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1日 22:28
最后,当国家濒于灭亡,其存在只是流于空洞和虚幻的形式时,当连接社会的所有纽带都在人民心中断裂时,当最卑鄙的私利也厚颜无耻地打着公益的幌子招摇过市时,普遍意志已经变成了哑巴,每个人都在打自己的小算盘,不再作为公民发表意见了,仿佛国家从未存在过一样;人民开始弄虚作假,借法律之名去制定一些纯粹为追逐个人利益的不公正法令。
从上面所述的一切是否就能说公共意志消亡或堕落了?不能,公意永远是不变的,纯净而不会被腐蚀。但它被其他流行的意志压倒而处于了屈从的地位。每个人在将自己的个人利益从公共利益中分离出来时,就清楚地知道他无法完全脱离公共利益,但是与他所捞取的想要据为己有的好处相比,他那一份公共的坏处就好像微不足道了。除了这些私人利益,为了自己的利益,他也会像其他人一样强烈地为公共利益着想。哪怕是他为了金钱而出卖了自己的选票时,他也没有泯灭他内心的公意,只是躲避了而已。他所犯的错误是改变了问题的性质,而且对问题答非所问,也就是说,通过他的选票,他没有回答"这一方案对国家有利",而是说"这一方案对某个人或某个团体是有利的".由于这个原因,调整公民集会的法律目的不仅是要维护公民内心的公意,还要确保公意总会被询问到,而且问题也总能得到答复。
关于在所有主权行为中简单的投票权,我打算做进一步的详谈,因为这是每个公民都不可剥夺的权利。我还想再深入探讨一下政府总是极力局限在政府内部的发言权、建议权、分析权和讨论权。但这个重要课题需要再单独写一文章了,我在本章中无法尽述。
【译注1】克伦威尔(1588-1658),英国17世纪资产阶级的领导者,推翻并处死了国王查理一世,建立了共和国,但也成为事实上的独裁者。
【译注2】波伏公爵(1616-1669),法国贵族,投石党运动领袖之一,被称为"菜市场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