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唐诗三百首
作者:吴调侯
本章字数:1080
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1日 23:22
王、公、大夫、士、皂、舆、隶、僚、仆、台。舆、台都是奴隶阶级,后即以舆、台代指奴仆。这两句说,安禄山的爪牙、奴仆都穿着光采照人的绫罗绸缎。
⑤主将:指安禄山。位益崇:地位越来越高。据历史记载:唐玄宗天宝七年(748),安禄山被封为柳城郡公,天宝九年(750),进爵为东平郡王,天宝十三年(754),又加封为河北三镇节度使。凌:犯。这里指轻视朝廷。上都:长安。这里代指唐中央政权。据历史记载,安禄山久怀叛逆,骄横暴戾,目无朝廷。天宝后期,唐玄宗派使臣到渔阳,安禄山称病不迎,“无复臣礼”。“气骄凌上都”,就是指的这种情况。
⑥边人:指渔阳一带的人民。衢(qú渠):四通八达的道路。据历史记载,当时有人向唐玄宗揭露安禄山阴谋叛乱,唐玄宗不但不相信,反而把告发的人绑送给安禄山,结果被处死。
《后出塞》共五首,写于安史叛乱发生之初。这组诗以一个从渔阳脱身而出的士兵的自叙口吻,揭露了安禄山扩充兵力,阴谋叛乱的罪恶活动。杜甫写这组诗的目的,是为了抨击唐玄宗宠信安禄山,结果是养痈遗患,表明了杜甫对国事的深切关注。这是组诗的第四首。在这首诗里,作者揭露了安禄山虚报战功,乘机扩军积粮,阴谋叛乱的种种活动。同时也指出唐玄宗贪图边功,纵容边将,乃是酿成安禄山叛乱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