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9年08月01日 20:28
满的是向往。
当然,王帅对这一切毫不在意,因为交通工具的发达,世界已经变成了一个村落,只要你想,你就可以去到世界的任何地方。故乡的概念在变得模糊,再说,这里并不是王帅的故乡。
“红线,跟着哥哥走,如果那个世界跟你想象的不一样的话,就跟着哥哥先回来。不要让我担心。”头人有些舍不得地嘱咐红线。
“阿爸,放心吧,我不会有事的,”红线虽然口头上这么说,但那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她并没有确切的概念,那个神奇的地方光凭自己的一时冲动是不能真正了解得来的,不过,如果因为害怕未知对自己的伤害就畏足不前的话,那更让他内心不安。
头人到了这个份上当然也就没有再说什么挽留的话,只是一味的安慰红线,嘱咐红线,“去了唐国,有什么事情一定要想办法给在京城的哥哥捎个信,让你哥哥告诉我们,我们也好放心。”
王帅看着这一家人离别的泪水,自己倒生出了一些感概,在这个交通通讯极不发达的时代,出远门需要多么大的勇气,也许三五年都无法再回转,这种生离比死别还来得凄凉。
王帅第一次出远门是考上大学那一年,自己一个人背了一个包就走了,家人也没有送到村口然后翘首以盼,三天后到了学校后,给家里打了一个电话,一切平安。
红线也舍不得自己的父亲,但要出去是自己的主意,自己就更应该坚强一些,“阿爸,你们回去吧,我会照顾好自己的,再说,我有王帅这个汉人,我相信他不会欺骗我的。”
“走吧,出了这个谷口不要回头,我怕你会心软,也怕我舍不得你离开而把你留下。”头人转过头,偷偷拭去泪水。
“阿爸,我们走了,你一定要保重。”日则和红线一起对头人跪下,但没有磕头,磕头可能只是汉人的习惯。
“走吧,照顾好自己!”
三匹快马踏着一种悠悠的离情别绪出了山谷,头人望着渐渐远去的马匹和马匹上的人,“回去吧!”老头人第一次让女儿离自己这么远,他宁肯让女人上战场也不愿让女儿离开,到自己都找不到的地方。
因为上次全歼了吐蕃的一个小队,这些时候吐蕃似乎没有了动作,三个人一路毫无险阻地来到了建昌府,路上渴了饮山泉,饿了猎杀野兽,晚上就燃起篝火,支一个简易的帐篷。
建昌府还如上次来的时候一样,王帅抽空去找到上次那家铁匠,告诉他们自己这次就要回汉地,一定会帮他把消息带到。老铁匠喜形于色,他把一个信物交给了王帅,就是女方和男方互换的定亲物,一只手镯,这手镯为银子做的,本是一对,只要有这个手镯,他们一定会接待王帅的。
稍作休息以后,他们又一次上路,不几日穿过了金沙江,王帅当然知道现在其实离成都越来越远了,但这没什么,他想他们肯定不会从原路返回,要不然,日则一定让他们在家等着。
大和城已经在望,花了八天时间,几个人终于赶到了大和城下。
大和城就是南诏国的国都,王帅对这一带的地理历史不是很了解,他好歹知道南诏过后是大理,而且,他们沿着一个不大的湖泊走了很远,这个湖泊就是洱海,那么,这个大和城应该就是现在的大理。
大和城比建昌府要大多了,气势也更加的恢宏,王帅凭感觉认为这个大和城更加接近唐国的城。也就是说,这里接受汉化的思想更多一些,毕竟是一个国家的都城,不可能还像一个小部落一样落后。而那个时候,唐国就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先进的文明。
王帅跟着日则和红线穿过城门洞,里面熙熙攘攘,显然还沉浸在年的节日气氛中。
到了这里,王帅才认为到了一个现代社会,这里有酒楼,有当铺,有妓院,有客栈,有各种店铺,总之,在大体上已经跟王帅印象中的古代的城市有了某些必要的相似之处。
大和城外也有护城河,只不过比王帅想象的要浅上一些,窄上一些,城墙也很高很厚,上面也有箭楼和角楼,三步一哨,五步一岗,防守还是很严密的。王帅对这个城市并没有多大的兴趣,他只不过是一个匆匆过客,还不知道会逗留几天呢,况且,这个城市根本就跟自己无关。有个基本的认识也就足够了。
但这个大和城总归还是南诏国的国都,王帅不知道自己走在路上是不是三步就能碰上一个皇亲国戚,是不是会碰上一些提着鸟笼,跟着三五狗腿子调戏路边的小媳妇的纨绔。
不过好像遛鸟,斗蟋蟀是八旗子弟的恶习,这里离清朝的北平城时间上还有近千年,空间上也有好几千里呢。
王帅对大和城的第一印象还算不错,还能用繁华这样的词来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