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公版经典 > 百万英镑

译后记

书名:百万英镑 作者:〔美〕马克·吐温 著;杨振河 编译 本章字数:3430

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1日 22:40


译后记

  

  马克?吐温的中短篇小说在他的全部作品中占的比重并不 大,但是这里面却有不少出色的作品。他在这方面的成就,并 不在他的许多长篇杰作之下。这个集子共收他的二十三个中短 篇,编排的次序是以发表的先后为标准的。在这些作品里,这 位以幽默和讽刺见长的美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从许多不同的角 度深刻地描写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和丑恶现象,揭露了资产 阶级"文明“的真相,特别是撕破了资产阶级道德的外衣。

  作者的生活经验非常丰富,观察力也很敏锐,在开始创作 之前他已经积累了许多写作的素材,并且从长期与劳动人民的 接触和美国的民间文学中吸取了创作的营养。他的初期作品,有 很多就是以继承美国民间幽默的传统为特色的,如他最初的成 名之作《加利维拉县有名的跳蛙》和稍后的《田纳西的新闻界》、 《我怎样编辑农业报》、《我的表》、《麦克威廉士夫妇对膜性喉 炎的经验》和《麦克威廉士太太和闪电》等篇都属于这一类。其中 除《田纳西的新闻界》和《我怎样编辑农业报》用夸张的手法讽刺 了当时美国资产阶级新闻界的混乱和胡闹现象以外,都不过是 一些民间传说的故事和空虚而庸俗的小市民生活的写照,幽默 的色彩相当浓厚,社会的批判意义较小。

  马克?吐温在他的许多作品中,反映了美国资产阶级统治 408

  下政治生活的黑暗和腐败。比如《我给参议员当秘书的经历》以 反面的手法刻画了一个"民主政治“代表人物的丑恶形象;《稀 奇的经验》通过一个聪明孩子摹仿间谍活动的恶作剧,衬托出 那些昏庸的美国军界人物的无能和草木皆兵的庸人自扰;《被偷 的白象》戳穿卩些职业讹诈者——打着"维护治安“和"保卫民 众8的招牌的美国警察、侦探之流——的骗子的面目;《神秘的访 问》揭穿了美国税务机关的黑幕,使人明了赋税的沉重负担究竟 是落到了谁的身上,特别值得重视的是《竞选州长》,这篇短小精 悍的作品把美国“自由竞选"的黑幕描绘得淋漓尽致,使人知道 美国一般天真的老百姓所信托的人物是些什么卑鄙龌龊、无所 不为的丑类,他们所引以自豪的“民主政治"是多么黑暗和肮脏, 是怎样地充满了诽镑、欺诈、捏造和迫害的罪恶勾当。随着资 本主义的腐朽和役落,美国“民主政治"的怪事和丑剧轉来越多, 这篇大胆揭露美国政治生活真相的作品也就更加放出光彩。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艺术天才常常被埋没,人们所重视的 是虚名而不是真正的才能。作者通过《罗马卡庇托尔博物馆的 维纳斯神像》和《他是否还在人间?》这两篇作品,巧妙地讽刺 了那些一味趋炎附势、迷信名家和古董、毫无艺术鉴赏力的资 产阶级俗物,不仅使人发笑,还足以引人深思。

  马克?吐温的许多作品都反映了他对虚伪的资产阶级道德 和宗教信仰的鄙弃,他对这种令人憎恶的、一钱不值的东西常 常予以辛辣的讽刺。《坏孩子的故事’》、《好孩子的故事《、《爱德 华?密尔士和乔治?本顿的故事》这几篇作品都是这方面的成 功之作。特别出色的是《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在这篇杰作 里,作者生动地描写了资产阶级怎样一面贪婪地追求金钱,一 面夸耀他们的虚假的道德。长期保持着诚实和清高的荣誉的赫 德莱堡镇经不起金钱的诱惑,一生“清白无瑕‘ 被公认为"纯 洁、善良、正直、清廉“的化身的理查兹夫妇,一经诱惑,就现 出了原形,其他的人就更不足道了。那些从摇篮里就一直受着 严格的资产阶级道德教养的伪君子为了争夺一袋意想中的金 币,一个个绷着一副"道德高尚“的面孔,却不惜采取种种卑劣 手段,对别人进行诬蔑和打击,最"老实“的也夜以继日地费尽 苦心,要想出一个既能如愿以偿、又能不露马脚的办法,以求 达到这个很不光彩的目的。作者用巧妙的手法,使他们都在狼 狈不堪的情况下露出了丑恶的真面目。资产阶级道德的最后一 块遮羞布,在理查兹夫妇身上可以说完全被撕掉了。

  拜金主义是资产阶级道德的基础,这也是马克?吐温所竭 力揭露和讽刺的对象之一。《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固然深刻地 描写了资产阶级为了钱可以不讲道义、不顾廉耻,可以说出不 可想象的谎话、干出卑劣无比的勾当的拜金主义心理;《三万 元遗产〉〉也通过细致的心理刻画,用辛辣的笔调描写了资产阶 级社会中人们追求财

富的狂热。《百万英镑的钞票》则有力地 说明了金钱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的罪恶作用,生动地描绘了一个 只是携带着不属于他的一张一百万英镑钞票的落魄青年到处招 摇撞骗、一帆风顺的经历,画出了资本主义社会形形色色的势 利鬼的嘴脸。这些作品都是对拜金主义的抨击。,

  在美国反对种族歧视的先驱人物当中,马克?吐温占着显 著的地位。他的长篇小说《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和《傻瓜威 尔逊》都是为黑人的自由而呼吁的。短篇小说《一个真实的故 事》一方面描写了瑞奇尔大娘乐天安命的善’良而爽朗的性格和 她与自己的亲人之间的真挚的感情,一方面反映了黑人的奴隶 生活之悲慘和他们对自由的渴望。作者对被压迫民族的同情并 不限于黑人,他对侨居美国的其他有色人种所受的歧视和迫 害,同样也作了有力的揭露。在《高尔斯密士的朋友再度出洋》 里,他采用十八世纪英国作家高尔斯密士的讽刺性书信集的体 裁,描写了一个名叫艾颂喜的追求光明、幸福和自由的中国人 在美国怎样受尽欺骗和迫害,刻画了他的纯朴忠厚的性格,同 时也戳穿了美国作为"自由天堂“的神话的欺骗性。

  《斯托姆斐尔德船长天国游记摘录》这个荒诞无稽的故事, 是以美国西部广泛流传的关于人的死后生活的民间传说为题材 的。作者在青年时期就写成了这个故事的初稿,直到一九o七 年才发表;在这几十年中,他曾屡加修改,提出了他一生对宗 教、正义和幸福的看法。因此这篇作品既具有马克?吐温早期 作品中比较显著的那种滑稽、夸张和怪诞的特色,又具有他晚 年作品中那种深刻的讽刺和严肃的意味。这个故事把天堂的生 活描写得空虚乏味而可笑。竖琴、棕榈树枝和光轮这些东西, 天使们很快就厌弃了;他们对那种只唱唱歌,终日无所事事的悠 闲生活,都感到无聊已极,个个都想开小差。这篇讽刺作品以 游戏的手法揭露了宗教诺言的欺骗性,打破了人们对"天堂至 福“所存的幻想,因而具有鲜明的反宗教的意义。同时作者让各 种肤色的人都进了天堂,也反映出他的反对种族歧视的观点。

  从以上这些作品,我们可以看出马克?吐温作为一位杰出 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对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真相是了解得很 清楚的。他在揭露、讽刺和批判美国资本主义的时候,显示了 卓越的艺术才能。不过,由于他对资本主义的揭露和批判,始 终没有脱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立场,在创作的初期对美国的 民主和文明还存过一些天真的幻想和自豪感,后来对资产阶级 民主感到了绝望,但期待心情有时还是复萌,因此他的思想和 创作不能不受到他的世界观的限制。比如拿这个集子所收的短 篇来说,他揭露美国新闻界的乌烟癉气的现象,便只是描绘了 各报互相谩骂和记者们之间的野蛮行为,嘲笑了编辑的无知和 胡闹,而没有接触到资产阶级报W作为资产阶级的统治工具的 反动本质。他揭露美国选举的黑幕,也只形容了竞选者的恶劣 行为,而没有触及资产阶级"民主“的选举制度本身的虚伪性和 欺骗性,从而根本否定这种制度。到了晚年,由于把资产阶级 的罪恶误认为全人类的罪恶,把资产阶级的前途误认为全人类 的前途,作者一方面虽然写出了不少战斗性艮强的政论和杂 文,一方面却对自己所进行的斗争失去了信心,在一些作品中 流露出相当浓厚的悲观色彩。例如在作者死后六年(一九一六 年)才发表的中篇小说《神秘的陌生人》里,作者对人类的前途 就感到悲观失望,有时把人类说得愚味而凶残,连禽兽部不如, 有时把他们描写成一些无可奈何地任凭命运摆布的可怜虫。长 篇小说《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结尾就是一个实例。

  但是,马克?吐温尽管具有这些局限性,他对美国资本主 义社会毕竟始终抱着反抗和不妥协的态度。他的讽刺的笔锋, 触及了资产阶级"文明“的许多方面。他对资产阶级的揭露和批 判,无论在广度上或在深度上,都远远超过与他同时代的美国 作家。他的许多优秀作品,已经为美国文坛树立了光辉的榜 样。我们在纪念他逝世五十周年,读着他的这些优秀作品的时 候,一方面看到他所揭露和谴责的许许多多美国资本主义社会 的丑恶现象不仅没有消失,而且比以前更加变本加厉;但是, 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他所开创的美国文学的进步传统已经在 当代美国进步文学中获得了进一步发展。

下载APP看小说 不要钱!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快捷键→)

类似 《百万英镑》 的 公版经典 类小说:

游戏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下载畅读书城

下载APP 天天领福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