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公版经典 > 问佛·观心清样

第一节 新集受三皈五

书名:问佛·观心清样 作者:李叔同 本章字数:2246

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1日 21:18


第一节 新集受三皈五戒八戒法式凡例

  

  一、五戒八戒,当分属于小乘;然欲秉受戒品,应发大菩提心。未可独善一身,偏趣寂 灭;虽开遮持犯,不异声闻。而发心起行,宜同大士。清信之侣,幸其自勉!

  二、皈戒功德,经论广赞。泛言果报,局在人天;故须勤修净行,期生弥陀净土。宋灵 芝元照律师所云:一者入道须有始,二者期心必有终。言有始者,即须受戒,专志奉持 .今于一切时中,对诸尘境,常忆受体。着衣吃饭、行住坐卧,语默动静,不可暂忘也 .言其终者,谓归心净土,决誓往生也。以五浊恶世,末法之时,惑业深缠,惯习难断 .自无道力,何由修证?故释迦出世五十余年,说无量法。应可度者,皆悉已度。其未 度者,皆亦已作得度因缘。因缘虽多,难为造入。惟净土法门,是修行径路;故诸经论 ,偏赞净土。佛法灭尽,惟《无量寿佛经》,百年在世。十方劝赞,信不徒然。

  三、受皈戒者,应于出家五众边受(出家五众者,苾刍、苾刍尼、式叉摩那、沙弥、沙 弥尼)。然以从大僧受者(大僧者,苾刍、苾刍尼),为通途常例。必无其人,乃依他 众(依《成实论》及《大智度论》,皆开自受八戒。灵芝《济缘记》云:成智二论,并 开自受,文约无师,义兼缘碍。灵峰云:受此八关斋法,须一出家人为作证明。不问大 小两乘五众,但令毕世不非时食者,便可为师。设数里内决无其人,或可对经像前自誓 秉受耳)。

  四、受皈戒者,若依律制,应于师前,一一别受。其有多众并合一时受者,盖为难缘; 非是通途之制。《有部毗柰耶杂事》云:如来大师将入涅盘,五百壮士愿受皈戒,时阿 难陀作如是念:“彼诸壮士,于世尊处一一别受近事学者,时既淹久,妨废圆寂,我今 宜请与彼一时受其学处。”准斯明文,若无难缘,未可承用。

  五、受皈戒时,授戒者说,受者随语。西国法式,惟斯一途。唐义净三藏云:“准如圣 教,及以相承,并悉随师说受戒语,无有师说,直问能不,戒事非轻,无容造次。(是 编专宗有部,与他律论之说小有歧异,学者亦毋因是疑谤他宗;以各被一机,并契圣教 也)”

  六、诸余经论有云:不能具受五戒者,一分、二分得受。若依萨婆多毗尼毗婆沙说:“ 谓不具受者,不得戒。彼云:问曰:凡受优婆塞戒,设不能具受五戒,若受一戒乃至四 戒,受得戒不?答曰:不得。若不得者,有经说有少分优婆塞、多分优婆塞、满分优婆 塞,此义云何?答曰:所以作是说者,欲明持戒功德多少,不言有如是受戒法也。”灵 峰亦云:“若四分、三分等,既未全受,但可摄入出世福业,未可名戒学也。”准斯而 论,今人欲受戒者,当自量度。必谓力弱心怯,不堪致远,未妨先受一分乃至四分,若 不尔者,应具受持,乃可名为戒学。岂宜畏难,失其胜利。

  七、今人乞师证明

受皈依者,辄称皈依某师。俗例相承,沿效莫返。循名核实,颇有未 妥;以所皈依者为僧伽,非惟皈依某师一人故。灵峰云:“皈依僧者,则一切僧皆我师 也。今世俗士,择一名德比丘礼事之,窃窃然矜曰:吾某知识某法师门人也。彼知识法 师者,亦窃窃然矜曰:彼某居士某宰官皈依于我者也。噫!果若此,则应曰皈依佛、皈 依法、结交一大德可也,可云皈依僧也与哉!”故已受皈依者,于一切僧众,若贤若愚 ,皆当尊礼为师,自称弟子;未可骄慢,妄事分别。

  八、今人受五戒已,辄尔披五条衣,手持坐具,坏滥制仪,获罪叵测。依佛律制,必出 家落发已,乃授缦条衣。若五条衣,惟有大僧方许披服。今以白衣,滥同大僧,深为未 可(《方等陀罗尼经》云:在家二众入坛行道,着无缝三衣。无缝,即是缦条,非五衣 也。又《成实论》云:听畜一礼忏衣,名曰钵吒。钵吒,即缦条也。据经论言:着缦条 衣,亦可听许;但准律部,无是明文,不着弥善)。若坐具者,梵言宜师但那。旧译作 泥师坛。此云坐具,亦云卧具。惟大僧用,以衬毡席,防其污秽。此土敷以礼拜,盖出 讹传。大僧持之,犹乖圣教;况在俗众,誖乱甚矣(义净三藏云:尼师但那,本为衬替 卧具,恐有所损,不拟余用。敷地礼拜,不见有文;故违圣言,谁代当罪)。

  九、既受戒已;若犯上品重罪,即不可忏。若犯中品、下品轻罪,悉属可悔。宜依律制 ,向僧众前,发露说罪,罪乃可灭。岂可妄谈实相,轻视作法。灵峰云:“说罪而不观 心,犹能决罪之流;倘谈理而不发露,决难清罪之源。若必耻作法,而不肯奉行,则是 顾惜体面,隐忍覆藏,全未了知罪性本空,岂名慧日!”又云:“世人正造罪时,实是 大恶,不以为耻;向人发露,善中之善,反以为羞。甘于恶而苦于善,遂成恶中之恶, 永无出期,颠倒愚痴。莫此为甚。”今于篇末,依《有部律》,酌定说罪之文。若承用 时,未可铺缀仪章,增减字句。是为圣制,不须僭易。

  十、末世以来,受皈戒者,多宗华山三皈五戒正范。曲逗时机,是彼所长。惜其仪文, 颇伤繁耨。灵峰受三皈五戒法,颇称精要,承用者稀,盖可怅叹(陈熙愿谓此法惟约受 者自说,而略录之;若师前受,仍依华山。寻绎斯言,实出臆断,戒事法式,宜遵圣教 ,若以西土常规,自为略录,别宗异制,偏尚繁文,是非混淆,若为安可!恐怀先惑, 聊复辩陈)!是编集录,悉承有部(具云《根本说一切有部》。唐义净三藏法师留学印 度二十余年,专攻此部。归国已来,译传此部律文凡十九部,近二百卷。精确详明,世 称新律)。宗彼律文,出其受法,简捷明了,不逾数行。西土相传,并依此制,匪曰泥 古,且示一例,可用与否,愿任后贤!

  谨案:此凡例据民国二十三年十一月天津刻经处刻行本录,若文钞所载,则与此不同。

  

下载APP看小说 不要钱!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快捷键→)

类似 《问佛·观心清样》 的 公版经典 类小说:

游戏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下载畅读书城

下载APP 天天领福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