同忍受饥渴之苦也愿意。
号咷:放声大哭。
宁:愿,可。一哀:一场痛哭。里巷:指邻居。这两句说,即使自己想忍住一场痛哭,而邻居们已经是泣不成声了。
夭折:古代幼童、少年、青年死亡称为夭折。
秋禾:秋季农作物。登:成熟。窭(jù具):贫穷。仓卒(cù促),突然,意外。这两句说,想不到在秋收后,穷苦人依然有饿死的。
隶:属。征伐:被征召服兵役。杜甫出身于地主官僚家庭,享有免租税和免兵役的特权。
抚迹:追念往事,这里指幼子饿死的事。平人:即平民,百姓。固:本来。骚屑:骚动不安。这两句说,追想幼子饿死的事,就感到辛酸悲伤,老百姓的日子更是不好过。
失业徒:失去家业的老百姓。远戍卒:远离家乡驻守的士兵。
忧端:忧愁的思绪。终南:山名,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南。(hǒnɡ哄)洞:水势浩大无边的样子。掇:收拾。这两句说,想到这一切,心里的愁绪就象终南山一样高,象浩大无边的洪水一样不可收拾。
天宝十四年(755)冬,杜甫困居长安十年之后,才得到一个看管兵甲器仗的小官,就职前,于十一月初从长安到奉先探望妻小,这首诗就是返家后所作。这时安禄山已经在渔阳起兵叛乱,而消息还没有传到长安,杜甫当时还不知道安禄山叛乱。但从全诗的内容看,杜甫对当时社会危机的深重是有预感的。
首先,诗人概述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和忠于朝廷的信念。其中充满了求官不遂,政治理想不能实现,想归隐江海,但又恋念国君不忍诀别的矛盾心情;也有着自视甚高而仕途坎坷,欲去不能的愤懑;还有对当权者不满的情绪。由于李林甫、杨国忠把持朝政,排除异己,杜甫滞留长安十年,备尝辛酸,因此对统治集团的腐朽,社会的黑暗有所认识,发出了“穷年忧黎元”的喟叹,这有其进步意义。但是,杜甫在述志中自比葵藿,终要倾向太阳(皇帝),表现了浓厚的忠君思想。同时把唐玄宗美化为“尧舜君”,这些都是时代和阶级的局限。
其次,杜甫从经过骊山时所感,揭露了统治集团的荒淫腐朽生活,抨击他们恣意搜括,聚敛无已;指斥他们歌舞酣饮,挥霍无度。“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千古传诵的名句,深刻揭露了当时社会阶级对立的现象,宫墙内外,形成鲜明的对照。这种大胆的揭露,清晰的勾画,的确是难能可贵的,应该充分肯定。不过,杜甫把造成这种罪恶现实的责任只是归罪于权贵不能体念君心,行惠于民。至于希望朝廷中有“仁者”执政,匡世济时,挽救危局,不过是一种幻想。
再次,诗人通过返家后幼子饿死悲痛心情的描述,从另一个侧面来反映当时社会危机的深重。象杜甫这样的家庭,都有断炊之困,亡子之痛,那么广大被压迫人民更悲惨的遭遇可想而知。于是由个人家庭的不幸转向社会,为“失业徒”、“远戍卒”的悲苦而叹息。这说明了杜甫对社会危机的忧虑。
这首五百字的咏怀诗,可以说是杜甫困居长安十年后的一篇对社会问题的小结,它所概括的生活内容是较为深广的。作者把个人的不幸和唐王朝的政治危机联系在一起,通过旅途所见所感,运用叙事、议论、抒情、写景,对比等手法,层次分明,细致生动地描写出来。因为诗人善于从当时的生活中选择一些典型事件,加以提炼概括,所以很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