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1日 20:13
厚,处事稳妥,要做到养气为文,治所养心。
后来,苏洵与二子一同进京应试。他将自己所著的《几策》、《权书》、《衡论》共22篇政论文章呈给欧阳修。苏洵的散文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纵横恣肆,具有雄辩的说服力。欧阳修称赞他“博辩宏伟”,“纵横上下,出入驰骤,必造于深微而后止”。
之后,苏轼、苏辙同时考中进士,苏门三士,名动京师。许多文人学士都争相传诵和模仿他们的文章,时文为之一变。后人为了纪念他们,便在其家乡四川眉山建了一座“三苏祠”。
苏洵在57岁时去世。对苏洵的不幸早逝,上至天子宰臣,下至山野之士都非常惋惜,认为他不仅是“一时之杰”,也是“百世之家”。苏洵与其子苏轼、苏辙同列“唐宋八大家”,传为文学史上的一大美谈!
与达?芬奇、莫扎特等少年得志的奇才们相比,爱因斯坦也是大器晚成型的。
从小开始,家人就鼓励爱因斯坦发展自己的天赋和才能。因此,从儿童到青年,爱因斯坦一直兴趣广泛,还曾研究过宗教学和伦理学,但他当时并不痴迷于科学。
12岁时,爱因斯坦开始拉小提琴,这成为他贯穿一生的兴趣。16岁时,父母就让他参加高考,不幸的是他没考上,但他并未就此沮丧。一年后,他进入了苏黎世联邦工艺研究所。
爱因斯坦的天赋,并没有在正统教育中体现出来。从苏黎世联邦工艺研究所毕业后,爱因斯坦做过各种不同的工作,包括临时教师、家长协会办事员等。直到30多岁,他的思想和创造力,才通过学术界逐渐被大众发现和认可。
我国著名演员张国立也是大器晚成。他在陕西长大,16岁去修铁路,后来成了工地宣传队的报幕员,并很快调进铁路二局文工团。他1983年就开始演电视剧,1984年就涉足影坛,但直到10多年后,才在影视界成名。1996年,他在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中饰乾隆皇帝,引起观众强烈反响。后来,他又出演过《慈禧西行》、《康熙微服私访记》和《铁齿铜牙纪晓岚》等多部广深受观众喜爱的剧目,现在已经是影视界的大腕了。
孟子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我们要做的就是“十年磨一剑”,努力进取,然后顺其自然。
■ 职场易筋经 ■
容忍同事的小错误
老子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意思是:资质上乘的人一听说道,就去努力实践;资质一般的人听说了道,时记时忘,将信将疑;资质较差的人听说了道,大笑不已。不被这种人嘲笑,就不足以称为道了。
在这里,老子根据不同的人对道的认识和行为的不同,将人分为三个等次,即上士、中士、下士。又指出:“不笑不足以为道。”不被不明之人怀疑,不被愚笨之人嘲笑,那就不是真正的大道了。也就是说,不管别人怎么去笑大道,大道也都不会有什么改变。
也就是说,真理始终是真理,不会因别人错误的认识而随之改变。因此,身处职场,对于同事犯的那些认识上的小错误,也不必追究,让人难堪。
戴尔?卡耐基是美国著名的成功学家,也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高手”。然而,在年轻的时候,他也曾犯过不能容忍别人小错误的错误。
一天晚上,卡耐基参加一个宴会。宴席中,坐在他右边的一位先生讲了一段幽默故事,并引用了一句话,意思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那位健谈的先生提到,他所引用的那句话出自《圣经》。然而,卡耐基发现他说错了,他很肯定地知道出处,一点疑问也没有。
为了表现优越感,卡耐基很认真又很强硬地纠正了过来。那位先生立刻反唇相讥:“什么出自莎士比亚?不可能!绝对不可能!”那位先生一时下不来台,不禁有些恼怒。
当时卡耐基的老朋友法兰克?葛孟坐在他左边。葛孟研究莎士比亚的著作已有多年,于是卡耐基就向他求证。葛孟在桌下踢了卡耐基一脚,然后说:“戴尔,你错了,这位先生是对的。这句话出自《圣经》。”
那晚回家的路上,卡耐基对葛孟说:“法兰克,你明明知道那句话出自莎士比亚。”“是的,当然。”葛孟回答,“在哈姆雷特第五幕第二场。可是亲爱的戴尔,我们是宴会上的客人,为什么要证明他错了?那样会使他喜欢你吗?他并没有征求你的意见,为什么不保留他的脸面,说出实话而得罪他呢?”
在职场上,如果同事的一些小错误无伤大局,那就没有必要去刻意纠正。这不仅能避免让自己陷入不必要的烦恼和人事纠纷,而且也顾及到了同事的面子,更体现了你做人的雅量。
在职场上,寻找同事的缺陷,远不如发现他们的优势,称赞他们。指责同事,远不如去了解他们,理解他们,原谅和宽容他们。世上有谁是十全十美、没有缺陷的?没有!所以,大可不必总揪住同事的小缺陷、小错误不放,要多看看他们的优点和成绩才好!