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1日 22:39
的瘟神;他看到每座教堂都是以穷人的血汗为代 价建造起来的,天主教会是全国最大的财主。教皇的势力支配 着许多州的统治政权,成为太上皇。
然而吐温并不是一个无神论者,他对待宗教的态度是模糊 不清的。在他看来,只要公正善良的好人放弃传统的信念,联 合起来,就可以建立一个造福人类、推进文明的教派。这种好 人主义的愿望只能是一种幻想。吐温没有真正看透宗教只能充 当财阀们操纵的反动统治政权的御用工具,决不能为劳苦大众 谋福利。
这位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心指望通过批判,把资本 主义制度改变成符合全民利益的民主制度。到了晚年,他感到 这一應望无法实现,便对人类的前途抱悲观。在他死后六年才 出版的小说《神秘的陌生人》就表达了他的这种情绪。根本原因 还是在于吐温没有改变他的旧世界观和资产阶级立场,总想靠 好人的宗教来战胜宗教界的邪恶势力,正如他在政治上所持的 改良主义立场一样。
(九)关于劳资对立关系的揭露和工联主义的立场
有些评论家认为马克?吐温受当时的镀金时代及其崇拜金 钱和腐败的环境的沾染很深,他还搞过一些投机事业,很想当一 个成功的实业家和亿万富翁,常在哈特福德与那些显要和富有 的邻居往来,这就使他不由自主地与富豪们的利益联系在一起, 因此就不肯抨击他所看到的冷酷的实利主义和残暴的资本主义。这样的评断是不公平的。
当然,吐温喜欢仿效富豪们的排场,喜欢大住宅和讲究衣 服,爱喝好酒,喜欢旅行,喜欢摆发财致富者的派头。他把文 学写作看作生财之道,并为他在五十岁时能够“触手成金"而感 到自豪。他不惜花费大量时间跟金融界和工商界的大亨们混在 一起,显示自己的地位。但是他虽然没有主动地谴责财富,却 很憎恨和鄙视他那个时代的工商界人物的冷酷无情和腐化、虚 伪。
南北战争结束后那些实业界和金融界的暴发户普遍受到许 多无耻文人的吹捧。传教士的布道词,报刊上的文章,还有一些 小说,都把那些强盗称为优秀人物,说他们之所以成为“人上人' 是因为上帝对他们的自立精神、坚强的意志和毅力,以及清醒 的头脑和节俭的习惯赐予了报偿。吐温对这种阿谀奉承的风气 极为愤怒。1869年3月,他发表过一篇文章,讽刺了当时的那 些"强盗大王“中的显赫人物范德比尔特;揭露了他专靠诈骗和 贿赂等手段攫取亿万财富的丑史。他还发表过一封致范德比尔 特的公开信,怒斥那些吹鼓手的卑劣行为;同时揭穿了范德比 尔特的本来面目,说他是个掠夺国家财富的大流很,败坏了美 国民主政治的优良传统。吐温在《镀金时代》、《畋坏了赫德莱 堡的人》、《百万英镑》、《三百万元遗产》等作品中都表达了他 把钱财视为祸害的观点。
吐温在许多手稿中臭骂了一些植赫的人物,认为他们对 1840年以后美国生活的转变应负主要责任。他特别提到美国金 融大王摩根,石油大王洛克菲勒,以及范德比尔特和杰伊?古 尔德等金融界和实业界的其他财阀,对这些大吸血鬼表示了极 大的憎恨。富豪们及其走狗都说贫穷是懒惰、嗜酒和其它恶习 的结果,实际上富人对劳苦大众的压迫和剥削才是造成贫困的 真正祸根。吐温则坚信工人应有闲暇和欢乐的权利,实际上却 享受不到。惟有靠实力才能取得结果。工人们人数众多,是有 力量的;只要好好地组织起来,就能抵抗强权的压制。他在<〈密 西西比河上》一书中叙述了独揽的领航员协会对航业主的斗争 及其取得胜利的经过,作为他的主张的例证。他认为组织工会 是同企业主进行斗争的最有效的法宝。他注视着劳工骑士团 (一种工联主义的组织)。骑士团的运动引起了企业主及其同 谋者的注意,他们便发动了一场恶毒的宣传攻势,企图把它扑 灭。1886年3月吐温挺身而出,在哈特福德的星期一夜总会 发表了演说,题为《劳工骑士团——新的朝代〉〉,阐述了工人 受压迫的历史,呼吁工人们组织起来,摆脱企业主的剥削和压 迫。从这篇热情洋溢、慷慨潋昂的演说词,可以看出吐温是工 人团体的一个多么坚定的朋友。
由于宣传机器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吐温所倡导的工联主义 并没有为工人阶级求得彻底解放的力量。再则象上述的独揽的 领航员协会那样的组织毕竟只能是代表少数工人贵族的利益而 不能为广大航业劳动者找到出路。工人的组织没有正确的领导, 就不可能有牢固的基础和强大的战斗力,也不能唤起工人们的 阶级觉悟,帮助他们克服各种旧思想意识,建立足够的自信心, 领导他们进行阶级斗争。劳工骑士团的运动终于烟消云散了。它 所不能完成的历史任务,只能由新兴的无产阶级来完成;这是历 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但吐温虽然未能实现他的改良主义的意图, 他却是明确指出了工人是财富的创造者和人类文明的建设者这 一真理。他的呼声总算唤起工人们的初步觉醒,为后来的无产阶 级领导下的斗争打下了基础。
(十)对帝国主义的憎恨和声讨
在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资本家们只在国内扩张市 场。到了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越来越多的人主张美 国资本主义趁着英、法、比、德、俄和其它欧洲列强尚未将海 外殖民地和海军基地全部夺去的时候,也开始同它们争夺地 盘,这种呼声大为高涨。八十年代美国资本主义进入了垄断资 本主义阶段,九十年代这种发展趋势更为加速了。石油和其它 矿产,以及火药、棉花、酒类等方面都出现了垄断企业。与此 同时,摩根家族、洛克菲勒家族和梅隆集团所操纵的几家大银 行掌握了金融界的命脉。十九世纪的最后几年中,工业资本和 银行资本联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寡头金融资本集团。金融资本 在美国国民经济中占了统治地位之后,绝大部分的资本集中在 ?数人手中。于是各大垄断资本集团便不得不为它们的剰余资 金寻求投资的出路。工人们的劳动生产率日益增长,他们的工 资收入的购买力却反而下降了。垄断资本家不顾广大人民群众 的疾苦,一心只想向海外发展。1S98年2月,一艘美国军舰在 哈瓦那爆炸,二百五十人丧命。当时古巴是西班牙的殖民地, 美帝国主义者便以这一事件为借口,决定对西班牙发动战争。 他们利用古巴人力求摆脱西班牙殖民统治的斗争乘机吞并了 这个岛国;随后又骗取菲律宾爱国志士阿查、纳多的合作,把西 班牙人赶走,从他们手中夺取了殖民统治的地位,并用惨绝人 寰的血腥屠杀镇压了菲律宾人的反抗;同时还侵占了西属夏威 夷群岛和波多黎各、维尔金群岛、关岛等地。
当时吐温侨居国外,受了拥护扩张主义政策的宣传的影 响,不了解美国出兵古巴的侵略意图,曾经认为美国人是为了 帮助古巴人争取自由和独立而战。但是美军侵占菲律宾时,他 却因为他们在那里犯了许多烧杀抢掠、骇人听闻的滔天罪行, 便断定原来所谓"人道主义的战争“确实变成了一场掠夺殖民地 的非正义的战争。从此他就认淸了美帝国主义的狰狞面目,不 断地予以无情的揭露和谴责。1900年秋,吐温在国外侨居九年 之后,回到美国时便对报界宣称他是个帝国主义的反对派,表 明了他的进步立场。
1895年2月,吐温因出版事业的失败而硖产,便出国做了 一次环球旅行,到各地巡回演讲,以所得收入偿还债务。这次 旅游经过南太平洋和亚、非两洲的英属殖民地。帝国主义奴役 殖民地人民的一幅惨不忍睹的画面呈现在这位环球旅行家的眼 前。吐温在旅途写的笔记和1897年出版的《赤道环游记》里,控 诉了帝国主义的殖民政策。这部书主要是讲的大英帝国的罪 行,但是作者却使读者完全明白,他的控诉也是针对法国、德 国、俄国和比利时等殖民帝国的,实际上是把所有的殖民帝国 都包括在内了。
帝国主义把它的魔爪伸向澳大利亚、新几内亚、新西兰、 塔斯马尼亚,以及太平洋地区的其它国家和非洲,残暴地制服了 那些地方的人民,消灭他们的种族,却自称为这是传播"文明“。 吐温便把这个名词换成了"掠夺“。英国还强占了印度一百五十 年。另外年有俄国、德国和其它一些国家攫取了整个整个的帝 国。这些强资还互相争夺他们从殖民地人民那里抢来的领土。 吐温举了以塞西尔。罗兹为首的强盗帮在南非的掠夺活动为 例;他们的行动被帝国主义辩护士们称之为"给土著传播文明“, 吐温却给它贴上了"奴役“的标签。
白人在他们侵占的许多地区,对待当地的土著都比牲畜还 不如,他们用种种灭绝人性的残暴手段给他们视为劣等民族的 土人带来无穷的苦难,把他们饿死、打死、累死、逼死,并以 此为乐,还自命为优越的民族,认为他们虐待那些"野人“是理 所当然的。吐温却举出无数惨绝人寰的实例,证明白人是最野 蛮的人。
吐温尽情歌颂那些手无寸铁、不畏强暴、頑强抵抗、不惜 牺牲,一直战斗到最后一人也宁死不屈的新西兰毛利族人和迎 击英军入侵的毫无装备的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战士的英雄气概 和可歌可泣的事迹。他在《赤道环游记》一书中大胆地戳穿了帝 国主义者自吹自擂的欺人之谈,揭穿了事实真象,获得了公正 的评论家的髙度赞扬,但多数维护帝国主义的评论家却对此书 大为愤怒,因为这位幽默作家竟敢揭露那些所谓的"文明捍卫 者' 他们对吐温大肆诋毁,鼓动大家抵制他的著作。吐温却因 看穿了帝国主义者穷凶极恶的无数暴行,便抱定决心,不顾评 论家们的反对,偏要置个人的利害得失于度外,主持正义,发 出抗议的呼声。
吐温目睹自己的祖国日益背离它的民主传统,成为一个贪 欲无穷,向全世界各地攫取殖民地的帝国主义国家,不禁忧心 如焚,大声疾呼,力图唤醒自己的同胞,不要对祖国面临的危 机视若无睹,不图挽救。他认识到帝国主义者自称是要“给遥 远的属地传播文明的福音",实际上却只是受追求财富的贪欲 所驱使罢了。他坚决站在被践踏者一边,代表真正文明的人, 发出正义的呼声和强烈的抗议。'
吐温对中国抵抗欧美列强侵略的战争极表同情。早在1868 年,他就发表过《对中国的条约》一文,谴责外国人在中国强占 的租界。侵略者在租界里设立法庭,组织警察,。只受他们自己 制订的法律制裁。他们在这里征收税款,铺筑街道,安装瓦斯 灯;在所谓的“租界"里象对待殖民地的人民一样,对待在那里 居住的中国人,把那个“国中之国"的合法主人当做劣等人看 待。事实上,所有的租界都是一些藏垢纳污的罪恶渊薮;形形 色色的流氓恶棍都在租界的庇护下为非作歹,欺压善良;大流 氓头子与租界里的洋人狼狈为奸,成为一股为患无穷的恶势 力。他们是遭到吐温痛斥的。
吐温对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暴行十分气愤,同时对中 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精神极为赞赏。因此1900年八国联军攻 占京津一带,义和团武装反帝爱国运动爆发时,吐温便对这股 义军的爱国主义奋战深为敬佩,并表示由衷的兴奋。他曾自称 为义和团员,并以此自豪。义和团虽然战败了,吐温却断言中 国人民终将有赶走侵略者、取得最后胜利之日,现在我们的祖 国终于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彻底翻了身,掌握了自己的命运,走 上了日益繁荣_盛的道路。吐温几十年前的预言终于实现了; 伹资本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灭亡却是他所没有料到的。
马克?吐温对一切受压迫、受剥削、被侵略、被奴役的民 族和国家都极表同情,对中国特别关怀。他虽然没有到过中 国,却是热爱中国人民的。这位富于同情心和正义感的作家确 实是中国人民最忠实的朋友。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吐温以内 华达州《事业报〉〉记者的身份采访了该州弗吉尼亚城中国移民聚 居的地区,发表了i篇题为《中国城》的报导,生动地描绘了那 里的富有东方色彩的街景和中国人的风俗习惯,受到了三个热 情好客的中国商人的款待,用筷子吃了一顿中国菜。后来他把 这篇报导收入他的长篇小说名著《艰苦生涯》下卷第十三章,专 述了美国西海岸华人的生活,热情歌颂了他们的纯朴善良、温 24 顺和蔼、。安分守己、乐于助人、手脚勤快、吃苦耐劳等等美 德。
马克?吐温坚定地为饱受种族歧视之苦的旅美华工仗义执 言,同时又坚决地支持在中国本土为民族独立而斗争的中国人 民。在二十世纪开始的前夕,《纽约先驱报》于1900年12月31日 刊登了吐温写的十九世纪致二十世纪的欢迎词,用诙谐的笔调 谴责了美帝国主义在中国和南非、菲律宾的烧杀掠夺的罪行, 引起了帝国主义卫士们的非议。1901年2月《北美评论》刊登吐 温的著名政论《致坐在黑暗中的人》,立即引起了教会势力的攻 击但纽约反帝同盟则将此文翻印了十二万份,广为散发。 在这篇杂文里,吐温对阿蒙特神父在中国索取被义和团杀害的 中国基督教徒的巨额赔款和罚款,同以传播基督教福音一事进 行了辛辣的讽刺。他把这种勒索称之为阿蒙特的“财政功绩", 并建议用这笔巨款和被屠杀的中国农民的头颅为这位美国神 父修建一座纪念碑,无须顾及那些无辜农民及其妻子儿女的饥 饿和死亡。吐温指出美国传教士给那些坐在黑暗中的人所传播 的。“文明"的实质,断言他们所谓的“仁爱、正义、礼貌、节 制、自由、平等、教育"等等只不过是一些漂亮的表面包装, 里面裹着的却是无与伦比的伪善和罪恶。
吐温发表这篇文章后,接到大量剪报和牧师们的来信,要 求他向阿蒙特神父赔礼道歉。吐温却不予理睬,反而写了一篇 更长的文章,题名《致我的宗教界批评家们》,义正词严地驳斥 了教会人士的种种谬论。
1.9 0 2年,吐温又写了《托钵僧和傲慢无礼的陌生人》 这篇对话体的讽刺杂文,列举大量事实,继续谴责美国教会势 力入侵中国的罪行^在这一年里,他还写了《使用私刑。的合 众国》一文,吐温揭露有人在美国使用私刑,同时也未曾忘记 美国传教士在中国的所作所为。他指出,要想使几亿中国人信 奉基督教的妄想一百万年也实现不了。他呼吁教士们回到美 国来,规劝那些为非作歹的基督教徒改邪归正。在这篇政论 中,吐温对中国和中国人民做出了高度的评价:“中国人民是 普遍公认的优秀民族,他们是诚实、正直、勤劳、可靠、善 良的》。
马克?吐温以一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幽默作家的良知和 正义感,民主理想和大无畏的精神,捍卫中国人民的利益,抨 击与中国人民为敌的反动势力。他不愧为中国人民患难中的朋 友;从青年时代直到晚年,他始终不渝地同情和支持我们的正 义斗争。中国人民对这位亲密的朋友将永志不忘。
吐温在受到卫道士们的恶毒攻击时,始终鼓足勇气,义无 反顾地在无数责难和侮辱面前坚持下来,彻底履行了自己的作 家职责,他要做"生活的导师“而不做"读者眼前的小丑“。他宁 愿坚持一个进行揭露的讽刺作家的立场,以手中的笔为武器, 给予社会上一切丑恶的人和事物以无情的鞭鞑。他宣称他的幽 默与别的幽默作家的区别就在于他是以严肃的态度作为基础, 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他的作品之所以有持久的力量,也在于 此。
马克?吐温认定广大劳动人民才是社会的主宰,少数拥有 财富的吸血鬼应该受劳动人民的管制才合理。他把他对工人阶 级的态度用一句话总结起来:"他们是财富的创造者;他们创 建了文明;没有他们,文明是建设不起来的。“他设想着摆脱金 钱狂热症所造成的道德畋坏,建立一个民主美国时,便期待着 工人们当建筑师。吐温虽然不愿意离开他的写字台,卷入劳资之 26 间的实际斗争,却曾多次明确表示,在这种斗争中,他是站在 工人一边的。
二十世纪初叶,吐温在他的写作生涯最后十年里写的一些 政论性的杂文明确地表达了他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立场。 1901年写的《使用私刑的合众国》一文,前面已经提到过了。他 断言中国人是一个高尚、勤劳、忠实、善良的优秀民族,应该 让他们掌握目己的命运,不要把基督教的教义传染给他们。他 说,"我们的国家远比中国处在一种更加绝望的境地“。吐温多 次号召要把那些给帝国主义做马前卒的传教士们绞死。他在这 篇杂文里还谈到了美帝国主义对内对外政策之间不可分割的联 系,给整个美国描绘了一幅暴力横行的前景。他正确地揭示了 使用私刑者横行无忌的现象不断増长的原因在于国家政权和整 个资产阶级国家的警察机构都在朝着反动的种族主义的倾向发 展。我们看看今天的现实,就不能不承认马克?吐温的预见是 完全正确的。在《致坐在黑暗中的人》一文中,吐温辛辣地嘲笑 了"一手举着和平旗帜,一手拿着提篮和凶手的刀子“的"爱好和 平的侵略者“。当时美国传教士们把各殖民地居民称之为"坐在 黑暗中的人“,自己却冒充"传播文明“的施主。吐温向自己的 同胞的良心、理智和正直的心灵呼吁:"我们是要强迫那些坐 在黑暗中的人接受我们的文明,还是不再纠缠那些不幸的人为 好呢? “吐温把传教士们看作掠夺者最前列的尖兵,后面跟着上 来的是"托拉斯“这部复杂的机器和"文明礼物“。这一伙强盗强 迫殖民地人民付出血泪、土地和自由做代价,接受他们那些装 璜华丽的"礼品“。
当时马克?吐温的言论给他的同代人造成了强烈的印象。 在广大的美国读者群中,吐温开始被称为"祖国的良心' 但也 有些人为他担忧。各方面向他投来的有赞赏,也有辱骂;有人威 胁他,也有人卫护他。这位讽刺作家受到了五花八门的褒贬。 无数普通美国公民给他写来表示感谢和赞扬的书信;人们称他 为“美国的伏尔泰"。他引以自慰的是,普通的人民群众是站在 他这一边的。他从战斗中取得了与日俱增的声誉,感到从未有 过的幸福。
1901年,美国陆军准将范斯顿在侵占菲律宾战争中用诈骗 的手段俘获了菲律宾爱国领袖阿奎纳多,镇压了菲律宾的独立 运动,胜利归来,被帝国主义报纸称为英雄。他在纽约一次大 会上厚颜无耻地吹嘘他的阴谋诡计取得的成功,并诬蔑菲律宾 人是一个不能治理国家的劣等民族。他还威胁那些反对这场侵 略战争、歌颂阿奎纳多这位民族英雄的作家们,叫他们保持沉 默,否则将被作为卖国贼处以绞刑。吐温大为愤怒,他并没有 被吓倒,便于1902年大胆地发表了《为范斯顿将军辩护》一文, 用讽刺的笔调揭露了这个刽子手和骗子的罪行。吐温说他被这 伙人称为“卖国贼"是很光荣的。
在西奥多?罗斯福担任总统的年代(1901—1909),美国 统治集团对劳动人民的压榨日益加剧,工农群众的反抗也越来 越激烈了。1898年,罗斯福曾在古巴同西班牙人作战,获得了 声誉。他把侵略战争说成“英雄的业绩"。当了总统以后,他就 公开说明了美国的外交政策是与炮舰政策相配合的“金元外 交0 ?垄断资产阶级豢养的无耻文人也纷纷为侵略政策唱赞歌, 麻醉美国人民。马克?吐温却坚决站在人民群众和国外的S侵 略者一边,沉痛地意识到美国走上帝国主义的道路是国家民族 和全世界的灾难,是玷污了美国国旗。他揭露了罗斯福贿赂选 民、取得总统职位的内幕和他依靠财阀们的支持,大搞阴谋诡计,对外进行侵略,对内镇压劳动人民的罪行;指出他是垄断 资本家的走狗,称他为"骗子罗斯福°。
1904—1905年,吐温又写了异常泼辣的讽刺性短篇小说 ?战争祈祷》,那是一个战争气氛压倒一切的故事。一群被侵略 战争煽动者所蒙蔽的年轻新兵即将开往殖民地作战时在教堂里 倾听牧师鼓吹战争、祈求仁慈的上帝保佑这些出征的战士,帮 助他们把敌人杀得血肉横飞,哭声遍野,烧毁敌人的房屋,迫 使他们的孤儿寡妇四处逃亡,死无丧身之地,赐予征服者以光 荣的胜利。牧师结束他的祷词时,有一个白衣老人自称上帝派 来的使者,示意叫牧师站开,说了一番战争结束后的惨状的 话。后来人们都说这个老人是疯子,他的话是毫无道理的。吐 温写成这篇文章时,便把它和另外一些手稿搁置在一起,决定 等他死后再让它同读者见面;他说“只有死人才能说真话"。结 果这篇作品直到1916年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发表出来。
马克?吐温对待人生的态度是复杂而矛盾的。他虽然始终 同情被压迫的群众的斗争,相信人民的创造力,却没有接受战 斗的无产阶级的思想,与科学社会主义的观念存在着很大距 离,并相当陌生。马克?吐温的世界观是在1861—1865年南北 战争之后形成的。为反对南部奴隶主而英勇战斗的工人和农民 对这场战争的结局寄予了莫大的希望。吐温也曾一度怀着这种 理想,相信北方的胜利给真正的民主奠定了基础。但他与同时 代的大多数作家相反,在他从事创作的初期就认识到民主的理 想在美国资本主义的政治生活中是不能实现的。吐温抨击资本 主义国家的社会政治制度,却又继续信仰抽象的“广泛民主"的 力量。直到生命结束的时候,他始终只是“资产阶级民主的最 后代表者"之一,没有改变他的资产阶级立场。
吐温对待财富的看法有两个方面:他有追求财富、贪图享 受、爱讲排场的欲望,并常与大亨们往还,但他对工商界人物 不择手段地捞取钱财的行为和他们那种冷酷无情和腐化而虚伪 的败德却是深恶痛绝的。尽管吐温对资产阶级4舆论“的压力进 行了英勇的斗争,他的世界观和社会活动还是摆脱不了矛盾和 错误。他为一切受压迫、受剥削的弱者鸣不平,似有赞成社会 主义的倾向,但他在生活方面的表现却与此很不一致。他只是 企图通过对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弊病的揭露和批评,使民主 政治臻于完善,并未表示要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本身。他和他的 密友豪威尔斯对于社会主义的观念是极为一致的,都是采取改 良主义的立场。他们都承认自己是"理论上的社会主义者“和 "实际上的贵族“。
马克?吐温一生经历过无数艰难险阻,也获得过多次成 功。他有时致富之后又遭到破产的厄运,不得不为了还债而苦 斗。为了担心专靠写作可能没有保障,他曾企图另辟财源,经 营过出版业,遭到惨败;还为了长期支持一部永远未能完成 的排字机,受到很大的损失。他招致失败和损失的病根就在于 追求财富的贪欲。倘使他始终坚持专心写作,很可能少吃许多 苦头。他的生活过于豪奢,也与一个作家的身分不相称;他把 文学创作当作生财之道,也是错误的。
吐温对美国"文明“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对它深感失望;
由于他不了解人类未来的发展道路,看不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 命,有时就对人类的命运抱悲观绝望的态度和宿命论的观点? 由于他失去了对人类和未来的信心,他就必然会把他所憎恨的 现实当作无法攻克的顽固堡垒,放松对它的斗争。幸好在二十 位纪初期,在他的创作生涯的最后几年中,他又采取了积极战的姿态,写了前述的一些作品,扭转了这个颓势个人和社会的经验使吐温具有清晰的头脑;他十分明白, 在人间的生活中,存在着许多艰难和可怕的事情,存在着许多 痛苦、失望和使人疲惫不堪的斗争。但虽然如此,这位高龄的 作家还是满怀青春的热情和对生活的热爱,歌颂着这a未臻完 善的"人间为争取自身幸福而斗争的人们。临终前,为了要“清 白无垢地跨进坟墓",马克?吐温忍着病痛,开始向速记员口 授他最尖锐的意见——对他所憎恨的资产阶级社会的一切弊病 的批评。这部书的写作开始于1肪5年,直到他一生的最后才写 完。他认为他在书中对自己一生中的生活图景作了忠实的描 述,因此不宜在他生前问世。他在遗嘱中说,他的《自传》应在 他死后二十五年,也就是在1935年出版。吐温毕生以工作为乐, 不知疲劳。到了晚年,他虽然被疾病困在床J;,却直到生命的 籴日也没有放弃工作。他艰难地口授着《自传》,趁着自己还活 着的时候,说出他自认为对后代最关重要的一切事情。
吐温到了晚年,不幸的遭遇接踵而来。正当他在病中留在 欧洲时,莉薇却不得不急忙横渡大西洋奔向生命垂危的爱女苏 西,只赶上了为她办理丧事。1904年6月,吐温在意大利买到 了全家人满意的一所房子,作为永久居住的家。不料莉薇却在 这里与世长辞了;于是他只得同克拉拉和洁恩在悲伤中带着莉 薇的遗体回国,把她安葬在艾尔迈拉,在苏西的墓旁。
这位饱经风霜的老作家因为在外面到处浪游的生活太长久 了,便在雷丁修建了一所名叫斯托姆斐尔德山庄的新住宅,作 为他和克拉拉和洁恩的家。克拉拉不久就在这里结了婚,随后 便和她的丈夫加布利罗维奇到欧洲去旅行,吐温又到大西洋中 的百慕大岛去疗养,只剩下洁恩独留山庄。吐温在圣诞节前两 天赶回来和她共度节日;父女二人都十分满意。洁恩九个月以 前住院治疗后,已经恢复健康;他们在这个讲究的宅第里本可 以在一起生活得很舒服了。吐温沉醉在愉快的气氛和美好的未 来之中,夜里就不再回想过去的伤心事,后半夜就安然入睡 了。不料第二天早晨,他正盼着洁恩到他屋里来问安的时候, 却听到女仆来报信,洁恩死了!他这一个最后的亲人为了做过 节的种种准备,过度兴奋和忙碌,过去十四年未能治好的羊痈 疯再度发作,终于在圣诞节前夕突然死去了。这位悲痛欲绝的 父亲在那极度寂静的黑夜里,穿过各个房间,踱来踱去,企图 摆脱他那无法排遣的悲哀。这是他们父女二人在这个新的家里 度过的第一个圣诞节啊!洁恩被送到文尔迈拉去了。在大雪纷 飞、狂风怒吼的时候,室内这位孤零零的老人一面望望外面的 暴风雪,一面—。正如过去写他的爱妻一样,现在他写他的 爱女洁恩,也^一整天。他留在家里写个不停,没有去送 葬。写完这个悲惨的故事之后,他颓然地说s “我永远不再写 什么了。"
吐温还患着支气管炎,又乘船到百慕大那个温暖的地方去 了。但因心力衰竭,胸部疼痛日益加剧,他只住了三个月,便 因不愿死在外地,决定回家。病中在旅途苦熬了两天之后,他 勉强撑持着回到山庄时,克拉拉和她的丈夫从政洲赶回来了; 他们只陪吐温度过了最后的五天,给他送了终。吐温只比洁恩 多活了四个月,他被安葬在莉薇、苏西、洁恩和小兰顿的墓 旁。“安眠吧,心爱的亲人,安眠吧,安眠吧,"吐温曾在苏西 墓前念过的诗句,现在成为对他的告别词了。1910年4月21日 马克?吐温逝世于康涅狄克州的雷定。—美国盲人女作家海伦?凯勒对马克?吐温的评价很高。她 写道,“他终身同他所见到的人与人之间以及政治生活和战争 中的不平之事作斗争。我喜欢他对公众事务的见解;他的意见 往往是和我一致的。他常对我说,’海伦,世界上到处都有冷 酷无情的眼睛啊。‘他对于一切可以挽救的坏事,眼看着人家 漠不关心,总是异常愤激的。"美国作家中,再没有谁比他更 加致力于人类的福利事业,也没有谁比他更为人类所做的蠢事 而感伤了。
1906年春,高尔基参加俄国革命派代表团访问美国,争取 美国人民经济上和道义上的支持。美国的社会主义者热情地欢 迎他们,并为此组成了一个委员会。吐温立即表示愿意效力, 并在四月间举行的一次集会上热烈地介绍了这位俄国革命文 豪,还准备举行宴会款待他。但因有人指责高尔基带来的女伴 不是他的妻子,恶意地对他进行人身攻击,吐温居然就改变了 态度,不再接近高尔基了。他这个不光彩的行动引起了国内和 俄国许多进步作家的责难,但高尔基本人反而不怪他,还替他 辩解,并再三表示他对吐温的敬佩。吐温自己也声明他一向是 和革命派站在一边的。他即使未能在革命事业中充当一个重要 角色,却总是乐于支持革命运动的。人们都公认,“塞缪尔?克 列门斯"的名字给许多革命团体增添了光彩。
美国反动派认为马克?吐温是个“最最危险的人物",千方 百计地排斥他,埋没他的许多重要著作。《哈克?费恩》早就被 斥为败坏文风的坏书。直到1949年>《康州美国佬奇遇记》还在 天主教会的压力下,被列为各中等学校图书馆的禁书。但是这 种压力是徒劳的;吐温的作品越受到反动派的压制,就越为进 步读者所喜爱。他的幽默讽刺所引起的笑声是任何反动势力都 招架不住的。这位幽默大师、人民的朋友、民主自由的捍卫者 和反动派的敌人发出的呼声是永远不会消失的。对于全世界为 自由而斗争的人们说来,吐温早已获得与杰弗逊、林肯和惠特 曼等先驱人物同等的声誉,被公认为民主美国的伟大典型人物 之一。作为一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贡献在近代作家中是 少有的0自从马克?吐温对资本主义世界做了多方面的讽刺描 绘以来,已经将近一个世纪了;但今天在世界上大部分地区, 反动势力仍然相当嚣张,人类社会的种种弊病还在流行,神族 歧视的观点还很顽固,三K党和类似的恐怖组织还在肆虐,美 苏争霸的国际局势正在日益加剧——这一切都足以说明,吐温 的著作至今还是富有现实意义的。这位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 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虽然缺乏正确的理解,他却看出 了潜藏在人民群众身上的巨大力量,并为反对资产阶级的统治 贡献了自己毕生的精力和全部卓越的天才。这位社会批评家的 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张友松 1984年4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