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1日 22:39
王的道术,仰慕圣人的仁义,诵读《诗》、《书》及诸子百家的言论非常的多,又有文章著作,自以为海内无人比得上,可以说是博闻辩智了。可是您竭尽能力用尽忠心来侍奉圣明的皇帝,经过了数十年长久的时日,官衔不过是个侍郎,职位不过是个执戟卫士,想来您的品行有差失吗?这是什么原因呢?"东方先生说:"这绝不是你们所能尽知的。那时候是一个时代,这时候又是东方朔,选自《中国历代帝王名臣像真迹》。
另一个时代,怎么可以同样看待呢?在张仪、苏秦的时代,周天子的政权衰败,诸侯都不去朝觐,都凭借着武力强权去征伐,相互用兵威侵略,后来并成十二个国家,势力不相上下。得到土地的就强大,失去土地的就灭亡。所以他们的言辞被人主听信,所行的事都能通达;身居高位,恩泽延及后代,子孙长享荣华富贵。现在这个时代就不同了。圣明的皇帝在上位,恩德流布天下。诸侯都服从,威势惊动四夷。把四海以外的土地连成一块乐土,生活非常安定。天下太平,合成一家。举办事情,有如运动于手掌中那么容易。在这样的情形下,贤和不肖的人,能有什么不同的表现呢?当今天下这么大,人民这么多,用尽精力到处游说,竞相会聚于都城中想谋取一官半职的人,实在太多了。他们尽力行义,仍不免衣食短缺,甚或失去投靠的门户。假使张仪、苏秦和我同生在今天这个时代,他连一个掌故的官都得不到,又怎么能够得到侍郎呢?古书上说:’天下如果没有灾害,即使有圣明的人,也无法施展他的才德;在上位的人和在下位的人如果能和衷共济同心同德,即使有贤能的人,也不能建立他的功业。‘所以说:’时代不同了,事情也随之而改变。‘虽然如此,怎么可以不努力去修养品德呢?《诗经》上说:’在宫殿中敲钟,声音可传闻到外面。鹤在水泽深处鸣叫,声音可以传达于上天。‘果真能够修养好品德,还忧虑什么不能荣显呢?姜太公亲身实行仁义七十二年,遇到周文王,得以施行他的主张,封在齐国,子孙享国七百多年而不绝。这就是士人所以日夜努力修学行道而不敢停止的原因。现代的处士,不被当时任用,就超然自立,孑然独处;向上学习许由的为人节操,向下考察接舆的处世态度;谋策如同范蠡,忠心合乎子胥;在天下和平的时代,行义持正;缺少同伴和徒众,这本是正常的情形呀!你们为什么对我有疑心呢?"于是诸先生就静静的不说话了。
在建章宫后阁的重栏中,有一个东西跑出来,形状像一只麋鹿。有人报告给武帝,武帝跑去看。问身边熟知事务通达经术的人,没有人知道。武帝诏东方朔来看。东方朔说:"我知道它是什么东西,请赐给我美酒好饭,让我好好享受一餐,我才说。"武帝说:"可以。"东方朔又说:"某某地方有公田鱼池蒲苇好几顷地,陛下赐给我,我才说。"武帝说:"可以。"于是东方朔才说道:"这就是所说的驺牙呀!远地的国家将要慕义归化,驺牙就先出现。它的牙齿前后一样,大小相等而没有大牙(臼齿),所以叫做驺牙。"以后过了一年多,匈奴混邪王果然带领十万人来投降。武帝又赏赐东方朔很多钱财。
到了老年,东方朔将要死的时候,向武帝说:"《诗经》上说:’往来乱飞的苍蝇,落在藩篱上面。和乐的君子,不要听信谗言。谗言不止,天下就要大乱。‘希望陛下远逐便巧善佞的人,斥退好谗言害人的人。"武帝说:"现在东方朔却有很多好话!"觉得很奇怪。过了不久,东方朔果然生病死了。古书上说:"鸟到快死的时候,叫声特别悲哀;人到快死的时候,说出的话很有道理。"就是这个意思吧。
武帝的时候大将军卫青,是卫皇后的哥哥。封为长平侯。他带兵去打匈奴,到余吾水边才回来。斩了许多敌人的首级,俘掳了许多敌人,功劳很大。回来后,武帝下令赏赐黄金一千斤。大将军走出宫门,齐人东郭先生,以方士的才能待诏于公车署,当路拦阻卫将军的坐车,拜见大将军说"有事要向将军禀告。"
大将军把车停住,把东郭先生叫到跟前。东郭先生靠近车旁边说道:"王夫人最近很得皇上的宠爱,可是她的家庭贫穷。现在将军获得黄金一千斤,如果把一半送给王夫人的父母亲,人主听到了,一定很高兴。这就是所谓的奇策便计。"
卫将军谢他说:"很幸运先生告诉我这个便利的计策。我一定遵照先生的话去做。"于是卫将军就用五百金作为王夫人父母亲的献礼。王夫人把这事告诉了武帝。武帝说:"大将军不懂得做这件事。"问他说:"谁替你出的计策?"卫将军回答说:"是待诏东郭先生。"于是皇上下令召东郭先生,任命他为郡都尉。东郭先生长期待诏于公车官署,贫穷困苦,饥饿寒冷。衣服都穿破了,鞋子也不完好。走在雪中,鞋子只有上面的鞋帮而没有下面的鞋底,两只脚完全踏在地上。路上的行人看到了都笑他。东郭先生回答他们说:"谁能走在雪地里,教人家看到了,脚的上面是鞋子,鞋子下面却像人的脚的样子呢?"等到他被任命为二千石的官,佩带着印绶,走出宫门,去谢他的主人,以前与他同官待诏的人,都在都门外设飨送行,在道路上享受荣华,在当代建立美名。这就是所说的穿着粗布衣,怀抱着宝玉的人。当他在贫困的时候,没有人去理他等到他显贵了,就争相归附他。俗话说:"相马因马瘦而看走了眼,相士因其贫穷而看错了人。"
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王夫人病很重,人主亲自去看望她的病,问她说:"你的儿子将要封为王。
你要封他在什么地方?"王夫人回答说:"希望把他封在洛阳。"人主说:"不可以。
洛阳有藏武器的仓库和藏米谷的敖仓,位当交通的关口,是天下的咽喉。从先帝到现在,相传不在洛阳封王。不过自关以东的国家,齐国最大,可以封为齐王。"
王夫人用手敲着头呼叫道"幸运之至!"所以,王夫人死后,就称为齐王太后薨。
从前齐王使淳于髡到楚国去进献鸿鸟。淳于髡出了邑城的大门,走在路上,鸿鸟飞去了。于是只提着空笼子,假造了一篇说辞,去见楚王说:"齐王使我来进献鸿鸟,经过水上,不忍看着鸿鸟干渴,放他出来饮水。结果他离我飞去了。
我想用刀刺腹,用绳索绞颈自杀,恐怕别人将非议君王为了鸟兽而使士人自杀。鸿鸟是羽毛类的东西,有很多相似的。我想买一个相似的来代替,这样做又不诚实而欺骗君王。我想逃奔到其他的国家去,又伤心两国君主的使命不能相通。所以我才来认过磕头,请大王治我的罪。"楚王说:"很好。齐王竟有这样诚信的人!"大大的赏赐他。所赏赐的财物比鸿鸟不飞走还多一倍。
武帝的时候征召北海郡太守到行在去。有一个文学卒史王先生,自动请求与太守同行,说:"我会对你有好处。"太守答允了他。其他的府掾功曹都对太守说:"王先生好喝酒,话多而不实在,恐怕不可以同去。"太守说:"王先生想要去,不好违背他的意思。"因而就和他同行。到了宫下,待诏在宫府门。王先生只拿着钱买酒与卫卒仆射等一同饮酒,每天喝得醉醺醺的,从不去看望他的太守。太守要入宫跪拜天子,王先生对户郎说:"希望您替我把我的主君叫过来,到门内的地方我从远处和他说话。"户郎就替他呼叫太守。太守走过来看见王先生。王先生说:"天子如果要问您如何治理北海郡而使北海郡没有盗贼,您如何回答?"太守回答说:"选择贤能的人,各按照他的能力而任以官职。奖赏才能超异的人,处罚不肖的人。"王先生说:"如此回答,是自我称誉自我夸功,是不可以的。希望您回答说:不是臣的能力,都是陛下的神灵威武所感化的。"太守说:"好!"太守被召入宫中,走到殿下,有诏令问太守说:"您怎么治理北海郡而使盗贼不兴起?"太守叩头回答说:"这不是臣的能力,完全是陛下神灵威武所感化的。"武帝大笑说:"啊呀!我怎么能得到长者的言语称赞呢?是谁教你的?"太守回答说"是文学卒史教我的。"武帝说:"文学卒史现在在哪里?"太守回答说:"在宫府的门外。"于是武帝下诏召拜王先生为水衡丞,以北海太守为水衡都尉。古书上说:"美好的言辞可以换取尊位,高贵的德行可以施给别人。君子用嘉言送人,小人用钱财送人。"
魏文侯的时候,西门豹为邺令。西门豹到了邺城,召集长老问人民有哪些疾苦的事情。长老说:"人民苦于为河伯娶妻子,因此很贫困。"西门豹问为河伯娶妻子的情形。长老回答说:"邺地的三老、廷掾,经常每年向百姓征收赋税,收取人民的钱财,所得的钱有数百万之多。他们用二三十万替河伯娶妻子,然后与巫婆一同把剩余的钱平均分了拿回家去。这时候,巫婆到人民家中看到女孩子美好的,就说:’这个女孩应当做河伯的妻子。‘就把她聘娶过来,为她洗澡沐浴,替她治办新丝绸的衣服,并在河岸边搭建斋宫,挂上红色的帷幔,使女孩居住在里面,静静地斋戒。又杀牛造酒为她准备饭食十几天,然后一同把西门豹送巫人入河,选自明刊本《新镌绣像列国志》。
斋宫再加以装点粉饰,如同嫁女的床席一般。教女孩坐在上面,放在河中漂行。刚漂浮了几十里就沉下去了。所以有好女孩儿的人家恐怕大巫婆为河伯娶他的女儿,都带着女儿逃到远方去了。因此城里的人越来越少,越来越贫。这种情形已经很久了。所以人民俗语常说:’如果不为河伯娶妻子,大水来了就淹死!‘西门豹说:"等到替河伯娶妻子的时候,三老、巫婆、父老们把女孩送到河边上,希望来告诉我,我也要去送行。"长老们都答道:"是!"
到了替河伯娶妻的时候,西门豹到河边上去相会。三老、政府的官员、地方的豪长以及村里的父老都到了,连去参观的人民一共有二三千人。大巫婆是个老女子,年纪已经七十岁。跟随着十几个女弟子,都穿着单薄的缯衣,站在大巫婆的后面。西门豹说:"把河伯的新娘子叫过来,看看她美不美。"就把女孩从帷帐中领到西门豹面前。西门豹看了看,回头对三老、巫婆、父老说:"这个女孩不美,麻烦大巫婆到河中去报告河伯,等到另找到美丽的女子,后天再送去。"就教吏卒一同抱起大巫婆丢到河中去。过了一会儿,西门豹说:"巫婆为什么这么久还没有回来呢?弟子快去催他!"又把大巫婆的一个弟子投到河中去。过了一会儿又说:"弟子为何这么久还不回来呢?再使一个人催去!"又把一个弟子投到河中去。一共投入河中三个弟子。西门豹说:"巫婆弟子都是女人,不能禀告事情,麻烦三老到河中去禀告明白。"又把三老投入河中。西门豹头上插着笔躬身作揖向着河水站着等了很久的时间。长老、官吏在旁边观看的都非常害怕。西门豹回头对大家说"巫婆、三老不回来,怎么办?"又想教廷掾和豪长一人再到河中去催促。廷掾豪长都跪在地上磕头,把头都磕破了,血流满地,脸色如死灰一般。西门豹说:"好罢!暂时再等一等。"等了一会儿,西门豹说:"廷掾起来罢!大概河伯留客太久了,你们都回去。等河伯有消息来再说吧!"邺地的官吏和人民都很害怕,从此以后不敢再说为河伯娶妻了。
西门豹就征发人民开凿十二条沟渠,引漳河的水灌溉农田,所有的田地都得到灌溉。当西门豹开渠的时候,人民凿渠较为烦苦,都不愿工作。西门豹说:"人民可以同他们乐享成果,不可以在一件事开始时与他们共同谋划。现在父老子弟虽然以为我给你们带来很多辛苦,但是百年以后,必能使父老子孙怀念我的话语。"到现在都能得到河水灌溉的利益,人民因此家给人足。十二条沟渠都横经驰道。到汉朝建国的时候,高级官吏以为十二条沟渠横经驰道,彼此相距又很近,不可以。想要合并渠水,在将到驰道的地方,合三渠做一个桥。邺地的人民父老都不肯听从高级官吏的话,认为这些渠水是西门君所开凿的,贤君的法式是不可以更易的。高级官吏终于听从人民的意愿而放弃并渠的计划。所以西门豹为邺令的事,名声传扬于天下,恩泽流传到后代,永远没有完了的时候。岂可说不是贤大夫吗?
古书上说:"子产治理郑国,人民不能欺诈;宓子贱治理单父,人民不忍心欺诈;西门豹治理邺地,人民不敢欺诈。以上三个人的才能,哪一个最贤呢?研究治道的人,当能分辨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