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公版经典 > 白话史记(下)

史记卷九十七

书名:白话史记(下) 作者:司马迁 本章字数:7367

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1日 22:37


史记卷九十七

  

  郦生陆贾列传第三十七

  汪中译

  郦食其是陈留高阳人。性爱读书,但家境贫穷,所以一直零落漂泊,没有一点可依靠过活的产业。他做士人中最贱的工作:里监门吏。但是同县中的贤侠豪杰也不敢差遣他,县里的人都称他为狂生。

  等到陈胜、项梁等人发迹后,经过高阳,攻城掠地的将领们也有几十人。郦食其听说这些将领们都局促于小节中,喜欢琐细的小礼,又多私心自用,很难接受远大的见识。郦生便隐居不出来。后来听说沛公刘邦带军队攻打陈留郊外。而沛公手下的骑士恰好是食其同乡人,沛公时常向他询问他家乡有哪些贤士豪杰。当骑士回乡时,郦生便去见他说"我听说沛公为人很傲慢,而看不起人,但足智多谋而有大见识,这才是我愿意追随的人。却苦于无人替我引介。你如见了沛公,就跟他说:’我家乡有位郦先生,已六十多岁,身长八尺,大家都称他狂生,但郦生却自认不是狂生。‘骑士说:"沛公不喜欢读书人,许多戴着读书人帽子来见他的,沛公就把他的帽子拿下,在里面小便。他跟人讲话时常破口大骂起来。你最好不要以儒生的身份去游说他。"郦生说:"你只管说就是了。"于是骑士便从容地把郦生的话告诉沛公。

  沛公到高阳住下,便派人召郦生。郦生去晋见时,沛公正坐在床上,边让两位女仆替他洗脚边召见郦生,郦生进来时,只做个长揖,不肯下拜。说:"您是想支持秦国来攻打诸侯呢?还是想率领诸侯来攻打秦国呢?"沛公骂他道:"你这读书的小子!天下人受秦国苛政已太久了,所以诸侯们相继而起来攻秦,你怎么说我要帮助秦国来攻诸侯呢?"郦生说:"您如果想聚集民众,招徕义兵以诛灭无道的秦国,就不该以这样倨傲的方式接见一个长者。"于是沛公立刻停止洗脚,端正衣襟,并请郦生居上坐,向他道歉。郦生便跟他谈六国合纵连横的事情。沛公大喜,赐郦生饭食,并问他"依您看,我们该采什么行动呢?"郦生说:"您收集那些乌合之众,散乱之兵,不满一万人,又无协力之心,要想打入强盛的秦国,真无异于想探虎口呢。而陈留这地方是天下的通衢要道,现在城内又积屯许多粮食。我跟陈留县令交情很好,请您派我劝他向您投郦食其见刘邦,选自《马骀画宝》。

  降。即使他不听从,您派兵攻他,由我做内应,也可取得陈留。"于是便派郦生前往,沛公带兵跟着,便取得陈留。封郦食其为广野君。

  郦生又推荐自己弟弟郦商,让他带领几千人跟随沛公到西南去攻城掠地。郦生经常做说客,来往于诸侯之间。

  汉三年秋天,项羽攻汉,取荥阳,汉军退保于巩、洛。楚人听说淮阴侯攻破赵,彭越又屡次在梁造反,便分派军队来支援。淮阴侯正向东攻打齐,汉王几次被困于荥阳、成皋,正打算放弃成皋以东,屯驻于巩、洛来抗拒楚。郦生便进言说:"我听说知道天之所以为天的人,就可以成就王天下的大业不知道天之所以为天的人,就不能成就王天下的事业。因为,为王者,以人民为天,而人民则以食为天。敖仓这地方,早已是天下粮谷的转运站,我听说那儿储藏很多米粮。楚人攻下荥阳,却不知要坚守敖仓,竟带兵向东,只让戍卒来分守成皋,坐失地势之利这正是老天在帮助汉朝的机会了。现在楚轻易便可攻破,汉反要自行撤退而放弃这么便利的机会。我私心以为,实在不对啊!再说,两个强国不能并立于一时。楚汉之战争却久久相持不下,百姓因此而骚动不安,海内为之而摇荡不定,农夫不能下田耕耘,女工不能上机织布,天下人心无法安定下来。所以我希望您能立刻再进兵,攻取荥阳,占据敖仓的米粮,守住成皋的险要,杜塞大行山的道路,掌握蜚狐口,坚守白马津,让诸侯看看实际的形势,如此一来,天下人便知道要投奔谁了。现在燕、赵已平定,只剩齐国未攻下。目前田广据有千里之大的齐地,田闲又率领二十万人驻扎于历城。这些田氏势力强大,又背海面河,济南靠近楚国,那儿人善变多诈。您即使派几十万军队去攻打,也很难算出何年何月才攻得下来。我请您派我去游说齐王,使他投汉而为东边的藩属。"汉王说:"好。"

  于是听从郦生的计策,再攻守敖仓,并派郦生去游说齐王说:"您知道天下人心的归向吗?"齐王说:"我不晓得。""您如果知道天下人心之所归,那么齐国还可保得住;您如果不知道天下人心的归向,那么齐国就保不住了。"齐王说"天下人心归向谁了?""归向汉。""您为什么这样说呢?""汉王跟项王都努力向西攻秦,他们约好先入咸阳宫的人便可为关中王。汉王明明先入咸阳,项王却负约不给他吴中,只让他到汉中称王。并徙义帝于长沙,而派人暗杀他。汉王听了这消息,便发动蜀汉军队攻打三秦,出吴中向项王责问义帝流落的处所。并收抚天下的军队,替各诸侯立下后嗣。如有人以城而降,便封其将为侯。如得到馈赠,便拿来给士兵分享,有福有利,都与天下人共享,所以英雄豪杰贤士才人都乐于为他效劳。诸侯的军队由四方投诚而来,蜀汉的粮食船并船的循江而下。而项王却有背弃盟约的恶名,又有弑杀义帝的大罪,对于有功的人老是记不得,但对犯了罪的人却不会忘记。为他打了胜仗也得不到赏赐,为他攻下城池也受不到封官赐爵不是项家人,就得不到他的信任;为人吝于爵赏,玩惜侯印,舍不得授官给人。手下为他攻下城池,取得赂赠,积下许多功劳却不得赏赐,已招来天下人心的背叛,英才贤士的怨尤,无人愿为他效劳了。所以天下之士归心于汉王,是很容易推测出来的。而今汉王发蜀汉之军,平定三秦,渡过西河,用上党的军队,攻下井陉,诛杀成安君,击破北魏,拔下三十二城。这简直是像黄帝、蚩尤的军队,不是人力所能致此,必是老天福祐的关系啊!现在汉王已占据敖仓的粮粟,把持成皋的险要,守住白马津渡,杜塞太行山的道路,掌握蜚狐口,胜利已然在望,天下人如落后臣服于汉的,必然会最先自取灭亡。所以我希望您能尽快先臣服于汉,那么还可保住齐国社稷。如不然,齐国覆亡的命运是很快就会临头的。"田广认为郦生说的有理,便听他的计策,撤退历下的守备,跟郦生镇日喝酒作乐。

  淮阴侯听说郦生不费一兵一卒,坐在车上凭三寸不烂之舌便取下齐国七十余城,颇不服气,便趁夜带兵度过平原攻齐。齐王田广听说汉兵掩至,以为被郦生出卖了,便说:"你如能阻止汉军攻齐,我便放你一命;如不然,我便烹杀了你。"郦生说:"能干大事的人都不拘于细节,有大德的人不作兴小的辞让,你老子是不替你去改变游说他的!"齐王便烹杀郦生,然后带兵向东逃走。

  汉十二年,曲周侯郦商以丞相的身份带军攻打黥布有功。汉高祖提拔列侯功臣时,想起郦食其,食其的儿子郦疥屡次率领军队,但军功还不够被封侯,皇上因他父亲有功于国,便封疥为高梁侯。后又改封武遂为食邑,得嗣三世。元狩元年中,武遂侯郦平以诈诏衡山王取得一百斤黄金而坐罪,应被弃市,后得病而死,便除去封国了。

  陆贾是楚人。他以幕僚的身份跟随高祖平定天下。是个有口才的辩士,总在汉王左右,也常出使诸侯。

  等到高祖登基时,中国刚刚平定下来。尉他平定了南越,因此就封他为南越王。高祖派陆贾去赐给尉他南越王印绶。到了那儿,尉他结着像一撮椎的发髻,箕倨而坐地接见陆贾。陆生便劝说尉他道:"先生本是中国人,您的亲戚兄弟及祖先坟墓都在真定,现在您违反天性,遗弃中国人的头冠衣带,竟还想以区区小越,跟汉天子相抗衡,做敌国。只怕灾祸就要降到您身上了。再说秦国政治腐败,诸侯豪杰一时并起,却只有汉王领先进入关中,占有咸阳。项羽却背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都臣属于他,可以说是最为强大了。但是汉王从巴蜀举兵,征服天下,平定诸侯,终于诛灭项羽。五年之间,便使海内平定,这实非人力所及,是上天助汉建国的。现在汉天子听说您在南越称王,不肯帮助天下人来诛除暴逆,汉朝将相都想带军来诛杀您。只是汉天子体念老百姓刚经过战乱受劳吃苦,所以暂且休兵养息。便派我来授您王印,跟您剖符订约,互通使节。您就该郊迎印绶,北面称臣。而您居然想以才缔造而尚未完成的越国,对汉朝这般不柔顺臣服。汉王如真的听到这消息,便掘烧您先人的坟墓,夷灭您的宗族,只派一介偏将率领十万军队到南越来,那时越人弑杀您而投降汉王,真是易如反掌呢。"

  于是尉他惊起跪下,向陆贾谢罪道:"我久居于蛮夷之中,太没礼仪了。"并问陆生说:"我跟萧何、曹参、韩信相比,哪一个比较贤能?"陆生说:"您似乎比较贤能。"又说:"我跟汉皇帝比,谁贤能些?"陆生说:"汉皇帝崛起于丰沛,讨伐暴秦,诛灭强楚,替天下生民兴利除害,这是继承三皇五帝的事业,来统治中国。中国人民以亿计算,幅员万里,占有天下最肥沃的地方,人民众多,车马繁盛,万物殷富,政治由汉王一人统领。这是从开天辟地以来所没有过的。现在您的人民不过几十万,都是些蛮夷之人,又局促于崎岖的山边海角,只抵得过汉朝一郡之大,您凭什么来自比于汉王!"尉他大笑说"我不能在中国发迹,所以只能做南越王。如果让我长居于中国,我哪里会比不上汉王!"尉他于是非常喜欢陆生。留着他一起喝酒留连,过了好几个月。说:"南越无人可以相谈,直到您来了,才让我天天广开见闻。"并赐给陆生一袋珠玉之宝,价值千金,另又送其他东西,也值千金。陆生最后便拜尉他为南越王,使他向汉称臣奉约。陆贾回来禀报,高祖极高兴,封陆贾为太中大夫。

  陆贾时常在高祖面前

称道《诗》、《书》。高祖便骂说:"你老子的天下是从战马上打来的,何必要《诗》、《书》!"陆生说:"从战马上取得天下,但能在战马上治天下吗?再说汤武兴干戈,叛上而取天下,但却以顺民心的怀柔政策守住天下。文事武功并用来治民,是使国家长治久安的方法啊。从前吴王夫差跟智伯都喜黩武,因此而亡国;秦国一直以刑法治国,终至覆灭。假使从前秦国兼并天下之后,能效法先圣先王,施行仁义,则必长治久安,哪让陛下取得天下?"高帝心中很不愉快,面有惭色,于是告诉陆贾说:陆贾为汉高祖讲读《诗》、《书》,选自明刻本《新刻按鉴编集二十四帝通俗演义全汉志传》。

  "你试着替我写出秦所以失去天下,我之所以得到天下的原因何在?以及古代那些国家所以成功与失败的原因。"陆生于是大略叙述国家存亡的征兆,几十二篇。每写完一篇奏上去后,高帝没有不称善道好的,左右的人便高呼万岁,称这书为《新语》。

  孝惠帝时,吕太后居中用事,想封吕家人为王,但怕大臣讲话。陆生自己料定无法力争,便称病致仕回到家里。因好畤一带田地好,可以住家,便在此定居。生有五个儿子。便把出使南越时尉他送的一袋珠宝变卖得千金,分给儿子,每人二百金,让他们从事生产。陆生自己则常安车驷马,带着歌舞及鼓琴弹瑟的侍者十人,及值百金的宝剑,告诉儿子们说:"我跟你们讲好,我经过你们家时,由你们供给我人马的酒食,最多十天便会离开到另一家去。我死在哪一家,这些宝剑、车骑、侍从便是哪一家的了。一年之中,也要到其他地方做宾客,通常不会在一年内三度到一家中。以免时常来看你们,让你们厌烦我。"

  吕太后时,分封诸吕为王,朝廷大权掌于吕氏手中,诸吕想劫持少主,篡夺刘家天下。右丞相陈平深以为忧,又无法向吕后力争,怕降祸于己,便经常静居深思。陆生去请安时,陈丞相赶紧请他入坐。因为他正抱着深忧,便时常请陆生过来相见。陆生说:"您苦苦深思些什么呢?"陈平说:"您猜我苦思些什么?"陆生说:"先生位居上相,是食邑三万户的侯爵,可说已达到功名富贵的极致,应该没有其他的欲望了。但您仍然忧心忡忡,想来不过是担心诸吕擅权,少主皇位不保吧?"陈平说:"正是。要怎么办呢?"陆生说:"天下稳定时,要注意宰相;天下危乱时,要注意武将。如果将相能和谐相调,则士人必全心归附;人心能归附,即使天下有意外变动,国家大权仍不会被瓜分。为国家着想,这事全掌握在两人手中。我常想跟太尉绛侯说明这事,但他惯常与我狎戏,不重视我的话,您现在何不跟太尉交好,密切联络?"并替陈平计划对付吕氏的几个方式。陈平用了他的计策,于是送了五百金的礼给绛侯,并准备了丰盛的酒宴来款待他。太尉也以同样的礼数来报答陈平。从此两人便密切联合起来,而吕氏的阴谋便渐难得逞了。陈平于是以一百个奴婢,五十辆车马,五百万钱送给陆生做饮食费用。陆生从此交游于朝中名公巨卿之间,名气因此大盛。

  等到诸吕被诛,孝文帝登基,陆生颇有功绩。文帝即位后,想派人到南越。陈丞相等人便建议派陆生为太中大夫。出使南越王尉他,令尉他除掉黄屋及称制等僭越的行为,命令他采行跟其他诸侯一样的仪式。陆生此行办事,全合皇上旨意。这些细节都详记在《南越传》中。陆生最后享高寿而终。

  平原君朱建是楚人。以前曾经做淮南王黥布的宰相,因有罪而离开。后又回来服侍黥布。当黥布要造反时,问过平原君,平原君劝他算了。黥布不接受,反听梁父侯的话,终于起来造反。汉诛杀黥布后,听说平原君曾劝阻过黥布,并未与他同谋,因此得免刑杀。这些事都记载在《黥布传》里。平原君善雄辩,有口才。为人刻板廉洁、刚毅正直,住在长安。他的行径不肯苟合于流俗,守道义而不随便。辟阳侯行止不正,却得吕太后的宠爱。当时辟阳侯想跟平原君交好,平原君却不肯见他。等到平原君母亲去世时,陆生一向与平原君交好,前往吊唁。平原君因家贫,没法发丧,正要设法借钱来备办丧礼服具。陆生就叫平原君发丧。同时跑去见辟阳侯,贺他说:"平原君母亲去世了。"辟阳侯说:"平原君母亲去世,您何故来贺我呢?"陆贾说:"前些时您想结交平原君,平原君守义不肯结交您,是为了要孝养母亲的缘故。现在母亲已去世了,您如果能以厚礼送丧,那么他便会为您出死力了。"辟阳侯于是带一百金去赠送终服。其他列侯贵人因辟阳侯前往而也跟着去送终服的有五百金。辟阳侯受宠于吕太后。有人在孝惠帝面前控诉辟阳侯,惠帝大怒,下辟阳侯于狱,想杀了他。吕太后心中惭愧,不方便讲话。大臣们多不满辟阳侯的行径,也想趁这机会杀了他。辟阳侯情急之下,就派人传话给平原君说想见他。平原君辞谢说:"您的案子正在紧要关头,我不敢去见您。"于是去求见孝惠帝的幸臣闵籍孺,向他游说道"您所以得到皇上的宠幸,天下无人不知。现在辟阳侯受宠于太后而下狱,所有的人都说是您进的谗言想杀他。今天如杀了辟阳侯,明天太后生气也会杀您。为了自保,您何不肉袒负荆,在皇上面前为辟阳侯说说好话?皇上如听信您而释放辟阳侯,则太后极高兴。那么有两个主子都宠幸您了,富贵功名不是加倍了吗!"于是闵籍孺大为恐慌,听他的计策,向皇上进言,果然救出辟阳侯。在辟阳侯被囚时,曾想见平原君,平原君却不肯探望,辟阳侯大怒,以为他背弃了自己。等到被救出之后,才对平原君的高明手法大为惊服。

  吕太后崩殂后,大臣们诛灭诸吕,辟阳侯跟吕氏来往得十分密切,但终于保住性命。当时为他出力计画保全的人,就是陆生跟平原君。

  孝文帝时,淮南厉王因辟阳侯曾交欢于诸吕,而杀了他。文帝听说他的门客平原君常为他设计谋划,便派人去搜捕,想治他的罪。平原君听说捕吏上门来,便要自杀。他的儿子们及捕吏都说"事情会怎么发展,还不得而知,您何必先自杀呢?"平原君说"我一个人先死了,灾祸便可及身而绝,不至连累到你们了。"就自刎而死。孝文帝听到这消息,惋惜地说"我实无心要杀他的。"于是召见他的儿子,拜为中大夫,出使匈奴。因单于无礼,便责备单于,竟然死在匈奴中。

  当初沛公带兵经过陈留时,郦生亲自到军门去求谒说:"我是高阳贱民郦食其,听说沛公带兵奔波于外,要助楚来讨伐无道之君。敬请劳驾诸位随从的人,带领我去拜见沛公,以便跟他谈论天下大事。"使者进去通报时,沛公正在洗脚,问使者说"他是怎样的人物?"使者回答说:"状貌像个读书人,穿儒衣,戴着侧注帽。"沛公说:"替我回绝了他。就说我正忙于征伐天下之事,没有空闲去接见读书人。"使者出来向他辞谢道:"沛公敬谢您的好意;但他正忙于天下征战之事,没有空闲接见儒者。"郦生听了立刻瞠着双眼,按着佩剑,对着使者吼道:"进去!再跟沛公说,我是高阳的酒徒,不是儒者!"使者被他吓得掉了名刺,跪下去捡起来再跑回去禀告沛公说:"这位客人,原来是天下少见的壮士呢,他大声叱责我,把我吓得弄丢了名刺,要我转告您说:’进去!再跟沛公说:你老子是高阳酒徒!‘沛公立刻赤着脚,杖着矛说:"快把客人请进来!"

  郦生进去后,长揖见沛公说:"您暴衣露冠,辛辛苦苦的在外奔波,带领军队,帮助楚王讨伐无道之君。但您是多么不自爱自重啊!我因有事来进谒,您却说:’我正忙于天下征战之事,无暇接见儒者。‘您如果想建树天下的大事业,完成天下的大功勋,却以外表皮相来观察判断一个人,只怕您常会失去天下贤能之士。再说,我判断您之智比不上我,勇也比不上我,您如想成就天下的伟业,却不接见我,我深深为您感到遗憾!"沛公立刻谢罪道:"刚才我只听到您的容貌皮相;但现在才真看到您的内涵了。"于是请他就坐,询问他攻取天下的方法。郦生说:"您如想成就大功业,就不如先驻守在陈留。陈留这地方是天下四通八达的要道,也是兵家会聚之地。这里藏粟有几千万石,城池兵守都很巩固。我跟陈留县令交情甚好,我愿替您去游说他投降。如不听从,请您让我替您杀了他,攻占陈留。那么您率领陈留的军队,占据陈留的城池,食用陈留贮藏的粮食,招徕天下的军队。等招来的从兵足够了,您就可以横行天下,没人能危害您了。"沛公说:"我就完全听你的了。"

  于是郦生趁夜去见陈留县令,劝他说:"秦国施行无道苛政,天下人都背叛他,您现在如跟着天下的大势走,则可以成就大功业。您如独力为将亡的秦国坚守城池,我实在为您深深捏一把汗!"陈留令说:"秦国法令深重,不可随便说,否则会被满门诛灭的,我无法回答您的问题。您所教我的事,都不是我的本意,希望您别再提了。"当晚郦生留下来住宿。半夜时,暗杀陈留县令,斩下首级,爬墙而出,去见沛公。沛公便带兵攻城,把县令首级悬挂在长竿上让城上人看,并说:"快投降,你们县令的头已斩下了!凡是后投降的,必先斩首!"陈留人见县令已死,便相继投降。沛公驻扎在陈留南城门上,借着陈留的库粮军队,食用储藏的粮粟,在那儿逗留三个月,招来几万的军队,因此能入关攻破秦国。

  太史公说:"一般写郦生传记的书,大多说汉王攻取三秦,东击项籍,而率军于巩、洛之间时,郦生才穿儒衣去游说汉王。其实不然。沛公尚未入关,离开项羽到了高阳,就得到郦生兄弟了。我读陆生《新语》书十二篇,觉得他实在是当代的大辩才。至于平原君,因他的儿子与我交情很好,所以也附在一起论述。"

  

下载APP看小说 不要钱!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快捷键→)

类似 《白话史记(下)》 的 公版经典 类小说:

游戏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下载畅读书城

下载APP 天天领福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