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公版经典 > 白话史记(中)

史记卷四十九

书名:白话史记(中) 作者:司马迁 本章字数:7641

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1日 22:53


史记卷四十九

  

  外戚世家第十九

  邱燮友译

  自古以来,受天命为帝王,以及继承先帝正体法制的国君,不但本身内在品德的茂盛,同时也得力于外戚(帝王的母党妻党)的帮助。夏朝的兴起,因得涂山氏之女,而桀的遭到放逐,是为了末喜。殷商的兴起,因得有娀国的女子,而纣的被杀,是为了宠爱妲己。周代的兴起,因得姜原和大任,而幽王的被擒,是淫乱于褒姒。所以《易经》以乾坤两卦为始,《诗经》以《关雎》美后妃之德为始,《书经·尧典》赞美舜能治理,降下二女,以成其德,《春秋》讥讽娶妻不亲迎。夫妇之间,是人道最主要的伦理所在。礼的应用,在婚姻上尤为戒慎。至于乐声调畅能使四时和顺,阴阳的变化,能化生万物,而夫妇是一切万物的根本,怎能不小心戒慎呢?人能弘扬道德,命又能怎样呢!甚且,夫妇配偶亲爱的情感,以君王的尊贵,也不能改变臣子的所爱,以父亲的尊严,也不能改易儿子的所爱,何况影响力比君父更卑下的啊!既然欢好而结合了,或许没有子孙;有子孙的,或许没有好的结果。这难道是命吗?孔子少称许命,因为命实在太难说明了。除非能通达天地幽明的变化,不然怎能明白性命的道理呢?

  太史公说:"秦以前的只好从略了,它的详细情形没有能记载下来。汉代兴起,吕娥姁(即吕后)为高祖的正后,她生的男孩为太子。到了晚年,姿色衰老,爱也松散了,而戚夫人得宠,她的儿子如意,有好几次几乎要代替了太子位。到高祖崩驾时,吕后杀戚氏,诛赵王(即如意),而高祖后宫的妃子,只有不得宠或疏远的,才得以平安无忧。

  "吕后的长女为宣平侯张敖的妻子,张敖的女儿为孝惠皇后。吕太后因亲上加亲的缘故,希望她生个儿子继天子位,终于没有儿子,便取后宫别的女子所生的小孩,伪称是自己生的儿子。到孝惠帝崩驾,天下统一未久,继承帝位的子嗣紊乱不清。于是显贵的外戚,封王的诸吕加以佐政,而以吕禄的女儿为少帝的皇后,想借婚姻的关系来使根本牢固,但没有益处。

  "高后死后,与高祖合葬在长陵。吕禄和吕产等怕被杀戮,便计划叛变。大臣征讨他们,天诱导汉家的统绪,终于消灭了吕氏。只留下孝惠皇后(吕后的外孙女)没有被害,居住在北宫里。大臣们迎立代王为天子,是为孝文帝,承奉汉室的宗庙。这难道不是天意吗?不是天命谁又能这样呢?"

  薄太后,父亲是吴地人,姓薄氏。在秦时,他跟从前魏王宗室的女子魏媪有来往,生下薄姬,而薄姬的父亲死在山阴,因此也葬在那儿。

  当诸侯反叛秦国的时候,魏豹自立为魏王。而魏媪将她的女儿留在魏宫中。她到许负那边去算命看相,算她女儿薄姬的命,许负说:"将来会生天子。"这时,正是项羽和汉王在荥阳相对立,不分胜负,天下归属谁,还没有一定。魏豹最初是跟汉在一起攻打楚,后来听许负所说的话,心里暗自高兴,便背叛汉王而中立,暗中更与楚王联合。汉派曹参等伐魏,虏获了魏豹,便把魏国改置为郡,而薄姬被送入汉宫的织布房中。魏豹死后,有一次汉王到织房去,看到薄姬有姿色,便下诏将她纳入后宫,一年多都得不到皇上的宠幸。当薄姬年少时,跟管夫人、赵子儿是好友,她们曾相互誓约道:"谁先显贵了,别忘了好友。"后来管夫人、赵子儿先得到汉王的宠幸。汉王坐在河南宫成皋台上,管赵两美人在谈话,提起以前跟薄姬信约的事而发笑。汉王听了,便问她们在笑什么,两人便把这项事实告诉了汉王。汉王心里感到怆然,同情薄姬,那天,便召薄姬而亲幸她。薄姬说:"昨晚我梦见苍龙盘踞在我的腹中。"高帝便说:"这是显贵的征兆,我来帮你完成这桩事吧。"一次的亲幸,生了个男孩,便是代王。其后,薄姬很少有机会见到高祖。

  高祖崩殂,那些被高祖所亲幸的爱姬像戚夫人这些人,吕太后都很恨她们,一个个都被幽禁,不得出宫。薄姬因为少被见幸的缘故,得以出宫,跟她的儿子到代去,是为代王太后。太后的弟弟薄昭也跟着到代。

  代王被封立十七年,吕后才崩逝。大臣们议定立新的国君,怨恨外戚家吕氏的强横,皆称道薄氏的仁善,所以迎代王为新的国君,是为孝文皇帝,而薄太后改封号为皇太后,她的弟弟薄昭封为轵侯。

  薄太后的母亲早过世了,葬在栎阳北。于是朝廷追封薄父为灵文侯,会稽郡在山阴灵文侯的墓园处,设置园邑三百家,并派长丞以下的官吏守墓,在陵庙祭享上祠都依礼法行使。在栎阳北也设置灵文侯夫人的墓园,一切礼法比照灵文侯墓园。薄太后的母家是魏王的后裔,她早年父母双亡,在诸魏中早年照顾薄太后出力最多的,于是再让他们恢复魏姓,并依照亲疏的关系接受赏赐。薄氏封侯的也有一人。

  薄太后后文帝二年,在孝景帝二年(公元前一五五年)崩逝(按《资治通鉴·汉纪》载,薄太后在景帝二年夏四月壬午崩),葬在南陵。因吕后和高祖葬在长陵,所以特别另造陵墓,靠近孝文皇帝霸陵的地方。

  窦太后,是赵地清河观津人。在吕太后时,窦姬以良家女子被选入宫,来侍奉太后的。后来太后把五个宫人遣送出宫,赐给各诸侯王,窦姬便是五个中的一个。窦姬的家在清河,想被遣送到赵,靠近自己的家,她请求主持这次遣送宫人的宦官:"必须安置我在赵地的户籍中。"那个宦官忘了这件事,把她误放在代地的户籍中。户籍名单呈奏上去,皇上批可,便要上路。窦姬哭得很伤心,埋怨那个宦官把她弄错,不想到代去,宦官强迫她走,然后她才肯去。到了代,代王独亲幸窦姬,生了一个女儿叫嫖,以后又生了两个男孩。而代王王后生了四个男孩。在代王未被立为皇帝而王后已死。等到代王被立为皇帝时,而王后所生的四个男孩也先后病死。孝文帝被立为帝数月,公卿请皇上立太子,而窦姬的长男年纪最大,被立为太子。立窦姬为皇后,女儿嫖为长公主。第二年,立次子武为代王,过一阵子又改为梁,是为梁孝王。

  窦皇后的父母亲早已去世,葬在观津。于是薄太后下诏给官吏,追封窦皇后的父亲为安成侯,母亲为成侯夫人。并使清河设置墓园,邑两百家,派长丞奉守墓园,比照灵文园的礼法。

  窦皇后的哥哥窦长君,弟弟窦广国,字少君。少君四五岁的时候,家贫,被人辗转出卖,因为年纪太小,不知道自己的家住在什么地方,被转手了十几窦后,选自《马骀画宝》。

  家,来到宜阳,替他的主人入山烧炭,寒夜睡在山崖下百余人,山崖崩塌时,睡在屋下的人都被压死,只有少君幸运免于难,没被压死。自己占卜的结果是说过几天会被封为侯,并会跟主人家到长安去。听说窦后刚被封立,她的家在观津县,姓窦氏。广国离开家乡时,年纪虽小。还记得自己家乡的县名和姓氏,又常跟他姊姊去采桑,用采桑堕钩作为符信,陈书给皇后自叙上事。窦皇后把这件事告诉文帝,文帝召见他,详细问清楚,他一一说明经过情形,果然是皇后的弟弟。又再问他有什么事可以作为证验的呢?他回答道"姊姊往西去离开我的时候,跟我在邮亭的传舍里分别,那时还向邮亭要洗米水替我洗头,并要了一些吃的东西喂我,然后才离开。"于是窦后抱着他痛哭,涕泪纵横而落下。左右的侍卫都感动地趴在地上哭,帮助皇后悲哀。于是厚赏田宅和金钱,分封皇后的同祖兄弟,让他们的家设居在长安。

  绛侯周勃、灌婴将军等便说"我等在吕后擅政时不死,而命却牵系在这两人手中(指窦皇后的两兄弟),这两人出身低微,不可不替他们选择师傅宾客来教导他们,不然又再仿效吕氏大大地干起事来。"于是便选长者、士子中有品节德行的,跟他们居住在一起。窦长君、少君从此变成谦虚逊让的君子,不敢以尊贵的地位来向人显示高傲的态度。

  窦皇后生病,眼睛瞎了。文帝宠幸邯郸慎夫人、尹姬,她们都没有生小孩。孝文帝崩逝,孝景帝立为新皇,封广国为章武侯。长君死得早,便封他的儿子彭祖为南皮侯。吴楚叛变时,窦太后的堂兄弟的儿子窦婴,喜欢任侠,以此为乐,率领军队,因在军中有功,封为魏其侯。窦氏共三人封侯。

  窦太后喜爱黄帝、老子的学说,皇帝、太子和诸窦们,不得不读黄帝、老子,以尊黄、老的学术。

  王太后,槐里人,母亲叫臧儿。臧儿,是从前燕王臧荼的孙女。藏儿最初嫁给槐里王仲为妻,生一男叫信,还生了两个女儿。王仲去世后,臧儿改嫁给长陵田氏,生了两个男的叫蚡、胜。藏儿的大女儿嫁给金王孙,已生了一女,后来臧儿卜筮的结果,说是她的两个女儿都会大贵,臧儿想终身依靠两个女儿,便把大女儿从金王孙家接回家来,金氏怒,不肯和她分开,臧儿便把她的大女儿送入太子的宫中。没料到太子非常喜爱她,生了三女一男。当她怀有那个男孩的身妊时,王美人(即臧儿的大女儿)梦见太阳投入她的怀里,她把这件事告诉太子,太子说:"这是显贵的征兆。"怀胎未生,而孝文帝崩驾,孝景帝即位时,王夫人生下这个男孩。

  早些时候,臧儿又把她的小女儿兒姁也送入太子宫中,兒姁生了四个男孩。

  景帝为太子的时候,薄太后征选薄氏的女子为太子妃。到景帝立为天子,太子妃也立为皇后,叫薄皇后。皇后没有生男孩,不得宠。薄太后去世后,薄皇后也被废。

  景帝的大儿子刘荣,他的母亲是栗姬。栗姬,齐地人。刘荣被立为太子。文帝的女儿长公主嫖有个女儿,想配给太子做妃子。栗姬为了嫉妒,而景帝身边的美人都是因长公主的关系而得以会见景帝,所得到的贵宠,都超过了栗姬,栗姬埋怨已久,拒绝长公主的要求,不答应。长公主想把女儿许配给王夫人的儿子,王夫人答应。长公主因此恨栗姬,时常在景帝面前说她的坏话:"栗姬和一些贵夫人、爱姬聚会,经常叫侍者在她们背后沾口水作咒,用邪媚的道术。"景帝因此而恨栗姬。

  景帝因为身体不好,心里不乐,把所有封王的儿叫来当着栗姬的面吩咐道:"我死后,好好照顾他们。"栗姬生气,没答应,还说

些难听的话。景帝恨怨,心里恨她而没有发作。

  长公主经常称赞王夫人的儿子好,景帝也认为不错,加以王夫人怀有这孩子时,有梦见太阳入怀的征兆,这时,景帝对后事还没有安排。王夫人知道皇上怨恨栗姬,因怨气未消,暗中派人促使大臣建议皇上立栗姬为皇后。大行礼官把这件事奏上,说道:"子以母贵,母以子贵’,今太子的母亲没有封号,应该立为皇后。"景帝生气道:"这是你所应该讲的话吗?"于是就这件案子而杀了大行礼官,并废太子为临江王。栗姬更加怨恨,不得会见皇上,因此忧闷而死。终于立王夫人为皇后,她的儿子为太子,封皇后的哥哥王信为盖侯。

  景帝崩殂,太子继承封号为皇帝。尊皇太后的母亲臧儿为平原君。封田蚡为武安侯,田胜为周阳侯。

  景帝有十三个儿子,一个儿子做了皇帝,十二个儿子封王。因兒姁早死,她的四个儿子都封王。王太后的长女封为平阳公主,次女为南宫公主,三女为林虑公主。

  盖侯信喜爱喝酒。田蚡、田胜贪婪,善于文辞。王仲早死,葬在槐里,追尊为共侯,设置墓园,邑两百家。等到平原君死,随田氏葬在长陵,设置墓园比照共侯的陵园。王太后在孝景帝死后十六年,元朔四年(公元前一二七年)崩驾,合葬在阳陵。王太后家共三人封侯。

  卫皇后,字子夫,生来寒微。是从她母亲的家号而称卫氏,出身在平阳侯的封地。子夫是平阳主的歌伎。武帝刚即位,几年来尚无子嗣。平阳主从好的家庭中拣选了十来个女子,打扮好留在家中。武帝到霸上参加祓禊回来,因经过平阳主的家。平阳主看出奉侍的美人中,没有讨皇上欢心的。等到宴饮时,歌伎进来唱歌,皇上看了,单独喜欢卫子夫。这天,武帝起来换衣服,子夫在主衣车中侍候皇上,得到亲幸。皇上回到坐位来,大为开心,赐给平阳主黄金千斤。平阳主奏请皇上,将子夫送入宫中。子夫上车时,平阳主抚着她的背说:"走后,多吃些饭,保重身体,显贵时,别忘了我们。"入宫一年多,竟不再得到亲幸。武帝拣选不中用的宫人,让她们出宫回家。卫子夫因此得会见皇上,哭得很伤心,要求他让她出宫。皇上怜爱她,再度被亲幸,于是有了孩子,一天天地越来越尊宠。皇上召她的哥哥卫长君、弟弟卫青为侍中。而子夫后来大大地得宠,共生三个女儿,一个男孩。男儿名叫据。

  原先,皇上还是太子时,娶长公主的女儿为妃。立为皇帝后,妃也册封为皇后。皇后姓陈氏,没生小孩。皇上很希望得到子嗣,因大长公主(景帝的姊姊)很有势,所以陈皇后很骄贵。陈皇后听说卫子夫很得皇上的宠幸,怨恨极了,好几次都想死。皇上更是生气。陈皇后使用妇人邪媚的道术,事后皇上也察觉到,于是废了陈皇后,而立卫子夫为皇后。

  陈皇后的母亲大长公主,是景帝的姊姊,好几次向武帝的姊姊平阳公主责让道:"皇上不是我的关系不会被立为帝,后来竟然抛弃我的女儿,是何等的不自爱而忘本呢!"平阳公主说:"是因为没有孩子才被废的。"陈皇后为了想生孩子,与医生的钱,共花掉九千万,然而最后还是没有孩子。

  卫子夫已经立为皇后,先是她的哥哥卫长君去世,才以卫青为将军。卫青因攻打胡人有功,封为长平侯。卫青的三个儿子年纪很小,也都封为列侯。卫皇后所说的有个姊姊卫少儿,少儿的儿子霍去病,因为在军中有功封为冠军侯,号骠骑将军。卫青号大将军。立卫皇后的儿子据为太子。卫氏的家族以军功起家,共有六人被封为侯。

  等到卫皇后姿色衰,赵地王夫人得宠,生了一个儿子,封为齐王。

  王夫人早死。而中山李夫人得宠,也生了一个儿子,封为昌邑王。

  李夫人早死,她的哥哥李延年因精于音律得宠,官号协律。协律的意思,就是从前的乐工。他的兄弟都做坏事犯法,被杀。这时,他的大哥李广利为贰师将军,讨伐大宛,不及赶回来而李延年等已被杀,回来后,皇上已杀了李氏,因为怜悯他的家族,才封李广利为海西侯。

  其他李姬所生的儿子两人,封为燕王、广陵侯。他们的母亲没有得宠,因此忧闷而死。

  到李夫人死后,又有尹婕妤之类,也很得宠。然而这些都是以歌乐被皇上所见幸,并非王侯有封地的女子,不可以匹配国君。

  褚先生说(以下恐为元成间褚少孙所续的,不是司马迁写的):臣任郎职时,问熟习汉家故事的钟离生。他说:王太后未入宫时,在民间生有一个女儿,父亲是金王孙。王孙已死,景帝崩后,武帝为皇帝,这时王太后还在世。而韩王的孙女名叫嫣的,向来很得武帝的宠幸,在承侍间谈起太后有个女儿在长陵。

  武帝说:"为什么不早说!"于是派使者先去探看,果然在金氏的家中。武帝亲自前往迎接她回来。清道,先驱骑着马打着旌旗出横城门,皇上搭乘车驾直奔来到长陵。经过长陵小市西折入坊里,坊里的门关闭,被敲开门,皇上的车驾直达她所居住的坊里,到达金氏家的门外才停下来,派武骑围绕着她的住宅,为的是怕她逃走,皇上亲自去接她,但没接到。就叫左右群臣入宅内呼唤请求她出来。金家人大为害怕,那女子躲藏在内房的床下。后来总算找到,扶着她出门来,要她拜见皇上。武帝下车哭着说:"唉,大姊,为什么躲得这么隐密呀!"下令用另一部车子载她,于是回车还都,直到太后的住所长乐宫,预先准备好通名状给看门的使者,让使者通报太后,即刻可以谒见太后。太后说"皇上累了,从什么地方回来?"皇上说:"今天到长陵接臣的姊姊,现在跟她一道来。"然后回头向姊姊说:"拜见太后!"太后问道:"你是某某吗?"她说:"是的。"太后听了不禁掉下泪来,那女的也伏在地上哭泣。武帝设宴举酒为姊姊贺寿,致送钱千万,奴婢三百人,公田一百顷,好的宅第,赐给姊姊。太后向皇上道谢:"又让皇上破费了。"于是召平阳主、南宫主、林虑主三人都来拜见姊姊,因封号为修成君。生有男孩一个,女孩一个,男的封为修成子仲,女的为诸侯王王后。这两个孩子不是姓刘,因此太后特别怜爱他们。修成子仲骄纵,欺凌官吏和百姓,他们都以他为患而苦恼。

  卫子夫被立为皇后,皇后的弟弟卫青,字仲卿,以大将军的官职封为长平侯。有四个儿子,长子伉是侯爵的世子,侯爵的世子曾经担任过侍中,显贵得宠。其他的三个弟弟都封为侯,各食邑一千三百户,封为阴安侯、发乾侯、宜春侯,富贵名震天下。当时民间有这样一首歌,歌词是:"生男的不必高兴,生女的也不必生气,难道你没看见卫子夫称霸天下。"

  这时平阳公主的丈夫死了,当再找个侯爵来匹配公主。公主跟左右的人商议,长安中的列侯哪个才适合做她的丈夫,大家都说大将军可以。公主笑道:"他是从我家出去的,以前我经常要他派车骑随从我出入,怎么可以找他做我的丈夫呢?"左右侍御的都说:"今大将军的姊姊是皇后,他的三个儿子都封侯,富贵震动天下,公主为什么看轻他呢?"于是公主才答应。传话给皇后,要她告诉武帝,武帝才下诏令卫将军匹配平阳公主。

  褚先生说:大丈夫可以变成龙。古书上说:"蛇可以变成龙,但不改变它的文彩;家可以变为国,但不改变他的姓氏。"大丈夫正当富贵的时候,所有的坏事缺点都可以除去,在最荣华的时候早年的贫贱又何足牵累呢!

  武帝时,宠幸夫人尹婕妤。邢夫人号称娙娥,大家称她为"娙何"。娙何相当于满二千石的官秩,容华相当于二千石的官秩,婕好相当于列侯的官秩。时常从婕好迁升为皇后。

  尹夫人和邢夫人同时都被宠幸,但有诏令不可以相见面。尹夫人亲自请求武帝,希望能看到邢夫人,皇上答应她。立刻派另一个夫人打扮好,随从的有数十人,当做邢夫人前来会见她。尹夫人上前看了,便说:"这个不是邢夫人本身。"皇上问道:"为什么这样说呢?"她答道:"细察她的身貌形状,没有足够的条件当人主。"于是皇上才下诏让邢夫人穿旧衣服,独自前来会见尹夫人。尹夫人见了她之后,说:"这才是的。"于是低头俯身而哭泣,自己感伤不如人家。

  谚语有云:"美女进入家室,是丑女的仇敌。"

  褚先生说:沐浴时不必用江海,主要是它能洗去污垢;骑马时不必用名马,主要是它能善于奔跑;士子不必是当代的贤才,主要是他能懂得道理;女子不必是出身贵族,主要是她能有内在的美德。古书上说:"女子没有美丑的分别,但入家室后,美的就会遭人妒嫉;士子没有贤与不贤的分别,但入朝廷后,贤的就会被人嫉恨。"美女,是丑女的仇敌,难道不对吗?

  钩弋夫人,姓赵氏,是河间人。被武帝所宠幸,生了一个儿子,就是后来的昭帝。武帝七十岁时,才生昭帝。昭帝立为皇帝,才五岁。

  卫太子被废后,没再立太子。而燕王旦上书,愿归国入禁宫任警卫的工作。武帝生气,立刻在北阙斩杀燕王的使者。

  皇上居住在甘泉宫,召画工画周公背成王的图像。于是,左右群臣知道武帝想要立最小的儿子为太子,几天后,皇上责备钩弋夫人。夫人脱掉簪和耳饰向皇上叩头。皇上说:"把她拉走,送入宫廷的牢狱中!"夫人回头看,皇上说:"赶快走,你活不成了!"夫人死在云阳宫。当时暴风扬起尘沙,老百姓都感伤。使者在夜里抬着棺柩去埋葬,在坟上做了个记号。

  后来,皇上闲居无事问左右的侍臣:"对这件事他们说了些什么?"左右的答道:"他们说既然立她的儿子为太子,又为什么要除去他的母亲呢?"皇上说:"对的。这不是一般儿辈愚人所能了解的。从前国家所以有变乱,是由于国君幼小而母后年壮的缘故。女主独居而骄慢,淫乱而自我放肆,没人能禁止得了,你没有听钩弋夫人,选自《马骀画宝》。

  人说起吕后吗?"所以那些为武帝生儿女的,无论生男生女,他的母亲没有不被责罚而死的,难道可以说不是贤圣吗?那种明确的远见,为后代打算,必然不是那些浅闻愚儒所能想到的。皇上死后谥为"武",难道是虚得此庙号吗?

  

下载APP看小说 不要钱!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快捷键→)

类似 《白话史记(中)》 的 公版经典 类小说:

游戏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下载畅读书城

下载APP 天天领福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